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幸福清单,温暖民心

酒店实习报告 时间:2021-08-01 10:11:42

zoޛ)j馟ii调研报告,向省、市、县交通部门汇报情况。在县老促会的积极争取和促进下,新洞村村道被纳入了省里的项目,获省里每公里补助资金15万元。“市、县每公里配套了2万元,我们老促会自身想方设法也筹集了10万元。”叶德佳说,2012年,通往新洞村的全程7公里长、3.5米宽的标准村道建成投入使用,400多村民无不为之喜悦。

如今的新洞村,面貌大大改善了。大部分村民住上了新房子,村道硬底化搞好了,出行方便了,村里的毛竹等农产品实现了外销,村民喝上了自来水,村集体收入和人均年收入都显著提高。“光棍”越来越少,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据了解,为了改变新洞村的落后面貌,县扶贫办和帮扶单位投入了大量资金。“老促会的几位老领导退休不褪色,也为解决老区群众行路、饮水、老区破危小学改造等问题做了许多工作,他们出谋划策,多方筹集资金,上下奔走,搞调研,写报告,精神十分感人。”县扶贫办的同志说。

在仁化,像新洞这样由贫困村转变为新农村的例子并不少。事实上,仁化县贫困村旧貌换新颜与扶贫“双到”这场“甘霖”有着直接关系。扶贫办有关同志表示,扶贫“双到”直接改变了仁化贫困老区村的窘境。自2009年全省开展扶贫“双到”工作以来,仁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扶贫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并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了扶贫工作的良好发展。

据了解,2009年开展扶贫“双到”工作之初,仁化县委、县政府便第一时间成立了领导小组,健全和落实县四套班子领导和镇(街)班子成员挂钩联系贫困村、贫困户工作制度;组织驻村帮扶干部进村入户调查核实贫困村和贫困户基本情况,并将贫困户信息录入互联网,实行电脑管理;按照省、市扶贫工作指导意见,结合仁化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了详细的贫困村、户帮扶规划和年度计划。

“我们扶贫的措施很多,有项目扶贫、产业扶贫等等,其中金融扶贫是我们的一大亮点。”县扶贫办副主任杨彩珍说,为更好地推动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仁化县结合贫困村互助金试点和小额贴息贷款工作,积极探索金融扶贫新机制,在全县28个贫困村中推广建立“民信档案”开展金融扶贫工作。通过开展“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将信用等级与特色信贷业务相结合,对信用好、诚信高的信用村、信用户开展贴身金融服务,提供“无抵押”贷款,并率先建立信用与利率挂钩机制,对信用等级高的农户贷款实行利率优惠,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担保难”、“贷款难”问题。“现在有许多农民都贷到了贴息款项,搞起了农业产业,并实现了致富。”杨彩珍表示,金融扶贫在仁化扶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悉,仁化县这种倾向所有贫困群众授信贷的扶贫模式在全市尚属首次。

仁化县强化增收措施,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帮扶措施和“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为贫困户购买化肥、农药、种子(苗)等物资,解决贫困户发展农业生产困难,提高贫困户自主脱贫积极性;开展贫困户农业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积极协助贫困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走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经营路子等等。在村集体经济增收方面,主要由帮扶单位筹措资金,入股锦江电站和镇属扶贫电站等,采取入股分红的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据了解,自扶贫“双到”工作开展以来,仁化全县共投入帮扶资金1.9亿元,平均每村470万元,实施村帮扶项目602个,户帮扶项目198个。2014年重点帮扶村集体经济年平均收入达6.5万元以上,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7600元;完成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建931户和“两不具备”村庄搬迁20个共526户,其中,老区整村搬迁9个263户。重点帮扶村低保纳保率、“五保”纳保率、贫困户养老保险参保率、医疗保险参保率、适龄儿童入学率均达100%。

看点二:

