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人才工作汇报 人才工作讲话发言演讲

心得体会 时间:2022-05-25 09:00:1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才工作汇报 人才工作讲话发言演讲,供大家参考。

人才工作汇报 人才工作讲话发言演讲

⼈才⼯作讲话发⾔演讲

加⼤对⼈才⼯作投⼊⼒度。⼈才⼯作是⼀项社会系统⼯程,必须调动⽅⽅⾯⾯的积极性,努⼒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为培养、引进、使⽤⼈才提供坚实的资⾦保证。同志们,在奋⼒加快“全⾯建设⼩康社会”的进程中,⼈才作⽤⽇益显现,⼈才荼责任重⼤,⼈才事业⼤有可为。接下来是⼩编为⼤家整理的关于⼈才⼯作讲话,⽅便⼤家阅读与鉴赏!

⼈才⼯作讲话1

⼈才⼯作是经济社会发展⼀个⾮常重要的基础⼯作,抓好⼈才⼯作是党委、政府的⼀项重要职责,同时也是组织部门的⼀项重要⼯作。刚才,听了全市⼈才⼯作的系统汇报,⼏位同志也分别谈了⼏点意见和看法,特别是在如何保障⽀持⼈才⼯作⽅⾯都谈了很好的意见建议,我都同意。希望⼤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经过多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经过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尤其是⼈才管理部门和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全市⼈才⼯作良好格局已经形成,⼈才引进培养的政策体系初步建⽴,⼈才⼯作领导体制⽐较健全,⼈才服务体系⽐较完善,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了有⼒的⼈才保障⽀撑。总体来看,我市⼈才⼯作卓有成效,⾛在了全省前列。可以说,我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等⽅⾯所取得的每⼀项成绩、每⼀项荣誉,都离不开⼈才⼯作的保障和⽀撑,也离不开⼈才队伍发挥卓有成效的作⽤。这说明我们的⼯作思路、举措是正确的,应予以充分肯定。

关于今后⼀个时期的⼈才⼯作,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管⼈才的原则,⼀以贯之、改⾰创新,加强完善、总结提升,继续坚持并不断发扬好经验做法。同时,要积极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不断完善,不断加强,不断创新,在现有基础上把⼈才⼯作做得更好,进⼀步发挥⼈才队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借此机会,我强调以下⼏点:

第⼀,要摆上重要位置。⼈才是第⼀⽣产⼒,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撑。从国家和省⾥层⾯来看,要求我们⾼度重视⼈才⼯作。中央和省委始终⾼度重视⼈才⼯作,制定出台了⼀系列⽅针政策。特别是党的⼗⼋⼤之后,_就⼈才⼯作先后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我们抓好新形势下的⼈才⼯作指明了⽅向。_年,_在全国组织⼯作会议上强调,要树⽴强烈的⼈才意识,寻觅⼈才求贤若渴,发现⼈才如获⾄宝,举荐⼈才不拘⼀格,使⽤⼈才各尽其能。省委站在战略和全局的⾼度,深⼊贯彻中央关于⼈才⼯作的重要精神,着⼒打造中原崛起⼈才⾼地。省委书记郭庚茂在全省组织⼯作会议上强调,要健全领导体制,形成党委统⼀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量⼴泛参与的⼈才⼯作格局,有效整合⼈才⼯作资源,形成推动⼈才⼯作的强⼤合⼒。对此,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从我市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来看,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好⼈才⼯作的⽀撑和保障作⽤。⼀直以来,商丘是农业⼤市、⼈⼝⼤市,产业基础相对较差,创新主体不发达,还没有形成⼈才集聚效应,导致⼈才构成⽐较单⼀,⼯程类⼈才、科技类⼈才、社科类⼈才相对⽐较薄弱。近年来,随着商丘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我们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战略,着⼒加强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全市各产业集聚区形成了独具特⾊的主导产业,并且都具有了⼀定的规模,集群集聚效应充分发挥。在这种新的情况下,对⼈才的需求⾃然⽽然就产⽣了,⽽且还⽇渐强烈,⽐如柘城的超硬材料产业、民权的制冷产业等。当前,在经济社会发展进⼊新常态后,商丘的产业转型、城市转型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稳增长、保态势成为当前的⾸要任务,任务⼗分繁重,我们压⼒也很⼤。在这个时候,特别需要发挥⼈才的⽀撑和保障作⽤。⼀⽅⾯,在推进新型⼯业化上,⽆论是传统产业升级,还是新兴产业培育,都需要⼀个长期过程。不管是从领导层、基层,还是到企业管理、市场主体培育,都需要创新,迫切需要加强⼈才培养和引进。另⼀⽅⾯,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我市中⼼城区⼈⼝、中⼼城区⾯积已“双过百”,城市转型发展也迫在眉睫,也需要在城市建设管理、城市规划编制等⽅⾯的专业⼈才,为未来整个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重要⽀撑。从我市当前⼈才⼯作的状况来看,需要我们把⼈才⼯作摆上重要位置。尽管⼈才⼯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客观地讲,与当前形势任务对⼈才的需要相⽐,我市⼈才⼯作还存在很⼤差距:⼀是⼈才总量不够,不⾜以⽀撑我们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才⼯作的针对性不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还远远不够;三是平台建设⽐较薄弱,⾃⾝的科研院所基本没有,产业集聚区⾥⾯,除了柘城之外,其它的还都⽐较薄弱,缺乏吸引⼈才创新创造的条件;四是在推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才作⽤,发展过程中与⼈才结合不够,项⽬的引进和⼈才的引进没有很好的统筹起来,存在重项⽬引进轻⼈才引进的现象;五是⼈才⼯作的领导体系还不够健全,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制约我市⼈才⼯作的重要因素。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资源,认识到⼈才⼯作对商丘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从⽽不断增强做好⼈才⼯作的主动性和紧迫感,真正把⼈才⼯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商丘驻地⾼校多、在外⼈才多这⼀独特优势,不断挖掘⼈才⼯作潜⼒,打造⼈才流动集聚的洼地,推动商丘由⼈⼝⼤市向⼈才⼤市转变,实现从“⼈⼝红利”向“⼈才红利”转变。

⼈才⼯作讲话2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贯彻全国、全省教育⼯作会议精神,落实规划纲要和近期教育重点⼯作,讲⼏点意见。

