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古老的文明

心得体会 时间:2023-07-04 19:40:33

中国传统古建筑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缩影,反应了当时所处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及艺术的发展程度。随着经济的发展,至今留存的古老建筑越来越少,中国古建筑艺术蕴含着丰富的装饰构件和元素,作为一种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提供了现实意义的素材,为中国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的室内与建筑设计提供现实依据。越来越多的人群心中埋藏着对中式传统文化的精神向往,中式建筑正在悄然复苏。

如今仿古建筑的盛行也是想把民族的文化永久的传承下去的一种积极表现,但不可盲目地去仿古,为数众多的地区政府或开发商为宣扬本地建筑文化的初衷是好的,但由于对建筑文化的非专业性与对艺术的理解性不够而造成的损失其表现有两种,一是照搬古建外形从而忽略建筑本身的材料运用,内部装饰细节等核心建筑文化要素,从而导致仿古建筑的粗枝大叶。二是对仿古建筑的外观形态往审美扭曲的方向产生变异而失去了原本的古韵特色。这两种都会导致现代人对古建筑理解的偏差。

在建筑设计方面,结合当地文化元素和自然环境,让景观成为链接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自然纽带;室内创造能体现该文化特性的现代化和人性化的空间。根据中国江南古建筑最常使用的石雕装饰和木雕装饰,体现南方人对材料的运用及发展史。传统东方建筑的架构体系是由木材的韧性决定的;而西方建筑则是石材加工与砌筑的典范。我只是想要有很多的光,接近自然的感觉。之前有看过一句话:光的表现与引导相关。建筑捕捉光、过滤光、聚集光、漫射光。

探索遵循设计应与人为本理念,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并加以创新运用,关注具有传统性、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性的地域特色的传统古建筑设计理念,为中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建筑与空间设计继续发扬其特色增添理论依据,随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不断流失,迫切地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建筑空间要有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使我们能更正确把握对中国传统古建筑保护、利用、传承和发展的关系。

古民居中的装饰多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内容,表达了当地人对生命的礼赞,趋吉辟凶的积极人生态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因此,古民居装饰具有一种内在的精神文化价值,在建筑内涵表现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精神内涵,都成为了现代建筑的必要商业元素。建筑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场所特质的缩影。

西方认为建筑与自然相互对立,而中国则认为建筑相对次要,例如中国山水画中,构图中出现大面积的水墨山水,而建筑在里面永远是一小块。中国人认为我们在山水自然面前,应还原最真实的自然景致,以自然为首要因素,人为为次要因素。

传统东方建筑的架构体系是由木材的韧性决定的;而西方建筑则是石材加工与砌筑的典范。由于我国森林覆盖率高,木材成为我国传统建筑的主体材料。从前文举例介绍的渼陂古村装饰图案元素广泛应用木质原生材料,借此体现当地居民几百年来对木质材料深沉而又美好的情感。从明清时期的木质陈设家具、木质装饰图案、木质斗拱、木雕、木刻娴熟的技艺,处处展现了古人对木质材料深刻的了解与刻苦的钻研。从装饰图案元素中出现的“桃”、“李”、“松”、“柏”以及古人以诗歌等形式对木质材料的赞颂,无不体现了文人雅客对其品性与资质的高度赞扬。木材以自然所赋予的天然表现力,使其具有良好的雕琢天赋,在庐陵人的手中变得匠心独具,构筑了独具特色的建筑之美。

部分多山地区则选用石材作为石板路铺设。而在国外,石材被当做建筑的主体材料。石材形成过程因当地自然条件所致,所以种类多样,成分各异。因石材结构细密,耐压等特点,所以形成其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的雕琢,而依旧能辨别历史的痕迹。

我认为:中国传统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应作多层次的、由表及里的理解,由“形”及“意”,及“理”。在创作中,不囿于形式,不拘泥于一家一派,在现代化语境下,以“抽象继承”的认知模式来吸收和借鉴传统,可能会有更广阔的空间。我不太欣赏“中国元素”、“民族特色”之类的提法,我所说的中国文化精神应该是一种既有独特性又有普适性的价值体系。只有承载着这样的价值体系的中国建筑文化,才能为世界所共享.并且在跨文化对话中取得话语权。

建筑不是纯艺术,也不是被消费、被娱乐的目的物,建筑创作只有从建筑的本体出发,才不致失去它的魅力和价值。曾几何时人们不再喜爱破旧的房屋建筑,崇尚西式的洋楼别墅,学习或者抄袭西方的设计理念,因而抛弃甚至忽视了我们固有的文化理念。为此拆除了反映历史生活的中国传统村落的建筑。中国文化的基础在乡村而不在城市。等人们慢慢觉醒了,知道历史的重要性时,展现历史风貌的建筑早已不复存在。古建筑之可贵,除了它们是用金钱和血汗堆成的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历史的遗存,经过了不为人知的岁月磨练,有的已有几百年、上千年的历史。一座古建筑的破坏称为“不可挽回的损失、不可弥补的损失。

我们应当有一个更为开阔的视野,找到自己的创作方向。传统不等于中国,现代不等于西方,中国建筑的未来在前方.而不在后方或西方。我们的目标是在跨文化对话的基础上探索“现代”与“中国”的契合.力求在创作中有所突破和创新。这个目标很有挑战性,但这正是中国,也是世界所期待的。

王澍曾提出过一个理念叫 “重返自然之道” 。也许我们现在的生活远离了农村,脱离了原始环境的氛围,似乎忘记了某些珍贵的存在。孔子曾说过“礼失求诸野”。 我们在中心城市的名利追逐,让我们渐渐缺失了对传统文化的渴求,而我们开始从村落中发现历史的存在,探寻那缺失的美好。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推荐访问:古老 文明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