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朱自清全集》日记卷中的若干篇名人名辨正

农村调研报告 时间:2022-04-16 10:10:06

朱自清一生勤勉,记日记为日常功课,从青年时期到逝世前不久,二十多年间连贯不辍。据朱乔森在《朱自清全集》第九卷(日记上卷)编后记交代,就现存来说,共有一九二四年七月二十八日至一九二五年三月底的一册;一九三一年八月二十二日至一九四八年八月二日为止的十九册(其中有两册遗失)。朱自清逝世后,有关方面筹备出版《全集》,拟将日记全收;后来改出《文集》,本拟选收日记,由朱自清的学生王瑶选录并经浦江清、陈竹隐审阅,选出一稿,后来《文集》也未收。一九六二年,这些日记以《朱自清日记选录》为名在《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一九六三第三辑刊布,共二百四十余条。

新时期以来,伴随着《朱自清全集》的编纂出版,朱自清日记整理全面展开。整理中的一大难点是外文内容的中译。朱自清日记有一大部分是用英文、日文所写,特别是一九三四年七月二十日以后的部分,以两种外文书写者为多,仅有少量用中文书写。李钢钟、王国华两先生受邀参与,分别负责翻译英、日文日记,并由杨张基先生校订。整理后的《朱自清日记》,部分曾在《新文学史料》和《人物》杂志选载,全面问世则见于一九九七年出版的《全集》第九、十两卷。

应该说,整理编译者花费大量心血整理《日记》,为现代文化研究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正像整理者坦承的,日记中“大量的人名、地名均写的是英文拼音,译成中文时很可能出错”。(1)自《全集》出版迄今近二十年,对此展开讨论者,仅见周栩撰《朱自清日记整理错误举证》一篇,(2)且只涉及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所记“徐中舒君”“徐君”为“中书君”“钱君”之误译这一条而已。鉴于朱自清在现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日记涉及的时空广阔、牵涉面巨大,它在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的征引价值自然极高。因此,《日记》的精校不能不说是当前朱自清研究、乃至现代文学研究中一项紧迫的任务。

笔者近年从事有关现代文化研究,对朱自清日记多所援引。在研阅过程中,笔者发现这部日记整理中的舛误,无虑两三百条。在《〈朱自清全集〉日记卷翻译疏误考校(一)》中做出了若干疏证,本文再对其中若干重要篇名、人名的疏误加以考校。因笔者迄今并未见到日记手稿,所以很多存疑条目暂不在列,所指出各条均为不必据手稿、仅依旁证和逻辑推论即能得出结论者。

一、关于《给亡妇》及其朗诵者唐宝鑫

一九三五年二月十六日记:“下午访周C.J.并同去孟实家。唐先生读《妻的灵魂》,他对文中的感情表达得不够认真。我很后悔事先未劝他,并读其作品《餐室》。孙大雨先生简要地讲了诗的形式问题。”此处《妻的灵魂》应为朱自清自作散文《给亡妇》。

《给亡妇》作于一九三二年十月,是为纪念已故的妻子武钟谦女士而作。他对这篇作品很重视,作成后给俞平伯、叶石荪等好友看,日记中流露出十分在意别人的意见之心理。(3)

一九三三年十月,留学歸国的朱光潜到达北平,就任北大西语系教授,不久受聘在清华大学中文系讲授文艺心理学。(4)此后,朱自清与朱光潜交往日频。朱光潜与梁宗岱等组织“诗与文学讨论会”,是著名的京派文艺沙龙之一。朱自清是这个沙龙的经常性成员,其他成员还有李健吾、林徽因等。朱光潜回忆当时情形,说:

当时朋友们都觉得语体文必须读得上口,而且读起来一要能表情,二要能悦耳,以往我们中国人在这方面不太讲究,现在要想语体文走上正轨,我们就不能不在这方面讲究,所以大家定期聚会,专门练习朗诵,有时趁便讨论一般文学问题。佩弦先生对于这件事最起劲。语文本是他的兴趣中心,他随时对于一个字的用法或一句话的讲法都潜心玩索,参加过朗诵会的朋友们都还记得,他对于语体文不但写得好,而且也读得好。(5)

与会者常朗诵中外名作,包括沙龙成员自己的作品。朱自清的作品就经常被朗诵,如一九三四年五月二十三日朱自清自己朗诵了《给亡妇》,并说“余读《卡尔佛里》较佳,《给亡妇》则不佳”;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日,他自己也朗诵了《沉默》一文。

联系前后数次朗诵会有关记载,此次朗诵《给亡妇》的“唐先生”当为唐宝鑫,朱自清在其他处提及但《日记》中将其翻译作“唐宝兴。”如一九三五年四月三日的朗诵会后曾记“唐宝兴才华出众”。也曾参加过朱光潜家的读诗会的沈从文,在《谈朗诵诗》一文记述:

这个集会虽名为读书会,我们到末了却发现在诵读上最成功的倒是散文。徐志摩、朱佩弦和老舍的散文。记得某一次由清华邀来一位唐宝鑫先生,读了几首诗,大家并不觉得如何特别动人。到后读到老舍先生一篇短短散文时,环转如珠,流畅似水,真有不可形容的妙处。(6)

唐宝鑫(一九一五——二○○一),别名唐宝心,北京通县人。一九三二年毕业于通县师范学校,考取清华大学,之后入研究院。唐宝鑫参加领导学生运动,在“一二九”运动中被选为救国委员会委员。北平沦陷后流亡武汉。一九三八年与其他几位清华校友在曾任北京清华学堂校长、时任贵州省财政厅厅长周诏春带领下创办贵阳私立清华中学,任教师兼会计,一九四一年二月担任校长。一九四七年赴美留学,一九五○年回国任天津仁立毛呢厂副厂长,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一九六四年起任教于天津师范大学。(7)

从朱自清的日记口吻看,他对唐宝鑫的朗诵评价较高。但因朱自清于朗诵十分用心,即便对自诵作品的效果尚且时感抱憾,对于别人当面诵自己的作品,有不满之感更是情理之中的了。

二、关于《〈说文解字〉第一》《经典常谈》及卢芷芬

一九三九年二月七日记“开始写一篇有关中文形态与词源的文章”,八日记“继续写《文字》一文”,十三日记“完成《中文形态与词源》一文”,四月十七日“继续写《文字》一文,接近完成”。此两处“中文形态与词源”当为《说文解字》一书英文名的中文误转,“《文字》”是其简称。所写文章即后来收为《经典常谈》首篇的《〈说文解字〉第一》。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等以上程度读者撰述的一部中国经典常识著作,共分十三篇,以流畅通俗的语言分别介绍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十三个话题。梳理一下全书撰述经过,有助于我们理清《日记》中关于这本著作的名称及内容的一些说法。

推荐访问:辨正 篇名 人名 全集 若干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