⼀、深刻把握,强抓落实,推进教育改⾰规划纲要全⾯实施去年,全国、全省教育⼯作会议相继召开,颁布了教育改⾰和发展规划纲要,谋划了未来⼗年教育改⾰发展的宏伟蓝图。《纲要》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进⼀步明确了教育发展的⽅向,确定了“到20_年,全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资源强国⾏列”的⽬标,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作的最新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深⼊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对于进⼀步总结教育发展经验、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办好让⼈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国家和省规划纲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制定了德州市20_-20_教育改⾰发展规划纲要。《纲要》⽴⾜由“学有所

教”向“学有优教”的发展转型,提出了“到20_年,全⾯实现教育现代化,全⾯建成学习型社会,实现由教育⼤市和⼈⼒资源⼤市向教育强市和⼈⼒资源强市跨越”的总体⽬标,这是⼀个振奋⼈⼼的⽬标,也是⼀项光荣⽽艰巨的任务。实现这⼀⽬标,关键是扎扎实实地实施好“⼗⼤⼯程”,即素质教育推进⼯程、教育质量提升⼯程、学前教育强基⼯程、职教强市创建⼯程、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程、学校布局和标准化建设⼯程、教育装备及信息化建设⼯程、教育体制改⾰⼯程、和谐校园建设⼯程和学习型社会创建⼯程。⼗⼤⼯程的实施,将有效解决教育的全⾯发展、内涵发展、均衡发展等突出问题,助推全市教育发展进⼊⼀个新阶段。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理解和把握规划纲要的精神实质,把“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培养什么样的⼈、怎样培养⼈”作为教育的⾸要问题,全⾯贯彻党的教育⽅针,强化教育发展的基本取向和核⼼任务,认真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措施,

全⼒推进教育改⾰,努⼒实现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纲要》的颁布实施,增添了群众对教育改⾰的信⼼,提⾼了社会对改⾰的期望。⽬标已经绘就,重在落实。千招万招,贵在实效。要在关键环节上狠下功夫,努⼒见到实际效果。

⼀要强化教育创新。创新是⼀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教育要发展,关键靠创新。当前,中央和省、市已经为教育改⾰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政策优势,教育发展迎来了⼜⼀个春天。机遇来之不易,发展迫在眉睫。⼲好⼲不好,关键看敢不敢创新、善不善创新、能不能创新。要深⼊落实好全市科学发展表彰暨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动员会议精神,坚持解放思想、改⾰创新求突破,让⼀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思想充分活跃起来,把⼀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资源充分释放出来,使⼀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要以更⼤的⽓魂和决⼼,破除“旧思维”、突破“⽼框框”,围绕促进公平和提⾼质量两⼤重点,⼤胆尝试。要创新教育理念,瞄准学⽣长远发展,打牢⼈⽣发展的基础;要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课堂效率,减轻学⽣课业负担;要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激发⼴⼤教育⼯作者的内动⼒,营造不断超越、永不满⾜的⼯作氛围;要创新教育机制,不断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

⼆要加⼤教育投⼊。投⼊是教育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教育,⼀头连着国运,⼀头系着民⽣。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教育⼤发展,投⼊是关键。要把教育作为公共财政的重点来保障,形成强有⼒的投⼊保障机制。在投⼊这件事情上,中央讲的“三个优先”(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公共资源要优先满⾜教育和⼈⼒资源开发需要),⼀定要落到实处。投⼊的账不是靠说出来的,必须有真⾦⽩银做⽀撑。我们提出,到20_年,全市预算内教育经费⽀出占财政⽀出的⽐例达到22%以上,并随教育事业发展,保持稳定增长。各级再有困难也要想⽅设法、坚定不移地落实这⼀要求。要积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调整⽀出结构,借鉴采纳“零预算”的思路,加⼤新增财⼒的倾斜⼒度。市委、市政府把教育投⼊,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项重要指标,建⽴健全⾏政考核、检查报告和年度公告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地⽅性⼟地出让收⼊、彩票公益⾦分成中要有⼀定⽐例⽤于教育。要⾜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教育附加,及时拨付,专项⽤于教育事业。要把化解债务作为政府和学校的共同责任,通过安排专项资⾦、逐年提⾼⽣均公⽤经费拨款定额等⽅式,争取2年内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普通⾼中债务。

三要营造发展氛围。《纲要》的落实是⼀个系统⼯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尽⼼尽⼒为教育办实事,努⼒为教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教育部门要切实履⾏牵头抓总职责,主动加强衔接协调,争取⼴泛⽀持;财政部门要加强资⾦使⽤管理,提供经费保障;税务、物价、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教育收费和教育经费使⽤的监督;住建、规划、国⼟资源部门,要在规划、⽤地、建设等⽅⾯加⼤⽀持⼒度;政法、⽂化执法、⼯商部门,要⼤⼒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严厉打击各种侵害学校权益、危害师⽣安全的违法犯罪⾏为;新闻媒体、宣传部门要加强对教育改⾰发展成就的宣传,加⼤对⼴⼤教育⼯作者⾼尚品德、先进事迹的宣传报到⼒度,努⼒营造崇⽂尚教、尊师重教的社会新风尚。

