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的模块化教学研究

农村调研报告 时间:2021-08-25 11:16:52

摘要:《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是机械专业的两门专业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课学习的基础,通过模块化教学设计能更合理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本文对这两门课程的模块化设计提出基本的方法,再从教学实践中总结模块化设计的基本模块,为这两门课程的模块化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模块化;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8)02-0156-02

Research on Modular Teaching of 《Mechanical Principle》and《Mechanical Design》

LI Xiaozhen*, WANG Xiaojun, MEN Yanzhong, LIU Yu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utomotive,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iangsu Changzhou, 213032, China)

Abstract:“Mechanical principle” and “mechanical design” are two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of mechanical professional, and the basis of professional course. Through the modular teaching can be mor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training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basic approach to the modular design of these two courses. 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basic modules of modular teaching from teaching practice, and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modular design of the two courses.

Keywords:Modular; course; “Mechanical principle”; “mechanical design”

引用:李晓贞, 王晓军, 门艳忠, 等.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的模块化教学研究[J]. 数码设计, 2018, 7(2): 156-157.

Cite:LI Xiaozhen, WANG Xiaojun, MEN Yanzhong, et al. Research on Modular Teaching of “Mechanical Principle” and “Mechanical Design”[J]. Peak Data Science, 2018, 7(2): 156-157.

引言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从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从理论到工程实践的两门过渡、衔接课程,是力学、数学、物理学等基础课程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为机械类本科生树立本学科基本概念,并培养机械专业的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机械类专业的培养目标,除了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使学生具备工程应用实践能力,具有从事机械、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及系统的技术分析与生产组织管理、设备控制的基本能力。《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这两门课程恰好与这两方面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机械原理》着重于机构学的原理,从整体上研究机械的传动原理,如连杆机构、齿轮机构、蜗轮蜗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同时涉及机构运动力分析、平衡问题等,主要学习几何学和动力学的基础理论知识[1];而《機械设计》则是讲解机构、零件的设计步骤和各参数设计方法[2]。因此,有必要在《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这两门课程的特点,并综合考虑机械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开展模块化教学的研究。

1 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包括“MES”和“CBE”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流派,我国对于模块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基于“项目化”教学,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探索[1]。MES( 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3]。CBE(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主要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它是以执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 “能力模块”。

我国90年代开始的项目化教学研究突破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并摆脱传统的“学科本位”思想束缚,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虽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也对学校的软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映出存在的一些问题:试验教学设备落后、课堂模式固定;教师对学生和试验设备了解不够全面;“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与实际需求缺口太大,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缺乏。

要解决上述问题,除了学校加大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外,开展模块化教学研究是一项重要且必要的措施,从机械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出发,将这些能力要求进行切割、模块化,并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使《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两门课程具有科学化、标准化和基层化特点,才能根本解决传统课堂教育存在的问题。

2 课程的模块化构建

以《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培养目标为基础,综合考虑课程安排和课程实施,将教学内容按照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合理的编排课程模块,由学校组织教授、专家通过集中讨论,对机械专业学生的任职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完成职业能力的归纳总结,按照职业能力开发相对独立、涵盖主要职业能力要求的课程模块。

2.1 理論知识模块

对《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学习的前提是掌握在机构原理和设计时涉及的理论知识,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强度理论、平衡理论、摩擦学理论等,通过对两门课程的分析,将理论知识划分模块[4],在课堂上讲述最基础、最实用、最重要的内容,并给学生介绍《机械设计手册》这一强大工具,其余的留给学生自学。通过理论知识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学习这两门课程所必须的一些理论知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继续教育创造条件。

2.2 专业知识模块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两门课程分别讲授机构的原理与机构的设计方法,包括连杆机构的原理和设计、齿轮机构的原理和设计、凸轮机构的原理和设计、带传动的原理和设计、链传动的原理和设计等内容[5]。个人认为可以将《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糅合在一块,按对象分模块教学。如在《机械原理》有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在《机械设计》中有齿轮传动,在其后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这门课中是设计齿轮减速器,这四部分内容都是齿轮方面的内容,可以单独作为一个专业知识模块在课堂上讲解。每个专业知识模块某一对象的设计,学生通过学习从原理到设计方法掌握该对象的相关知识,达到今后职业能力的要求。

2.3 实践技能模块

实践技能模块是学习这两门课程的重点模块,包括课内试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通过实践技能模块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技能,使学生能胜任今后的工作岗位。要构建实践技能模块就需打破现有的教学计划,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由学校专家、教授负责,联合企业的相关人员参与,共同拟定实践技能模块的内容。

2.4 职业素质模块

职业素质模块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尤其是意志、职业素质、自学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因课堂上的时间有限,而机械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广泛,不可能在学校里学习到所有的专业知识,因此学生需要掌握自学、查阅、使用工具书的能力,以适应今后的职业要求。

3 结束语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就是培养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和对现有机械产品不断改进、完善的能力,模块化教学设计能针对这些要求实现这些目标,但在模块化课程设计时要开发足够完善的课程模块,充分体现职业能力要求,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并且要有“双师型”教师做保障,真正体现我校教学的理念-“教会,学成”,保障模块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濮良贵. 机械设计[M]. 第八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2.

[2]孙桓. 机械原理[M]. 第7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005-12.

[3]齐晓光, 侯庆森, 李复然. 浅谈课程的模块化改革[J]. 教学探索, 2012, 33(93): 157.

[4]孙翔, 张融, 鲁兵, 等. 基于《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学习与研究[J]. 学科建设, 2013, 8: 132-133.

[5]庞荫铭.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8, 6(26): 34-36.

推荐访问:教学研究 机械设计 模块化 原理 机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