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气象万千,风云可测

年终工作报告 时间:2023-07-10 15:20:29

当年诸葛亮用20艘小船加草人,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清晨借得曹操10万支箭,顺风顺水大胜而归。诸葛亮不是神人,但他老人家懂得天文地理,对气象研究至深,才能神机妙算。

气象其实很平常,平常得就像你每天看到的同桌一样。阴晴雨雪、风霜雾霾皆为气象……

但是仔细研究气象后,你会发现这个“同桌”在普通的外表下,有着自然界最神秘的面孔。

世界气象日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气象是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电、打雷、下雨、结霜、下雪等。人类生活与气象变化息息相关。1947年9月,国际气象组织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世界气象组织公约》。1950年3月23日这一公约正式生效后,国际气象组织更名为世界气象组织,并在1951年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通过决议,把每年的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每年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气象界都会围绕一个相关主题,举行宣传活动。

开展“世界气象日”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世界气象组织的活动情况,以及气象部门在经济和国防建设等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推动气象学在航空、航海、水利、农业和人类其他活动方面的应用。

气象卫星

气象卫星是从太空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的人造地球卫星。卫星载有各种气象遥感器,接收和测量地球及其大气层的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辐射,并将其转换成电子信号传送给地面站。地面站将卫星传来的电子信号复原,绘制成各种云层、地表和海面图片,再经进一步处理和计算,得出各种气象资料。气象卫星观测范围广,观测次数多,观测时效快,观测数据质量高,不受自然条件和地域条件限制,它所提供的气象信息已广泛应用于日常气象业务、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大气科学、海洋学和水文学的研究。气象卫星也是世界上应用最广的卫星之一。

如果对自然灾害能有3~5天的预报,就可以减少农业方面30%~50%的损失。例如,目前用气象卫星获取的云图,分析台风位置和移动路径,大大提高了台风预报的准确性。2010年,超强台风“鲇鱼”在福建登陆,由于预报及时,全省紧急转移27万余人,极大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天气预报的发展

茫茫宇宙,气象万千。从远古占卜天气的记载到今天的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类对于神秘的天气,预测追踪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歇过。

16世纪以前,人们只能根据肉眼观测到的天象物象来判断天气或气候的变化。随着科学观天测验的积累,一些有预示性的云天现象被编成谚语,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虹日头西虹雨”等。今天,这些谚语在我们的农村仍然广为流传。

17世纪中叶,意大利人托里拆利发明了气压表,气象观测进入到应用仪器阶段。随着气象站的建立和气象理论的发展,出现了根据当地气象资料演变规律来预测未来天气的单站预报方法。

一百多年前,随着电报和探空气球的出现,地面和高空的气象报告可以被较快地传递和集中,欧洲出现了天气图。19世纪后半叶,英法等国一些科学家开始用分析天气图来进行天气预报。1857年,荷兰人白贝罗发现了风压定律;1917年至1928年,挪威人皮叶克尼斯父子和瑞典人贝吉龙等创立了气团、锋面的学说;1937年至1939年,美籍瑞典人罗斯贝创立了大气长波理论,使天气图预报方法由浅入深,日臻成熟。我国从1930年起,由科学家竺可桢领导的气象研究所在南京正式发布天气预报和台风警报,到20世纪70年代,全国绝大多数气象台用天气图方法进行天气预报。现在,每6小时可以做一次全球资料同化,每天可以做一次全球10天天气预报,正在开展和试验更高分辨率数值的天气预报模式。

气象术语

时间:天气预报中所说的白天,指当地标准时间8点至20点。其中17点至20点叫做傍晚,20点以后到第二天的8点叫做夜间。

阴晴:晴是指全天内天空中云量低于3成;多云指天空中有4~7成的中、低云或6~10成的高云时的天空状况;少云指天空中有1~3成的中、低云或4~5成的高云时的天空状况;阴是天空阴暗、密布云层、或天空虽有云隙而仍感到阴暗(总云量8成以上)、偶尔从云缝中可见到微弱阳光的天气现象。

雾:悬浮在贴近地面的大气中的大量微细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雾和云的区别仅仅在于是否接触地面。雾使地面的水平能见度显著降低。按国际气象组织规定,使能见度降低到1公里以下的称为雾。

云量和云高: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云高是指云底与测站地面的垂直距离。

气温: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指在野外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下测得的空气温度(一般在百叶箱内测定)。最高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15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早晨5~6时。

降水:降水分降雨、降雪、雨夹雪、冰雹。

降雨情况:气象部门一般指的是24小时内降雨的多少。对雨量的多少,一般分为零星小雨、小雨、阵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8个级别。