⼆、肯定成绩,坚定信⼼,在新起点上实现教育⼯作新跨越近年来,我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市和⼈才强市战略,教育事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财政投⼊年均增速达17.7%,⾼中教育质量三年实现三⼤突破,跃居全省上游,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赛连续3年取得优异成绩,⼈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特别是去年,我们⼤⼒度实施农村中⼩学校舍楼房化⼯程和教师补充⼯程,累计投资3.3亿元,改造校舍56万多平⽅⽶,其中新建楼房31.7万平⽅⽶,投资量、⼯程量均居全省前列;新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1946⼈,是常年的3倍,在全省17个市中数量最多。在教育管理上,⾸创了“推门听课”、“教师对抗赛”、“当堂达标教学”、“中职学⽣职业技能⼤赛”等管理模式,带动了教育质量的⼤幅提⾼,这些⼯作,⾛在了全省前列,有的在全国产⽣了较⼤影响,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认可。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实⼲、冲刺、跨越,建设幸福德州,打造区域经济⽂化⾼地,对全市教育⼯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发展靠⼈才,⼈才培养靠教育。百年⼤计,教育为本。全市各级务必将教育作为重要的奠基⼯程、民⽣⼯程,牢固树⽴民⽣政绩观,以民⽣幸福谋划⼯作思路、以民⽣品质评估发展成果、以民⽣改善推进跨越赶超。集中⼒量,在五个领域重点突破。⼀是校舍楼房化⼯程⼒求突破。校舍是学校最基本的办学硬件,处于基础性地位。在农村,所有校舍中农村校改和“普九”建造的校舍占半壁江⼭,基本达到或超过使⽤年限;现存危房还有63万平⽅⽶,中⼩学楼房化率低于全省平均⽔平18个百分点。在城市,学校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孩⼦上学难、上好学校难已成为社会问题;⼤班额现象特别严重,有的⼩学班额甚⾄已经超过80⼈,安全状况令⼈担忧。由此引发了群众对教育的不满、对政府的不满。下⼀步,各县市区要以教学⽤房和学⽣⽣活⽤房建设为重点,着⼒解决⼤班额及功能室不⾜的问题,满⾜寄宿⽣住宿和就餐的基本要求。到20_年农村初中和中⼼⼩学必须实现楼房化。今年要完成63万平⽅⽶危房改造任务,新建楼房校舍不能少于36万平⽅⽶。这项⼯作哪个县市区拖了后腿,就追究哪个地⽅主要领导的责任。校舍出问题,不是群死就是群伤,任何⼈都承担不起这个责任。这是硬任务,只能多不能少,必须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到20_年,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达到省普通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要适应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调整优化中⼼城区学校布局结构。各县市要根据城镇化建设需要,加⼤学校建设⼒度,新建住宅⼩区必须按规划配套建设中⼩学和幼⼉园,并严格落实校舍建设有关规费减免政策。乡镇学校布局要按照“⼩学就近⼊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重点布局中⼼⼩学、初级中学,在交通不便且留守⼉童较多的地⽅,布局寄宿制学校。

⼆是教师补充⼯作⼒求突破。教育⼤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近⼏年,我市基础教育质量连续取得历

史性突破,关键在于⼴⼤教育⼯作者的不懈努⼒、⾟勤⼯作。但是,我市的教师队伍底⼦薄、基础弱,年龄⽼化、梯队断层问题⼗分突出,教育发展的后劲严重不⾜。农村⼩学平均年龄达到45岁,30岁以下的仅占12%,民师转正和招⼯进⼊的占71.3%。有的农村学校平均年龄达到了53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对⼝率仅为50%,没有专业⾳体美教师的农村⼩学占75%。近五年来,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然减员5100多⼈,期间共补充2800多⼈,仅占⾃然减员⼀半多。照此下去,农村孩⼦与城市孩⼦教育差距将越来越⼤,均衡发展、教育公平将成为空谈,农村孩⼦将因为我们⼯作的不到位,输在起跑线上。各级各部门⼀定要本着对⼈民群众负责,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负责的态度,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度负责地抓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补充⼯作。每年各县市区都要按照“退⼀补⼀”的原则,补充教师,建⽴起长效机制。今年的教师补充计划,有的县上报数量不⾜。补充计划上报不⾜的要重新上报,去年没完成招聘任务的今年也要补上。市政府办公室要做好督查⼯作,对达不到要求的采取现场办公、个别调度等⽅式,抓好落实。

要加⼤教师⼈⽂关怀⼒度。着⼒解决好城乡教师同⼯不同酬问题,确保3⽉底前完成,使农村教师待遇⾼于城镇。新招聘教师⼯资全额纳⼊财政预算,在编教师⼯资不得由学校⾃⾏负担,解决教师后顾之忧。要关⼼农村教师,切实改善他们的⼯作⽣活环境,确保留住⼈才。要⾼度关注农村教师职称评聘、评先树优等⼯作,各项政策⼤⼒度向农村倾斜、向⼀线倾斜、向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倾斜。在教师职称评聘问题上,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要做好调研,真正让政策起到推动⼯作的作⽤。要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考评教师的重要内容,实⾏“⼀票否决”,⼴泛开展学⽣、家庭评价学校、教师活动,严厉制⽌有偿家教等败坏师德师风的⾏为。要做好对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的宣传,不断激发内动⼒,营造学有榜样、赶有⽬标的良好氛围,建设⼀⽀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拼搏的教师队伍。

三是学前教育发展⼒求突破。学前教育对幼⼉⾝⼼健康、习惯养成、智⼒发展意义重⼤。⽬前,我市学前教育在各类教育中是薄弱环节,投⼊不⾜、资源短缺、城乡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公办幼⼉园占⽐低,“⼊园难”、安全隐患⼤等问题普遍存在。据调查,我市2600多所幼⼉园中,登记注册的仅686所,其中公办和公办性质的394所,仅占15%。尤其在农村,绝⼤部分幼⼉园没有办园资质,取缔了适龄幼⼉没地⽅去,不取缔⼜存在诸多隐患,使我们处于两难境地。《纲要》提出,到20_年全市公办和公办性质的幼⼉园数、在园幼⼉数均占到总数的80%,所有幼⼉园达到省定基本办园标准,⽑⼊园率达到85%,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按照这⼀⽬标,未来20_年内,我市要新建和扩建公办或公办性质的幼⼉园20_多所,投资15亿元左右,需增配幼⼉教师5000⼈左右,任务⼗分艰巨。任务再艰巨,投资再⼤,我们也要办,这是对社会负责,对⼦孙后代负责。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强化责任,将发展学前教育作为⼀项政治任务,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政府主导、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办园体制。城镇改造和城市⼩区建设,要落实国家幼⼉园⽤地规划相关规定,制定并落实居民⼩区配套幼⼉园规划建设管理政策,每5000⼈⼝住宅区规划建设1所规模为6个⾄8个班的幼⼉园,不得建成超标准、⾼收费的幼⼉园。中⼩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和其他资源,优先⽤于举办幼⼉园,并⿎励优质幼⼉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各县市区已制定的学前教育三年⾏动计划,是三年内学前教育发展的最底线,只能超额,不能缩⽔。今年,每个乡镇(街道)⾄少建设⼀所省定基本办园标准的公办幼⼉园。

⼈才⼯作讲话3

同志们:

