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高校二级学院模式下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构建

农村调研报告 时间:2023-07-24 13:40:03

【摘要】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方面。在高职院校实施二级学院管理模式条件下,二级学院党组织尤其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和完善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和有效途径,提高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使二级学院充满生机与活力,促进二级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二级学院;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各高职院校逐步实行了二级学院管理体制改革,学院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二级管理使原来的党政组织的职能发生深刻的变化。二级学院党组织是学校党委工作的延仲和支撑,直接担负着联系、组织、团结广大师生员工,把党的路线、力针、政策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的重要职责,为高校党的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保障作用,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是党的建设之法宝。二级学院党建是学校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密切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对学校党建和二级学院其他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模式下,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构建方面的问题进行阐述。

一、充分认识二级学院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1.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是构建和谐二级学院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基层党组织与人民群众之间利益关系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也必然反映到高职院校。学校实施二级学院管理机制后,无论是学校还是二级学院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都有新变化,教职工工作组织方式和利益实现途径也有新变化,学生培养模式和校内外生活空间将出现新变化以及学院受到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程度明显上升等,都使得和谐学院的构建而临着诸多考验。我校从1999年升格为高职学院到2005年评估获得优秀再到2008年创全国示范高职院校成功,经历了三次历史性转折,之所以都取得了成功,一个毋容置疑的因素就是依靠全校师生员工的力量,针对三次转折,学校党委开展了三次全校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通过活动凝聚了全体师生员工的力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当前,二级学院面临着机制转变和示范高职建设的艰巨任务,加强完善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建设意义重大,必将有助于二级学院应对这些新变化,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事业发展.从而有助于推进和谐学院建设。

2.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是学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级学院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二级学院就必须注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有助于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最优发挥,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服务[1]。

3.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是二级学院党组织自身定位的需要

二级学院基层党组织是学校党组织体系的基础,不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而是执行者。担负着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责任,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而不是权利机关,所以,二级学院基层党务工作的定位,对上应是服务于上级党组织即校党委的基本路线,将校党委的决议、决定贯彻在本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具体工作中;对下应是服务于广大师生员工,代表教职工利益,反映教职工心声,组织发动全院教职工为完成培养人才这一中心任务而努力工作。

二、准确把握二级学院模式下党组织密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

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给学院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法提出了新的课题,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对落实群众路线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立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必须以当前高职院校运行机制改革和内涵建设发展为起点,以改革的精神审视和把握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客观规律,应把握好三个原则:

1.创新原则

当前,我校正处在管理机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和示范性建设的攻坚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给二级学院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顺应形势的变化,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牢记办学一切为了师生,一切依靠师生,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的群众路线,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服务群众的机制,真正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

2.沟通原则

随着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冲击,人际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彼此信任的基础削弱了,相互之间说真话、讲心里话的少了[2]。这种相互之间的不信任就成了干群之间广泛沟通、深入交流的障碍,直接后果是党组织、党员难以把握普通群众的思想脉搏,难以从师生中得到真实的第一手资料,难以获得真实民意,这对学院党政领导的决策有害无益,联系群众的工作就失去了针对性和实效性。情不通则理不达,通情才能达理。因此,重视感情的交流是联系服务师生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

3.细化原则

联系服务群众,更多时候谈论的是如何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把群众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这样一来工作机制的问题往往就流于宏观总体的层面,而不能落实到细化的各个领域。对二级学院而言,党组织面对的是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而教师和学生的思想、生活、阅历、文化层次是不同的,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水平也千差万别。同样都是教师,教师与教师也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利益和追求,学生也是如此。这就要求联系群众的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时刻注意区分不同的对象和层次,根据不同对象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利益需求,来开展群众工作。做到情真意切,因势利导,把理性诱导与情感交融结合起来,使群众能够在情中感化,受到理的熏陶,从而增强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针对性。

