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中国传统佛像雕塑造型研究

酒店实习报告 时间:2021-07-27 10:19:38

一、中国传统佛像雕塑发展

中国文化中传统的佛教雕塑等方面的艺术创造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影响,在各大佛教圣地、寺院等地方都能看到栩栩如生的佛像雕塑,让人不禁赞叹中国古代石匠技艺的高超,塑造的这些佛像是为弘扬佛法,为佛教修行而为。中国的传统佛像雕塑源于深厚的文化氛围中,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存在,历史悠久,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体系,这从传统佛像雕塑的作品中都能体现出来,这是雕塑艺术的精髓所在,融汇着雕塑独有的特色,这些雕塑记载着中国文化的演变,凝聚着民族文化的传承。

1、传统佛像雕塑产生

最早的佛像产生源自于古希腊文化,其雕塑技艺的传入对中国传统佛像的出现有着深远的意义,这让中国的传教艺术家和民间石匠都为之震撼,吸取希腊的人体艺术表现形式,以人物形象来表现佛。当公元一世纪左右大乘佛教思想的形成让中国的艺术家们认识到制造和供奉佛像能积累功德,是高超的修行,因此建造制作佛像的热潮由此开始。

2、传统佛像雕塑流传

佛像艺术传人中国后,最先在新疆地区出现佛像,最早的风格以粗放线条为主,色彩单调,风格粗糙。随着佛像雕塑的流传,受到中国民间工匠的再创造,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佛像雕塑,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佛像艺术成为划时代的成就,这些在《历代名画记》中有所体现,那时所创造的佛像真实体现人们生活理想、审美情趣,成为南北朝时代的典型特征。到了北魏时期受政府的保护和提倡,佛教发展迅速,此阶段佛像造型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成为里程碑,有着鲜明时代特征。隋唐时期的佛教艺术明显转变,让中国佛像雕塑发展上一个新台阶。五代宋之后,在佛像中还出现许多罗汉雕塑,此时的佛像已吸收了浓厚的中国色彩,融合中华民族特有的风格,已成为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产物。

二、各朝代佛像雕塑造型

中国传统的佛像雕塑因处于不同的朝代而有着自身独特的特征,面部神态以及服饰佩戴等各方面的造型都有其显著的特点,这和当时各个朝代的民风民情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佛像雕塑的造型由早期石雕面相丰盈、肢体肥壮等特点在南北朝初期风格转向秀骨清像,再经由隋唐时期佛像变雍容华丽,五代两宋的佛像更趋近于世俗化,更写实逼真,在元明清时期佛像走近生活,显示各地的民族特点。

1、北魏时期雕像特征

北魏时期雕塑的佛像最著名的莫过于山西大同云冈,河南洛阳龙门两大石窟,其规模巨大,气势宏伟,是北魏时期佛像雕塑的代表作。北魏时期受南北战乱的影响,人们都把解脱苦难的希望寄托在佛教上,因此那个时代的佛像雕塑都有尊贵无极珍的地位,让佛像艺术得到长足的发展,无论官民都造佛像保平安。北魏时期佛像的造型不仅有着中国传统的造像基础,还融入印度佛教的造像艺术,包括石刻造像、佛寺壁画等。题材多以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及菩萨为主,其时代特征最显著的莫过于坐着的交脚弥勒佛以及男性观音。此时的佛像比较高大,像身伴有圣光,还雕着飞天,菩萨则以少妇的形象雕塑,带有宝冠花饰,整个时期的雕塑雄壮悲丽。

2、隋唐时期雕像特征

隋唐时期佛像雕塑也是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新阶段,这一时期经济繁荣,佛教兴盛,佛像的造型丰满华丽,发型为水波式,大耳下垂,神态庄重慈祥,束腰式台座,花口形底边,菩萨的造型则显得雍容华贵,手持杨柳枝或甘露瓶。关于佛教的内容画面变大,多描绘大乘经,技艺更加精湛,空前繁荣,最能体现其特征的为敦煌石窟。随着印度密宗传人中国并兴起,观音菩萨的佛像逐渐丰富,千手观音在寺院、石窟中被作为主像供奉,比较著名的有四川安岳卧佛沟石窟、山西平遥双林寺等。