冰雹: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

降雪:按照降雪量分为小雪、中雪、大雪、暴雪、暴风雪等。

风:指空气的水平流动现象。风的强度用风速表示。英国人蒲福于1805年根据风对地面物体或海面的影响程度而定出风力等级来衡量风速的大小,称为蒲福风级,分13级:

风级 0 无风

陆地:静,烟直上;海岸: 0~0.2。相当风速(m/s):0.3~1.5。

风级 1 软风

陆地:烟能表示方向,但风向标不能转动;海岸:寻常渔船略觉摇动。相当风速(m/s):0.3~1.5。

风级 2 轻风

陆地:人面感觉有风,树叶微响,风向标转动;海岸:渔船张帆时,可随风移动。相当风速(m/s): 1.6~3.3。

风级 3 微风

陆地:树叶及微枝摇动不息,旌旗展开;海岸:渔船渐觉簸动。相当风速(m/s):3.4~5.4。

风级 4 和风

陆地:能吹起地面灰尘和纸张,树的小枝摇动:海岸:渔船满帆时,倾于一方。相当风速(m/s): 5.5~7.9。

风级 5 清风

陆地:小树摇摆;海岸:水面起波,渔船缩帆。相当风速(m/s): 8.0~10.7。

风级 6 强风

陆地: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举伞有困难;海岸:渔船加倍缩帆,捕鱼须注意危险。相当风速(m/s):10.8~13.8。

风级 7 疾风

陆地:大树摇动,迎风步行感觉不便;海岸:渔船停息港中,去海外的下锚。相当风速(m/s):13.9~17.1。

风级 8 大风

陆地:树枝折断,迎风行走感觉阻力很大;海岸:进港海船均停留不出。相当风速(m/s)17.2~20.7。

风级 9 烈风

陆地:建筑物有损坏;海岸:汽船航行困难。相当风速(m/s):20.8~24.4。

风级 10 狂风

陆地:陆上少见,可拔树毁屋;海岸:汽船航行颇危险。相当风速(m/s):24.5~28.4。

风级 11 暴风

陆地:陆上很少见,有则必有重大损毁;海岸:汽船遇之极危险。相当风速(m/s):28.5~32.6。

风级 12 飓风

陆地:陆上绝少,其摧毁力极大;海岸:海浪滔天。相当风速(m/s):32.6以上。

威力无穷的气象武器

运用气象技术,影响和控制局部气候,达到某种军事目的,这是一种气象武器。气象武器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为己方作战行动创造有利的天气条件,如造雾、消雾等;二是给敌方军事行动制造恶劣的天气条件,如人工降雨等;三是直接以改变了的气象条件为武器,如控制台风、闪电、制造酸雨等,通过人为的天气灾害,给敌方造成困难,使其武器装备、军事物资等遭受严重损失。气象武器,将会在未来战场上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人工闪电:闪电对军事行动,特别是导弹装备有严重的影响。用人工方法制造闪电,可以损坏敌方的武器装备,干扰通信。

人工酸雨:人工制造酸雨,会使坦克、大炮、雷达等暴露在外的军事设备遭到腐蚀,使之失去正常的作战性能。

人工干旱:人工增雨会使作业地区雨量增加,但也会造成周围地区雨量的减少。

人工荒漠:用火箭在敌方上空的高层大气中,撒播能够吸收部分太阳光的吸热物质,削弱日照,降低地面气温,使这个地区变成一片不毛之地。如果播撒能阻止地面热量散失到大气中的化学物质,这块土地将会变成一片酷热和干燥的沙漠。

人工臭氧空洞:用火箭把能与臭氧反应的物质释放到敌方高空,使其臭氧层中开出一个大“天窗”,让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直射到地面,这样会造成敌方人畜、植物的巨大伤害。

后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气象事业的发展,人们愈加认识到,气象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那些走在田间地头靠天吃饭困顿不已,或是因“天灾”侵袭便手足无措的日子将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在风调雨顺之时,利用各类贴心气象服务信息,惬意地享受着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多彩生活;是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中,依靠专业精细的行业服务信息,推动着人类快乐地创造财富;是在灾害性天气来临前,根据准确及时的预报预警信息,科学有效地减少损失、保一方平安;是在全球变暖的威胁下,依据先进可靠的科研支撑,为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之路夯实地基;是让人们在生活中少一滴泪水,多一抹笑意;是让人类社会在发展的征途中,少一些风雨,多一些彩虹。■(文/蓝蓝和)

推荐访问:气象万千 风云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