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十九大与党的国际形象塑造

酒店实习报告 时间:2022-04-02 10:12:40

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牵动着世界的目光。在信息泛滥、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开展传播的难得机遇,我们可以借此助推党的信息传播。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机深化塑造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这既是一种艰巨复杂的对外传播活动,更是争取各界对我们党和国家理解与支持的政治活动,意义十分重大。

一、把握国际关注,引导深度传播

随着十九大的临近,国际社会的关注日益上升。但这种关注是从国外视角而来,有些是雾里看花——看不清,有些是戴着有色眼镜——有偏见。对这些外在的、广泛而零散的关注,需要有总体把握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引导。

一是把握国际关注的广度。国际社会对十九大的关注不只是对一次重要会议的关注,更是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关注。一些外媒的采访、报道,还有些驻华外交官想要了解的问题,真是五花八门,甚至匪夷所思。从外宣规律看,对此不能“关门谢客”,拒绝回应,但也要防止被其无关宏旨的关注点带入偏颇和支离破碎。我们要借其广泛关注加强引导,向国际社会全面介绍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建设成绩,阐释内政外交等各方面政策主张。在广泛传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之时,自然而然引出中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进而把中国共产党的理念介绍出去,更加全面地凸显十九大的重要意义,也更加丰富立体地塑造党的国际形象。

二是把握国际关注的核心。国际社会关注十九大,其中固然有相当数量的同行者、支持者是真心关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但更要看到,大量的关注是源于想要知道十九大对他们有哪些影响。也就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十九大为中国这样一个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明确怎样的方向、步伐,这些将给各国带来机遇还是挑战。这种广泛关注可以说是近年来世界“向东看”潮流的一个自然延伸。这股潮流的背景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缺乏新动能、地缘政治一定程度上回归、全球化遭遇挫折、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泛滥。在这番纷乱中,中国一直在发挥“正能量”,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推动新型全球化做出引领和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也因此日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社会各界从自身利益出发关注十九大,既是正常的,也是可以大加运用的。对外传播需要回应国际社会的这一核心关注,把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提出的“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和主张进一步系统地传向世界。把中国共产党政策理念的国际意义和对海外受众的切身影响解读出来,提升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在海外受众心中的贴近感。

三是把握国际关注的转化。国际社会对十九大的关注与我们国内各界的关注差异,不仅缘于他们事不关己而我们则意识到十九大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和涉及切身福祉。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还由于新闻价值观的差异,国际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总是倾向于挖掘事件的反常、负面和爆炸性,倾向于从西方自认为的“政治正确”出发看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新闻,倾向于从取悦普通读者的角度进行反官方、反政治、反整体叙述的表达。可以预料,会有相当多的西方媒体依然热衷于搜寻和报道与十九大相關的负面、敏感内容等他们自认为的“热点”。如果不加防范,这将给党的国际形象带来丑化、矮化和碎片化等影响。为此,一方面需要加大正面信息供给,加强对不实报道和歪曲解读的舆论斗争,另一方面需要更加讲求策略,加强对国际关注的引导。这里有一个建议,就是通过化散为整实现化负为正,把国际社会的新闻关注、对场面角落和只言片语的关注转化到对会议整体,对一个党、一种道路、一种政治文明的关注。

二、区分不同受众,推动精准传播

一是对大国的传播。重点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仍然怀有较强意识形态偏见的西方大国,另一方面是对一定程度上理解和认同中国道路的新兴大国。对前者,传播中需要突出求同存异,阐释中国共产党对解决当今世界共同性问题的主张和理念,增进西方大国对世界政治文明多样性的包容度。对后者,可以适度增加治国治党经验交流,突出新兴国家、发展中大国共同合作的意义。

