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从人力资本视角分析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

农村调研报告 时间:2023-06-22 13:50:28

[内容摘要]在当今全球经济中,服务贸易在一国经济结构中的份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长期以来,中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主要仰仗于成本低廉、总量丰富的低端劳动力。但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刘易斯转折点”,快速的人口转变将导致人口红利的短缺,廉价劳动力驱动的服务贸易增长方式也将宣告结束。为此,必须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用质量替代数量,实现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本;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已结束人世5年的过渡保护期,服务业的竞争内涵必将发生实质性变化,银行、保险、电信、咨询等服务业将面对更为开放的国际环境。在这种形势下,能否用人力资本带动我国服务业结构优化与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是一个值得我们进行深度思考和前瞻性分析的时代课题。

一、人力资本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作用

(一)人力资本的生产功能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人力资本之所以与服务贸易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关键是在服务生产过程中,人力资本具有特殊的生产功能,包括要素功能和效率功能。人力资本的要素功能是指在服务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或投入要素。由于现代服务经济依托于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产业,人力资本作为要素投入生产显得尤为重要;人力资本的效率功能则主要是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溢出效应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加可以提高自身劳动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并使其他生产要素边际产出迅速增加,形成规模报酬递增,使得服务生产的可能性边界迅速向外扩张。在投入服务经济领域中的诸多要素中,资金、自然资源、非熟练劳动力的数量退居次要地位,人力资本则上升为第一生产要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保持和发展。

(二)人力资本的市场支持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基于“钻石模型”,迈克尔·波特认为国内市场需求越高级、越成熟,消费者对产品越苛求,越会刺激企业改进经营方式,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方式创新,形成规模经济,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对于服务经济而言,一国充足的市场需求与多样化的消费偏好对于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人力资本与收入存在高度相关性,一国人力资本越丰富、科技水平越高,其国民的收入水平也相对越高。随着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需求结构和消费偏好也会发生层次性变化,当人力资本极其匮乏,收入水平极低时,人们以食物、服装和住房等物质的生理需求为主,几乎没有服务需求;当人力资本投入增加,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的需求层次随之升级,服务消费需求比重明显加大,必然对服务的质量、特征、个性化等提出更高要求。由此可见,服务消费的多样化和需求层次的升级成为服务贸易扩大和贸易增长方式的推动力,高层次的人力资本则是形成这种推动力的“加速器”。

(三)人力资本促进服务业跨国公司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由于服务业本身的独特性,人力资本含量较高的服务业跨国公司多采用水平一体化的FDI模式,倾向于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相当的国家建立自己的生产和营销体系,就地生产,就地供应。从表面上看,这种投资行为在一定程度替代国际贸易,但如果结合产品差异性和消费者偏好来研究,则会发现跨国公司的水平一体化投资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源泉。这种由服务跨国经营所产生的产业内贸易的增加无论对母国还是东道国的贸易竞争力都具有促进作用。对母国来说,服务业跨国公司在总部和海外设立相同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得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降低服务产品平均成本,促进母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高。而对东道国而言,服务业跨国公司的进入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全新的营销方式以及现代的管理理念等,从而促进东道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提升对外竞争力。

二、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与人力资本释因

(一)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

改革开放近3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及开放度的提高,我国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呈现迅猛增长态势。《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928亿美元,增长22%,其中,出口920亿美元,增长24%,进口1008亿美元,增长20%。中国服务出口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8位,进口世界排名由第40位上升到第7位。但无论从总量、市场占有率还是贸易结构上,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尚处于低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仍有较大差距。

1.服务贸易滞后于货物贸易,且存在大量逆差。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2006年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为12.2万亿美元,服务贸易出口额2.71万亿元美元,两者比例为4.5:1;而我国的货物贸易出口额和服务贸易出口额分别是9697亿美元和920亿美元,两者比例接近为10.5:1,这说明我国服务贸易严重滞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

与货物贸易顺差形成鲜明对比的还有我国服务贸易存在大量逆差。2006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为2177.5亿美元,同比增长62%。而服务贸易逆差为88亿美元,同比下降6%,虽然开始出现上升趋势,但服务贸易的逆差与货物的顺差相比,二者的差距仍然较大。服务贸易逆差长期存在,说明了我国服务出口能力相对较弱以及进出口具有不平衡性。

2.国际市场占有率偏低。国际市场占有率是衡量一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2006年货物贸易出口额为9697亿美元,占世界比重8.2%,但服务贸易出口额920亿美元,国际市场占有率很低,仅为3.4%。从图1可以看出,1985-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占有率稳中有升,但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这说明我国服务贸易整体水平相对落后。

3.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失衡。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仍以传统服务为主,新兴服务占比重较小。从图2看出,2006年,我国运输、旅游及其它商业服务出口额占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比重分别为22.8%、36.9%和21.4%,三者合计达81.1%。而金融、保险、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项目仅占总出口额的12.84%。可见,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传统服务部门居于主体地位,而一些人力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占比偏低。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各部门发展失衡,贸易结构亟待升级调整。

4.整体竞争力偏弱,各部门竞争力差异明显。从下表看出,2000-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优势指数在波动中有所改善,从2000年的TC指数为-0.084升至2006年的-0.046。尽管最近几年我国服务贸易得到快速发展,但总体竞争力不强,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欧盟的TC指数一直保持在0.8左右,而美国的TC指数从8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上升趋势,目前为0.2左右。

从我国各服务部门看,服务贸易竞争力差异十分明显。综观最近2000-2006年数据,只有旅游(资源密集型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的TC指数为正值,说明这

