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职英语双向文化教学探讨

办公室述职报告 时间:2021-07-26 10:31:24

【摘 要】本文论述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职英语双向文化教学,针对高职学生中出现的中西文化水平较低,尤其是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较弱的现象,提出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将中西文化同时导入,即在教学过程和内容、教材、课程设置、测试、教师自身等方面增加中西文化知识,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  高职  英语  双向文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C-0145-02

一、高职学生中西文化知识水平现状

为了深入了解目前高职学生中西文化知识水平,尤其是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笔者对广西柳州市的一所普通高等院校——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此项调查随机选取该校380名高职学生。调查方式是测试,时间为60分钟。笔者设计了一份关于中西文化的英语表达的测试卷,有汉译英和英文写作两种题型。主要内容有名人名言、中外节日、风俗习惯、历史典故、成语俗语等。从测试卷答卷情况看,学生对中西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不同,他们对西方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比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相对好一些。例如词汇翻译题中,许多学生会写“圣诞节”,却不会写“元宵节”;学生能用三五个英文句子介绍“感恩节”,却几乎一点也不懂如何介绍广西壮族特有的节日“三月三”。由此可见,学生的中西文化输出是不同的,原因就是中西文化的输入不平衡。再深究其原因,主要应该是目前高职英语“重语言教学、轻文化教学”的教学方式导致的,这使得学生中西文化结构失衡,降低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学家克拉姆契在《语言与文化》中指出,“在熟知母语文化、习得目的语和了解目的语文化的基础上能有效地在几种语言与文化之间斡旋是综合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文化知识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其实早在21世纪初,就有一些学者如清华大学的张为民和朱红梅以及集美大学的刘世文对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做了调查,结果都显示,大部分学生不能较好地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知识,而非英语专业受试者文化缺失现象更为明显。如今十几年过去了,这种现象依然严重。这不得不使我们更加重视中西方文化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平衡。

二、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职英语双向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都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国际化的要求,希望能够建立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那么什么是国际化呢?我们可以理解为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它强调的是多样性和互动性,是一种双向的交流活动,也就是一个“输入”和“输出”的双向过程。“输入”就是一个国家的人民认识、理解、尊重和吸收世界上各国杰出的文化成就的一个过程。而“输出”是一个国家向世界展示自己杰出的文化成就,使世界其他国家能认识、理解、尊重并吸收本国优秀的文化成就的过程。对中国而言,“输出”就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其实,让我们国家的文化从落后、弱势走向先进、强势,并使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就是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的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这个意义上看,提高人民的文化自信极其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只有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中国文化,鼓励他们用英语谈论中国文化,才能让英语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载体,让世界人民理解与认同中国文化。因此,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加强和重视高职英语课堂的双向文化教学尤为重要。

三、高职英语双向文化教学的建议

笔者从教材编译、课程设置、测试、教学活动以及教师自身观念的改变等方面提出高职英语双向文化教学的建议。

(一)教材编译方面。在英语课堂学习中,教师和学生使用最多的是教科书。理想的英语教材应该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英语的学习不仅是语言学习,也应该包括文化学习。而据笔者了解,很多本科和高职院校的英语课本很少涉及文化知识尤其是中国文化知识。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高职学生目前使用的英语课本是柯林斯系列教材之柯林斯职场英语。此教材以职场上常用的英语对话为主要内容,涉及的文化知识很少,远远不能满足学习者的文化学习需要。因此笔者认为,编译人员在编译英语教材时,可适当增加一些中西文化的内容,比如中西方国家地理历史、政治经济、节日庆典、风俗习惯等。关于中国文化的英语书籍,如曹布霄主编的《给外国游客讲什么》,用口语化的英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涉及宗教哲学、建筑、艺术、饮食、服饰、民族等,内容丰富,通俗简洁,易懂实用。如果学生使用的高职英语教材中也包含一些类似的文化知识,学生不仅能够扩大知识面,也能提高学习兴趣。

(二)课程设置方面。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除了安排学习英语语言为主的课程,也可以安排一些中西文化课程,强调文化课在英语课程中的地位。文化课可以是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可以分开设置西方文化课或中国文化课,也可以中西文化课相结合。西方神话、西方建筑、民族风情、文学美术、电影音乐等都与中国的有所不同。比如中国的“绿茶”,在英语却中是“black(黑色)tea”,汉语“牛饮”的英语表达卻是“drink like a fish(鱼)”,还有代表吉祥的“中国龙(dragon)”,在西方国家却是邪恶的象征,等等。通过对比介绍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交流中减少误解和冲突。

