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川探索”

办公室述职报告 时间:2021-07-10 10:18:52

近年来,四川在全国率先提出“河湖公园”建设,组织实施河流、湖泊水域岸线有效保护和综合利用,打造水利风景区升级版。把“河湖公园”建设作为河长制湖长制的重要抓手,开启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川模式”。

“太美了。”参加河湖公园建设(西昌)论坛的嘉宾,在参观凉山邛海—安宁河流域河湖公园建设、了解全域旅游发展等情况时,不停点赞。“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凉山州河湖资源得天独厚,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水利脱贫、人水和谐、保护发展的兴水惠民之路。”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执行副会长李庆瑞如此评价。

2018年11月16日—18日,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四川省水利厅、凉山州政府主办的全国首个“河湖公园建设(西昌)论坛”在西昌举行。论坛主题为“创建河湖公园,助推乡村振兴”,邀请了相关领域专家主题演讲、热点对话、专题研讨;聚焦河长制湖长制与河湖公园建设、河湖公园建设与推进乡村振兴、水生态文明试点实践探索、流域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水生态补偿机制、河湖水系连通理论与实践6方面议题。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四川河湖公园建设启动仪式,对凉山邛海-安宁河、青川青竹江等首批河湖公园试点进行授牌,发布了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西昌宣言”。

两天时间里,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了四川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河湖公园建设试点的成效,探索了河流湖泊水生态水环境综合治理以及水资源利用分配新模式。

为何探?  水资源短缺 亟待探索河湖保护新路径

论坛上,全国政界、商界、学界精英们齐聚一堂,畅谈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水情,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污染严重、水灾害加剧等水生态问题相互叠加,水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一开场,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赖明就直击核心。

赖明说,世界每年约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我国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排放量大,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295万吨,氨氮排放总量为239万吨,远超环境容量。近十分之一的地表水丧失水体使用功能。

“黄河水资源实际开发利用率已达86%,远超过40%的生态警戒线;全流域实际缺水量约95亿立方米。”赖明说,我国水资源短缺矛盾尤为突出。2017年中国水资源量为2.87万亿吨,人均仅为2059.2吨,只达到全球平均水平的14,中国约14的省份面临严重缺水问题;我国600多个城市中,正常年份就有近400个城市供水不足,严重缺水的有110个。

在赖明看来,改善水环境,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用最低的资源消耗创建最为理想的宜居水环境,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之一。

对此,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也赞同说,组织实施水利设施、水域及其岸线的管理、保护与综合利用,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维护河湖健康美丽,直接关系到流域居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区域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是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探索河湖保护开发新路子,刻不容缓。”这已经成为参会嘉宾普遍共识。

怎么探?  建设美丽河湖 形成科学水生态资源开发规划体系

如何解决矛盾?参会嘉宾们普遍认为,应形成科学水生态资源开发规划体系,建设生态河湖、美丽河湖。

在赖明看来,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应坚持立、改、废并举,在加快《环境保护税法》等重点领域立法进程的同时,抓紧做好现有法规规章修订,形成协调统一的法律体系。为解决多头监管问题,赖明提出:“设置一个国务院直属的流域办公室,不受行政区划的制约,可能是解决地方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的思路。”

赖明还建议,进一步做好大流域治理,在淮河流域,科学布局水利设施,实现水资源时空均衡;在上游,按照較高标准,建设拦蓄工程,用足、用好每年近30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在中游,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在下游,实施支线疏浚和小规模蓄水工程,补给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

“随着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的全面推进,生态成为治水的发展方向。江河湖库系统治理从注重防洪、排涝、灌溉等传统功能向‘维护河湖健康美丽’的综合功能转变,生态河湖、美丽河湖建设势在必行。”四川省水利厅副厅长李勇蔺提出。

李庆瑞赞同说,要实现水生态保护、水环境修复、水资源利用和人文资源传承的有机统一。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的严格落实,坚决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李庆瑞认为,河湖保护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包括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在内的河湖资源开发总体规划,努力形成科学的水生态资源开发规划体系。同时,重视产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做好与水安全规划相辅相成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成果初具!开启水生态文明建设“四川模式”

美丽河湖如何建?四川先行先试,全国首创河湖公园建设试点,已初具成果。

在此次河湖公园建设(西昌)论坛上,四川省河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四川省正式授牌首批9个“河湖公园”试点,推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核心区和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记者了解到,河湖公园是以保护利用河湖及其沿岸地区自然、人文资源及景观为目的,兼有环境保护、科普教育、社区发展等功能,实现河湖及其沿岸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区域。

“近年来,四川省充分利用丰富水资源和水利风景优势,突破行业限制,在全国率先提出‘河湖公园’建设,组织实施河流、湖泊水域岸线有效保护和综合利用,打造水利风景区升级版。”四川省副省长尧斯丹说,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连续三年纳入全省重点改革事项强力推进,在组织协调、政策制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从人、才、物方面重点保障。

