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密切农村党群关系的实证分析

农村调研报告 时间:2023-07-22 19:00:28

〔摘要〕 密切农村党群关系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山西省壶关县常平村党组织密切党群关系的经验主要包括:加快经济发展是密切农村党群关系的经济基础;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密切农村党群关系的关键;加强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是密切农村党群关系的保障。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党群关系,常平村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1)05-0052-0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做好农村改革发展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一系列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矛盾将日益突显出来,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改革,亟待进入操作过程,这对新时期农村党群关系是一次考验。如何密切党群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课题之一。山西省壶关县常平村党组织建设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经验。1995年4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常平村视察工作时,曾高度评价常平党组织的工作,“你们懂科学、懂民主、懂依法办事,会掌权,这就是你们致富的法宝。”当前,调查研究常平党组织党的建设经验,尤其是密切党群关系的经验,对于加强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加快经济发展是密切农村党群关系的经济基础

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 〔1 〕 (P82 ),“每一既定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 〔2 〕 (P209 )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所以,邓小平说:“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3 〕 (P146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演进的根本力量。没有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就不能持续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就难以根本改善,农村健康文明和谐的新风尚就难以持久,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和谐党群关系的建立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常平村党群关系和谐,首先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改革开放前的常平是山西省壶关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里最穷的村,贫困到谁能借回粮食谁就能当支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常平村的经济从“吃石头”企业起步,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已发展企业17个,产值达到3.3亿元,上缴税金实现1052万元,人均收入达4300元,变成了省、市文明的富裕村、小康村。2000年,中共壶关县委和县政府提出要把常平做大做强,成立常平经济联合体开发区,建设壶关“特区”。到2005年,常平开发区行政村扩大到10个,人口由原来的1900人增加到9100人,辖区由原来的3平方公里扩大到18平方公里,并成立常平集团。现在常平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30个相互关联企业的产业集团,年产值达到30个亿。常平集团连续四年跨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全省工业企业30强。常平村一跃而成为上党地区乃至全省、全国有名的小康村。

经济富裕以后,自然就有条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就地农业变工业,就地农村变城市,就地农民变市民。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条件逐步成熟。在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土地征用是最容易引发农村党群矛盾的因素。常平党支部依靠强大的集体积累,有效化解了这一矛盾。他们以扶助农民兴办农业企业、组建农产品股份制公司、农民以土地入股这种办法,避免了出现城镇化过程中极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问题。他们每占农民一亩地,每年给本人入股资金500元,给村集体300元。以土地入股这种办法,就地解决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经验,为解决农村城市体制二元化、农业工业经济结构二元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经济发展后,常平党组织在持续发展经济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服务群众,造福群众,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他们开展了以“创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创造安全文明的生产环境,创造规范有序的治安环境”为内容的“三创”活动。他们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同时考虑园林、绿化、林果等环保产业,每年环保投资均在千万元以上。在路旁、厂区、空地共栽种乔木5千余株,灌木、花卉18万株,建草坪3万平方米,形成了“村前办工厂、村中变庭园、村后花果香”的别具特色的产业链。从2000年开始,他们利用本村的山、坡、沟地开发建设千亩农业观光园区。如今满山种植了油松、松柏,多处人工景点建成,初步形成了一个休闲、观光、疗养于一体的旅游景区。投资50万元,实现了壶关县电话第一村、手机第—村,接通了有线电视;投资1000万元,兴建了10座万方蓄水池,修建了常平大街;成立了村办小学和中学,本村学生全部免费上学;建起了统一的殡葬区;办起了敬老院,本村60岁以上老人均可免费居住;盖起了350多栋二层别墅式住宅小楼,改造了污水排放河道;建立了“五会一队”村民自治组织,即民事调解会、治保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老年人协会和治安巡逻队。此外,村民每人每天供应一斤面粉,逢年过节人人还有一定的福利。该村还开发了太行八泉峡旅游区、世纪大舞台,一个工业现代化、环境园林化、农村城市化、管理民主化、行为文明化的现代新村已初具雏形。所有这些,使常平群众感受到了村党组织关怀,为做一个常平人感到由衷的自豪。

二、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密切农村党群关系的关键

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由此产生包括利益诉求、民主诉求和情感诉求等在内的多种诉求。这些诉求的满足,需要农民充分参与农村事务管理。列宁曾经说过,无产阶级革命如果没有以民主为目标,革命不可能成功,革命成功以后如果不以民主为手段,建成的社会主义也会失败。刘少奇对民主与党群之间的关系论述得更为明确,“党和群众的关系应该怎样建立呢?党是群众的领袖,群众的先锋队……我们不是在组织上直接要求群众服从党的指挥,要求群众团体接受党的命令,而是要使群众自愿地接受党的政治主张。我们要求群众接受党的政治主张,同时我们要尊重群众团体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和意见。当着我们的主张只是少数人赞成时,我们在行动上要服从群众的多数,在主张上则保留我们的意见,当我们是多数时,方能要求反对我们的少数服从我们的意见。只有我们的同志尊重群众,信任群众,群众才会尊重我们,信任我们。我们是以群众中一员的资格,在群众中出现,提出主张和办法,使群众自愿地接受,自动地跟着我们行动,而不是以共产党员或者自命为领袖的资格去命令和指挥群众。这些,就是党员和群众之间的正确关系。” 〔4 〕 (P59-60 )

