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我国铁路运输发展趋势研究

教师实习报告 时间:2021-07-29 10:20:44

[提要] 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产业,铁路运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我国铁路建设虽有上百年的历史,但发展曲折,物质和技术基础薄弱,铁路运输行业更是国企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在未来时期内明确发展战略,进而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和路情的发展道路,成为一个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都十分重大的课题。

关键词:铁路运输;竞争力;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5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1月21日

一、我国铁路运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也是最大众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具有运能高、运距远、成本低、占地少、全天候、安全好、能源省、污染小等特点与优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一)我国主要铁路干线运输状况。目前,我国的干线铁路运输密度严重饱和的情况下货运也只能满足需求的60%,煤炭等重点运输物资只能“以运定产”,货车被迫迂回运输,仅绕行京九线每年造成的损失就高达1.58亿元。春运40多天,为调整运力,主要干线短途客车基本停开,货物列车大量减少。

1、货运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全国每天货运装车需求有14万~16万车,铁路只能满足60%左右,大量货物不能及时承运。以享受“重点运输”优惠待遇的煤炭运输为例,尽管煤运数量2005年比2004年增运6.8%,比1985年增运57.8%,达到8.2亿吨,但全国日均请求车满足率仍不到60%,许多煤炭企业只能“以运定产”,甚至影响到电力企业“因煤限电”。

2、运输密度大,运输能力紧张饱和。部分繁忙干线货运能力十分紧张。据《人民日报》登载:京沪、京广、京哈、京九、陇海、浙赣等六大干线,平均运输密度8,100万换算吨公里/每公里,是全路平均值的3倍,是俄罗斯平均值的5倍、日本的6倍、美国的7倍、德国的20倍、英国的22倍……大部分区段运输能力已接近100%。

(二)我国铁路季节性运能紧张。我国铁路运输效率世界第一,是靠牺牲货运保客运、牺牲短途保中长途、牺牲服务质量换取运输能力等非正常措施取得的。铁路客运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季节性运能紧张。在春运、暑运、“五一”、“十一”等客流集中的120多天里,全路日发送旅客最高达470万人,直通旅客量更高达170万人以上,是平时客流的2~3倍。2010年春运,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1.3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5%,再创历史新高。

(三)我国铁路现有技术装备情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虽然有较大发展,但技术装备水平及质量仍远远落后于全社会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2005年全世界铁路营业总里程约120万公里,完成工作量8.5万亿换算吨公里,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虽然只占全世界的6%,却完成了全世界铁路工作总量的近1/4。

1、铁路运输密度大。2005年我国铁路运输密度为3,550万吨/公里,是美国的2.44倍,日本的2.58倍,印度的2.75倍,法国的7.92倍,英国的9.65倍。

2、列车速度慢。发达国家铁路运行速度已经达200~300公里,2000年世界高速铁路总长达6,858公里。经过四次大提速,我国主要干线特快列车的最高时速达到了140~160公里,但是目前旅客列车技术速度只有71.4公里,旅行速度只有62公里;货物列车技术速度和旅行速度更低,分别只有41.7公里和32.4公里。

3、客货混跑、互相干扰。除即将投入运营的秦沈客运专线外,全国铁路均为客货混跑模式。

4、装备水平低,维修成本高。铁路机车车辆安全可靠性不高,存在危及运输安全的大量隐患,设备功能难以满足服务质量的要求,设备运用和维修成本高,需要运营单位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四)我国路网分布现状。从《人民铁道报》等权威报刊的统计中显示,我国的铁路路网分布不均衡,路网密度小,而与之配套的铁路机构庞大、人员冗余多、管理效率低、运输主业负担沉重。我国铁路网主要分布在东北、华中和华北地区,而我国的西北、西南等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铁路总量偏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按每平方公里拥有的铁路里程比较:中国0.56km/万人,加拿大16.180km/万人,俄罗斯5.900km/万人,美国5.55km/万人,法国5.00Km/万人,德国4.40Km/万人,英国2.85km/万人,日本1.59km/万人,印度0.63km/万人。从数据中我们看到:中国仅为加拿大的3.5%,美国的10%,人均才5.6cm,不及半根铅笔长,在世界排名100位之后;而另一方面铁路运输企业却是“国中之国”,机构庞大、人员众多。除仅拥有直接从事运输生产的车、机、工、电、辆等部门外,文、教、卫、生单位虽然已于2003年交地方,但公、检、法及一些附属工厂仍然存在,职工近300万人。据统计资料显示:在美国,1.5人管理1公里铁路;而在我国,43个人管理1公里铁路,可见效率的差距之大。

(五)我国铁路运输现行价格机制。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铁路现行价格机制缺乏灵活性,使得铁路运输企业不能运用这双“无形的手”调节客货运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铁路自身发展,也造成了运量在不同时期、不同区段“忙”、“闲”差异巨大。旧的体制使铁路无法运用“价格”这支“无形的手”调节客货运量,造成运能紧张,有时又使得运能虚糜;而另一方面由于铁路运价由铁道部统一制定,路局、站段只能执行,没有调整的权利,致使运输站段无法根据市场信号调整运价使物资分流,造成部分铁路区段货源流失,运能虚糜。

二、铁路运输行业发展思路

(一)制定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经过近十几年市场经济导向改革,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所依存的经济环境和基础,已发生了深刻变革,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必须注意以下两个基本前提:

1、将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位置。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铁路是夕阳产业,已处于行业发展的衰退期,其实无论从我国铁路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考察,还是从西方铁路复苏的国际比较考察,抑或是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铁路都是需要大发展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它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从我国铁路运能短缺这一基本事实判断,铁路运输行业处在行业的成长期,应加大发展力度,以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占地较少、对环境影响甚微的铁路运输,特别是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运输,应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战略重点。