教育创强——成效显著

2013年,根据省人民政府授权,省教育厅下发文件,仁化县正式被授予“广东省教育强县”称号。这是该县奋力推进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成果,标志着该县教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近年来,仁化县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布局调整,推进均衡发展,高考成绩连续6年位居全市八县(市、区)前列,先后荣获“广东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广东省素质教育示范县”、“广东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试点县”、“广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县”称号。

“教育事业一直都是仁化历届领导班子关注民生而牢牢抓在手上的一件实事。”县委办有关同志表示,近年来仁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当做一项惠及全县23万人民的民心工程来抓,始终将教育视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形成了政府统筹、教育为主、部门配合、乡镇负责、学校落实的教育发展强劲态势。

该县积极调整学校布局,撤并教学点98个,镇中学和中心小学进一步整合扩大,形成了100%的高、初中学生向城镇集聚、90%的小学生向中心校集聚镇的办学格局,解决了山区学校生源不足、资源浪费和经费紧张的难题。改善教学硬件水平,新建实验室77间、计算机室37间,更新教学计算机2391台、电教平台281套,完善各种功能室108间,校图书馆藏书达76.82万册,每所学校建立了校园局域网,全县中小学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教师队伍管理方式,推行校长选聘上岗、教师竞聘上岗;建立教师工资福利逐步增长机制;实施奖教奖学,促进教学全面发展。

在县委、县政府及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和各方支持下,3年来,仁化县通过多种渠道筹措教育创强资金2.16亿元,完成仁化中学、仁化一中等多所学校的扩容改建,兴建5座幼儿园教学大楼,新建完善校舍59278平方米。创建了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27所,市级以上教育基地33个。目前,该县11个镇(街)100%通过了省教育强镇的验收。

与此同时,仁化县实施“提优、育尖、促中、转差”的基本方略,把“八字”方针的具体任务落实到年级、学科和教师中,工作中体现了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目前,仁化县教育事业真正实现了全面大提升、大发展。

看点三:

医疗卫生——稳步发展

公共卫生事业是一个关系到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近年来,仁化县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年度卫生工作目标任务,积极推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今年以来,仁化县将卫生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落实项目责任制,实行每月一督查的工作制度,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县中医院综合楼建设项目审批资料已报送省发改局;县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00万元,住院楼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即将投入使用;投资170万元的县急救中心项目,已列入国家投资计划,近期将与县医院同步开始建设;新建县慢性病和卫生监督大楼项目投资约400万元, 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工作已完成,即将开工建设;投资260万元新建红山及城口镇卫生院业务大楼,现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已争取新建周田、闻韶镇卫生院业务楼项目中央资金200万元,正在进行规划选址;投入100多万元为基层医疗单位添置医疗器械和实验室设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环境明显改善,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惠及民生的医疗项目全部建成使用后,老百姓看病问题将得到进一步解决,医疗环境大改善是广大病患者的福音。”县卫计局有关同志说。

为推进卫生民生事业的发展,仁化县做了大量工作:全面提升了公立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卫生专项资金和新农合资金监管,确保专项资金安全运行,积极配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初步实现了“住院有保障,门诊有补偿,看病花钱少,报销很方便”的目标;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精心组织,全力抓好董塘镇部分儿童血铅异常处置后续工作。随着医疗卫生各项措施的不断落实,仁化县医疗卫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群众看病难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老百姓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截止2014年9月,仁化全县医疗机构业务总收入6594万元,其中医疗收入4138万元, 基本药物销售总额640.6万元,为群众让利96.09万元。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了稳步发展。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带来的实惠。

“最近几年,我们县在民生这一块的投入一直都很大。”县委办有关同志告诉记者,仁化县财政相当紧张,用仁化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吃饭财政”。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仁化全县财政用于民生支出比重却逐年增加。仁化县委、县政府对民生事业的重视和关心程度可见一斑。

县委办有关同志表示,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经常强调,要切切实实做好民生工作,优先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正是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之下,仁化的民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扶贫全面深入推进,贫困村大大减少,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显著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改善;老区教育教学问题逐项得到解决,教育惠民成果初显;卫生事业不断进步,老区群众看病不再难。

推荐访问:民心 清单 温暖 幸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