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太空行走报告

农村调研报告 时间:2023-06-26 13:40:34

天上一分钟,地下十年功

“神七”太空行走对航天员本身的依赖性很大,和前面两次上天任务有所不同的是,“神五”、“神六”主要是依赖舱内本身的自动化,而出舱活动是首次搞,除了事先能预想到的一些舱外情况之外,还可能遇到一些临时突发性的问题和危险,对航天员的应急处置要求就非常高。原来在舱内时,一切基本上是在地面支持下进行备种操作,完成既定任务,现在航天员离开舱内进入太空,就要求在失去地面支持之后,也要能够自行处置情况,解决问题。这就对航天员的体能和心理带来了很大的考验。人一出去,一下子失去了飞船这样一个依靠,特别危险,心理上就可能产生一种恐惧感,这是很正常的。而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应急时就要求航天员有一个比较平和稳定的心态,或者说要保持一种适度紧张的心态,能把平时在地面训练时的东西发挥出来。

这种时候,对航天员的体能也有很高要求。“神七”飞船上天之后,只运行15个小时就开始做出舱准备,飞到第29圈半时开始出舱,这段时间很长,要求航天员有一个很强的体魄和健康的体能储备。平时,航天员们每天都要做大幅度大强度的地面训练,又是低压舱,又是水槽,又是出舱程序训练模拟器,又是飞行程序模拟器,还有其他一些常规训练,加上飞行手册的学习,穿插进行。这样的训练每天都排得满满的,航天员们特别辛苦。大家都咬牙挺着,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地面做起来都吃力的话,就更不用说天上了。

景海鹏说,除了刻苦,胸怀也非常重要。我名字中有海有鹏,我就这样激励自己。我的名字是我舅舅起的。当飞行员之前,我曾经看过一个报道,说有一个飞行员机组,其中有一个人也叫海鹏。我当时想,要是当上飞行员该多好。最后真的实现了。每次介绍的时候,我说,我叫景海鹏,风景的景,大海的海,大鹏的鹏,我就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要沿着自己选择的路勇往直前,哪怕中间遇到各种挫折,我都不会受到任何干扰。

航天员们的时间宝贵到何种程度,仅从水槽训练中的一个例子中就很容易看出来:根据苏俄和美国的统计资料,航天员地面训练与天上出舱活动时间相比,一般是10比10,也就是说,天上要完成一分钟的作业,地面就要进行10倍于此的模拟训练。美国航天员在修复哈勃望远镜的“近视眼”和“颤抖症”时,事先在水槽里进行了400多小时的训练,达到对每个动作的周密熟练,最后才在天上完成了任务。因为每次训练时都要启动很多设施和产品,做很多准备,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 “神七”航天员们每天都在争分夺秒。

中国航天员的一日作息制度是这样安排的:

每天6点30分起床,7点吃早饭。早餐一般不超过半小时,上午训练从8点整准时开始,连续进行4个小时。中午休息,从下午2点到6点又要进行4个小时的训练。晚上6点开晚餐,航天员们分坐到两个饭桌上,和早餐、午餐一样,他们吃的喝的也都不“自由”——一日三餐全都是严格按照医监医保要求制作的“标准”饭菜。各种营养成分都是配制好的,不能多,也不能少。晚餐过后,除了一些专项课目,一般都安排他们自习。自习的内容包括几十门功课和各种训练课目,还要背记飞行手册,手册有70万字,都是需要航天员熟记在心的。自习完了之后,他们还不能随便回家,因为每周只能在周末的时候回家与老婆孩子团聚。许多航天员回到宿舍后要继续挑灯夜战,攻克难关。

日复一日,这就是中国航天员们的生活。

航天员的训练,训练条件,配套产品和设施的研制建设,这些都是一些重大挑战。与“神五”、“神六”相比,“神七”是以航天员操作为主,地面只是做支持辅助工作,倒了个儿。前两次都是地面给指令,“神七”现在全是航天员自主的。上去之后,航天员要脱下舱内服,从架子上取下舱外服装,打开来,重新安装,气瓶、净化罐都要在出舱前从舱壁上取下来安装。要把各种气液路管路连接好,然后进行测试,合格了才能出舱。天上地下,都要充分准备好,训练好,实施好。

有时候,尽管想得细之又细,做得严之又严,但风险还是会在人意想不到的时候冒了出来。

2008年3月18日,航天员按计划做水槽失重操作试验。翟志刚没穿舱外服,只是身着轻装和自携式潜水装备,做好一应准备后,便潜入水下进行训练。不料,翟志刚入水不久,却发生了一起突发险情——他身后所背的潜水气瓶突然发生了水下漏气。

险情刚一露头就被发现了。主教员王俊在第一时间迅速发出指令,指挥水下及时处置,非常果断。翟志刚以前当战斗机飞行员时就曾多次在空中遇险,这次虽然是在水下出了险,但他平时训练有素,凭借长期养成的心理素质和处置能力,从容镇定,按照潜水训练要求,配合教员和潜水员排除故障。

这个时候,就怕航天员心理上发慌,心情一紧张很容易引起动作上的失误,引发严重后果。航天员并不是专业的潜水员,他们的水下功夫和水下体验远不如天上的本事。此时还千万不能刻意屏气,因为在水下十米深处,气瓶没气了,人一屏气的话,就很容易得肺气压伤,出血,有生命危险。这时候,时间若是晚一些的话,因为不能屏气,要保持正常的呼吸,又特别容易呛水,这也是要命的事情。

潜水者从水下上升时,肺内空气随压力降低而膨胀,使血流中出现气泡,形成空气栓塞(气体栓塞)。空气栓塞是由于保持在肺内的空气膨胀使肺过度扩张,空气逸入血管形成气泡。如果气泡阻塞了脑血管,就会引起类似中风的后果。空气栓塞是非常紧急的情况,可能导致潜水者死亡。

使用呼吸器的潜水者,常常由于空气耗尽,自深水处用屏气上升时,在慌乱中可能忽略了自主吐气,空气在肺中膨胀。如果一个人有外来空气源,他在水下吸入一口气,上升时未顺利吐出,即使在游泳池里也可能发生空气栓塞。这样的情况一旦发生,突然意识丧失是最典型的症状,有时伴有痉挛,出现惊慌、焦虑或局部瘫痪。

既不能屏气,更不能呛水,航天员要在潜水员的帮助下迅速浮出水面。但是,因为水槽有12米深,人在气瓶漏气的情况下压力会产生变化,出水速度也不能太快。在出水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体力活动,以免体内快速形成气泡。水下高压由它上面水的重量产生,就像陆地上气压计的压力是由空气重量产生一样。水底的压力要比水面高很多,浮出如果太快了,人从高压环境到低压环境可能形成气泡,就容易发生减压病,溶解在血液和组织中的氮气会释放出来,形成气泡,重者会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危及性命,轻者会令皮肤瘙痒,淋巴管阻塞,关节疼痛,浑身难受。以前,国内外都曾发生过许多潜艇因缺氧和减压病导致重大伤亡的事例。

在水下,航天员教员赵阳和潜艇学院的于刚立即采取措施,及时进行故障排除。他们赶紧把备用呼吸器及时塞到翟志刚嘴里,然后按要求逐渐浮出水面,最终化险为夷。

翟志刚说,当时我距离池底特别近,突

推荐访问:太空 行走 报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