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路径研究

心得体会 时间:2023-06-24 12:10:34

摘 要: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出台,长江中游各城市旅游合作进入发展的黄金期。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旅游资源的整合也是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区域旅游资源赋存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剖析区域内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具体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提升旅游资源开发效率,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资源;整合;开发

一、前言

中国旅游业的竞争在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城市竞争三个阶段之后,进入到第四个阶段即区域协同与跨区域合作竞争的新时代,区域整合体成为旅游业竞争的基本单位。在具体实践中,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被誉为中国旅游区域一体化“三驾马车”。与此同时,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中国区域发展“第四擎”,旅游经济增长快、发展空间巨大,旅游发展潜力日益显现,但是旅游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提升。

长江中游城市群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便捷的交通联系和雄厚的产业基础,为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长江中游城市群经历了从“中三角”到“中四角”再到“新中三角”的空间演绎格局[1]。2015年4月国务院批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地区旅游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旅游资源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经济资源,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整合是区域旅游业快速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措施,实行资源整合,是培育旅游核心品牌,增强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全国乃至全球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资源概况

(一)研究区域界定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空间范围包括武汉城市圈( 武汉、黄石、黄冈、咸宁、鄂州、孝感、仙桃、天门、潜江) 、襄荆宜城市带( 襄阳、宜昌、荆州、荆门) 、环长株潭城市群( 长沙、岳阳、株洲、常德、益阳、湘潭、衡阳、娄底) 和环鄱阳湖城市群( 南昌、九江、鹰潭、上饶、景德镇、新余、抚州、宜春、萍乡、吉安市部分县区) ,涉及3 省 31 市,国土面积约 31.7 万平方公里,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特大城市群之一[2]。

(二)区域旅游资源禀赋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中国旅游资源富集地区之一,旅游资源总量丰富,特色鲜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数量多、种类全、分布广、品质高,散发着独特的魅力[3]。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自然资源类型中,各种构景地貌多彩多姿,名山大川交相辉映,不仅有大别山,庐山、三清山,衡山等名山,也有东湖、洞庭湖、鄱阳湖等秀美江湖。区域内河、湖、潭、池、泉,形态丰富,品种多样。区域历史遗迹众多,孕育了多姿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蜚声海外,湖北大别山区、红安麻城、江西井冈山、湖南韶山,以及董必武、李先念,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人的故居是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湖北拥有的名人屈原、王昭君,湖南拥有名人曾国藩、齐白石,江西拥有名人陶渊明、王安石等,这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为区域旅游增色良多。区域内现代城市景观丰富,现代科技园区、人工科技场馆、名校名气等构成较为成熟的科教旅游资源。

截止到2014年末,长江中游城市群共有世界遗产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8处,5A级景区17处,4A景区154处。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地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

(一)优势

目前,武汉城市圈、襄荆宜城市带、环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总体旅游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在全国处于发展较快的行列,拥有一批开发比较成熟的景区,三大名楼、三大名湖、十大名山以及三峡等在海内外拥有较高的知名度,旅游产品也日臻成熟。

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推进,三省旅游产业的融合步伐加快,在客源互送、营销推广、线路设计等具体事项上加以突破,并利用高铁及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整合有效的旅游资源。2013年武汉、长沙、南昌等城市共同发布“美丽中三角,我的家乡我的城”主题旅游产品。此后各城市分别在北京、重庆联合开展旅游推介,推进“美丽中三角”之旅,并开发以三城旅游为主的名人寻踪游、历史文化游、休闲欢乐游等主题产品,以及名山名楼名湖游、红色故里经典游、世界遗产探秘游等众多专项旅游线路产品。区域旅游的有效合作,倍数级的打造出各种类型的旅游产品,通过旅游产品的强强连着、差异互补等形成了大量的旅游产品组合,致使大部分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成效颇丰。

(二)劣势

湘鄂赣同处中部地区,人文经济以及自然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似之处,旅游资源虽丰富,但山水、人文古迹等旅游产品的雷同现象和可替代性较强,将旅游资源变为高品位旅游产品的效率并不高,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就外国游客对中部地区旅游产品的认知度而言,以三峡和武当最为知名,其他景区的知名度仍不高,尚缺乏能够享誉国内外、竞争力强和代表长江中游城市群特色的创新品牌。

同时,区内旅游资源分布不均,加上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的影响,城市群内旅游景区呈现出不均衡的空间格局特征,导致区域旅游存在同质化竞争,缺乏内涵式发展。区域内一些旅游景区的盲目开发和过度利用以及景区之间的恶性无序竞争造成对旅游资源的肆意破坏,影响区域的旅游可持续发展。

另外,面对越来越多的个性化与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区内以观光为主旅游产品组合限制了区域旅游合作纵深发展,资源深度开发仍不够,对文化内涵和地域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创新不够,不能适应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

(三)机会

2004年“中部崛起”战略提出,中部地区的经济迎来了较快的发展,至2009年武汉、长沙、江西三大城市群的经济总量接近2万亿元,“中三角”的口号慢慢提出。2010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中提出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主体构成的长江中游地区列为“国家重点开区区域”。2015年4月国务院批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推进旅游业的深度合作,联合构建无障碍旅游区。可以说,近几年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发展得到国家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政策引导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产业结构的调整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环境。区域内各旅游企业也积极发挥地缘优势,加强沟通。2012年2月湘鄂赣旅游部门签署旅游发展合作协议后,中三角旅游一体化正式起航。

