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和谐社会建设中舆论监督报道的思考

农村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20 10:48:58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舆论监督报道在反映社会难点、推动社会问题解决层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舆论监督类报道特别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漏洞和黑幕,以及具体社会问题在社会机制层面的应对之策。这类主要围绕“社会稳定”和“民生问题”展开的选题,其所涉及到的问题,可以说是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即是社会和谐的前提。而当前,当改革发展到解决社会“不和谐”问题时,除了还要对这类问题深入报道外,也对舆论监督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笔者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节目为例,从其发展走向入手,探讨和谐社会背景下舆论监督节目的拓展空间。

传统的选题角度

过去十几年来“新闻纵横”选题方向主要围绕与社会稳定和民生问题有关的题材展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公共权力被滥用引发的渎职和腐败问题。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治理腐败的重大措施,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消极腐败问题,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腐败问题仍然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之一。“新闻纵横”通过热线电话、听众来信、来访等获得的新闻线索,大部分与公共权力被滥用导致的腐败问题有关。由此产生了《重庆开县移民假户口调查》《四川金堂干部多》《霸州枪击案》等一系列揭露腐败问题而在全国引起广泛影响的报道。

重大突发灾难事件。突发的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安全事件等,往往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舆论热点。由于突发灾难事件的不可预见性,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往往更加严重、更加广泛,给民众带来的恐慌也更加巨大。做好重大突发灾难事件的新闻报道,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重大突发灾难事件中,新闻媒体及时、准确地向公众传递相关信息十分必要,既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又有效防止谣言的产生,维护社会的稳定。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新闻纵横”打破旧有节目样式,以把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请进直播间访谈和与各地非典前线记者连线的方式,及时把党和政府采取的强有力措施、相关医学知识、消灭疫情的最新进展传递给受众,连续制作几十期节目,直至非典疫情结束,有效缓解了人们的恐慌心理,收到良好社会效果。此外,在一系列矿难、火灾、地震等重大突发灾难事件中,都能看到“新闻纵横”记者在一线的身影。

犯罪和社会治安问题。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有各种犯罪活动和社会治安问题日趋严重的经历。中国也不例外。社会治安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这无疑扰乱了人民群众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新闻纵横”发挥舆论监督的独特优势,制作播出《98打黑第一案》《中国打拐第一案》《江苏打

假暗访实录》等大量法制报道,弘扬法制精神,抨击违法犯罪行为,震慑犯罪分子,普及法律常识,为维护社会

稳定做出贡献。

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如今,中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正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大局。三农问题最核心的是农民问题,这几年不少农民工进城务工,在城市中生存因为体制、社会环境、自身素质等各方面原因会遇到各种难题。“新闻纵横”播出一系列报道,积极为农民工鼓与呼,反映他们的实际困难,促成全社会关注氛围,并利用舆论的力量帮助农民工解决实际困难。如反映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艰难的讨薪路》,反映农民工子女教育困难的《农民工子女教育调查》,反映农民工恶劣工作环境导致工伤频出的《浙江五金之乡的断指案》等等。

民生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把关注民生提高到指导思想的层次上加以认识。伴随党和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社会关注焦点的变化,近三年来,“新闻纵横”选题范围向民生问题拓展,诸如反映城市房价虚高现象的《房价2005》,揭露学校乱收费问题的《校中校问题调查》,思考医疗卫生领域改革的《平价医院,路向何方》等等。

新的报道领域

到目前为止,可以说以“新闻纵横”节目为代表的舆论监督报道的选题方向,是与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相契合的。新闻媒介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护民众利益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这一功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是舆论监督报道的重要作用。但从另一方面说,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是,要弥补前段时期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这就为舆论监督节目进一步拓展报道空间提供了新思路。如前所述,当前中国的社会问题在社会观念和社会心理层面的表现也是比较突出的,这两个层面的问题如再不被重视和解决,对下一阶段的改革会带来根本性的影响。而“新闻纵横”前一阶段的报道,对这两个领域关注较少。从当前的社会现状看,舆论监督类报道在这两个领域还是大有作为的:

一、新闻媒体要对社会伦理道德领域的失序现象进行监督。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变化,必然作用于观念领域,要求社会观念领域适应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而相对于社会结构层面的变化,观念领域的变化往往相对滞后,这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状态:社会原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规范体系因不适应新的经济基础,而被普遍怀疑、否定,或严重破坏,逐渐失去对社会成员的影响力和约束力,而新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规范体系又尚未形成,或尚未被普遍接受,从而引发社会成员发生价值意义危机,出现某种明显的价值混乱或茫然,人们普遍感到心里失落而又无所适从。由于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伦理共识,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系列失序现象:

在道德价值领域,道德功利化倾向日益明显,终极道德价值观式微,工具性道德价值观勃兴。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充斥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在社会公共领域,常听到社会责任感下降、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的叹息,职业道德领域的渎职腐败行为屡见不鲜。在私人生活领域,旧的家庭伦理不断受到现代观念挑战,传统的婚姻爱情乃至性观念,父母子女的责任义务等问题也不断困扰公众。处理社会关系时,人们要改变熟人社会的交往习惯,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伦理规范,如公平竞争、公事公办、遵守规则等。

“新闻纵横”前一阶段的报道,较关注职业道德和市场经济伦理层面的问题,但对伦理道德失序引发的道德价值领域的消极伦理观问题,只有零星的被动报道,较少主动策划,有意监督引导。

二、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工作要为构建和谐的社会心理服务。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进程较迅速,一个时期内公众对于迅速发生的社会转型缺乏必要心理准备,社会生活、文化观念都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在某些方面出现了观念和信仰的“空白期”,实际上形成了主流价值观的缺位。很多人感到焦虑不安、困惑茫然。在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如社会竞争加剧、升学压力增大、就业形势严峻、贫富分化和城乡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这都是造成社会心理不和谐原因。和谐的社会心理向社会释放的是向心力,不和谐的社会心理带给社会的是离心力。和谐社会说到底在于人与人间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心理上的和谐。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心理和谐是社会成员的美好追求。

新闻媒体应利用舆论监督的方法,抵制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社会歧视、失落不满、仇视社会等等不健康社会心理的传播,加强舆论引导,倡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社会需求决定新闻报道走向,我国的舆论监督报道,作为新闻媒介对偏离或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依法实施的新闻批评,一直以来紧紧围绕着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展开报道,是社会正义的维护者、社会秩序的守护者,社会矛盾的减压阀。另一方面,新闻报道也在不断影响着社会发展,新闻报道的这种影响力并不总是正面的,因此媒介只有随时调整定位和策略,才能真正做到守望环境、观念引导、解疑释惑。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担负着“监督”的职责,既要求媒介人有“铁肩担道义”的胆识,更要求有把握时代脉动的能力。(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推荐访问:和谐社会 舆论监督 思考 报道 建设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