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和加强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问题研究

心得体会 时间:2022-03-26 10:11:11

摘 要 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是其通过对国际政治格局正确的把握而得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成果,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世界纷繁复杂的外交关系变得清晰明了。第三世界以中国为中心紧紧团结起来了,世界和平的力量变强大了。21世纪,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我国的外交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中所蕴涵的基本信念是不变的。中国仍应坚持中国外交的基本立足点——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同发展中国家在各个方面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维护正当权益。

关键词 毛泽东 三个世界 发展中国家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人类历史上,有了阶级国家的产生,便有了国家、民族和利益集团之间外交关系的处理,但没有哪个国家的领导人像毛泽东那样处理地极具战略眼光和影响力。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学说解决了战国间的问题,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却解决了世界性的外交问题。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世界纷繁复杂的外交关系变得很清晰明了。第三世界以中国为中心紧紧团结起来了,世界和平的力量变强大了。第二世界国家如日本、欧洲发达国家只有和第三世界国家和好、合作,才能得到政治的优势影响和资源交换,因而倾向了第三世界。

今天,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我国的外交战略也进行了重大调整,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中所蕴涵的基本信念是不变的,即世界的前途取决于世界最大多数的人民群众,任何貌似强大的力量,如果违反人民的意志和历史的潮流,终究不会长久。中国和发展中国家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进入新世纪,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外交战略中仍具有重要价值。它是中国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发展经济的平等合作者,是中国实现对外战略目标的重要依托者。因此,中国在大力发展与各大国的伙伴关系时,仍应坚持中国外交的基本立足点——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与合作,同时拓展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思路。

1“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背景

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际上各种力量经过“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形成了新的战略格局。即企图主宰世界的美国和苏联,在反帝反殖斗争中日益崛起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以及处在两者之间的一批发达国家,在长期的斗争中难以稳定。

60年代到70年代,国际社会突破了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出现了一些新现象:

1.1中苏关系彻底破裂

勃列日涅夫的扩张主义,使苏联开始公开走向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道路,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苏共以“老子党”自居,颐指气使,肆意践踏别国主权,中国共产党对此进行坚决抵制,中苏关系彻底破裂。

1.2西欧、日本开始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西欧、日本处于经济实力的增长阶段,开始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完全听从美国的摆布,而苏联的扩张称霸又给他们造成现实的威胁。

1.3亚非拉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联合

原来充当两大阵营同盟军的亚非拉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以联合的姿态活跃于国际舞台,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开创了国际关系的新局面。

在中国内部,虽说国家基本稳定,但当时的中国经济相当落后,基础工业捉襟见肘。要想在世界长远立足,提升国家综合国力是首要任务。

2“三个世界”理论的形成过程

2.1“中间地带”的观点的提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世界逐步形成东西两大阵营对抗的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开始实施冷战政策,反苏反共的叫喊声甚嚣尘上。毛泽东通过对国际形势的全面分析,洞察了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战略意图。

1946年8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斯特朗的谈话时,第一次提出了“中间地带”理论。根据毛泽东的“中间地带”理论,当时世界划分为三方。一方是社会主义国家,一方是美帝国主义,欧、亚、非三洲的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为第三方。这个理论揭示了最主要的战争危险来自美国,世界各国人民包括美国人民在内应团结一致,与美帝国主义进行斗争,同时解除了国际共运中有些人害怕美国发动对苏战争的担心。这个理论比东西方两大阵营对抗的格局,更符合当时国际斗争格局的实际状况。

2.2“两类矛盾,三种力量”观点

1956年,毛泽东针对苏伊士运河事件,提出了“两类矛盾,三种力量”的观点。“两类矛盾”:一类是帝国主义国家跟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即美国跟英国,美国跟法国之间的矛盾;一类是帝国主义国家跟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三种力量:第一种是最大的帝国主义美国,第二种是帝国主义国家英国、法国,第三种就是被压迫民族。埃及苏伊士运河事件暴露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跟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是很厉害的矛盾,但是,他们现在是假借反共产主义之名来争地盘”。同“中间地带”理论相比较,毛泽东更加突出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我们不但要联合广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以及民族独立国家,而且要联合包括英国、法国在内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毛泽东提出“两类矛盾、三种力量”的观点还反映了未来世界格局的走势, 成为他的“三个世界”战略思想的先导。

2.3“两个中间地带”理论

2.3.1“两个中间地带”理论的提出

为了抗衡美苏两国的压力和威胁,进一步拓展外交局面,毛泽东重提“中间地带”理论,并将它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从而形成比较完善的“两个中间地带”理论。从1963年9月到1964年7月,毛泽东三次谈到“中间地带”理论,指出中间地带有两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日本、大洋洲等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第二个中间地带。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 我们还是有工作可做。

