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论党员成分和党的先进性建设

农村调研报告 时间:2022-02-10 10:06:56

[摘要]党员作为党的基本要素,是党的行为主体。研究党员的历史成分,建设党员吸收和培养的科学机制,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使党的执政方式更加民主、更加科学,是我们面对和挑战复杂、严峻国际形势的历史抉择,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党员成分;先进性;党的建设

[作者简介]陈平,长江大学政法学院团总支书记,助教,湖北荆州434023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4-0053-03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之在。因此,探索政党先进性建设,深入研究党员历史成分,对于现阶段党员的精英化培养,建立健全党员先进性机制建设,使党员真正成为社会良好道德规范的继承者、传递者和实践者,对于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目前我们党的先进性建设正步人一个优化整合时期,总体上各方面都在平稳有序进行,但也存有一些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政党先进性”概念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党很早就提出了先进性问题,并将其作为政党建设的要求和目标,但起初政党先进性问题在很长时期内从属于阶级性,笼统地归属于党的建设工程之中。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作为一个重要且独立的新课题被关注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给年轻的中共以历史性的震撼,一个如此庞大的执政党组织在顷刻间土崩瓦解,问题何在?是哪些环节建设出现症结?等等,给我们留下了需要继续探索的历史话题。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围绕党员成分吸收、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及组织建设等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为今天党先进性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材料和历史借鉴,这是我们开展政党先进性建设的优势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日益面向世界并与之交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给我们带来经济高速腾飞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社会保障机制建设问题、党执政科学性和决策的民主化问题。这些新问题给党提出了更高的治国执政要求。当前我们党正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历史使命,研究党员成分和政党先进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

二、中共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相应阶段的党员成分构成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身具有先进性建设优良传统的政党,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执政的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始终高度关注先进性建设问题,与时俱进,并随着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变化不断自觉调整自身建设。在党的历史进程中,党不断进行着先进性理论探索和创新,不断深化先进性建设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了自身先进性建设的独特旗帜。把握党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可具体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至新世纪前三个时期来考察。在这三个时期我党党员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从党员成分变化的视角研究党先进性建设效果很有必要。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先进性探索及党员成分构成。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宣告了党承载新民主主义革命、救国救民的历史使命。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各阶级都尝试着各种努力救亡图存,反帝反封,但先后都归于失败。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取得胜利但因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也功亏一篑。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历史进人了新纪元,中共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各种活动、思想建设都包含着先进性建设的因素。一开始党就正确地把握了中国社会阶级的特点,团结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作出了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革命领导阶级的正确论断。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先进性探索,主要有:根据国内外环境变化,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以及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上,强调党员要在思想上入党;发扬在长期革命实践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调动全党积极性,推进党决策的民主化;等等。这一时期,党先进性的探索主要集中于毛泽东思想之中,毛泽东思想是党在先进性问题上探索经验的集中体现。

这一时期,党员成分发生了较大变化。工人党员逐渐增多,由开始的1人增加到1926年4000人,占党员中的60%,实现了党与无产阶级的高度结合;农民党员占有绝对比重,1928年六大时党员构成76%是农民;在八年抗战中,党员成分主体仍是农民,知识分子党员和小资产阶级出身党员约占20%。解放战争至1949年底,从社会成分看,党员来源出现多样化趋势,成分包括工人、农民、军人、职员、学生和其他社会成员,但主体仍是工人、农民。

(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党的先进性探索及党员成分构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化为执政党,伴随政党历史地位的变化,以及党执政后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围绕党的先进性问题,中共进行了许多艰辛的探索,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尤其是“文革”期间出现了严重的失误。但是由于我党善于积累总结先进性问题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党的先进性建设工程还是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党领导人民顺利建成了社会主义制度,超额完成“一五”计划,取得了经济建设的伟大胜利。因此,成就是主要的。这一时期,党的先进性探索主要内容表现在:加强党外监督,接受各阶级和群众的监督;注重理论学习,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开展整风、整党、“三反”等政治运动;加强法规建设,惩罚贪污蜕化变质分子;加强党风党纪教育,维护党的团结。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先进性问题的探索是十分成功的。后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党的政策出现了一系列的失误,“左”倾思潮蔓延,党内民主生活混乱,个人崇拜盛行,先进性探索出现严重波折。但党始终注意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注意总结经验,在先进性保持和发挥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至1956年,全党党员数量较新中国成立前增加了近两倍,达到1250.4万人。党员的社会成分比重出现了一些变化,工人党员、职员党员比例继续增加,其他社会成分的党员比重上升,农民党员比例首次出现下降,军人党员比重下降明显。