3、宋辽金时期佛像特征

宋辽金时期的佛像雕塑有浓厚的民间气息,写实性强,雕塑中出现许多罗汉,姿态各异,骨相奇特,对中国的艺术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佛像造型上运用写实夸张互补手法,赋予人物鲜明特征,有很强感染力。最为著名的是杭州飞来峰上的笑口弥勒造像。此时期的佛像姿态随意有个性,无不刻有浓厚中国色彩,贴近民族化,生活化成为中国世俗的审美风格,已成为我国艺术的产物。

三、传统佛像雕塑造型的分析

中国传统的佛像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奠定了社会基础,又由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供奉,使佛教雕塑艺术得到发展壮大,我国古代的工匠以及艺术家吸收外来文化,并且结合我国的佛教艺术,再造华夏文明,形成独特的中国佛像风格,逐步具备民族化的特征,佛教的兴盛让云岗、敦煌、龙门等著名石窟相继出现。

1、佛像造型审美特征

我国古代人民为纪念佛陀在他们逝世后为其制作雕塑,随着时代变化佛像雕塑的造型也不同,工匠及艺术家们将自己对佛的理解呈现在佛像中,从早期的朴素到唐朝的雍容再到宋以后的世俗化,都接受着当时社会背景对其的影响,体现着当时人们的心态,造像者的生活经历和精神活动决定着佛像其独特的特征。从东汉时期佛教传人中国后佛像随着地域文化的熏陶,佛像开始民族化,无论从衣服还是面相都已逐步汉化,在细节上由于地区差异各地的佛像也有各自的特点,人们按照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塑造佛像,这些佛像被赋予神性后具有宗教美,导引着现实生活。佛像经由唐宋元等朝代对佛像的美的观念进行积淀后,根据造像的不同佛像有不同的面目,逐渐趋于世俗,注重传达佛像内心和个性特征,典型代表就是弥勒菩萨,完全形成民族的佛像造型。

2、佛像造型的宗教哲学

我国佛教雕塑的造型艺术体现着我国的宗教哲学,佛教即佛陀教育,包括圆满融通,即为顾全大局而消除偏执达到和谐,弘扬圆融精神能促进宗教文化交融,促进古代中国文化创新,在佛像造型上还体现着男女同尊的思想,在发展性别观念上有进步意义,不受男尊女卑思想的束缚。佛像造型还注重天人合一,即天与人由心相连,在造像时融合外来文化,在不断汉化的过程中佛教精神传扬佛是人不是神,人性就是佛性,这是天人合一的体现,也体现着佛教精神的物化。自从汉朝统一中国后,就很重视教育,因此佛陀教育也开始兴起,佛法讲细节和我国的儒家道家相融合,体现圆满的智慧,佛法则是智慧的教育,能圆满通达认识自己与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就能被称之为佛菩萨,佛教宣扬人人都能成佛,教导人们认识世间真相,对于顺境逆境都能自己主宰,佛教还提倡艺术化,其佛像雕塑的产生所蕴含的意味不言自明,显示佛学的宗旨。

3、佛像造型的文化传播

文化的传播能体现社会各种情况,也能反映当时人们的心态,由此从传统的佛像造型上能看出当时的文化思想,佛教思想教育着人心向善,因此佛像雕塑的造型为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也让雕塑彰显出其重要的文化价值。佛像的文化媒介作用能引起文化上的冲击,还能在各民族文化的相互碰撞中形成新兴的文化,带动社会的发展。不论在哪个朝代佛教都起着平息社会动乱,为人们带来美好向往的显著作用,能让人们在精神境界中得到解脱。佛像雕塑的文化传播涉及各民族间的相互影响,其意义深远。雕塑的创作集合了艺术家和工匠们的水平和结晶,让人们在欣赏佛像时能够达到净化心灵的境界才是佛像雕塑本质的意义。

四、总结

中国传统的佛像雕塑造型艺术给人类留下的不只是色彩斑斓的石窟、壁画等,更多的是华夏文化的传播,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也是巨大的艺术宝库,它不仅融合了儒家道家的传统文化,也传载着佛教内在的精神思想,吸取着中华艺术的精髓,体现着佛教净化身心的深刻内涵,是中华民族的精华,也为我国当代的雕塑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促进了我国雕塑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佛像的敬拜,不仅包含着对佛像的尊崇,还包含着对古代工匠及艺术家们崇高的敬意和怀念。

推荐访问:佛像 中国传统 雕塑 造型 研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