这次全区⼈才⼯作领导⼩组会议,是我区“三快三先、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学习贯彻全国、省、市⼈才⼯作会议精神,进⼀步明确做好⼈才⼯作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全⾯加快⼈才强区建设步伐,努⼒开创全区⼈才⼯作新局⾯。下⾯我讲三点意见。

⼀、推动贾汪发展、跨越发展,必须充分认识⼈才⼯作的重要意义

(⼀)⼈才是强区之基。贾汪要发展,要跨越发展,不仅要有⼀流的经济、⼀流的城市、⼀流的环境,⽽且要有⼀流的⼈才;不仅要成为产业⾼地,更要成为⼈才⾼地。要努⼒在“三快三先”进程中,逐步形成在各领域有较强影响⼒和竞争⼒的⼈才群体,使⼈才优势成为贾汪最重要的竞争品牌。对照发展的态势和要求,我区⼈才状况还存在着较⼤差距。⼈才总量不⾜,尤其是能驾驭两个市场的优秀企业家少,掌握⾼新技术的⼯程技术⼈员少,能独挡⼀⾯的外向型⼈才少,中青年科技带头⼈少,懂两门以上专业的复合型⼈才少,关键岗位的⾼级技⼯少。⼈才分布也不均衡,全区70%中⾼级⼈才集中在⼀般性⾏业和科教⽂卫系统,企业中专业技术⼈才所占⽐例仅为20%。贾汪要跻⾝全市发展的第⼀⽅阵,不仅要成为招商引资的⾼地,更要成为⼈才集聚的⾼地。要像抓招商引资⼀样抓招才引智,要像为投资者服务⼀样为⼈才服务,使⼈才成为最具活⼒的增长源。

(⼆)⼈才是竞争之本。⼈才是稀缺的资源,也是竞争的焦点。在⼈才问题上,同样存在马太效应。经济发展快的地⽅,⼈才就相对集中;发展⽔平越低,⼈才就越紧缺。⽆论是苏南先进城市还是财⼤⽓粗的跨国公司,都把⼈才战略放在突出位置,不惜代价集聚⼈才。近⼏年来,我区⽣源本科以上毕业⽣每年都在500⼈以上,但回贾汪的本地⽣源本科以上的每年仅100⼈左右,⼈才流失问题⽐较严重。⽔往低处流,⼈往⾼处⾛,⼈才的流失,既客观反映了我们与先进地区经济实⼒上的差距,也凸现了我区⼈才⼯作存在的不⾜。⼈才⼯作尚未引起全社会的⾜够重视;⼈才成长与创新创业的环境不够宽松,分配机制、激励机制等亟待完善;⼈才市场化配置程度还不⾼,有序流动不够规范,⼈才不⾜与⼈才浪费的现象并存;⼈才资源开发的多渠道投⼊机制尚未形成,企业家队伍建设等薄弱环节亟待加强。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够的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三)⼈才是跨越发展之要。“ 国以才兴,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概括阐明了社会发展、历史前进的动⼒是⼈的因素第⼀,关键是⼈才,这可以说是古今中外历史的⼀条根本规律,绝⽆例外。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才的竞争。世界经济发展的动⼒,正在从主要依靠物⼒资本转向主要依靠⼈⼒资本,世界各国对资源的争夺,正在从以物质资源为主转向以⼈⼒资源为主。⾼素质⼈才愈来愈成为各国、各地区争夺的焦点。推动贾汪跨越式发展,必须有超常规的思路,超常规的举措,超常规的⼒度,必须有政策,有资⾦、有技术、有市场、有项⽬,但最重要的是必须有⼈才,必须有⼀⼤批⾼层次、实⽤型、创新型⼈才,⼈才是第⼀要素,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充分认识新时期⼈

才竞争的严峻形势和⼈才⼯作的繁重任务,充分认识加强⼈才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全⾯落实⼈才强区战略,为贾汪跨越发展提供⼈才⽀撑和智⼒⽀持。

(⼀) 确⽴⼈才优先发展战略,要切实做到“三个优先”。

⼀是⼈才资源优先开发。要切实树⽴⼈才资源是第⼀资源的意识,⽤战略眼光看待⼈才资源开发,确⽴⼈才资源开发相对于物质资源、环境资源、资⾦资源以及其他⽅⾯资源开发的优先地位。

⼆是⼈才结构优先调整。要加快推进⼈才布局和结构调整,尽快形成与经济转型升级、城市转型升级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才结构,以⼈才结构的优化推动经济发展⽅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三是⼈才投⼊优先保证。今年预算安排400万元⼈才⼯作专项资⾦,以后每年随财政⼀般预算增长适度增加,重点⽤于对引进的⾼层次创新创业⼈才及招才引智⼯作先进单位、先进企业和先进个⼈的奖励。各镇、办事处、⼯业园区也要结合实际,设⽴⼀定数额的⼈才⼯作专项资⾦,形成规范、持久的资助体系。

(⼆) 确⽴⼈才优先发展战略,要切实做到“三个创新”。

⼀是创新选⽤机制,不拘⼀格聚集各类优秀⼈才。要创新⼈才选⽤机制,拓宽引才渠道,使优秀⼈才脱颖⽽出,最⼤限度地利⽤好各类⼈才。对引进的⾼层次⼈才、紧缺⼈才,⽤⼈单位要认真落实有关优惠待遇。

⼆是创新培育机制,促进⼈才资源开发和增值。以⼈才资源能⼒建设为主题,以⼈才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培养⼈才的核⼼竞争⼒为⽬标,加⼤投⼊,加⼤培养⼒度,促进⼈才资本增值。结合我区“⼗⼤⾏动计划”,加⼤对我区党政⼈才的培养⼒度,打造⼀⽀善操作、会落实的⼲部队伍。

三是创新激励机制,激活⼈才资源裂变的内部动⼒。综合运⽤物质和精神、事业和情感激励,不断激发各类⼈才保持昂扬奋发的创业创新创优活⼒。组织开展贾汪区“双创引进”计划及引进的紧缺型⾼层次⼈才的表彰奖励,给予每⼈不低于10万元的奖励。

