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新中国大学校园文化的演进与启示

心得体会 时间:2022-04-15 10:12:20

摘 要: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意识,在大学生成长、大学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新中国大学校园文化的演进经历了成就与曲折并存的三个阶段,为新世纪我国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必须坚持引领和服务于社会的原则;必须秉持科学、理性的精神;必须遵循时代规律和导向。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发展;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3--0177--02

一、大学校园文化的含义

校园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学校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而在长期的教与学、工作与生活等多方面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为广大教师和大学生所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其核心是精神文化。它既包括大学的学风、校风,学生的思想、意识、观念、习惯及情感领域,又包括与大学校园和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审美情趣、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等等。大学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是培育合格大学毕业生的催化剂。对高校的学风、校风建设和大学生的思想具有较强的凝聚和导向功能,同时对促进大学自身发展和引领社会的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新中国成立后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的历史回顾

新中国成立后,揭开了中国大学校园文化全新、独立的发展序幕。六十年来,我国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

1.建国初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时期大学校园文化的崭新气象。各高校清除了国民党反动的政治教育,确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高校校园文化不仅成为配合党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而且成为高校工作和师生员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咯高校组织广大大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政治运动,高校逐步实行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在生产劳动的实践中,广大师生不仅增强了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提高了思想觉悟,而且创造了大量鲜活的文艺作品,使大学校园文化呈现出了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新气象。

2.“文革”时期大学校园文化的曲折发展。“文化大革命”中,大学校园文化遭受到灾难性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中断,校园一度成为武斗的场所。一批批德才兼备的教师被打成牛鬼蛇神、反动学术权威、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干将,一个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被讥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甚至被诬为修正主义的苗子,高等学校的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直接导致校园文化走向歧途和退路,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进人低潮。

3改革开放后大学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1977年恢复“高考”,高校师生逐渐从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狂热中解放出来,个人主体意识日益增强,对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有了更加理性的理解和诠释。1981年北大学子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表达了当代中国青年赤诚爱国;理性报国的共同心声,这一呐喊迅即成为响彻中国大学校园主旋律。高校校园兴起了以“读书热”、“文学热”和“哲学热”等为代表的“文化热”,形成校园文学的创作热潮。从1997年开始,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标志,大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始走出校园,服务社会。这些活动扩大了他们的视野,增强了他们服务社会的意识,成为当代大学校园文化中的光彩一笔。

不可否认,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浪潮下,有些同学有了“拜金主义”思想,学习被动,激情消退,有的大学生甚至理想迷茫,在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校园文化的建设日益被提到高等教育的前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种形式的高校校园文化研讨会相继召开,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人文思潮蔓延全国,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艺体活动、学术论坛等丰富多彩,推动了全国高校校园文化的蓬勃开展。

三、新中国成立后大学校园文化演进的启示

新中国成立后大学校园文化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经历了一些波折,受到了一些挑战。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文化发展过程在本质上是应答历史挑战的过程,能够应答新的历史挑战就表现出该文化的活力和发展。大学校园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必须总结历史发展成败,正确应对新时期的各种挑战,方能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历史证明,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始终把精神文化的建设和导向作为基础和核心,具体应遵循以下三原则:

1.必须坚持大学校园文化引领和服务社会的原则。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属于高层次的精神范畴,它体现出的出来的是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风格和精神。纵观国内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学校走出象牙塔,服务社会成为当今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校园文化自身发展的动力。因此,引领社会的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应该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

所谓引领社会,就是大学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自觉地承担起以科学、思想、文化来引领社会的历史责任,要为社会提供科学、思想、文化,使大学成为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科学摇篮、文化圣地。当整个社会出现功利化倾向的时候,大学应该保留净土的本色,应该有自己的象牙塔,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流,这就是“引领社会”。否则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就无法立足,整个人类的文明也将不知何去何从。这应该是大学文化发展最神圣的历史责任。

教育服务于社会的鲜明价值取向应是大学的重要定位,因此大学文化的建设必须致力于于社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蔡元培认为,“凡一种社会,必先有良好的小部分,然后能集成良好的大团体。所以要有良好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以“发扬学生自动之精神,而引起其服务社会之习惯。”一方面,社会的发展需要大学提供更新的知识和优秀的人才,需要大学生产先进的思想指引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大学文化只有在社会的实践舞台上才能得到检验和发挥作用。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学生运动和改革开放之后的大学生的服务活动都证明了服务社会对推动校园文化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2.必须秉持科学、理性的精神。坚持科学理性精神,是我国“五四”精神遗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它引导了中国大学近百年的发展之路。文革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对科学、理性精神的亵渎,直接导致了大学校园文化的歪曲与没落。理性是指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概念、判断、推理认识的阶段,科学精神就是求真的精神,创新的精神,尊重事实、从事实出发的理性精神。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要秉持科学、理性的精神,应该做到:首先,力戒空虚浮躁,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学校园文化不是花瓶的鲜花,也不应是一划而过的流星,它是在实践基础上稳定的群体意识。因此大学校园文化必须从事实出发,自主、务实地走自己的路。其次,要把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创新结合起来。大学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和文化创新的主战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过水与火的交融。实践证明,优秀传统文化始

终是中国发展的伟大精神动力,大学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需要传统文化的支撑。没有传统文化。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就没有根基,没有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就失去了动力与目标。再次,把当代的法理精神融入到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的内涵中。法理精神通常包括法律的观念和法律的意识,具体是指人与人之间所表现出的一种契约关系和精神。提高青年大学生法理精神的理性化程度,即对法律的认同、信任与尊重,从而理性地参与社会合作,履行社会角色,承诺社会义务等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把法理精神融人大学校园文化中,才能从根本上屏除过去大学校园文化中遗留的权力崇拜意识和臣民心理,与当代的社会政治文化相适应,从而推动大学校园文化的进步。

3.必须遵循时代规律和导向。文革时期,我们的校园文化沦为了一部分的人政治“精神文化”,与时代发展的规律和导向背道而驰,使大学校园文化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作为校园文化的精髓,它本质上体现着一所高等学府所特有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既是学校长期发展以来育人思想的高度概括,又是民族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精华。”因此,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注重遵循时代的规律和导向。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抵制各种社会文化的侵蚀。首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帅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在当前价值观多样化冲击和冲突的社会转型期,大学同样存在着价值观困惑、盲从和偏颇的思想意识,他们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他们的思想行为、精神追求和发展方向,才能确保大学发展的和谐稳定,确保大学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其次,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无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广大师生不仅要传授和学习知识。更要把无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推之于社会,形成良好的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氛围。再次,以“八荣八耻”的新道德观来陶冶大学生,塑造校园文化明荣知耻的氛围。坚持“八荣八耻”正确的价值导向的核心,要倡导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集体主义,对个人主义,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责任感,把个人的事业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业之中,也只有在维护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大学生的个人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倡导“八荣八耻”的新道德观,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生活方式的集中表现,对内可以优化育人环境,对外可以树立学校形象。

只要我们科学认识和总结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的成败,始终把精神文化的建设放到第一位,坚持正确的发展导向,我国大学校园文化一定会迎来大繁荣、大发展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郭广银,杨明,我国高校文化建设的历史回顾[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中国蔡元培研究会,蔡元培全集:第4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3]中国蔡元培研究会,蔡元培全集:第3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4]曲科军,以德育心推进校园文化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2).

推荐访问:演进 新中国 大学校园 启示 文化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