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改善农村干群关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调研报告 时间:2023-07-23 12:30:32

【摘 要】本文认为改善农村干群关系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改善农村干群关系不仅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同时,它也是构建民主、法制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改善农村干群关系,必须从经济结构、基层政治结构、组织结构和制度结构方面加以调整。以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物质条件为基础,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农村民主与法治为保障,以构建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制度为着力点,从而改善农村干群关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必然会有不一样的要求,这其中对于农村干群关系的要求也会烙上时代的印记。

1.改善农村干群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新形势下,改善农村干群关系,事关党的执政理念,事关践行党的宗旨,更事关实现党提出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农村干群关系。

1.1改善农村干群关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依靠群众。如果没有农民群众的参与,新农村建设就失去了实践的主体,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根基。同时,农村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引导者和服务者。新农村建设的方向需要农村干部去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政策需要农村干部来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实现情况需要农村干部来反馈。改善农村干群关系就是要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事业中去。改善农村干群关系是完成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改善农村干群关系本身也是新农村建设政治和谐的体现。

1.2改善农村干群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在农村要求干群关系和谐。然而,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但如今在农村社会存在着各种问题和矛盾,包括环境污染问题、征地拆迁问题、教育问题、卫生问题、文化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处理不当,往往引发大的矛盾和冲突,甚至爆发群体性事件,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这就需要我们改善干群关系,化解干群矛盾,维护农村稳定,以利社会和谐。

1.3改善农村干群关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本世纪二十年代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要达到的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群众的创造力,依靠干部和群众齐心协力抓建设,同心协力谋发展。而改善农村干群关系正是其得以实现的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五位一体”建设,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溶入老百姓的心中,而这项思想工作的完成必须依赖基层干部的日常宣传。同时农村社会的建设和生态的保护也要求农村的干部和群众一道努力,齐心协力完成好。

2.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途径

2.1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改善农村干群关系提供物质保障

当前,农村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1]

2.1.1深化农业税费改革,完善农业补贴政策

自2006年农业税费取消以来,中央积极推进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耕种者实行一定的财政补贴,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赢得农民的普遍赞誉。政府应该继续保持和推进农业税费改革,并针对税费改革中的问题作出适当调整:一是农业补贴款的标准问题.补贴标准不能长期不变,应当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符合农村耕种成本实际情况。同时可考虑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实行差额的补贴政策。二是农业补贴款的落实问题。农业补贴应当实施按实际耕作情况进行补贴,耕作着有补贴,荒田荒地者无补贴。多耕者多补贴,少耕者少补贴。

2.1.2扩大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大农村资金投入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给农民以看得见的物资利益,就要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支持。我国以前是农业支持工业的发展,现在政府的导向是工业反哺农业。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金融上反哺农业,加大农村的金融投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获得贷款比较难,程序较为复杂,特别是贫困和低收入农民很难获得创业贷款。为此,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已有支农金融体系,对现有支农银行的放款程序进行完善和调整,适当扩大放款力度,简化放款程序。另一方面要扩大金融渠道,鼓励地方性银行和民间金融资本进入农村。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统一管理。

2.2完善基层组织建设,为改善农村干群关系提供组织保障

邓小平指出:“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2]要改善农村的干群关系,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政治改革,完善基层组织建设,从而为改善农村干群关系提供组织保障。

首先,继续坚持并深化联乡并镇的政策;根据乡镇规模和地缘特征,将规模不大的乡镇联合,将领导班子整合,以优化组织层级,减少乡镇开支。其次,要对现有的农村机构设置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将职能重叠交叉的部门进行整合,将职能臃肿的部门进行简化分解,精简机构,优化职位设置,要严把人员编制入口,以减少乡镇开支。再次,要根据农民发展经济、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需要,增加指导经济发展的常规化机构设置,引进专业人才,指导农民进行生产活动,解决农民在日常生产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2.3加强农村基层民主与法制建设,反腐败建设常抓不懈,为改善农村干群关系提供政治保障

2.3.1加强农村基层民主与法制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完善基层民主与法制的重要任务。民主和法治是解决人民群众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江泽民强调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也是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3]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更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逐步推进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基层民主制度的完善,提高农民自我管理水平,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首先,要注重选举,保障农村基层干部选举的公正、公平,选举要真正体现民意,而不是被少数人的意志操纵。其次,要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使得基层干部工作受到农民的监督。对于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行政事务,要实行政务公开。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江泽民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这就要求,在在农村推进法治。首先,要加强法制宣传,推进普法活动进千家万户。让干部和群众明白法治的重要性,明白法制是国家基本制度形式,更是他们保护自己根本权益的最基本武器。使农村干部和群众都知法、守法、用法,学会日常法律常识,学会用法律来协调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纠纷和问题。其次,要完善法制。完善以《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行政许可法》等为基础的基层法律体系,使得人民的自治行为和日常行动都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2.3.2反腐败建设常抓不懈

当前,我国基层腐败问题不少,在一些地方还比较严重。干部的腐败会引起农村社会矛盾的激化,加剧农村干群冲突。惩治腐败,是有效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突破口。但反腐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反对腐败要坚持不懈。首先,要意识到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把反腐败工作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把反腐工作提升到农村工作的重心之一。对于腐败分子,不论职位高低、政绩大小,都要坚决查处,绝不能姑息。其次,要标本兼治,建立反对腐败的制度体系。要从制度上遏制腐败的产生和发展。让反腐工作制度化、法治化。第三,反对腐败要从教育上入手。要加强农村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干部认识到腐败的危害性,从思想上拒绝腐败,从意识上抵制腐败,做到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以廉洁奉公为原则,从而改善干部形象,缓和干群矛盾,密切干群关系。

2.4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为改善农村干群关系提供机制保障

2.4.1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密切干群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党的建设实际,在全国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就广大农村而言,首先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突出反对“四风”,着力解决干部的作风问题。其次是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一是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例如缺少粮种、化肥等,使农民生产正常进行,从而达到增产增收。二是解决农民发展中的问题,如调整产业结构,农村信贷、资金投入等,使农业可持续增产增收。三是解决农民生活中的问题。如电网入造,自来水供应,垃圾处理等,使农村整洁,村貌改善。四是解决农民的诉求,如子女上学,“五保”老人供养,大病互助等,使农民解决后顾之忧,安心农业,安心农村。达到干群关系和谐。

2.4.2完善农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机制,密切联系群众

健全干群之间的沟通机制,使群众的诉求能得到及时的表达,将有利于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干群关系的良性发展。

首先,要构建畅通的干群沟通渠道。农村干部要深入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需求,建立定点、定期、定人、定时的群众来访和处访机制,定期安排干部下访,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解答和解决群众的疑难和问题。其次,要建设全方位的沟通渠道。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完善群众与干部沟通渠道,拓宽群众表达渠道。可以利用现代通讯交流平台,如微博、微信、网站等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最后,要完善民意表达机制和监督监察机制。对于群众意见反馈和接访处访工作要形成制度化的机制,使之成为日常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构建群众工作监督监察机制,加强对于农民提出问题处理结果的检查和监管,使得民意表达真正有效,落到实处。 [科]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182.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176.

[3]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13.

[4]温铁军.新农村建设要实现“三新”[N].人民日报,2005-10-31.

[5]江泽民.在农村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经济日报,1998-10-18.

[6]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5-2-19.

[7]何平等.江泽民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全党全国必须更加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N].人民日报,1998-09-27(1).

[8]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中国新闻网,2006-10-18.

推荐访问:干群 新农村 改善 推进 农村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