尧斯丹表示,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四川已经形成了兼有环境保护、科普教育、休闲游憩、社区发展、科学研究等多重功能的发展模式,完成了由“单一体”向“综合体”的河湖功能转变,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民生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2018年8月1日,全国首个省级河湖公园地方标准——《四川省河湖公园评价规范》正式实施,首次明确了四川省河湖公园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以及监管体系。而安宁河流域等地的试点,为《规范》的起草提供了大量的经验和实践参考。出台地方标准之后,今明两年,该省或将再增一批建设试点。

“四川省建设‘河湖公园’,对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四川省水利厅厅长胡云看来,四川省坚持把“河湖公园”建设作为河长制湖长制的重要抓手,持续用力推进美丽四川建设,开启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川模式”。

胡云说,近年来,四川省政府、水利厅扎实工作、试点先行,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42个,省级水利风景区69个,规划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七、西部第一。初步形成覆盖全省主要江河湖库、重点灌区、水土流失治理区的水利风景区群落,已成为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美丽四川的重要窗口,河湖公园建设试点初见成效。

凉山州深化生态立州、产业强州,精心打造“七彩西昌、阳光水城”“美丽冕宁、灵山秀水”“森林德昌、凤凰水城”“喜德老家、温泉水乡”四大河湖公园核心品牌,有效促进了生态旅游与地区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开创了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全新局面。

/新闻速递/

四川授牌首批9个河湖公园

在河湖公园建设(西昌)论坛上,四川省为首批9个河湖公园试点授牌,分别是凉山州邛海-安宁河流域、青川县青竹江、绵阳市仙海、巴中市化湖、苍溪县白鹭湖、开江县宝石湖、大竹县百岛湖、南部县八尔湖、都江堰东风渠。

据了解,四川省充分利用水利风景资源优势和深厚的蜀水文化积淀,通过打造水利风景区升级版,在全国率先开展河湖公园建设,突破行业限制,促融合、共发展,组织实施河流湖泊水域岸线有效保护和综合利用,维护河湖健康美丽,发展成果全民共享,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在省水利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四川省水利风景区(河湖公园)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5)》的统筹引领下,四川在全省优选了首批9个河湖公园建设试点。

记者了解到,9个试点的共同特点是:地方生态保护工作基础良好、山水文化和资源丰富、河湖价值突出且有地方代表性。

“以西昌邛海为例,作为四川省第一大天然淡水湖泊,我们将遵循‘活水城乡、戏水天堂’的理念,制定邛海流域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实施方案,建立‘生态良好、河湖健康’的邛海水生态保护体系。”四川省农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首批9个河湖公园建设试点之后,四川将通过示范带动,稳步实施,力争将四川河湖公园打造成安全河湖、生态河湖、文化河湖、开放河湖,扮靓美丽四川。

/决策者说/

四川省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省河湖保护局局长徐广渊:着力推进“四个河湖”建设 扮靓美丽四川

2017年7月,作为长江上游重点水源涵养区,四川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河湖公园建设试点。这一年多来,推进河湖公园建设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将如何深入推进该项工作?“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正在参加论坛的四川省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省河湖保护局局长徐广渊接受了记者专访,他介绍说,下一步将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部署要求,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始终坚持与脱贫攻坚、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紧密结合,大力推进安全河湖、生态河湖、开放河湖和文化河湖“四个河湖”建设,扮靓美丽四川。

护航河湖保护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此次论坛,明确了四川省河湖保护建设目标,树立了河湖公园保护建设的模板,也引领了河湖保护的方向,讓河湖保护跨越了一大步。”在徐广渊看来,河湖公园建设,是河湖保护的新方向,也是一场有益探索。不同于普通的公园建设,河湖公园要以河湖水域水体为纽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聚焦水惠民生、水兴产业、水美乡村、水增活力“四大目标”,实施生产水、生活水、生态水“三水共治”。

徐广渊阐释说,推进四个河湖建设,重点将全面系统考虑河湖公园的防洪安全和运行安全,统筹推进河湖堤岸、河湖清淤、阻水建筑物拆除、安全管护设施建设。加强河湖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河湖公园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实行制度化、标准化、法制化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同时,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水环境状况以及水系分布和工程布局特征,推进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改善,加强保护性基础设施建设,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河湖公园规划建设全过程。实施区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严格河湖水域岸线保护管理,切实保障河湖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的主体功能,力争建设一项工程、优化一片环境、营造一处美景。

挖掘河湖文化内涵  打造蜀水文化风光带

“今后将河湖公园资源的保护、利用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发展、现代农业开发等工作相结合,促进河湖公园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充分发挥。”徐广渊还提到,建立健全河湖公园投融资和运营管理体制机制,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市场主体参与河湖公园建设管理,推动文化创意、学研科普、自然教育、山水康养等新兴产业实现新的发展。

徐广渊还透露,将充分发挥蜀水文化优势,建设一批水文化博览馆和水科普教育基地,开发水文化载体和水文化产品,打造蜀水文化风光带。

目标如何实现?“我们将全面开展河湖资源调查评估,做好资源价值分析,确定河湖公园的主体功能,谋划符合绿色要求和四川实际的建设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多元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河湖公园建设,适度推广PPP模式和企业股份制合作模式等,拓展融资渠道,加强河湖公园建设管理资金保障。”徐广渊说。

推荐访问:文明建设 探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