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布宁作品中大自然的深刻内涵

心得体会 时间:2021-07-25 10:12:41

摘 要:布宁是20世纪俄国侨民文学的杰出代表。他虽在外漂泊半生,却始终眷恋故乡的土地,俄罗斯大自然更成为他创作的永恒主题。在布宁的作品中,大自然不仅能反映出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更能折射他对生命、死亡和爱情的哲学思考,以及对宗教思想的深入探究。

关键词:布宁;大自然;永恒

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布宁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其卓越的、出神入化的艺术才能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世界名著的特点。当我们阅读布宁的作品时,无一不为其塑造人物形象之生动、表现心理过程之深刻而叹为观止,尤为令人们赞叹的是布宁以其惊人的细腻笔触描绘出的自然风光。在布宁的作品中,大自然往往占据着大量篇幅,它不仅是构成文学创作的要素,更是探究其作品内涵的切入点。

一、情系俄罗斯大自然

著名诗人勃洛克曾说,很少有人像布宁那样了解和热爱大自然。的确,俄罗斯大自然于布宁而言,宛如初恋,成为他一生的牵挂。布宁生于一个有着古老历史的贵族家庭,但这个贵族世系传到布宁的父辈时已是破落不堪,无奈之下只能举家迁居到奥尔洛夫省叶列茨县的乡下庄园。那里有着广漠的莽原、寂静无声的田野,夏季沉浸在庄家、青草和野花的海洋中,冬季则被笼罩在一片银光素裹中。正是这片土地孕育了布宁的爱恋与感动,隐藏了布宁内心深处的痛处与无奈,陪伴着布宁度过了他的充满忧伤而又独特的诗意的童年。自然地,大自然就成了布宁创作的永恒主题:1891年出版的第一本抒情诗集《1887——1891年诗集》包含对大自然的颂赞之情;1900年夏季发表的长诗《落叶时节》,贴切地展现出华丽中含着凄清的秋天的俄罗斯森林;流亡海外时期,俄罗斯大自然真切地传达了一位流浪者的孤苦无依与思乡情怀。《深夜时分》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读者完全被俄罗斯大自然牵引着,缓缓走进了久远的、幸福的初恋时光,走进了令作者魂牵梦绕的家乡。也许,只有将印刻心中的俄罗斯大自然描绘出来,才能完成一位流浪者与令他既感到甜蜜又心酸的故土的交流与融合。难怪,在布宁的笔下,大自然仿佛有了灵性与情感,哪怕是那些自然界中最平常不过的现象,也充满了柔情与诗意。如《故园》中那些毫无生气的光秃秃的白桦树枝,在眼光照耀下却变成了银白色,而且沐浴在晨曦中的它们好像涂上了一层迷人的淡紫色。此时的白桦树,在布宁的笔下仿若美丽的少女,在微风的抚摸下低低细语。

布宁在描写景物时,始终“怀着一种虔敬的心境,他悄然退场,竭力使他奉若神明的大自然以最客观的状态呈现出来。他唯恐无意中做了‘改造’自然的事”[1]。即使那些变得破败不堪的自然令布宁深感心痛与惋惜。《安东尼卡夫苹果》中曾经飘满苹果、蜂蜜和落叶的幽香的果园,现在只能在灰蓝色,阴沉沉的天空下,变成失去香气的、消沉的庄园。《新路》中也着重描写了因受资本主义扩张的影响,而不可避免的遭遇砍伐的俄罗斯森林。不难看出,笔端流落出对往昔岁月的深情追念与幽思,更闪烁着对俄罗斯的深沉热爱及对人类命运的担忧。布宁一直怀着这种人道主义精神,当整个世界深陷危难,不顾艰辛创作出了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集《幽暗的林荫小径》。那段“幽暗的林荫小径”正是俄罗斯的象征,因为只有俄罗斯的花园才被隐瞒在茂密浓郁的椴树绿荫的狭窄小径中。布宁是一位真正拥有最崇高的民族品质和俄罗斯心灵的艺术家,因为在他经历被祖国抛弃的锥心之痛后,仍试图用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完成拯救人们的心愿。难怪利哈乔夫院士指出,单单是这书名就对布宁来说如此珍贵。

