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安徽当涂民歌中历史人文价值初探

农村调研报告 时间:2022-04-01 11:28:14

摘要:安徽当涂民歌至今已经有千年的历史,通过文字记载的体裁形式就有很多种。当涂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民间艺术不断发展而来的优秀成果,是可以对当地日常生活、社会劳动、历史、民俗民俗进行研究的宝贵资料。基于此,本文对当涂民歌的历史人文价值进行探讨,着重从历史记录以及生产生活方式变化见证入手。

关键词:安徽;当涂民歌;历史人文价值

一、历史的记录者

在秦朝时期,当涂被称之为“丹阳”,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将分封制废除并开始实施郡县制,从而有效提升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力度,非常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政治稳定,对中国后世行政体系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涂民歌《唱丹阳》唱道:“丹阳古镇历史长(哎)……当年来过秦始皇(哎)……人才辈出大名扬(哎),大名扬(哎)。”例如,水调、渔歌、菱歌等等体裁的歌词,在古代多为文人墨客在当涂游历期间根据自身雅致以及感情以诗词为载体而进行表达,从而留下了很多的民歌印迹。从这些文人墨客的诗词之中,可以对特定历史年代背景下当涂社会历史发展进行一定程度的解读。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诗仙”李白,《姑孰十咏》更是对当涂的风景名胜进行了深刻的描写,將当涂山水秀美、民生富饶的景象充分展现出来。

“白纻舞”、以及“白纻歌”是当涂民歌的早期形式,盛行于东晋六朝,当时非常著名的白纻歌舞的中心便是姑孰。在安史之乱之后,中国经济开始朝南逐步转移,处于长江下游延安的当涂自然而然便成为了富庶之地,而在这个时期背景下,水调、渔歌等等民歌则将当时安乐、祥和的社会生活场景充分表达出来。

到了近代,一些当涂民歌更是将历史发展历程之中的重大事件进行了直观反映,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当涂民歌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人民生活疾苦、社会政治发展的真实环境,例如,《抽壮丁》。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世界政治格局极不稳定,美国对中国更是虎视眈眈。1950朝鲜战争爆发,随后新中国派出志愿军远赴朝鲜,很多中国志愿军开始奔赴前线,当涂民歌中的《妹送情哥去参军》则将当时女子送自己丈夫去前线的心理与场景进行了全面刻画,虽然充满了担忧以及不舍,但是在国家以及民族面对危机时,而选择了舍去小我,成就大我。

历史的创造者、见证者是广大人民群众,而民歌则是人民对历史发展、社会环境、人文风俗等等方面最为直观的表达。当涂民歌在历史潮流之中逐渐发展起来,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对人民群众情感方面的宣泄进行了承载,同时也是历史的“记录者”。

二、生产生活方式变化的见证者

封建农耕社会是当涂民歌诞生的社会背景,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歌的体裁以及内容也呈现出了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可以说是对当涂的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进行了见证。

因为当涂境内多河网,所以,水运、渔业等等等等方面尤为发达。到了唐、宋、元时期,当涂民歌有了很多门类以及较多的分支,例如,船歌、水调、渔歌等等,这些均可以从侧面看出当时沿江、沿河、沿湖的居民大部分都是以水运、渔业为主要的谋生手段,例如,《哥哥撒网妹划桨》则将当时的这种生活状态充分刻画了出来,“姑溪河水映彩霞,两岸田野稻谷香……哥哥撒网妹划桨,渔歌声声心欢畅……”。

对于平原地区额居民来讲,则主要是以农作物种植为谋生手段,以水稻为主,油菜、棉花、小麦等等其它农作物为辅,例如:《百里水乡稻花香》。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作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很多与劳动有密切关系的民歌,例如,打麦歌、插秧歌、薅稻歌等等,将当时人们生产方式的变化直观表达出来。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政府非常重视优秀民间文化的挖掘与整理,其中就有很多的当涂民歌被整理出来,与此同时,还掀起了新民歌运动。所谓新民歌运动是以当涂民歌为基础,在对传统当涂民歌进行继承与传承时,从而创作出一些与新中国新时代背景相符合的民歌,充分体现了当时人民群众开创新生活的热情,例如,《打麦歌》、《县里造了插秧机》、《熟透的庄稼一片黄》等等。

人民群众的生活意志以及审美取向在当涂民歌中得以充分体现,各类民歌更是可以将当时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生活环境、民风民俗真实地反映出来,这些都体现在当涂民歌以非常简洁、直白的语言将自然发展规律、人们所见所闻所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改革开放后社会新面貌的当涂民歌,如《当涂好风光》、《请到当涂歌乡走一走》、《唱三农》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运营而生。

在当涂民歌之中,人们将不同时期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融入其中,因此,在对其研究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了解当涂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感受到当涂人民所表达的一些情感诉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民歌的歌词、内容通常源于人们群众的日常生活、生产之中,属于地域性口头文学。民歌的歌词往往都是口头即兴表达,与地方方言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往往可以通过民歌展现当地的语言魅力。当涂民歌是历史生动的记录者,更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见证者,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当涂人文地理的发展要素,从而为推进社会的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春.当涂方言与民歌的共生关系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05):21-25.

[2]潘红.当涂民歌现状研究[J].黄河之声,2019(07):25.

推荐访问:当涂 安徽 初探 民歌 人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