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思考

办公室述职报告 时间:2022-03-10 10:07:36

zoޛ)j馟iM6۟=Mvߝ76um4it_ivv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同时,还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了具体目标,使渗透环境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中学化学中有许多与环境密切联系的环境教育渗透点,比如“水污染”,温室效应、CO污染、酸雨的形成,农药的合理施用安全操作事项,实验中尾气的吸收。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等。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在与环境有关的内容上,也对环境教育目标上做了具体的规定。然而,在课程执行的过程中,多数化学教师对化学教育目标能做到刚性要求,而对环境教育目标要求太“软”,甚至有的化学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更好地达成化学教育目标,而完全忽略环境教育目标。比如,初中化学中“水的净化”与“爱护水资源”的教学,多数教师只注重净化装置的组装及过滤的程序,至于水是怎么被污染的,水污染对人体有什么危害等内容则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笔者曾对多所学校的九年级学生进行过调查,发现人教版初中化学“爱护水资源”课后设置的习题除了第4题关于查看自家水表计算当月节水情况和第5题关于调查水的污染源和提出防止建议的习题没有做之外,本课后的其他习题,绝大多数同学都认真完成了。这不能不说与教师在课堂上对环境目标的要求太“软”有关,这样的教学,恐怕仅仅只是告诉学生一点环境知识,学生的环境意识尚不能被唤起,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积极的环境态度和有效的环境参与。再比如,关于pH值的教学,多数教师仅仅重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以及如何改变酸、碱溶液pH等化学知识目标的达成,却忽视本课的环境目标,没能就土壤的pH值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作太多的涉及,因此,也很难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土壤酸碱度对农作物区域分布及生长的影响。

由于分数是中高考的硬性指标,多数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更多的关注化学教育目标的达成,而对与中高考关系不怎么密切的环境目标则视而不见;即使偶尔涉及环境教育目标,也仅仅是采用口头说教的形式,很少有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关于环境问题的调查,更谈不上从环境的角度到户外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了。因此,这样的教学,只是达成了部分的环境知识目标,而对课标要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力目标则被束之高阁,未能达成。

二、对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由于环境教育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并且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因此,要解决化学教学渗透环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强化对化学教师的环境伦理教育

环境教育的执行力如何,效果满意与否,关键取决于教师,而教师持有什么样的环境伦理观,对环境教育的执行力和教育效果影响很大。教师只有远离“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中心主义”伦理观;摒弃吃子孙饭,断子孙路的落后观念,主动践行“代际均等”的伦理观,才会树立环境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才会自觉落实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目标。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因此,强化对化学教师的环境伦理教育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治本之举。

2.强化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化学教学中有的环境目标得不到落实,与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密切相关,教师应更多地采用环境参与的教育方式实施环境教育,比如,可以采用实地调查的形式组织学生调查当地某处的水污染情况,了解污染原因,污染危害,并指导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等。经常通过这种以环境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环境教育,学生才能慢慢从关注环境,到积极参与环境的决策和行动。可能很多化学教师担心这样的活动会影响正常的化学课堂教学和化学教学目标的达成,其实不然,因为在以环境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化学目标的达成与环境目标的达成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化学知识的掌握有利于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理解与解决环境问题反过来又会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动机,进而促进化学知识的学习,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3.加大中高考对环境内容的考察

中高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教学的指挥棒,试题的设置就是为测试目标服务的,长期以来,中高考中试题的设置与环境有关的内容不多,因此导致了环境目标被弱化的现象。因此,可以在化学试题中适当增加与环境有关的内容,比如,结合环境问题考信息迁移试题,测试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在思考与答题的同时也深刻体会着化学与人类、化学与环境的密切联系,这样不仅考察了化学目标,也体现了环境教育的功能。

目前各省中高考都已经把考察化学知识与考察环境问题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但是,从各省的中高考化学试题来看,考察环境目标的题量还偏少,还应进一步加大对环境目标的考察力度,以引起化学教师对环境问题的足够重视。中高考关注环境问题,不仅利于促进化学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环境教育目标,促成环境目标,也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促进中小学的教学改革。

4.强化对学生环境参与的评价

环境教育强调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鼓励亲身体验。只有学生积极参与环境问题,学生才能全面地理解环境系统,获得识别、解决和预防环境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因此,化学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与环境密切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并注重对学生在环境参与中的评价,评价学生积极参与环境的决策与行为;评价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等;从而创造性地促成环境教育目标。另外,还应把环境参与纳入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之中,把学生三年来积极参与环境问题的次数与表现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硬指标,以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江家发.环境教育学[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胡美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余谋昌,王耀先.环境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Z].教基[2003]16号,[2003-10-09].

推荐访问:渗透 思考 环境 中学化学 教育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