两部门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而建筑服务TC指数由2000年的-0.25转为2002年的0.13,表明我国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低、数量丰裕的特点,加快建筑工程承包走向海外市场,保持并发展建筑服务国际竞争力。金融服务TC指数则从2000年的-0.11急剧降至2006年的-0.719,竞争劣势明显,运输、保险、咨询、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部门的TC指数皆为负值,说明我国在这些部门的服务贸易缺乏足够竞争力。另外,需引起关注的是我国运输服务贸易,一般而言,运输服务与货物贸易之间关系密切,货物贸易的发展可以带动运输服务的发展,但我国运输服务却在货物贸易连年顺差的情况下,贸易竞争指数长期处于负值。

(二)人力资本释因

1.从劳动力价格成本和资源禀赋来看,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服务行业仍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如果从劳动力资源总量来看,我国拥有世界最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队伍,低端劳动力的竞争优势仍然很强。中国新增劳动力就业从1998年起进入高峰期,并持续到2006年。据《2005年中国就业报告》预测,2016年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10.1亿人,2020年仍维持在10亿人左右,中国人口红利将持续20年左右。由于人口红利的存在,劳动力数量和价格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主要依靠劳动力投入的增长方式足以支撑我国工程建筑和对外劳务输出等传统服务贸易的高速增长。然而,一旦随着人口结构和劳动力成本的变化,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传统贸易增长方式赖以作用的条件就发生了变化。因此,贸易增长方式向主要依靠生产率提高的转变迫在眉睫。

2.微观经济主体注重短期经济利益,过分倚重于低价劳动力成本竞争,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就目前而言,我国很多服务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技术专利、营销渠道,在国际服务竞争中只能依靠价格竞争。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均专利拥有量是韩国的34%,美国的1%;而企业的R&D人才,按每万名劳动力中R&D人员比较,我国企业只是日本、德国的1/10。我国专业化人力资本总量严重不足,水平偏低,成为制约我国服务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在由国际分工而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笑脸曲线”(u型线)上,发达国家分别处于曲线的两个上端,拥有高附加值的R&D、核心技术以及价值高的营销、售后服务,我国则处于“笑脸”的下巴端——只拥有低附加值的组装加工。长期以来,R&D能力不足与低水平人力资本造成了我国在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这两项服务品在国际市场上年年逆差,呈现出巨大的竞争劣势,从上表看出,我国在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项目年年逆差,其TC指数从2000年的-0.88直线下降到2006年的-0.940,接近于临界值-1,表明我国在R&D和自主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3.低水平就业膨胀与高水平就业不足交织并存,客观反映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低层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与服务业的不断发展,服务部门就业人数逐渐增加。但囿于自身低水平的人力资本,大量低端劳动力就业取向拥挤于传统服务部门,造成低端劳动力就业过度膨胀。透过我国服务业内部就业结构可知,2002年,就业比重最高的是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和其他行业,两者相加高达61.8%;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仅占11.5%,而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代表产业结构发展方向的金融保险、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就业比重明显偏低,前者仅为1.87%,后者不足1%。由于缺乏专业化人力资本,服务产品中知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直接制约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能力。而反观一些发达国家,尽管其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但基于高劳动生产率,专门从事高附加值的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维持较强的服务竞争力。从EE值看,2004年美国几乎是中国的2倍,意味着美国的服务业就业人数每增加一人,所引起的服务出口收入增长幅度是中国的2倍。显然,我国服务就业的出口收入效应远远落后于美国。

4.由于缺乏人力资本支撑,国内需求结构的变迁对我国服务贸易积极影响尚未到转折点。2006年,我国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降至0.36和0.43。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居民脱离了追求简单物质满足的层次,而对健康、舒适、便捷等情感元素的服务更加关注,由此消费需求发生变化,这对于提高我国服务经济竞争力是一大契机。但现阶段,国内需求结构的变迁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积极影响尚未到转折点。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缺乏人力资本支持,专业化分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较低以及服务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使得国内服务:业难以向社会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服务;另一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消费者面临更多的消费选择,面对更多物美价廉且注重消费差异化、个性化的国际服务产品,具有较高人力资本和收入水平的国内消费群体在国内产品和国外产品的消费结构不可避免会发生变化,最终造成我国服务出口与进口之间“此消彼长”的局面,导致服务贸易逆差恶化。

三、简要的结论与建议

当前,世界服务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人力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服务贸易竞争也逐步由成本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本优势。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旅游、建筑、对外劳务输出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这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但随着我国劳动力结构变迁以及劳动力供给进入“刘易斯转折点”,支撑我国服务贸易增长的“人口红利”也将宣告结束。如果一味仰仗人口红利所蕴生的比较优势,将会使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长期处于低水平。因此,通过对劳动者本身的投资,加大人力资本积累,用质量替代数量,将成为预防因劳动力短缺而导致竞争优势丧失的未雨绸缪之举。首先,宏观层面上,应大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推进科技兴贸。鉴于我国新兴服务经济的高层次人才奇缺,应通过财政、信贷等方面的倾斜,加大教育投入,注重培养适应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要求、精通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国际运输等业务的复合型服务人才,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本基础。其次,中观层面上,加大技术创新,提升我国服务业整体竞争力。对于一国服务业来说,差异化是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差异化的获得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因此,应顺应消费观念转变和消费模式升级,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不断开发新产品,以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最后,从微观层面上,深化企业改革,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本激励制度。在现代经济,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中,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本激励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服务质量和专业化分工协作,形成服务生产规模经济,进而提升国际竞争力。

[责任编辑:潘德平]

推荐访问:中国 视角 人力资本 竞争力 分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