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交通条件的改善也为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提供保障。区域内高铁、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基本建成。城市群内部城市“三小时高铁网”的推进进一步加快了长江中游交通圈的建设,对游客量增长将起到较大的拉动作用。

(四)威胁

环顾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四周,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成渝地区、西北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起步较早,发展的较为成熟,对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区域抱团宣传促销虽在积极推进,但旅游节亮点不足,旅游一体化的驱动力主要来自政府,旅游企业如景区、旅行社等主体参与不多,在宣传促销上没有形成合力,缺乏整体性,实质性成果不多。另外,区域内部分景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后,食、住、娱、行、游的配套水平较低,影响长江流域区域一体化进程。

四、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资源整合优化路径

(一) 深度整合资源,打造核心旅游品牌,构建高品质旅游产品体系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旅游合作总体定位为指导,以各地区自身所拥有的资源特色和产业优势为依托,分区定位,各有侧重,实现旅游产品错位竞争。武汉城市圈可依托长江、黄鹤楼、大别山等城市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城市旅游、科教旅游等;长株潭城市群依托洞庭湖、橘子洲、韶山等旅游资源,重点山水旅游、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环鄱阳湖城市群依托洞庭湖、庐山、三清山等旅游资源,以生态文化为内涵,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

在现有“灵秀湖北”、“江西风景独好”、“锦绣潇湘”三省自己的旅游形象上,结合各区域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重点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并发挥长江水道和高铁优势,整合发展长江三峡—荆州—长沙—洞庭湖(岳阳楼)—武汉(黄鹤楼)—九江(庐山)—鄱阳湖—南昌(滕王阁)沿江旅游线路,共同打造高铁旅游走廊等精品旅游路线和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

对现有旅游产品进行提升改造,优化区域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类型,积极开发各类度假旅游产品和专题旅游产品。继续推动红色旅游、荆楚文化、湖湘文化、宗教文化,挖掘资源的文化内涵,突出内涵式旅游发展。坚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推动绿色生态旅游、水上旅游,增加游客山水休闲体验。推动工业、农业等传统产业的旅游产品转化,推出休闲农业游、乡村旅游。促进文化、商业、体育等行业及部门与旅游充分融合,创新旅游产品,发展文化创业旅游、商务会展旅游、蜜月旅游、绿道自驾、低空旅游等。利用智慧旅游新业态,挖掘大数据,通过分析游客的旅游信息创新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二)加强旅游资源开发支持保障体系建设

1.政府主导,加强区域旅游资源整体规划与开发

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打造一个深化区域合作,政府牵头,企业联动的发展格局。在对旅游资源类别、品位、地区以及客源市场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旅游资源规划,明确区域旅游发展的近期和长期目标,确定旅游开发项目,并结合各地特色文化对各地区旅游发展加以定位区分,以避免无序竞争,提高旅游发展效率。同时,加强政府导向性投入,规划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规划,加大旅游交通的规划和协调力度,加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交通通达性,降低区域间旅游交通成本。

2.整体营销,加大企业整合力度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联合营销成为开拓及占领旅游市场的有效途径。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合营销多以政府牵头,联合推介的形式进行,可在此基础上增加以景区、旅游企业为代表的的旅游目的地的联合营销,强化企业参与,形成“区域联合、行业联合、企业联合”的全方位的旅游营销体系。

同时,联合营销的重点是要以区域品牌为核心,并形成区域大品牌链接各地旅游小品牌的多层次营销产品,以增强市场冲击力。利用国内外旅游媒体,选择与发展较成熟的旅游集团合作等形式进一步开拓旅游市场。并发挥网络营销优势,利用微博营销、网络团购等宣传区域旅游形象,推广旅游产品。

3.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

在发展智慧旅游大背景下,区域旅游发展必须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这就要求各政府部门联合推进建设旅游信息系统。一方面,在各城市旅游交通枢纽如车站、机场、码头以及主要旅游景点、市中心、主要商圈、各星级饭店等设置电子化终端设施,提供电子导游、电子支付景区门票、参团订车等便捷化服务,让游客随时随地可以获得旅游景区的有关信息。

另一方面,设立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门户网站,主要提供旅游景区介绍、旅游信息发布、企业宣传营销、电子商务交易、信息采集、投诉受理等全方位的旅游服务,并将各旅游企业网站、各省份旅游网站与之相联接。

另外,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的优势,加大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构筑“中三角数字化旅游”。在区域内各重点景区,尤其是4A、5A景区,实现WIFI全覆盖,同时开发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APP,实现旅游预订、资讯发布、虚拟旅游、网上景区等功能,并强化数字化监控管理,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梁滨,邓祖涛. 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分析[J]. 经济问题,2015(9)

[2]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国务院.2015

[3] 胡露露.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4

[4] 拓庆阳. 陕西省旅游资源禀赋及开发的区域差异评价[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5

[5] 薛增峰. 青岛西海岸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策略研究 [D]. 云南师范大学,2014,9

推荐访问:长江 中游 路径 资源整合 城市群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