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2009年高等教育十大事件盘点

酒店实习报告 时间:2022-02-22 10:07:29

说明:由贺祖斌教授主持的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参加的一年一度的“年度高等教育十大事件盘点”的学术沙龙已经主办了多期,特别是2007年、2008年的“高等教育十大事件盘点”在学术界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课题组对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发生的事件进行梳理和讨论,并以学术沙龙形式整理出有关高考制度、教学成果、教学改革、高教热点、思想教育、毕业就业、大学制度、教育反思、学术规范、学位制度等十方面事件,将带给我们对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

2009年又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年,中国高等教育继续向前推进着,这期间既出现了惊喜和辉煌,也避免不了新问题的出现。在中国,教育永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总有它发展的规律和轨迹,回望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确实发生了不少引人思考和讨论的事件,做为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的一份子,我们关注这些事件,深思这些事件,并站在不同的角度讨论着这些事件……对于教育,对于高等教育,在即将告别的2009年,我们写满了期待……

一、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彰显高等教育教学成就

● 事件回顾:据国务院颁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和教育部《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等有关规定,经过学校、省(区)、教育部的评审,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出特等奖2项,一等奖64项,二等奖651项。据悉,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创办于1989年,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奖励,每4年评选一次,今年是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已被视为与国家科技成果三项奖励并列的国家级奖励。本次教学成果是过去四年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成绩的总结。

● 讨论:

1.段明广:国家教学成果奖是对近年来高校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是对高校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鼓舞与激励。获奖数量和等级是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和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国家教学成果的评选,能激励高校在教学发展上有所作为,从而能将推动当地高等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和人才的培养。

2.廖容:从这次国家教学成果的获奖的结果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还是很不平衡的,获奖的很大比例是在我国发达的省市,如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而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获奖的比例则很小,如云南、贵州、广西等省。[2]因此,在奖励这些取得教学成果的高校的同时,国家也应该出台政策鼓励和扶持高等教育欠发达的省市,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

3.李娜:在第六届国家教学成果奖评对教学发展起激励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我国高教界最重大的一个奖项,拿到这个奖,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国家级成果的标志。所以,在评选过程中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比如为评奖而评奖,重申报轻建设,在申报材料下功夫,在实际应用欠推广,甚至出现个别人造假现象,这是违背这项奖项设立的初衷的。在评选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真实、公平、公开、公正,才能真正起到表彰的作用,才能真正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

● 贺祖斌点评: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从创办之日起已经走过了20年,评选了六届,全国高等学校有数千项目获得奖励,该项奖励在高等学校和社会上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教学成果指的是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获奖的教学成果代表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我国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今年这届的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重点奖励具有创新性和推广应用效果好的成果。这些成果能够针对目前高等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实施效果显著,具有创新点和应用推广效果。在奖励成果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如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取得成果需要奖励,存在不足也需要改进。

二、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试行“校长实名推荐制”

● 事件回顾:今年11月初,北京大学宣布2010年自主招生将在13个省(区、市)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获得北大“实名推荐”资格的中学校长可按分配名额推荐优秀学生,这些优秀学生将不同程度(如降分30分录取)享受“绿色通道”。[1]到11月18日,教育部发出声明:“北大的这一做法是对中国高考制度之改善的积极探索,为各类优秀学生提供了有益条件。”北大此举的最大意义是为高考制度改革做出了新的尝试。

● 讨论:

1.廖容:在社会呼吁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情形下,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让我们拭目以待。这项制度的推行是进一步推进自主招生改革的结果,其目的是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不同类型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和机会。简而言之,就是能招收到更多具有潜质和特长的人才。

2.孟瑞:北京大学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作为一项有意义的探索是利大于弊的。首先,校长实名推荐制使那些综合素质更加全面、学科特长更加突出的优秀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北大接受教育。其次,北大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是建立和完善教育诚信体系的有益尝试,为不同类型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3.刘魁:“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褒贬不一,在我看来,“校长推荐制”是招考制度改革的进步。北大制定“校长推荐制度”的目的就是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之路出现一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要做的不是对“校长推荐制度”本身的反对,而是应该充分研究怎样做才能保证制度公平、公正、有效的实施。

4.彭淑媛:高考确有其弊端,常把一些堪称“偏才”和“怪才”的人才挡在了象牙塔之外,甚是可惜。北大的做法,为这些人才提供了一个机会,但却需要有慧眼并且公正的人去运行这些权利。从实际运行来看,校长们似乎也不敢贸然行动,一是害怕选错人,二是怕社会舆论压力、被误会。所以,从北大方面、校长方面和学生方面来讲,都应把权利的细则、具体的要求考虑周全,才可能保障其有效实施。

● 贺祖斌点评:

北大试行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这只是高考制度改革的一种新的尝试,我称之为“破冰之荐”。目前中国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我们现行的高考制度。高考制度改革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指挥棒意义,是体现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关键点。目前高考制度改革正在摸索中进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引起社会对改革过程的理性分析与思索,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下一步改革的顺利进行。作为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改革的新举措,在探索多元的人才选拔方式基础上,更要完善各项民主制度,使整个实施过程置于阳光之下,避免权力寻租。“推荐制”是对中学校长个人信誉的依赖,是一个以个人信誉作保证的制度,强调校长在这项工作中的道德自我约束。只有真正做到公平公正,才能真正选拔出一批素质全面、特长突出的优秀学生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但如何对推荐入校的学生进行严格灵活的“因材施教”,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制度改革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三、教育部部长更替引发民众对教育改革的期盼

● 事件回顾: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10月31日经表决决定,免去周济的教育部部长职务,任命袁贵仁为教育部部长。教育部长的换人引发了广大民众的关切。新部长上任后,人民网开设《我给新教育部部长递个话儿》栏目,近17万网民参与了“你对新一任教育部长有何期盼”的网络调查,其中,“提高教师素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现素质教育”“提高教师待遇”“治理‘校官’腐败”“解决教育公平”成为网民“五大期盼”。[3]

推荐访问:十大 年高 盘点 事件 教育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