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年终工作报告 时间:2023-07-14 15:20:29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发展绿色农业需要准确而全面地掌握农业绿色发展现状,因此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成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现有文献在投入产出指标选择上未达成统一认识,尤其对于非期望产出指标的选择争议较大,因此影响测算结论的科学性。本文在综合借鉴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依据中国农业的发展现实及统计数据的口径资料,对农业的投入产出指标进行重塑,着重分析了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的现实基础,利用基于SBM-DDF方法的Luenberger指数对2001—2015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空演变和收敛性。研究发现:①中国农业平均碳排放强度从2001年开始經历了小幅上升期和平衡期,并在2006年之后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中部农业碳排放强度最高,西部最低。②碳排放的无效率和机械动力投入的无效率是各省农业绿色无效率的主要来源;与东部相比,中西部劳动投入的无效率性显著,尤其西部应该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③中国农业绿色TFP年均增长率为1.56%,增长率在东中西部依次递减,在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平衡区依次下降。④除粮食主销区存在绝对β收敛外,全国、东中西部、其余粮食功能区均不存在绝对β收敛和σ收敛;但全国及各区域均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结论启示,依靠提升绿色TFP来实现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尚有很大空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较低的省份应加强与“前沿省份”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引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管理经验,逐步缩小与“前沿省份”的差距;特别对于粮食主产区,各省份间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这不利于粮食生产安全。

关键词 绿色农业;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SBM-DDF-Luenberger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8)05-0066-09 DOI:10.12062/cpre.20171010

发展绿色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落实中央“绿色”发展理念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绿色农业是指合理运用先进技术、先进经验,以促进农业生态安全、农业资源安全、农业产品安全为目标,实现农业综合经济效益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1]。发展绿色农业可以有效解决农业资源的长期透支和过度开发问题,使农业由“高碳性”粗放式发展向绿色集约式发展转型,加快农业现代化。由于中国各地农业资源禀赋不同,各地区的农业生产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掌握绿色农业发展现状成为实现绿色农业的基础。增长理论认为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核心指标,其增长差异是造成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经济差异的根本原因[2]。农业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TFP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持续提升的过程[3]。但是,传统的农业TFP核算基于要素投入和期望产出,对非期望产出不予考虑。随着农药、农膜、化肥、农用机械等现代农业生产资料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在提高农业产出的同时,农业碳排放总量也与日俱增,导致农业呈现出“高碳性”。发展绿色农业需把环境资源约束纳入分析框架,如果忽略农业生产所造成的环境代价,势必扭曲农业绿色发展现状,夸大农业绿色发展绩效,提出误导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措施[4]。因此,对农业绿色发展现状的分析,应在传统农业TFP的理论基础上纳入环境资源约束,从而得到农业绿色TFP。农业绿色TFP是衡量农业绿色发展质量的核心指标,对农业绿色TFP进行科学的系统性分析,可以更好地评估中国绿色农业的发展现状[5]。

有关中国农业绿色TFP的研究较少,但结论却存在较大差异。一是核算出的农业绿色TFP增长率差别较大,较高的5.61%[6]与较低的0.44%[7]相差13倍;二是驱动力的分歧,是技术进步单独驱动[6,8-9],还是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双重驱动[7,10];三是空间分析结论不同,存在东中西地区依次递减[10],与东部最高、中部最低的不同结论[9]。

现有文献之所以结论迥异,主要原因在于农业投入产出变量、样本大小、研究起始时间的差异。在样本选择上,有学者剔除了直辖市和西藏,而有的则包括全部省级行政单位;有的选择广义农业,有的则以狭义农业为对象。基于DEA方法实现的绿色TFP测度,以各个样本为生产决策单位,从而构建生产前沿面;样本选择的差异会构建出不同的生产前沿面,进而导致测算结果的不同。此外,已有文献对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也大不相同。根据经典的C-D生产函数,生产过程中的投入要素包括劳动力和资本。农业的资本投入难以衡量,因此学者们大都以物化资本表示资本要素投入。相比其他部门基本不变的要素投入,中国农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投入要素变化显著,其中属动力要素最为明显,从人力畜力、半机械化向机械化逐步转变。本文在综合借鉴当前文献的基础上,依据中国农业发展现实,从投入产出指标甄选、样本和研究时间选取、测算方法选择三方面对测算前的基础性工作进行改进,从而为更准确地测算中国农业绿色TFP的时空演进和收敛性打下基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年 第5期

1 农业绿色TFP的测算基础:指标重塑和方法选择

1.1 争议分析

现有文献对农业绿色TFP测算的投入产出指标、研究起始时间和样本范围的选取存在差异。第一,测算农业绿色TFP的关键性投入产出变量尚未形成统一认识。①投入要素,有学者把农业生产中的投入要素理解为劳动、土地、机械、化肥、役畜、灌溉等,有的仅取劳动和机械动力。就农业用水,有的学者使用灌溉面积表示,有的直接使用农业用水量表示。随着农业的发展,部分学者指出役畜不应该成为农业的投入要素,理由在于当前大型役畜更多体现在食用功能而非提供农业动力。另外,有学者认为农药和农膜应作为投入要素。此外,文献对同一投入变量存在多种计算方式,有学者用耕地面积来代表土地投入,其他则以播种总面积来代表,劳动力和机械动力等要素也存在上述类似问题。②期望产出,普遍使用农业总产值或农业增加值来表示,但也存在广义农业和狭义农业的口径之别。③非期望产出,非期望产出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方向依据赖斯芸等[11]和陈敏鹏等[12]的研究,认为农业污染主要指农田化肥、畜禽养殖、农田有机固体废弃物和农村生活等产生的化学需氧量、总氮量和总磷量。化肥产生的氮磷污染不存在争议,但是其他方面是否被视作污染存在争议。一是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长期被作为种植业的有机肥料,作污染物处理有待商榷。二是农作物秸秆被视作污染物存在争议,对比赖斯芸等[11]和陈敏鹏等[12]的研究,发现秸秆的化学需氧量的估算结果差异较大。对此陈敏鹏等[12]的解释为,对农田有机固体废物(秸秆等)的CODCr产污强度系数进行了重大调整。由此可见,农业秸秆的产污系数随时间而变动,而且农作物秸秆产生CODCr的前提在于秸秆肥料的“直接弃置”。在农业机械化之前,秸秆长期作为农村主要的燃料来源,不存在弃置现象;在农业机械化之后,伴随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农村燃气的推行,秸秆一般是在农田被焚烧或被二次利用,“直接弃置”的现象较少发生。因此,把秸秆作为农田有机固体废物不合适,由此计算的CODCr污染也不合理。三是农村生活产生的废弃物被界定为农业生产的污染物也不合理。人类生活必然产生污染物,不管在城市中还是在农村生活均是如此,生活产生的污染物被看作农业生产的污染物显然不科学。依据不同的环境污染价值损失评估法,会得到不同的农业绿色TFP,当前对农业的环境污染价值评估方法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否则无法准确判断农业绿色TFP的现状[13]。基于上述问题,学术界根据IPCC的系列报告及气候变化的现实,重新审视农业的非期望产出,并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这一思路在学术界的认可度不断提升。

推荐访问:生产率 测算 中国农业 要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