(三)改革开放后到新世纪前党的先进性探索及党员成分构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党先进性问题探索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在吸取以往先进性探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党立足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针对新时期党建实际,积极开拓党建新格局。在面对改革开放、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等考验的新形势下,党在先进性建设和保持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效。这一时期,党的先进性问题探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确立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走群众路线,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开展反腐败斗争,推进干部队伍廉洁化;提出并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加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党员日益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支柱和先锋模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使党员成分构成开始出现复杂化,新兴行业工作的各类人才陆续进入党组织,成分包括工人(比重最大的时期)、农民、军人、营业员服务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干部、学生以及其他成分的党员,农民党员比例下降明显。

三、现阶段党员构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经过20多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有中共党员6823,2万人。从党员的职业来看,党员中,工人仍处低位;农牧渔民占32.5%;其他人员(含军人、武警、学生、离退人员等)占26.6%。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在公有经济控制的企事业单位工作)占29.3%。2003年至今,各行各业入党人员数量仍在不断增加,党员来源多样化趋势仍在上升,各类党员在各自不同岗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党员来源、素质总体上呈现良好态势。这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应予以保持和发扬。

但另一方面,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人发展,在党员成分来源日益多样化的同时,在党员的发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思想政治不坚定、政治方向摇摆的人被吸收到党组织中来,给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使党的先进性建设出现不确定、不合理的因素,投机人党;一些党员干部责任感和荣辱感不强,作风不端正,贪污腐败等问题严重存在。

四、结合当前实际,建立健全党员成分构成与党的先进性建设良性互动机制

当前我党所处的地位和面临的环境,最根本的是,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内外环境,经济日益全球化,国际社会竞争手段、方式的隐蔽性,都给我们党先进性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现阶段,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不仅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我国工人阶级及整个社会阶层的构成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也不可能有的新职业、新行业。面对这种趋势,党顺应历史潮流,广泛吸引社会各界各阶层的优秀分子到党的大家庭中来。当然,这里强调的是优秀分子人党,而不是只讲形式不讲程序的“走马观花型”或干脆“两不顾”的“老好人型”、“面子型”,这是典型的不负责任,是对党对人民的严重辜负。

我们应承认党的成分来源多样化的既定状况,然后是考慮如何让这多样化变成有实际效果推动党员队伍结构合理配套的多样化,从而在党员先进性建设方面采取措施推进党先进性建设。一是应正确看待党员成分来源多样化现象,党员来源多样化不是人为造就的,而是随着时代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党员成分多样化是件好事,关键是要做好多样化前提下的“选优培优”,打造群众基础广泛化的多彩坚实舞台。二是要实行“严格入党”,在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情况下考虑发展党员。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有一个具体体现的过程。现在不少支部发展党员只注重发展对象前期的思想行为表现,到后期考察则越来越宽,出现“引进来,轻松走出去”的现象。这样做的危害很大,而且是“慢性疾病”,要严禁杜绝。三是党员要实行严格的纪律机制,列宁曾在给司法人民委员德·伊·库尔斯基的信中写道,对共产党员的惩办应比非党员更加严厉,这同样是起码的常识。共产党员违反纪律要严格按照党员处罚条例进行处分,对经过检验不合格的党员要严肃清理或劝其退党,不能姑息。四是在党员被确定为预备党员后,要每隔一段时间定期举行党员培训教育,教育形式可以是先进党员内部交流会、党校专题讲座等。五是涉及到先进性建设意识的问题,我们党作为一个整体,先进性建设应该是每个党员的先进性建设,锻炼每一个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有了这种意识之后,关键还在于党员先进性建设的对象实践,党员的实践活动要时刻体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体现在处处为群众着想,深入群众,从而实现党员先进性意识走向基层的群众化,经过这样建立起来的党组织才能推动和保持党先进性建设。

[参考文献]

[1]商志晓.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2]时希平,张严.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 荷叶]

推荐访问:党员 成分 党的先进性建设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