二、大自然中的人生感悟

布宁笔下的大自然不只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坏境,或单纯的文学烘托手段,而是传递意识与情感的载体,甚至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大自然的美最能说明对爱情的充满幻想和高度审美性,当《米佳的爱情》中米佳沉浸在他理想中的爱情时,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明亮、欢快,万物都在一刻刻,而不是一天天地改变着面貌:地界绿了,小草肥了,天空更蓝了,苹果树和梨树上开满的乳白色小花一天比一天白,一天比一天密,一天比一天香。更重要的是,米佳的眼中满满都是与这欣欣向荣的景致一起灿烂的卡佳的美。殊不知,此时的卡佳早已出卖了自己的肉体与灵魂,变成了一个名利的傀儡。大自然的美不仅反衬了卡佳的肮脏,也讽刺了像卡佳这样自私丑陋的人,更控诉了人情淡薄、物欲横流的现实。在米佳看来,爱情就似那温暖的太阳,就似那“初夏久久不灭的匀净的霞光”,就似那“片香气四溢的鬓发似的李花”,是世上最纯洁美好的东西。但终究被无情的现实击碎了。这个现实既包括卡佳的背叛,也包括米佳对自己的那颗守护真爱的心的背叛。最后,爱情变成了满天乌云,死死地压向米佳。终于,在自责和社会背弃的双重挑战下,米佳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以说,大自然的美已经成为米佳爱情的纯美被社会玷污的异化,越发显示出了社会文化和人情世故的灰暗。

自然是“我”的心灵世界在外在世界中寻找到的永恒寄托。四季更迭、昼夜交替,世上的一切都在瞬息万变,唯有大自然岿然屹立在天地间,从混沌时期到现代文明的今天,一直保持着它的神秘与活力。记忆是瞬间的,而将记忆中的图景写成文字却又是永恒的。于是,布宁创作了《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这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他将逝去的世界留下的不幸与美好都封印在大自然中,曾经的瞬间就被赋予了永恒的价值。他记下了被黑沉沉的神秘的月色笼罩着的果园,记下了日落时分的悲伤的无言之美,记下了寒风压迫下的树梢,记下了那个令他陶醉的、忘情的原野……在这些优美宁静的景物中,我们总能品尝到一丝丝忧愁,因为在那些自然景物中,隐藏着布宁对平静流逝的庄园的深深眷恋,对被迫生活在混乱现实中的人们的哀叹。即使自然因为现实蒙上了一层悲凉,但它深处的、固有的美好仍未逃出布宁的眼睛,他曾写到:“那时花园已绿荫如盖,充满了凋谢的茉莉花的清香,散发着盛开的玫瑰花芬芳……同六月的风景、同茉莉、玫瑰、午餐上的草莓、沿岸的杨柳、太阳晒暖了的湖水以及绿苔的气息融为一体了。”这些令人心醉的、美妙的景色就像传说中的伊甸园,吞灭了黑暗中的悲伤,安慰了不安的灵魂,成为了布宁心中永恒美好的家园,更成为了布宁心灵的归属。布宁笔下的自然就是如此,悲伤中蕴含希望,短暂中孕育永恒,在矛盾中窥探生命的价值。