2.3.2“两个中间地带”理论的意义

“两个中间地带”理论既是对原来“中间地带”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同时又基本勾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框架,从而为后来提出“三个世界”理论奠定了基础。

2.4“三个世界”理论

2.4.1“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再次出现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实力迅速膨胀,常规力量与核力量等多个领域已开始超越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苏联开始推行进攻性的全球战略,其已成为中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美国的力量则相对衰落,开始实行战略收缩。国际局势呈现出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面对变化了的国际局势,毛泽东高瞻远瞩,在“两个中间地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指出:“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由此正式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

2.4.2“两个中间地带”理论的丰富内涵

(1) “三个世界”理论将苏联、美国划入第一世界,弥补了“中间地带”理论斗争对象不够明确之不足(尤其是原先并没有把苏联明确提出来) ,并且这种划分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为界限,而是以国家实力及其对外政策为标准。把苏联划入第一世界,不仅仅因为它是另一个超级大国,更主要的是因其在国际舞台上推行霸权主义,严重威胁着中国和世界的安全和平。对苏联的这种划分,符合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发展,这种划分将斗争的矛头指向美苏两国,尤其是集中指向苏联,更加凸显了反霸思想。第三世界国家可以利用美苏之间的矛盾,加强自身团结,争取第二世界,有效牵制美苏两国, 打击其霸权行为,更好地维护本国的安全与世界和平。

(2) “三个世界”理论将两个中间地带国家划分为第二、第三世界两个方面,顺应了国际形势发展,使团结和争取的对象更为明确,使中国在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实行统一战线策略时,更具针对性,更有效果。

(3) “ 三个世界”理论重视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日益显示出来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在关于“中间地带”理论的论述中,相对而言更为重视西方发达国家在反对美国称霸行为中的作用,随着亚非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持续高涨,尤其是它们在国际斗争中的团结合作精神日益增强,使毛泽东越来越认识到它们是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

(4) “三个世界”理论将中国划入第三世界,使中国在整个世界中有了明确的定位,由此大大提高了中国在第三世界中的威望和在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权。

(5) 对三个世界的划分,突破了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线的框框,划分的标准是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国际关系中存在的矛盾、称霸与反霸斗争和维护世界和平为标准。

(6) “三个世界”理论对三个世界相互矛盾的阐述与分析,与以前的“中间地带”理论相比,更为深入、系统和全面。

邓小平评价这一指导思想和国际战略原则:“对于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 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对于打破苏联霸权主义企图在国际上孤立我们的狂妄计划, 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 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 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3三个世界理论对加强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问题的指导意义

3.1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

当今国际局势跌宕起伏,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格局不断发生新的深刻的变化。我们看到,第一世界中苏联解体退出了历史舞台,美国仍是当今世界各种矛盾的焦点;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都有增有减。单是从反对霸权主义的角度看,冷战后美国继续推行霸权政策,不仅第三世界国家,而且第二世界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样受到霸权主义的控制和威胁,因此在一定时期和历史条件下,他们也有可能加入反对霸权的阵营。这有利于在国际事务中提倡和贯彻民主原则,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3.2“三个世界”理论对外交战略的影响

面对今天的世界形势, 我国的外交战略也进行了重大调整。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中所蕴涵的基本信念是不变的,这个信念就是:世界的前途,取决于世界最大多数的人民群众,任何貌似强大的力量,如果违反人民的意志和历史的潮流,终究不会长久。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对于世界互相制约和互相依存的三个战略层次,中国将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继续改善和发展同美国的关系,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解决分歧。同时坚决反对以美为首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继续加强同俄、韩等第二世界国家和周边国家的睦邻与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把交流与合作推向新的水平;继续增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加强相互帮助和支持。

3.3“三个世界”理论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对丰富社会主义外交理论,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我们应当立足当代中国,放眼世界大势,与时俱进地运用这一理论全面审视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分析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和矛盾的交互运动,更好地指导我们主动从战略上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稳妥地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国际关系,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

[1] 黄震.从“中间地带”理论到“三个世界”理论-论毛泽东的国际统一战线思想[J].梧州学院学报,2006(4).

[2] 雷新超,陈文强.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浅析[J].黄淮学刊,1991(2).

[3] 楚向红.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4).

[4] 彭沛.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与中欧关系[J].理论月刊,2006(5).

[5] 何祚榕.毛主席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接继承和伟大发展[J]. 文史哲,1977(2).

推荐访问:发展中国家 关系 我国 研究 理论和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