三、建立二级学院模式下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1.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二级学院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构建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增强宗旨意识。把服务师生作为二级学院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和开展工作的切入点,把师生满惫不满惫作为工作的标准。教职工党员要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结合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加强师德建设,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学生党员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发挥骨干作用。干部党员要带头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了解师生需求,倾听师生意见,反映师生要求,建立完善师生利益表达和协调的长效机制。

努力搭建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平台,扩大服务群众的辐射面。第一,发挥高校理论优势,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宣传教育;第二,加强学院党组织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精品项目建设,重点开展师生共建、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活动;第三,发挥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优势,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和文化创新,用科技、文化服务社会;第四,支持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开展“创业就业,服务灾献”等活动。

2.进一步完善二级学院党组织与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制度规定

高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完善高校党组织与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一系列制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高校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的制度建设上,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比如许多高校建立了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调查研究制度、党务公开制度、民主决策制度等,初步形成了党组织与群众相互沟通、密切联系、同心协力、共同奋斗的局面。今后,应针对二级学院的特点找出制度建设的不足,着重在完善制度和落实制度方面做工作。在完善制度方面,要让制度更细更实,尤其要充实具体的程序性规定,使制度便于操作、便于监督。在落实制度方面,一方面要强调领导干部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抓好激励惩戒措施的配套,使善于联系群众、勇于开拓工作新局面者受到物质和精神激励,使落后者受到鞭策。只要认真抓好落实,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就能收到应有的成效。

3.创新二级学院党组织与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载体,丰富联系服务群众的内容

要把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真正做好、做实,除了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载体。只有具备了一个好的工作载体,总支、支部开展工作才能思路清、方向明、办法多、有活力。以二级学院学生党支部为例,通过学生党建“三进”实现联系服务群众载体的创新:

(1)学生党建进公寓——以学生公寓为场所开展党建活动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和学分制的实施,传统的班级概念不断弱化,以班级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文体活动相应减少;大学生除了上课时间外,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公寓化的宿舍中度过,学生正由原来的“班级人”“学院人”逐渐向以公寓为单位的“社区人”转变。学生公寓逐渐演变成学生学习、生活、活动三位一体的重要场所。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公寓内的学生“同学不同班、同室不同学”的特殊性,建立以党组织建设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主题、以党支部活动为载体、以服务广大学生为途径的党支部设置新模式。通过党员联系宿舍,虚心听取同学对公寓化管理的意见或建议,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寓活动,调动广大同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十富多彩的公寓活动促进校园和谐,从而提高学生党员的威信,提升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2)学生党建进社团——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开展党建活动

学生社团具有自愿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越来越成为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团不仅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党建的重要阵地。在社团建设的过程中,学生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其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通过党员联系社团制度,加强对社团工作的指导;要把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摆在对社团成员要求的第一位,在遇到思想矛盾和问题时,积极疏理,警惕和抵制错误思潮对学生的误导。同时,社团要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满足大学生求新知、求技能、求娱乐、善交际、善表现的心理需求,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

(3)学生党建进网络——以网络媒体为阵地开展党建活动

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为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学院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建立网上党校、网上党支部,过网上支部生活,开展网上谈心等活动。要抓住学生关注网络信息的心理,探索网上思想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将党建工作延伸到网络世界,积极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输渠道,使网络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台。可以在网上开设“党员之家”“网上辅导员”“党校学员”等论坛,让同学们对各种专题进行讨论和交流。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QQ交流等方式来对部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3]。和同学们广泛交流、共同探讨,充分发挥网络在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水剑.构建高校和谐校园 促进高校改革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7(7).

[2]中组部党建所课题组.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群关系的若干措施[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1).

[3]钱云光,袁勤.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电子科技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本文为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研究会2009年“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立项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GSY2009YB206)。

作者简介:潘峰(1969-),男,回族,江苏铜山人,副教授,徐州建筑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及党建工作研究。

推荐访问:长效机制 基层党组织 构建 群众 高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