三、加强领导,强化管理,确保⼈才⼯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是要加强⾏政推动。区⼈才⼯作领导⼩组要加强对全区⼈才⼯作的领导、协调、督查、考核以及⼈才政策、⼈才规划的制定,加强对⼈才⼯作的研究,把握⼈才竞争趋势,探索⼈才⼯作规律。各镇、办事处、⼯业园区要理顺管理关系,统筹协调各⽅⾯⼒量,转变管理⽅式,加⼤⾏政推动⼒度,以⼈才管理的⾼效率促进⼈才资源的⼤开发。

⼆是要加强组织协调。各镇、办事处、⼯业园区、区各部门⼀定要提⾼认识,明确“⼀把⼿”必须抓⼈才⼯作,要把实

施“⼈才强区”战略真正作为贾汪跨越发展的第⼀战略任务来抓。在⼈才⼯作领导⼩组的协调下,组织⼈事部门要加强对⼈才⼯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区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才⼯作的整体合⼒。

三是要加强⼯作考核。要建⽴严格的领导责任制,分⼯明确,任务到⼈,狠抓落实。进⼀步加⼤⼈才⼯作督查、考核⼒度,建⽴⼈才⼯作年度⽬标管理责任制,并与科学发展考核结合起来,确保各项⼯作落到实处。

同志们,蓄势发展之时,正是⽤⼈之际。⽬前的贾汪正是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开放的贾汪呼唤⼈才,发展的贾汪渴望⼈才,崛起中的贾汪需要⼈才。我们⼀定要牢固确⽴⼈才强区的发展战略,⼤⼒营造更有吸引⼒的发展环境,全⼒打造⼈才这个核⼼优势,努⼒⽤事业吸引、造就、激励⼈才,以全区⼈才⼯作和⼈才事业发展的新局⾯助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才⼯作讲话4

_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90周年⼤会上讲话指出:“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越宽⼴,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批优秀⼈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优秀⼈才脱颖⽽出、施展才华。”在庆祝清华⼤学建校100周年⼤会上还强调指出:“⾼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产⼒和⼈才第⼀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分重要的地位和作⽤。”多年来,清华⼤学认真贯彻党的⼈才⼯作⽅针,⼤⼒实施⼈才强校战略,以⾼层次⼈才队伍有⼒推动了⼀流⼤学建设,已经建成了⼀⽀具有国际竞争⼒的⾼素质教师队伍。

⼀、⽴⾜培养,促使中青年领军⼈才脱颖⽽出

我校把培养中青年教师作为重要任务,实施了《基础研究青年⼈才⽀持计划》和《中青年领军⼈才⽀持计划》,给予⼊选者多⽅⾯⽀持。

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先后设⽴“学术新⼈奖”、“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才⽀持基⾦”,定期开展教学技能⼤赛、教学效果评估。深化教学科研管理改⾰,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和学术创新团队。加强指导,注意压担⼦,促使青年教师锻炼成长。改⾰分配制度,对35岁以下第⼀聘期教师发放专项津贴。单独设正⾼级择优岗位,为特殊⼈才预留渠道,促使优秀青年教师脱颖⽽出。

近年来,我校成长出⼀⼤批中青年领军⼈才。20_年以来,薛其坤、张希、孟安明、王光谦、程京均40多岁就当选院⼠。国家科技重⼤专项⾼温⽓冷堆总设计师张作义,获国际互联⽹最⾼奖“乔纳森·波斯塔尔奖”的吴建平,两获国家科技⼀等奖的康

克军,获国家教学名师奖的袁驷、吴庆余、李艳梅、孙宏斌等,也都是我校中青年教师的优秀代表。

⼆、抓住机遇,⼤⼒引进海外⾼层次⼈才

引进⾼层次⼈才有利于优化队伍结构,促进不同学术⽂化的交流,增强教师队伍活⼒。我校抓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条件不断改善的机遇,积极参与实施“__”,加⼤引进⼒度,先后出台《加强“_”⼈才引进⼯作的意见》和《⾼层次⼈才队伍建设计划实施办法》,吸引了⼀批国际学术⼤师和国外名校的教授、副教授全职来校任教。

我校通过“以⼈才引进⼈才”等观念创新和制度改⾰,⼒争资源提前配置、平台对接,实现引得来、留得住、⽤得好。在启动经费、薪酬、研究⽣名额等⽅⾯提供针对性⽀持,对特殊⼈才实施协议⼯资。开展⾼⽔平团队青年⼈才引进及聘⽤试点,设⽴特别研究员、特别副研究员等岗位,打造学术特区。

学校注意发挥引进⼈才的作⽤,促进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管理等⼯作。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积极吸引优秀⼈才,推动⾼等研究院迅速发展。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教授主持创办了理论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美国⼯程院院⼠萨⽂迪教授受聘⼯业⼯程系⾸任系主任,⼗年来带动清华进⼊了该领域国际前沿。

三、坚持党管⼈才,不断推动⼈才⼯作改⾰创新

在学校党委统⼀领导下,我校形成了切合实际的⼈才⼯作领导体制和管理模式,成⽴了⼈才⼯作领导⼩组和队伍建设领导⼩组,协调解决⾼层次⼈才培养、引进和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学校还成⽴⼈才资源开发办公室,各院系也成⽴⼈才⼯作⼩组,加强全⽅位服务,促进⼈才全⾯成长。在党组织的感召和培养下,长江学者王向斌、“百⼈计划”⼈才顾春伟等⼀批优秀⼈才加⼊了中国共产党。

按照“⼀流、竞争、流动”理念,我校不断深化⼈事⼈才⼯作改⾰,建⽴健全评价、选拔、考核、激励机制。按学科特点分类管理,优化⼈才评价标准和考核周期。在岗位聘任和⼈才引进时,注意发挥教授的学术评价作⽤。以教学科研系列教师队伍为重点,探索分系列管理。对各类⼈才都加以有效激励,充分调动引进⼈才和现有⼈才的积极性。

在促进引进⼈才学术发展的同时,学校⼤⼒⽀持他们推动院系、学科的⼈才⼯作与管理改⾰。施⼀公教授回国三年来建⽴了世界⼀流的结构⽣物学中⼼,在《科学》、《⾃然》和《细胞》等顶尖期刊发表多篇论⽂,并在担任⽣命科学学院院长后锐意改⾰,以“国际化、竞争性、⾼效率”为原则,以具有流动性的聘任制度为特征,积极建⽴与⼀流⼤学相适应的⼈事制度。