2、依行业市场化趋势制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铁路运输行业市场化的表现在于:①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铁路货物运输需求主体单一的格局已不复存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主体决定了多元化的运输需求主体,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产生了灵活多样的运输需求,使铁路运输的经营环境向市场化转变;②同一时期,铁路运输生产正常运行所必备的各种生产要素,如钢材、水泥、木材和柴油等,在国民经济市场化的总格局中,也日益市场化,使铁路运输生产的供给主要求助于市场,推动其经营成本随市场价格波动而升降;③铁路运输市场化的另一个推动因素是交通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铁路运输行业开始留意研究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运输的动态和规律,从以前的市场垄断走向市场竞争。

(二)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步骤选择

1、实现运输主业和辅业分离。根据铁道部的统计数据,中国铁路现在职工人数为228.41万,其中运输主业职工152.68万人,非运输主业职工队伍较庞大,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铁路行业所没有的现象。铁路办社会,大而全,势必制约铁路运输主业的发展。铁路系统中的社会公共部门,如公检法、医院和学校等社会性、事业性单位应剥离出铁路系统,这些单位可以说都与铁路运输没有直接关系,长期“捆绑”在一起将导致运输主业专业优势不突出,竞争能力低下。

2、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股份制是一百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会资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铁路行业在完成主辅业分离的前提下,选择业内的优质资产,即盈利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资产,结合主干线、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寻求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3、通过上市融资。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铁路建设基金的收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长期借贷而成的长期性的极度短缺问题。其他渠道资金的进入为铁路加快建设速度和更大程度上扩展规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铁路部门引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新机制。而其他渠道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

4、积极推进铁路行业技术引进开发,提高行业服务质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产业进步的最终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包括与之相适宜的管理技术,员工和资金都因科学技术的光明前景而重新优化组合,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生产力。这种技术效应是不可阻挡也无法回避的时代潮流,可谓顺之者盛,逆之者衰。我国铁路系统经过近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出加速追赶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开发;重型优质钢轨及新型轨枕制造;编组站自动化、装卸作业机械化及货场设备制造;铁路客货运信息系统开发等。

5、注重和其他运输行业协调配合,创建交通运输领域“共赢”格局。在我国五大运输行业之间不仅存在着资源和市场的竞争,而且还存在着因各自优劣势相异而需要协调配合的实际可能,因此就可能会出现两种结局:恶性竞争与良性竞争。恶性竞争是不突出和强化自己的运输专业优势,不讲究服务的质量和方式,而是拼命压低运输价格,大打价格战,最后落得个共败共伤的结局,既浪费了经济资源,又造成了社会效益的损失;良性竞争与此刚好相反,五大运输行业坚守各自的目标市场,运输价格不下降或略微上扬,在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方式上下足功夫,靠服务和技术创新来赢得市场,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合理配置了经济资源,而且创造了越来越大的社会效益。

三、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发展问题解决方法

(一)硬件改革思路

1、提高速度。提高运行速度是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的永恒话题。任何一种运载工具都在特定的介质中运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克服介质阻力而不断提高前进速度。但是,如果与提速带来的效益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那么这种提速也就没有生命力。所以,无论哪一种运输方式都有一个经济提速的空间。

各种运输方式提速的方法有共同的特点:首先,必须加大牵引力来获得足够大的驱动和制动功率,才能克服周围介质的阻力,跑得快、停得住;其次,必须有动力特性优良的运载工具,自重轻、阻力小、运行平稳、确保安全;另外,在运输基础设施方面也应尽量平直,减少对运载工具的干扰。

2、提高载重。如果说客运最关注速度的话,那么货运先要考虑的就是载重。客运高速化和货运重载化共同构成了现代交通运输的主体。

重载货运是综合运用一系列高新技术的结果。超强材料和结构的采用、超常功率的牵引和制动、大宗货物的集散和管理等,都是各种运输方式实现重载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软件改革思路

1、智能化。智能运输系统(ITS)是通过对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信息化,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就是智能化。智能交通系统是当前发展的重点方向。

2、环保化。交通运输在环境持续性危机中起着很大的影响。例如,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油船的泄漏和垃圾排放对水的污染,公路铁路施工中的不合理取土和填方,飞机、汽车、火车等噪声污染,电气化铁路和通信线路的电磁干扰等,都说明建设生态洁净型的现代交通运输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论

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问题既是一个严肃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因为通过中国铁路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回顾和中外铁路行业的对比分析,很容易得出铁路运输行业物质基础薄弱的结论,发现存在着运能短缺的问题,而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问题的关键是:铁路运输行业如何在技术飞速进步、行业竞争激烈的时代条件下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发展战略。21世纪服务业的竞争主要是品牌的竞争,积极主动与国际管理模式接轨,进行质量认证,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是市场竞争全球化、国际化的客观要求。中国运输物流企业必须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积极开展质量认证制度,建立品牌战略,实施品牌经营。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同时,仿效外资运输物流企业的成功经验,积极开展境外业务,开拓国外市场。

主要参考文献:

[1]匡敏.建立铁路物流服务网络的思考.现代物流,2010.2.

[2]辛希孟.2011-2015年中国交通运输产业市场调查与投资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7.19.

[3]张春.范多俊.我国铁路运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甘肃科技,2010.

[4]郎茂祥,胡思继.用因素影响分析法进行铁路运营分析的研究[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1.

[5]王永珍.运用现代物流经营理念推进铁路运输业跨越式发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2003.

[6]李平,张莉艳,史天运,贾利民.中国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体系框架及发展战略[A].铁道科学技术新进展——铁道科学研究院五十五周年论文集,2005.

[7]李文斌.浅析铁路物流现状与措施.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6.

推荐访问:铁路运输 发展趋势 我国 研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