二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理念日益随“五通并举”深入沿线各国。但对“一带一路”沿线的传播,仍有程度之别。例如,周边国家同中国地理上相毗邻,政治经济和安全关系紧密,历史文化血缘纽带多,可以进行深层次、宽领域、多渠道的传播交流。中东地区战乱、恐怖袭击、大国角力和宗教纷争复杂,政治传播需要有更加全面和稳慎的筹划。中东欧地区处于欧洲和独联体国家传统地缘政治范围之间,政治传播需要更加注重共同性、开放性、平衡性。

三是对非洲、拉美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播。这是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广大依托力量,这些国家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实现的巨大发展是钦佩的,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策有广泛的理解和支持。这些地区的很多国家真心愿意学习借鉴中国道路。对这些国家进行的传播活动需要体现谦虚谨慎、平等互鉴,结合不同国情和当前务实合作开展传播,在多样化的合作共赢中加强沟通和相互理解。要防止传播中居高临下“当先生”,防止把自己的模式和经验强加于人。特别是,当一些友好国家对我们党的政策理念有照搬照抄之嫌时还要做出善意的提醒,引导其结合自身实际借鉴中国经验。

四是对“世界公民”的传播。“世界公民”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发展变化,但在国际舞台上,有些人群长期是“世界公民”的稳定成员。比如国际政要名人、跨国公司高管、国际组织雇员、外交官、国际记者、国际非政府组织人员等等。他们往往在多国生活过,见多识广、眼界开阔,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很高,是国际社会舆论的重要生产者、影响者。党的对外信息传播需要对这些“世界公民”有专门设计,对他们组织的宣介活动要更加符合国际流行风格,内容要更多运用国际通行话语。既要向他们热诚宣介我们党的理念,也要善于通过他们向国际社会形成转述,以此树立我们党在“世界公民”舆论圈的口碑,形成对国际社会精英人群的引导力。

三、统筹多个方面,形成整合传播

党的对外信息传播、党的国际形象塑造不能局限于一时一事一域,而要日益提升到系统性的高度。只有系统传播才能形成持久效应,才能促进党的良好国际形象持续深化。

第一,对内宣传与对外传播要有机结合。当前国内受众的理解力、表达力、信息技术掌握能力与日俱增,很多年轻受众的思考方式和接收习惯已经与西方国家受众相近。同时,海外舆论也日益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影响国内受众。为此,以十九大为契机开展的党的对外信息传播要充分意识到国内外两个舆论场融合的形势,在传播内容、传播基调、传播方式等方面预先做好统筹,努力使内外两种传播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第二,官方传播与民间传播要有机结合。既要有中央层面的宣介,也要有地方层面结合本地实际理解和贯彻的宣介;既要有党政部门、权威专家的解读,也要有自媒体大V们客观理性接地气的响应;既要有面向中老年人四平八稳的传达,也要有面向年轻人生动活泼的传播。

第三,延续与发展要有机结合。一方面要注重延续性,做好党的国际形象的强化、深化。国际社会所公认的一些认知,如我们党有着很强的凝聚力、动员力,我们党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但不同于“苏共”等等,要予以继续维护和塑造。另一方面,要把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用国际社会听得懂、能接受的方式传播出去。把我们党近年来在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的新实践讲透。在十九大召开后,更要注意把会议提出的新的思想理论体系传播到世界,有机形成党的国际形象的新元素。

第四,内容与媒介要有机结合。近年来,我们的传播技术和媒介创新突飞猛进,有些已经是国际领先水平。但要注意它们所适合承载的内容已经远远不是传统的政治语汇和文本。这就需要一大批剪裁者、转换者去做二次创作,形成与媒介形态更加紧密结合的内容。在对外传播中,还要再加上一道翻译的流程。这要求对外传播实现更加一体化的统筹和运营。

总的看,党的十九大所引起的国际关注是一个巨大机遇,但如何把这个机遇用好,使它深深作用于党的国际形象塑造,仍是充满挑战的,需要各个方面更加主动地持续深入做下去。

推荐访问:九大 塑造 形象 国际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