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对新建清真寺的一些思考

办公室述职报告 时间:2021-07-25 10:12:19

摘 要 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已有1300多年,国内有十余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这些穆斯林居住在祖国各地,自然环境多种多样,人文景观千姿百态,清真寺因地域和时代的不同在建筑形式和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当今社会由于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张,使得一些新建清真寺在建设和改造的过程中慢慢失去了自身的独特魅力,时代和地域文化的痕迹日益模糊。

关键词 清真寺 建筑艺术 文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K280.1 文献标识码:A

当今社会,新技术、新材料、新观念的出现,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观念的改变,使得当代建筑走上一条讲究功能性,反对过度装饰的道路,建筑不再是艺术创作,仅仅建筑,摒弃了一些传统和历史,这使得一些特殊的宗教建筑面临着一个很尴尬的局面。

当代伊斯兰教建筑艺术面临的问题,是建筑以及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创新的关系,即如何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使建筑以及建筑所承载的建筑装饰艺术更好的适应当今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功能等方面的需求。虽然没有继承,艺术家们就不能广泛的借鉴,建筑及其艺术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继承并不等于复古和盲目的模仿。若是简单地复制传统伊斯兰教建筑艺术的元素,伊斯兰教建筑恐怕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从而失去活力。

当整个伊斯兰教建筑艺术都面临着工业文明的威胁时,鲁西北地区汉族聚集区的回族伊斯兰教建筑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也是依附于传统建筑上的装饰纹样艺术所要面对的问题。

临清市清真女寺始建于民国年间,是全省著名清真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临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在党的宗教政策指引下,清真女寺成为临清市最早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之一。近年来,当地经济发展缓慢,政府投入减少,该地区对清真寺的保护陷入困境,已不能满足广大穆斯林群众过宗教生活的需要,清真女寺在八十年代后期逐渐没落衰败,最后废弃成为批发市场的仓库,只有墙壁上的水泥雕花的文字告诉人们这里的曾经。

2010年,当地著名的民营企业家以自己父母的名义捐资四百万在女寺旧址重建清真女寺,重建后的清真女寺占地面积近2亩,建筑面积632平方米,主体建筑和礼拜大殿都是仿照清真北寺而建,典型的中国宫殿式建筑。这对于当地的女教民们甚至是当地的广大穆斯林来说都是一件幸事。

2012年八月笔者对清真女寺实地考察时发现,完工两年的清真女寺整个建筑装饰色彩明艳亮丽,牌坊门楼顶部的琉璃瓦光亮如新,礼拜大殿屋顶的攒尖葫芦顶金光闪闪。门楼的装饰色彩以蓝色、绿色、白色为主,整体呈现大蓝点金、大绿点金风格。这种风格也是伊斯兰建筑进入中原后受到汉文化影响而呈现的一种形式,装饰方法以彩绘为主,偶见透雕、浮雕,有明显的汉文化影响的伊斯兰教建筑装饰风格,但是当你仔细观察那些独具特色的装饰纹样时就会发现,部分建筑构件包括大门处红色木柱、雀替、横梁都有不同程度的龟裂,漆面也有不同程度的脱落。装饰纹样仿照清真北寺和东寺绘制,但是整个纹样的美感和精致程度是和两座古寺没办法媲美的。整体几何纹样线条粗糙不精致,并没有传统的伊斯兰教纹样的繁复精美,雀替上的彩绘甚至有着大面积的空白,只有蓝色或绿色的漆底,这和伊斯兰教的教义有些相悖,植物纹样也是同样没有传统伊斯兰纹样精美繁复,在造型上单一缺少变化,彩绘间也可见不少的空白之处。

礼拜大殿的建筑形式和装饰风格都是临摹的清真北寺,包括礼拜大殿中的圣龛都是仿照北寺修建的。可见在清真女寺的建筑过程中,建筑施工方并没有对宗教本身有多少了解,只是简单地在对清真北寺和东寺简单地描摹,而且是并不成功的一次描摹。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建筑留存时间最长,而且囊括了装饰、美术和艺品等其他艺术。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方,建筑本身包括其装饰都有着自己明显的时代特色。而建筑装饰艺术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满足人类审美需求的一种心理活动,而伊斯兰教装饰纹样是伊斯兰教艺术的主要体现,是伊斯兰艺术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对《古兰经》的一种形而上的诠释。

伊斯兰建筑艺术是世界艺术史中独具特色的一个艺术门类,伊斯兰文化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汇融合,突出表现在清真寺等建筑的装饰艺术上,由于国内的穆斯林居住地自然环境多种多样,人文景观各异。因此体现各族穆斯林基本宗教理念的穆斯林建筑在布局,造型结构和装饰装修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这种临摹反而消弱了建筑本身可以拥有的时代艺术感和地域特色。

建清真寺并不要求一定是仿古建筑,伊斯兰的教义有着它自身的包容性,现代风格的建筑有时更能体现当今时代建筑的美感,和时代特征。因为清真寺不仅仅是水泥、金属、塑木材料的排列与组合,而是深嵌在时代文化框架之中,包含着有关穆斯林民族深刻历史与宗教哲学意境的一种宗教艺术。

在这里笔者并不是单纯反对这种仿古建筑,而是在各地政府和单位应该在本身的力量能力内,在满足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的前提下,完善建筑外观。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应该符合时代实际,不能一味的要求看上去富丽堂皇,追求表象上的一种文化,并不是你做仿古建筑就是有历史。当然这些问题不是仅仅在当地才会有,现如今这已经是不少历史名城普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旅游开发大背景下,不少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不断被重新规划,大片的历史街区消失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历史文化街区被挤占、历史建筑被拆除、历史环境风貌遭破坏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要钱不要城”的做法已经对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让很多名城面目全非、名存实亡。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曾在全国两会等多个场合公开表示,很多已经被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并没有对城市的文化特征进行整体认定,也没有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房地产开发、旧城改造等让本来就不多的城市遗产快速消减。“很多地方在大肆拆迁、改造时都会说,自己有完整的城市规划,可这些规划并不意味着文化遗产能免遭伤害。实际上大量的名城、名镇、名村都因乱规划和乱改造变成了‘文化空巢’,没有了血肉和灵魂。”

而在当地同样是运河文化另一个代表城市聊城,是全国首批获得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但是在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的诱惑下,把当地的地标建筑光岳楼附近的特色民居,沿运河的回民民居全部拆除重建仿古建筑,把当地一部分最有代表性的一些文化遗迹,人文景观破坏殆尽,令人扼腕。

希望新建清真寺能以此为鉴,调节各方矛盾,支持宗教事业的发展。建设更多的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宗教活动场所。最后,对于这位民族企业家的慷慨解囊我们还是要表示真挚的感谢,希望有更多的人来支持我们的民族宗教事业,

推荐访问:清真寺 新建 思考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