三、从大自然看布宁的宗教哲学观

在布宁的很多创作中,自然成为情感丰富的另一个重要角色,与主人公生生相惜,灵魂相通。人与自然的巧妙融汇给人一种“天人合一”的感受。“天人合一”最早由庄子提出,意在强调,自然与人应该处于一种自然和谐的状态。“天人合一”的思想后被道教吸收,并增添了宗教的神秘色彩。在布宁的作品中,常见这种人与自然的神性结合,如《通夜霞光》。作品讲述一位即将出嫁的少女,在对自然神秘力量的领悟中,逐渐明白爱与生命的价值。静夜中有一只夜莺,像少女一样,独自唱着它的甜蜜的歌。乌云中渗出的霞光,就像少女对爱的渴望,而那乌云正是“人人在跨进生活的门槛的时候早晚都要遇到的那个可怕的,很大的东西”。所以,隐藏在霞光里的幸福,才变得有些令人难以捉摸。终于,当昏暗渐渐变得苍白,北边天上的苍白云翳渐渐发红时,少女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爱,并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包含着她的爱。自然与少女已融为一体,倾听彼此的心事。自然赋予少女的爱宽广、神秘的色彩,少女的爱赋予自然强烈的生命气息。爱在自然中成长,在自然中获得永恒。《鲁霞》中男主人公十分怀念鲁霞与鹤在一起的唯美画面。道教称,鹤是仙界之物,象征长久、美好、吉祥如意。也许,男主人公希望仙鹤乘着他那生命中唯一的爱,飞到永生不灭的国度,在那里生生世世继续他和鲁霞的爱情。自然抚平了现实的悲伤,赋予了悲以美的瑕想。在自然的关照中人获得精神提升,获得终极关怀,并最终走向人类生存的回归之路。

资本主义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世界掉进了利益的大染缸。人们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违背规律,肆意掠夺,这给人类生活与自然生态都造成了巨大破坏。佛教说,一切的罪孽都源于贪念,贪念引起执着争斗,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难道真的像布宁在《新路》中预言的那样,人们“非要把自然界也弄得赤贫如洗才称心如意吗?”善因种善果,恶因种恶果。《旧金山来的先生》中,主人公靠压榨和剥削赚了一大笔钱,他想用这笔钱好好享受人生,计划与妻女同游欧洲。他认为,一切都会按他的意思妥妥帖帖地进行。可事实并非如此。这一路不是狂风暴雪,就是阴雨连绵,连动身前往卡普里岛的那天早晨都没出太阳,只有被浓雾遮住了的维苏威火山,和微波万叠的铅灰色海面。天气终于把旧金山的先生折磨得“面色发黑,唇髭发白,头痛欲裂”了。自然以它的超人的、甚至支配人的神秘力量,小小地讨伐了他。但终究没能逃脱暴毙身亡的惩罚。生前他瞧不起身份低贱的人,死后就遭别人唾弃。他的尸体被随意地扔进如同炼狱的、既黑暗又闷热的舱底,并被狂欢中的人们永远的遗忘了。只有“大海像唱安魂弥撒似的吼叫着,掀起山一般高的银白色浪花”为他致哀,也为那群失去灵魂、精神麻痹的人们致哀。大自然是人们最根本的快乐源泉,是人们的审判者,也是人们一步步走进地狱的见证者。与自然相比,人类的生命何其渺小与脆弱,只有在自然中生命才能永存,灵魂才能得到慰藉。

特瓦尔多夫斯基说:“布宁跟别人不同,他认为自己的才华应该归功于俄罗斯,归功于故乡奥廖尔,归功于那里的大自然。”的确,大自然赋予了布宁一切:爱、记忆、美好、创作灵感与敏锐的艺术气息。只有了解大自然在布宁创作中的深层含义,才能深入理解布宁对生命价值以及爱与死的哲学思考。

参考文献:

[1]布宁.布宁文集[M].陈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1890年代----1920年代初)[M].谷羽、王亚民等译,敦煌:敦煌文化出版社,2001.

[3]王卞.中国道教基础知识[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

[4]叶琳.布宁生态思想研究[J].外语教学,2011(4):80—84.

作者简介:鲁美慧(1988.10-),女,辽宁师范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俄罗斯文学研究。

推荐访问:中大 内涵 深刻 自然 作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