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雷雨季节知雷防雷

年终工作报告 时间:2021-07-04 10:06:04

摘要:雷电灾害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威胁着社会公共安全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今年我国强对流极端天气异常频繁,伴随着南方地区的雷雨季节, 我国已进入雷电的高发期,其频率、强度明显大于往年。加大雷电灾害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科普知识,了解雷电的产生、危害和预防,制定防灾减灾预案, 知雷防雷,防患于未然,尤为重要。

关键词:雷雨季节;雷电;雷电灾害;雷击;防雷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10)9(S)-0031-2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影响人类活动的严重灾害之一,已成为仅次于暴雨洪涝、气象地质灾害的又一大灾害。1989年8月12号,青岛市黄岛油库遭雷击发生特大火灾,燃烧了五天的大火造成19人死亡, 93人受伤,整个油库变成一片废墟。2002年7月28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因雷击引起火灾,近两万人经过23个昼夜才将大火扑灭,仅扑火费用就高达近1亿元。2007年5月23日,重庆市开县义和乡一小学上课期间遭雷击,造成7名学生死亡,40多人受伤的事件。上述雷击灾害由于致死人员多、危害严重、社会影响大而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据中国气象局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上千人,财产损失近100亿元人民币。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发生雷暴二千次,每年人员伤亡超过一万人,其中死亡超过3000人。雷电所产生的强大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和强烈的电磁辐射,常常造成人员伤亡,建筑倒塌,电力和计算机系统瘫痪,森林、油田引起火灾甚至爆炸,酿成空难事件等,其严重地威胁着社会公共安全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今年我国强对流极端天气尤为频繁,尤其是南方地区雷暴的频率、强度明显大于往年,各地政府需加大雷电灾害宣传力度,制定防灾、减灾紧急预案,防患于未然。

每年5~6月的主汛期是我国雷电天气的高发期,知雷防雷显得尤为重要。

雷电是一种大气放电现象,产生于强对流天气的积雨云中。高高的积雨云中有大量的冰晶和小水滴,它们高速碰撞、相互摩擦,会使一部分云团带正电荷,另一部分云团带负电荷。带电的云团间或者云团与大地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数亿伏以上时,它们之间的电场便击穿空气,开始放电,放电电流极高,出现耀眼的闪光,这就是常见的闪电现象。放电瞬间,放电通道温度骤增,达几万摄氏度,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向四周传开,导致强烈的雷鸣,这就是常说的“打雷”和雷电。3~5条左右雷电在很近的距离同时产生的放电现象,称为雷暴。

雷电的种类主要有三种:直击雷、感应雷和球形雷。

直击雷是指在雷电现象发生时,闪电直接袭击到人体,人体是一个很好的导体,雷电的电流由头顶通过两脚流入大地,致使人遭到雷击而受伤甚至死亡。

感应雷击则是云层对地放电时,产生电磁感应,雷电通过管网、线路窜入室内,在电线和金属构件上形成数千伏以上的高压冲击波,从而造成危害。雷电灾害中80%的危险都来自感应雷击。

球形雷直径为十几厘米至几十厘米,像一团火球一样,发出红色、黄色或蓝色的光,一般沿着烟囱、窗户、门进入室内,在室内运动数秒钟逸出或引起爆炸。

在雷雨季节,要注意以下几个防雷措施:

(1)千万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山顶及建筑物顶部逗留,更不要在户外快跑、骑车、开摩托车。俗话说:“雷打出头物”。据统计,近七成雷击事故发生在旷野,这是由于在旷野地带,人体本身就已经是一定范围内的突出物,易遭雷击。所以,应立即下蹲,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以防直接雷击。

(2)不要躲在孤立的大树底下,不要接打手机,不要扛举着农具、伞具,增加身体高度。

洞穴、沟渠、峡谷或开阔林间的空地是理想的防雷场所。

(3)尽量不外出,关好门窗,以防球形雷入室。

(4)关闭各种家用电器,电源插头全部拔下来, 防止雷电从线路进入室内造成人身伤害。

(5)不要触摸金属管道和靠近建筑物的外墙,不要使用淋浴洗澡。这主要是防止直击雷电流通过管道、水流、建筑物的外墙使触摸者或沐浴者遭雷击伤亡。

我国是一个多雷国家,雷暴天气的发生特点是南方多于北方,山区多于平原,夏季多于其他季节,广大农村和山区是雷电灾害的多发地区和防御的薄弱区。2007年7月18日重庆历史上极其罕见的雷电过程持续16小时,出现雷电41672个,平均每分钟40个,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因此,我们只有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监测、预报预警、主动防护、科学防雷,才能进一步减灾防灾,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

(栏目编辑邓 磊)

推荐访问:防雷 雷雨 季节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