常平党组织充分认识民主的重要性,1984年,他们进行了第一届村委会选举。村民投票选举出48个村民代表,村委主任又确定了8个特邀代表,这8个人都是平时爱说“风凉话”的、爱给干部提意见的,并由他们组成村民代表大会。常平的村民代表会议一般规定一季开一次,一年举行四次村民代表会议,因特事、急事需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的,再临时增开会议进行讨论决策。常平已经形成一种惯例:凡党委、村委、集团公司在重大决策项目时,在党委、村委及集团对决策项目提出后,一定要召开党员参加的村民代表会议,将决策的事项提交村民代表讨论,让代表直接参与决策。讨论通过后即形成决议,否决的即废止。村民有好的建议,也可通过村民代表向上一级决策机构反映或呈送。在发展的过程中,党组织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使群众对村委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支持和理解。1992年春,为了建一座大型水泥厂,当时贷不到款,于是就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代表一致提议“咱们集资”。然后开群众大会,10天集资150万元。1992年,常平村党支部提出“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不断延伸产品链条,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再一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代表说,工业用水奇缺成了常平发展的拦路虎,要花大力气解决缺水问题。村委会马上采纳,但一听说要在千年干旱的元宝山下打井,众人摇头。水利专家勘察后也不敢肯定地下是否有水。于是再一次召开党员会、群众大会讨论,大伙一致认为“扒下100万,也要试一下”。1999年10月开始打第一眼水井,冒着严寒,昼夜突击,100米、200米……800米才见水,接着打第二眼、第三眼,三年打了十眼井,花了1000万元。村委会主任说,“我们现在只启用了3眼,还准备着7眼,将来都用上,工业产值达到50个亿没问题”,把钱花到前途莫测的打井上,这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但常平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在村镇建设改造、土地征用、产业调整、引资上项、经营体制改革、集团扩张等重大项目上,无一不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策。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常平党委、村委领导给群众一个明白,还群众一个清白,对大多数群众不赞成的事情,及时予以纠正,对村民民主评议不称职的少数干部,按照组织程序进行适当调整,事事把村民的意见摆在第一位,转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更好地密切了党群关系,夯实了党在农村工作的群众基础。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是密切农村党群关系的保障

农村党员队伍是党在农村的代表,是党的形象。农村党员直接面对的是广大农民群众,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首先是要提高农村党员的思想素质,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农村党员的头脑,教育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次是要强化农村党员的群众观点,教育农村党员实实在在地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农村党员求真务实的作风,从实际出发,真正把好事办好、办实。常平党组织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常平党组织在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方面,以“双学双争”(学理论、学党章,争做合格党员、争做先进分子)带动全村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每月坚持“一课三会”制度雷打不动,组织全体党员、党委、村委、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集中学习,了解国家大政方针,贯彻中央精神,每月20日,召开民主生活会,结合当前形势和工作实际交流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每年年底,对党员干部进行理论考试、群众测评、演讲三种形式的考核,优秀者提拔重用,不称职者自动下岗。另外,每年都要不定期举办财会培训班、电脑培训班、法律培训班,鼓励广大村民参加培训,进行充电,并进行考试,成绩优异的,提拔重用,不及格的,降职使用。这些措施的推行,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强化了人才竞争激励机制,使常平村逐渐形成了一个团结一致、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通过学习,有效地使党员认识到什么对,什么错,什么该坚持,什么要反对,有力地提高了党员的素质。因此,党员们总结出四句话:不学习一点资本也没有,不工作一点理由也没有,不带头一点威信也没有,不沟通一点基础也没有。

在实践中,常平党组织要求全体党员做到“三个十”,即党员十带头、工作十到家、合力创十星。在党员联户和服务群众活动中,要求每个党员都要在执行政策、遵纪守法、履行义务、计划生育、团结互助、采用科技、尊师重教、见义勇为、树文明新风等十个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党员对所联农户,做到了政策法律宣传到家,矛盾纠纷化解到家,致富门路规划到家,实用技术指导到家,履行义务督促到家,计划生育落实到家,扶贫帮困帮带到家,义务教育劝学到家,移风易俗服务到家,重点对象帮教到家等“十到家”。带动每个农户争创遵纪守法、履行义务、计划生育、科技致富、尊老敬老、教学育人、移风易俗、健康娱乐、家庭和睦、讲究卫生等“十星文明户”。通过这一活动,党员满腔热情、带着感情为群众服务,党员素质得到提高,党的形象在农村群众中得到了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责任编辑 于晓媛

〔收稿日期〕 2011-07-20

〔基金项目〕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8041022-04),负责人王建军。

〔作者简介〕 王建军(1970-),男,山西晋城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副教授、法学博士。

推荐访问:党群关系 实证 农村 分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