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路径

酒店实习报告 时间:2022-02-12 10:08:54

【摘要】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尽管我国的教育国际化水平已获得了一定的提高,但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基于教育国际化的视角,研究和借鉴国际经验,这对于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育 国际化 本土化 路径

我国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分析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出国留学人数不断增长。从1978~2008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39万多人,其中2008年出国留学人数接近18万人。目前,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38万多人。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的统计资料,中国是世界上在国外读书受教育人数最多的国家。二是双边和多边教育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现在,我国已和世界上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交流合作关系,设立了18个双边教育高层工作磋商机制。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扩大,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三是来华留学教育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新世纪以来,来华留学人数的年均增速超过了18%,2008年,在华学习的各类留学人员超过22万人。四是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快速发展。孔子学院已经遍布全球88个国家,目前注册学生达20万,参与活动人数达250万。

尽管我国在教育国际化的道路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政策支持和师生等人员的国际交流方面,都有了显著突破。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我国教育国际化在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规模和效益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教育国际化存在的问题主要为:

一是教育国际化的层次较低。目前仍有许多学校把教育国际化理解为人员流动的国际化。然而,人员流动只是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部分,是教育国际化的第一层次。一些较高层面上的国际交流尚未成熟,例如学校之间开展互换学分、学位互相接轨、在知识结构和课程设置上实行互补,开展联合办学。因此,国家应制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及其相关政策,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拓展境外教育市场等。

二是面对教育市场的开放,各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不够,办学模式较为落后。我国加入WTO后,随着与国际化、多元化发展趋势的接轨,我国教育在模式选用、内容确定、体系的更新、教育经费的管理使用上,以及在招生体制和内部管理体制上都还与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要缩小这种差距,就必须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三是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速度不平衡。这一点具体表现为各地区、各学校以及各学科的国际化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教育国际化的质量和速度都明显高于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重点学校国际化进程较快,非重点学校进程较慢。另外,各学科间发展的不平衡也尤为突出,语言学科国际化进程较快,非语言学科较慢。

四是尚未处理好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相互协调的问题。在实现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如何立足本土,突出本地、本校优势学科与特色文化,如何将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与本国的教育文化特色相连接,使之本土化、民族化,理论界还存在不同的看法。

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的国际比较

在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各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对国际化的需求与应对也存在差异,体现出不同的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其中,有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政治安全主导型。这些国家在接受留学生时,往往会与其国家的政治外交政策相联系。有以英国为代表的经济需求主导型。英国政府20世纪80年代以后,减少了对教育的投资,各教育机构面临着办学经费拮据的困境。因此,实施跨国教育贸易,积极开拓海外教育市场,提供收费教育服务,成为这些国家教育机构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还有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教育能力建设主导型。这些国家积极推行教育国际化政策,希望在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逐步提高本国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加速实现本国的教育现代化。

各国在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有比较系统的教育国际化政策。例如美国政府比较注重教育国际化的国际主题,注重设置一些区域研究和全球社会问题等方面的课程,注重全球意识与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二是各个国家在拟定本国教育国际化政策时,注意结合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比如在对跨国教育的政府管制方面,可以看出不同国家政府对跨国教育有着不同的态度,例如留学生教育政策,美国着眼于国家安全,英国看中增加国家收入,而我国更注重的是人才培养。三是各国都关注了教育国际化政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路径

如何沿着一条可持续性的、科学的发展道路来推进我国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并寻求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应建立起教育国际化的管理体系。教育国际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学校教学和管理等方方面面资源的配置,因此,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国际化管理体系。学校可建立国际化事务委员会和国际办公室。通过各部门管理机构协调配合,统一部署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和制定规划,从而使各项国际化政策得以有效实施。应提高教育系统各级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对国际化战略的认识,以国际视野来指导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等各项工作。

在教学方面,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课程的国际化。各学科都应安排一些介绍外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课程。应做好课程分类,区分不同课程的国际化发展目标,不同层次教育机构课程国际化的要求、目标、形式、措施应该有一定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应推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思想,采用适当、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在科研方面,应通过与国外著名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扩大学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学术交流的水平。邀请国外高层学者来校访问、讲学,设立专项国际会议基金,鼓励教师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在国际顶尖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以及与世界一流学校和著名跨国公司建立联合研究机构,申请联合基金项目,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和学生到国外知名学校进修、访问和开展合作研究等。

在学校的对外交流方面,人员流动是教育国际化的又一重要内容。伴随人才流动的是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传播,这对于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促进我国教育国际化,必须以人员的流动作为载体,积极拓展和充分利用国际空间。

第二,引入竞争,给予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改变落后的办学模式。国家对教育的管理,一方面可采用立法手段和立法形式,另一方面则可以使用经济手段来管理教育,贯彻改革意图。积极引进竞争机制,各类学校应以独立的法人地位面向市场和社会办学,政府从经费与学生两方面将竞争机制引入学校。经费方面,政府只承担主要的办学经费。这些经费需以竞争方式获得,对于不足部分,各学校需采取招收海外学生、向工商界转让技术、开发产品获取科研经费等方式补足。此外,放宽入学通道,学生只需具备相应的资格,便可在全国范围内任意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学校,这样就使学校面临能否吸引优秀学生的重大压力。在宏观层面,以国家调控、市场调节、社会参与和学校自主办学为基本的办学模式,在微观层面,建立责权利清晰、机制顺畅、架构合理的管理体系,促进办学机构的稳定发展,大力提高我国教育的竞争力。

第三,协调我国各地区、各学校的国际化发展速度。在发展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制定相应的协调政策或是采用直接的财政补贴等措施带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教育发展,从而促进各地区教育水平的共同提高。另外在学科建设领域,应集中力量在优势学科领域建设具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专业。世界一流学校并不一定在每个学科领域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很多学科领域齐头并进是不太可能的。一所学校如果在整体学科水平较高的基础上,三五个学科具有一流的国际影响力,便可在世界高水平学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找准自己的比较优势,而不追求在所有领域都领先。我国的教育应立足现实,对于不同专业,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国际化的对比研究,在具体、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专业的方案,围绕优势学科建设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专业。

第四,正确处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走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国际化道路。教育国际化一方面可以带来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会给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带来冲击。教育国际化的真正内涵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要汲取各民族之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但同时也要丰富和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并促进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我国的教育应担负起承传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在借鉴他国经验时,应一切从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道路。我们应在管理、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等层面建立起国际化的现代教育制度,在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人文教育与人文精神的教育,保持和发展中华民族教育传统的特色和优势,使得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中国教育与国际教育相互融通。(作者单位:上海金融学院公共经济管理学院)

推荐访问:国际化 路径 我国 发展 教育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