在百年办学的历史新起点上,清华⼤学将认真贯彻_“七⼀”讲话和清华百年校庆讲话精神,按照全国教育⼈才⼯作会议和国家⼈才、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努⼒造就⼀⽀师德⾼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的⾼素质教师队伍,不断开创⼈才⼯作和事业发展的新局⾯。

创新机制完善制度推进中职师资队伍建设

⼴西壮族⾃治区教育厅厅长⾼枫

⼴西是⼈⼝最多的少数民族⾃治区,也是边疆地区、⾰命⽼区和西部地区。⼤⼒发展职业教育,对⼴西意义重⼤。20_年底,⾃治区党委、政府启动实施了为期三年的职业教育攻坚。20_年3⽉,教育部与⼴西⾃治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试验区。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西职业教育发展尤其是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定的特⾊和优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第⼀、抓制度建设,逐步实现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化

⼀是出台编制标准。20_年,⾃治区编制委员会颁布实施《⼴西壮族⾃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管理暂⾏规定》,对学校的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员编制、⼈员结构、编制使⽤等⽅⾯提出明确要求;将⼯作⼈员分为专任教师、教辅⼈员等四类,对各类⼈员构成⽐例做出明确规定;实⾏实名制、⾮实名制以及分段累计的办法确定编制标准,满⾜了职业学校灵活办学、吸纳企业⾏业专家到校任教的需求。

⼆是规范职称评审。出台有关政策规范统⼀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称,对属于同⼀层次类别教育的师资提出了相应的规范要求,职教教师职称评审有了统⼀、专门的评定标准,此项政策惠及在职教师2.05万⼈。

三是改⾰岗位设置。在中职学校设置辅导员岗位(专技岗),重点解决招就⼈员岗位需求。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原为⼯⼈⾝份的实训⼈员,取得技术职称可转为技术岗位,20_年以来,已解决了1141个实训教师岗位。

四是完善培训机制。颁布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中等职业学校新任教师培训暂⾏规定》等⼀整套教师培训管理⽂件,进⼀步完善了中职教师培训机制。

第⼆、抓体系建设,夯实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

⼀是加强基地建设。通过项⽬招标引⼊竞争机制,培育中职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前,我区依托条件较好的⾼校建⽴了4个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并依托⾼校、职业学校和企业组建了19个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是创新培养培训模式。职教攻坚以来,我们探索实施具有我区特⾊的培养模式,创新四年制师资班、“3+2”、

“3+1”和“4+1”等模式,并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合作开展免费中职师范⽣,每年共培养“双师型”教师600多名。同时,组织实

施了中职师资素质提升计划,按照分层、分类、分岗的原则,对中职专任教师进⾏了⼀轮全员培训。

三是加强课程教材建设。组织开展中职师资队伍建设⽴项研究,并对中职师资培养培训课程进⾏了调整和改⾰。组织开发了两套教材,包括5本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丛书和3本中职师资教育类教材,⽬前教材已应⽤于职教教师培养培训当中。

第三、抓经费投⼊,⼤⼒开展教师培训

⼀是积极争取国家经费⽀持,充分发挥国家项⽬的⽰范引领作⽤。20_-20_年共派出756名中职⾻⼲教师到国家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其中派往国外培训25⼈。同时,利⽤中央资⾦⾯向社会聘请173名“能⼯巧匠”到中职学校兼职任教。

⼆是加⼤⾃治区级财政投⼊,充分发挥省级项⽬的主渠道作⽤。我区实施⾻⼲教师素质提⾼⼯程、国外教育硕⼠培养计划、职教“名师培养”⼯程、桂台联合培训职教师资项⽬、远程培训项⽬等,每年投⼊1000万元⽤于⾻⼲教师和校长培训。职教攻坚期间,共培训中职各学科⾻⼲教师达1.15万⼈次,其中仅20_年就培训4405⼈。

三是积极引进外资,加强国际合作。20_-20_年,我区与新加坡合作开展中职师资培训项⽬,在新加坡淡马锡基⾦会的资助下,共计派出333名中职管理⼈员和专业⾻⼲教师赴新加坡培训,这是新中国成⽴以来我区派⼈出国学习最多的项⽬。

尽管我们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做了⼀些探索,也取得了长⾜的进步。但与国家的要求相⽐,与兄弟省区市相⽐,我们还存在差距。在今后的⼯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才⼯作会议精神,重点抓好以下⼯作:

⼀是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改⾰。改⾰教师资格考试办法,逐步建成专门的中职教师资格认定体系,使教师资格考试、认定更加符合职教特点。

⼆是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加快推进核定教师编制⼯作;继续推⾏订单式培养专业教师,深⼊开展免费中职师资培养;进⼀步深化⼈事制度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是提⾼培养培训质量。进⼀步加强基地建设,推进基地与职业学校深⼊合作,创新校企合作开展职教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搭建起多⽅合作、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交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全⾯提升中职师资培养培训质量。

⼈才⼯作讲话5

今天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总结20_年⼈才⼯作,部署20_ 年度任务,进⼀步找准问题、强化措施,推动全市⼈才⼯作再上新台阶。刚才,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市⼈才办主任段名钰同志通报了20_年度⼈才⼯作定量指标完成情况,尤其是对各项指标在全省的占⽐、位次等进⾏了详细通报,市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社局作了发⾔,其他单位的书⾯交流材料,会前我也认真看了。总的感到,各部门总结20_年⼯作实事求是,查找问题客观准确,谋划今年⼯作清晰到位,下⼀步,要对照既定的⼯作⽬标,进⼀步突出重点,细化措施,卡实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下⾯,按照会议的安排,我讲五点意见。

⼀、关于20_年⼈才⼯作

过去的⼀年,我们紧紧围绕市委“⼀个定位、三个着⼒”的总体要求,把做好⼈才⼯作作为服务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以重点⼈才⼯程为抓⼿,着⼒优化引才、育才、⽤才环境,激发各类⼈才创新创业活⼒,全市⼈才⼯作取得了新成绩。市⼈才⼯作领导⼩组各成员单位,坚持把⼈才优先发展与部门业务⼯作结合起来,做了⼤量富有成效的⼯作。概括起来说,有这么⼏个特点:

⼀是⼯作统筹进⼀步加强。去年,市⼈才办加强了统筹指导,各成员单位主动作为,合⼒攻坚,⼀些重点⼯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市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社局、服务业办等部门,创造性地做好省级⼈才⼯程申报⼯作,20_年我市共27 ⼈⼊选省级重点⼈才⼯程,其中泰⼭学者4⼈,泰⼭产业领军⼈才16 ⼈,7 个项⽬⼊选急需紧缺⼈才引进项⽬,为我市企业争取省级财政⽆偿扶持资⾦1.02 亿元。市财政局统筹整合资⾦,优先保障⼈才⼯作投⼊,20_年安排市本级⼈才⼯作资⾦3.09 亿元,⽐上年增长33.3% ,兑现泰⼭系列⼈才⼯程配套资⾦1050 万元。

⼆是政策机制进⼀步完善。全⾯落实⼈才⼯作⽬标责任制,市⼈才办与各成员单位签订了责任书,量化⽬标任务,定期调度通报,保证了各项⼯作有序推进。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对接泰⼭产业⼈才⼯程,做好⾸批淄博英才计划申报评审⼯作,遴选⽀持了10 名科技创新⼈才、9 名科技创业⼈才,很好地发挥了产业⼈才⼯程的引才聚才效应。市民政局、农业局分别出台“淄博和谐使者” 、 “淄博乡村之星”选拨管理办法,加快推进社会⼯作⼈才、农村实⽤⼈才队伍建设。市⼈社局实施“⾼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牵头举办“外国专家组织项⽬洽谈会”,郭树清省长在今年政府⼯作报告中对淄博的引智⼯作提出表扬。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卫计委、⽂⼴新局结合部门职能,在⽂化⼈才、教师队伍、医疗卫⽣⼈才等培养引进⽅⾯,都取得了⼀定成绩。

三是平台建设进⼀步提升。市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社局积极推进创新平台建设,20_年全市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3 家,其中,市科技局负责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市发改委负责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各1 家,市经信委负责的省级企业技术中⼼17 家,市科技局负责的省级⽰范⼯程技术研究中⼼9 家,市⼈社局负责的博⼠后科研⼯作站7 家,市发改委负责的省级⼯程研究中⼼2 家。全市院⼠⼯作站达到71 家,居全省⾸位。⾸次举办了“__”专家淄博⾏,产学研对接活动迈出新步伐。

四是⼈才环境进⼀步优化。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委组织51 名“双50强”企业负责⼈赴德国、以⾊列开展境外⾼端培训,拓展国际视野。团市委牵头建设创业梦⼯场,打造⾼层次创业创新平台。市总⼯会深化技能竞赛,我市在全省第五届职业技能⼤赛中获团体总成绩第⼀名。市商务局赴⽇本开展招才引智活动,进⾏⼈才需求对接和项⽬洽谈。市委统战部、外侨办、中⼩企业局、科协从不同层⾯加强⼈才教育培训,团结凝聚各类⼈才。市编办、统计局结合⾃⾝职能,做好编制保障、⼈才统计等相关⼯作,为全市⼈才⼯作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持。

⼆、坚持问题导向,进⼀步认清差距、明确⽅向

20_年我市⼈才⼯作虽然取得了⼀定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市委、市政府“⼀个定位、三个着⼒”的要求相⽐,与先进地区相⽐,与服务转型发展的要求相⽐,与⼴⼤⼈才的期望渴求相⽐,我们的差距还⽐较⼤,还有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结合20_年抓⼈才⼯作的体会,我把主要问题点⼀点,供⼤家参考。

⼀是思想认识有差距,对⼈才⼯作重视程度不⾼。有的成员单位思想认识不到位,对⼈才⼯作不重视、不关⼼,束之⾼阁,放在⼀边,不放在⼼上,不抓在⼿上,把⼈才⼯作当做⽆关紧要的事,更有甚者把⼈才⼯作当作是多余的事、⿇烦的事,是给别⼈⼲的事。⽐如在⼈才⼯程申报中,有的部门认为是给企业⼲的事,⼯作中敷衍了事,被动应付,成效很不理想。有的不想作为、不愿作为, “懒政思想”很重,不求有功、但求⽆过,⼏年下来,所负责的⼈才⼯作仍在原地打转。

⼆是⾼端⼈才紧缺,对产业⽀撑引领不够。主要体现在⾼层次领军⼈才缺⼝⽐较⼤、引进⽐较难,特别是创新创业型⼈才匮乏,⼈才对淄博⽼⼯业城市转型发展的引领带动作⽤还不够明显。⼀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平与⼈才发展⽔平是⾼度匹配的,这⾥我们可以把淄博与潍坊作⼀个⽐较:近10 年两市的经济发展情况是,20_ 年,淄博、潍坊的地区⽣产总值(GDP) 分别为1230 亿元、1246亿元,两者基本相当;到20_ 年,两地区⽣产总值分别为4029 亿元、4786 亿元,10 年间潍坊⽐我们⾼出了750 多个亿。通过GDP 对⽐,再来看看两市⼈才⽅⾯的差距:截⾄20_ 年底,我市外省创业“__”专家10 ⼈,潍坊47 ⼈;我市“泰⼭学者”18 ⼈,潍坊79 ⼈;我市⾼级⼯以上的技能⼈才14.3 万⼈,潍坊21.97 万⼈。⽆论是⾼层次创新创业⼈才,还是企业技能⼈才,与潍坊相⽐,我们都全⾯落后了。再⽐如,20_年⼈才⼯程申报我们⾃⼰与⾃⼰⽐突破很⼤,但与先进市相⽐,还是有很⼤差距。威海市地域⾯积、经济规模在全省都不算靠前,但省级⼈才⼯程⼊选数量连续两年全省第⼀,20_年威海市有28 ⼈⼊选泰⼭产业领军⼈才,是我市⼊选⼈数的近两倍。蓝⾊产业计划是泰⼭系列⼈才⼯程中⽀持⼒度最⼤的⼀项⼈才⼯程,20_ 年全省⼊选15 ⼈,威海⼊选6 ⼈,占全省的近⼀半;20_年全省⼊选9 ⼈,威海⼊选3 ⼈,占全省的1 /3 。就我市⽽⾔,有些领域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如,⾼效⽣态农业创新类全省⼊选15 ⼈,海外留学⼈员科技创业类全省⼊选34 ⼈,泰⼭学者(医疗机构领域)全省⼊选20 ⼈,我市⼊选⼈数均为零,这是我们的短板,也是我们下⼀步努⼒的⽅向。