另外,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高职院校也应根据合作地区和自身特点,适当增设当地独特的文化课程,使学生充分了解各国文化的同时也把当地文化“带出去”。中国是一个有着多民族文化的国家,以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为例,壮族的歌圩、侗族风雨桥、苗族踩花山、瑶族的舞以及其他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音乐、服饰等都各具特色。如果设置介绍这些特色文化的英语课,相信学生会非常感兴趣。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就为旅游英语和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一门专业必修课“三峡旅游英语”,介绍有关三峡的景点和风土人情,这样的课程对培养当地涉外人才用处极大。因此,笔者认为课程的设置也应该考虑学生的需求以及当地的企业和旅游需求。

(三)英语测试方面。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却很少考查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那么,学生自然也不会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如果在英语水平测试中,包括口试和笔试,加入中西文化知识的检测,就可以加强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英语考核也不应该只是在期中以及期末的时候进行,在平时的课堂上也可以进行。另外,除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之外,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比如可以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相互出一些与文化相关的英语试题(笔试和口试均可),也就是学生考学生,再按照标准进行评价。测试也不仅仅局限于做试题,还可以通过扮演导游和主持人、表演戏剧、做演讲、做报告等方式测试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文化水平,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合作和探索精神。总之,文化测试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避免单一化。

(四)教学活动方面。根据笔者的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文化知识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前面笔者曾问过学生万圣节是什么,学生不太了解,后来笔者通过放视频、照片、歌曲向学生介绍万圣节,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果。电影、电视等视频信息直观、生动、易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教师也可引导学生搜集和阅读相关材料,包括书籍、报纸、杂志或者网上资料等,以及做口头陈述或者写作文、报告,培养学生中西文化能力。当然,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参加角色扮演、知识竞猜、抢答、讨论、辩论、诗朗诵、英语晚会、演讲比赛、歌曲大赛、黑板报或海报比赛以及用英语讲述中国文化故事比赛等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一些文化知识,又能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例如万圣节当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场化装舞会,而到了端午节,则可以让学生自己学包粽子。在广西壮族特有的“三月三”歌节到来之际,教师可以借机向学生介绍广西民族文化,如壮族的刘三姐,侗族的斗牛节和油茶,苗族的芦笙舞,瑶族的铜鼓舞等。另外,举办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讲座、英语社团或俱乐部,鼓励学生多和外国教师、学生交流、讨论,也是让大学生学习中西文化知识的好方式。不论教师采取什么教学活动方式,都应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掌握好交际、适度、灵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五)教师和学生方面。实际上,不管教材编写得多好,课程和测试的安排或者教学活动等多重视文化的导入,如果教师本身没有转变教学理念或者文化水平不够高,还是按照原来的只重视语言教学的方式进行英语教学,那么学生还是很难学到文化知识。因此,教师需要改变“重语言教学、轻文化教学”的观念,切实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明白要想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目的语文化教学,也要进行中国文化的输入。教师在课堂内外都应鼓励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让他们知道文化是学语言的必修课,不了解、不重视语言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之间的差异,跨文化交际中就有可能出现文化冲突。作为英语教师,还应积极利用学校及其他相关部门提供的各种学习、培训机会,增强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而作为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外,课后自觉学习也非常重要。课后学生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比如看相关的书报杂志、电影电视、纪录片,听广播,参加校外培訓活动等,甚至还可以联系当地一些旅行社、景区、博物馆等,做志愿者、实习导游或讲解员。总之,教师和学生都应有意识地去学习文化知识并学以致用。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胡文仲教授提出,学习一门语言应同时培养两种能力:语言能力、社会能力即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师除了重视语言本身的教学外,应将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教学并举,积极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基本技能的同时深入了解中西文化知识,实现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生也需不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在发展爱国主义和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把中国优秀文化带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基础教育研究,2002(S1)

[2]刘世文.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及其启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1)

[3]克拉姆契.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基金项目】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教改项目“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基于‘知行合一’的高职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探究与实践”(2017JGA03)

【作者简介】卢珊珊(1987— ),女,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一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责编 苏 洋)

推荐访问:英语 高职 双向 国际化 探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