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河南省南阳市居民艾滋病歧视现状分析

农村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05 10:13:45

【摘要】 目的探讨我市社区居民艾滋病歧视现状和产生因素,分析改变社区居民艾滋病歧视的策略。方法 对艾滋病歧视的产生原因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艾滋病歧视产生原因与社区居民错误认识和艾滋病者自身有关。社区居民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如握手、共同进餐、共同应用劳动工具、同体使用游泳池或者浴缸等)径产生错误认识。针对居民的错误认识,在反艾滋病歧视宣传中,要加强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方面知识宣传。结论 社区居民对艾滋病歧视存在,非传播途径是产生艾滋病歧视的重要因素,在防控工作中,要加强对非传播途径方面知识宣传,减少艾滋病歧视存在。

【关键词】艾滋病歧视;非传播途径;防控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541-01

目前而言,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高难以治愈的严重传染病种类。艾滋病的传染与相关行为有关。所以艾滋病歧视状况广泛存在,艾滋病的歧视在社区、家庭、工作场所、教育机构场所等处存在,艾滋病的歧视直接影响到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开展,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报复心理,影响到社会稳定[1-3]。鉴于此,了解河南省南阳市社区居民艾滋病歧视现状和导致艾滋病歧视相关因素,有助于针对艾滋病歧视现状而开展相关的反歧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艾滋病歧视与产生原因

歧视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存在,在有理由或者没有理由情况下,对人进行区分、排斥或进行限制,并在羞辱的基础上,对受辱个体实施区分、进行排斥、拒绝、逃避、惩罚、折磨等。如果社会人士对艾滋病感染实施无端的冷漠、排斥的态度,可导致艾滋病歧视存在,或者艾滋病感染者自己又吸毒、卖淫、嫖娼等违法行为,自己不但不能够正确自己的过错,而是把导致感染的责任一味的推给社会,导致心态失衡,甚至感染者心态进一步恶化,采用了放任自流的方式去报复社会。再者,由供血、输血或者应用血制品等因素而导致的感染人群,在其思维中往往认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是无辜的,如果此类感染者在社会上受到歧视,往往会产生报复社会心理。有调查研究认为,当无辜的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而受到了社会方面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后,20%以上患者感染者会产生报复社会的想法,并且此类感染者的不安全行为会增加,影响了社会及相关政府部门对艾滋病流行的防控[4-6]。

2导致艾滋病歧视存在的重要因素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社区居民不愿意和感染艾滋病熟人继续交往的所占比例极高,达90%以上,可能高于其他地区的比例,所以在南阳地区艾滋病的歧视广泛存在。在对影响艾滋病歧视的因素调查中发现,影响艾滋病歧视的因素与感染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没有关系,主要是在于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其中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等方面的认识没有影响,而非传播途径(如握手、共同进餐、共同应用劳动工具、同体使用游泳池或者浴缸等)有影响,可见居民对非传播途径存在误解或者错误认识,而对非传播途径的错误认识可导致艾滋病歧视存在,可导致艾滋病恐惧,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7-10]。

3反艾滋病歧视宣传的重点

针对导致艾滋病的相关因素而言,消除艾滋病歧视的相关防控宣传重点是提示社会人士握手不会引起艾滋病传播,加强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通过调查结果可以显示,对艾滋病患者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有助于减少或预防歧视态度程度和歧视态度发生。再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居民在潜意识中会把艾滋病的发生与感染者的不道德行为联系在一起,所以拒绝或减少和艾滋病病人接触或交往,所以对此类患者进行艾滋病防治方面知识进行宣传,减少居民对艾滋病歧视[11]。

总之,在我院目前的艾滋病感染趋势中,艾滋病疫情仍然有上升趋势,而艾滋病歧视存在是影响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重要障碍,也是偶像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重要障碍。所以,为了减少或者预防居民对艾滋病者歧视态度发生,落实国家对艾滋病者的相关政策,所以疾控部门在工作中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告牌等多种媒体形式,对反艾滋病歧视开展宣传,在宣传中强度日常生活的接触不会引起艾滋病感染和传播,并且让居民知道和艾滋病者的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让社区的更多居民投入到对艾滋病的关爱行动中,而对艾滋病者的关爱是消除艾滋病歧视的有效方法,也是消除艾滋病歧视的根源。

参考文献

[1]张瑞宏,梁志中,李长富.云南省部分地区居民艾滋病歧视态度的变化分析[J]. 医学与社会,2011,02(1):46-48.

[2]康丽娜,张爱莲,董海原,张燕子. 医护人员艾滋病相关歧视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06(2):490-493.

[3]朱海林. 艾滋病反歧视面临的主体困境及出路——基于云南的艾滋病歧视调查[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2):1-6.

[4]薛君. 艾滋病歧视与信息不对称—基于河南省XX村的实证研究[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09(4):611-614.

[5]张爱莲,康丽娜,陈志聪.山西省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及歧视态度状况调查[J]. 中国健康教育,2009,03(3):196-198.

[6]贺莉萍,黄晓,李军. 郴州市大学生艾滋病歧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09,08(2):735-737.

[7]张源洁,杜娟. 佤族农村社区艾滋病歧视现状及其原因分析[J]. 医学与社会,2010,06

[8]文育锋,姚应水,艾东.皖南农村艾滋病流行区高三学生艾滋病歧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2007,05(4):416-417.

[9]席胜军,何玉芳,周晓红.浙江省杭州市居民艾滋病歧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2008,12(1):917-919.

[10]王芳,王云霞,马丽娜.农村居民艾滋病歧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2008,08(2):569-571.

[11]于伟,邢海燕. 中文版艾滋病歧视量表在流动人口中的应用[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3,11)1(:857-860.

推荐访问:南阳市 河南省 艾滋病 歧视 居民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