三是⼈才队伍分布不均,结构不够合理。我市⼈才总量为80 余万⼈,其中专业技术⼈才42 万⼈,占到⼀半多,⼤多数集中在教育、卫⽣等领域,企业急需紧缺⼈才⽐较匮乏。⽐如,20_ 年以来,我市市级层⾯共全职引进博⼠117 ⼈,绝⼤多数都到了教育、卫⽣等市属事业单位,到企业⼯作的只有4 ⼈。

四是⼈才队伍底数不清,掌握不够精准。⽬前⼈才队伍许多基础数据还不能准确地统计,更谈不上精准地分析研判,领导⼩组成员单位分⼯负责的领域,⼈才队伍到底是什么状况,⽬前都很难准确掌握。⽐如,企业经营管理⼈才、专业技术⼈才、⾼技能⼈才、农村实⽤⼈才、社会⼯作⼈才等各⽀⼈才队伍,⽬前基本现状如何、优势是什么、短板在哪⾥,虽然前段时间我们搞了⼈才资源统计调查,但是距离⼈才队伍的精准分析,还有很⼤差距,这说明我们很多基础⼯作做得还不到位。

五是⼈才⼯作市场化⽔平不⾼,企业的主体作⽤发挥不够。从成员单位层⾯讲,在市场化⽅⾯研究还不够,政府购买⼈才服务⼿段不多,与国家级和区域性⼈才市场以及⼀线发达城市的⼈⼒资源公司、猎头公司的联系合作不够紧密。从企业层⾯讲,各类企业⽤⼈主体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激发,企业引才的主动性不够,还存在政府热、企业冷的现象,成员单位与企业对接不够,没有形成互动。

六是改⾰创新⼒度不够⼤,⼈才政策的竞争性和针对性还不够强。⼀些长期困扰⼈才发展的瓶颈问题,如编制管理、职称评定、股权期权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等,仍然没有实质性突破。我市的⼈才政策与先进地区相⽐,在⽀持⼒度、资源整合等⽅⾯,没有明显的优势,还有不⼩的差距。这⽅⾯,德州市市级设⽴了1 亿元的⼈才专项资⾦,对⼈才团队最⾼资助达到5000 万元,⼈才⼯作在科学发展千分制考核中占100 分,成为第⼀指标,⼈才政策创新的⼒度⾮常⼤。这些做法都值得我们学习。

产⽣以上问题,有历史的、客观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主观因素。从领导⼩组成员单位这个层⾯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个⽅⾯:⼀是事业⼼、责任感不强。我们常说,⼈才是第⼀资源,是最宝贵的财富,是⼀个国家、⼀个地区的核⼼竞争⼒。但从去年⼯作调度的情况来看,有的单位没有把⼈才⼯作当做⼀项事业来⼲,⼯作不主动、担当意识不强、承担任务避重就轻;有的即便是看到了问题,找到了症结,也是该抓不抓,该管不管;有的不敢啃“硬⾻头” ,⼯作打不开局⾯就抱怨领导不重视、资⾦不充⾜,没有真正地从主观上找原因。⼆是⼯作谋划、推进不到位。⼈才⼯作不是⼀朝⼀⼣之功,需要长期抓、抓长期。有的对本系统、本领域⼈才⼯作谋划研究不够,对政策缺乏了解,有些上级已部署的⼯作,落实起来慢慢腾腾,导致⼈才服务“最后⼀公⾥”没有打通。有的不注重改进⽅式⽅法,习惯于⾏政推动,⼯作中显得抓⼿不⾜、办法不多。⽐如,在党外⼈才、医疗卫⽣⼈才、⾦融⼈才、⽂化艺术⼈才等⽅⾯,我们⽬前探索还不够,市级层⾯没有指导性⽂件,没有拿出⾏之有效的办法。三是沟通协调不及时、整体合⼒不够。⼈才⼯作涉及⾯⼴,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协同推进,但是⼯作中还存在政出多门、各⾃为战的情况,沟通协调不及时,没有形成合⼒。⽐如,按照规定,各成员单位涉及⼈才⼯作的重要事项要主动向市⼈才⼯作领导⼩组报告,但在实际⼯作中,有的单位出台重要⼈才政策、组织重⼤⼈才活动,存在事先不报告、不沟通的现象。四是总结宣传⼒度⼩、影响⼒不够。⼀⽅⾯对重要⼈才政策宣传⼒度还不够⼤,企业的知晓率不够⾼;另⼀⽅⾯,各主管部门对各⾃领域的⼀些好经验、好做法总结提炼不够,企业典型、优秀⼈才典型树得⽐较少,典型引领作⽤发挥不够,⼈才⼯作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以上问题和原因分析,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希望各成员单位能够对号⼊座,主动认领。对于这些问

题,⼤家⼀定要⾼度重视,采取有⼒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充分认识⼈才⼯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步增强抓好⼈才⼯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深刻把握中央、省委的新部署,增强做好⼈才⼯作的使命感。党的以来,在⼀系列重要讲话和批⽰中,对⼈才⼯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才驱动” ,发出了“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渴求⼈才”的强烈呼声,提出“择天下英才⽽⽤之”,特别强调要树⽴强烈的⼈才意识,寻觅⼈才求贤若渴,发现⼈才如获⾄宝,举荐⼈才不拘⼀格,使⽤⼈才各尽其能。从省委的部署要求看,实现⾼点定位、⾛在前列的⽬标,⾸先是⼈才⼯作要⾛在前列。近年来,省委提出了⼈才⼯作转型发展的思路,实施了“泰⼭” 、 “齐鲁”两⼤系列⼈才⼯程。从今年开始,省⾥将进⼀步提⾼⼈才⼯作考核权重,⼈才发展指数要成为第⼀指标。作为⼈才⼯作领导⼩组成员,可以说,做好⼈才⼯作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我们⼀定要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关于⼈才⼯作的重⼤部署,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把⼈才⼯作抓到⼿上、放在⼼上,⾃觉从战略和全局的⾼度来推进⼈才⼯作。

⼈才⼯作讲话发⾔演讲

推荐访问:演讲 发言 讲话 人才工作讲话发言演讲 人才工作座谈会发言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