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困惑与对策

年终工作报告 时间:2022-02-11 10:08:18

摘 要:随着行动研究的流行,研究中的问题和困难也日益显露,严重制约行动研究的开展。本文根据行动研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指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行动研究;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89(2009)01-0037-03

一、实施行动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科研主体性的弱化是影响教师进行行动研究的重要因素

1.农村教师科研意识淡漠,对从事科研活动缺乏兴趣

人的行动受人的意识支配,教育思想是教育行动的先导。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相脱离的研究范式的影响,较多农村中学一线教师研究意识淡漠,认为研究是专家学者们应该做的事情,教师只要做好教学工作就可以了。这种错误意识导致教师既对教育科研缺乏参与兴趣,也对研究有一定“畏惧感”,认为研究是神秘而不可攀的事情,因而缺乏参与研究的信心和勇气。

2.教师教育科研理论薄弱,研究水平较低

通过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较多一线农村教师在从事科研时,在行动中尽管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但理论知识相当贫乏。有很多老师对行动研究究竟是怎么回事,有什么作用等缺乏清晰的认识,简单地把从事教育科研活动理解为科研立项、论文撰写,进而模仿理论工作者,抛开行动,进行纯理论的研究。这种研究方式导致教师的研究课题不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基地、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跟随教学实际展开的行动研究,而成为盲目跟风、缺乏针对性的低水平的“伪研究”。

3.教师在科研中存在功利主义价值取向

当今有不少中小学教师为了科研而科研,为了满足晋职评优的需要而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往往抛开实践、盲目跟风,一味追求课题的新异性,表现出浮躁的、功利的研究风气。这样的“研究”既缺乏了研究的原创性,又严重损害了“科研”在教师心中的形象。

4.教师狭隘的个人主义思想的存在影响了良好研究共同体的建立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农村一线教师一般研究水平较低,个人独立进行研究存在困难,而又往往各自为阵,即使有了合作机会,也不珍惜,不情愿与同伴间展开真诚交流。教师的行动研究中表现出的种种不良心态往往导致教师的研究成为低水平重复的实践和无意义的研讨,丧失了研究的互助、交往、合作的本真意义。

5.教师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的缺乏成为教师行动研究之旅的一大障碍

目前农村教师的信息素养令人堪忧。很多教师不会使用电脑制作课件,甚至不会进行最简单的电脑操作,而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进行科研的教师少之又少,更不用说通过网络进行行动研究、案例分析、成果交流等活动了。教师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的现状既造成了学校网络资源的浪费,也是导致教师不能迅速提高科研素质,有效开展行动研究的重要因素。

(二)学校在学校科研中的“不作为”成为影响行动研究顺利开展的主要障碍

1.学校严格的教育教学制度不能给教师提供足够的研究时间

研究时间的限制成为制约行动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农村中学承担着中考的巨大压力,因而每个学校都有一套严格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除要求教师做好正常的教学工作之外,还对教师的早晚自习辅导、班主任工作、绩效考评、出席各种校内外公共活动等有着严格的规定。所以,在“条条框框”的束缚下,中学教师的工作显得十分繁重和琐碎,他们既要进行日常的学生管理、作业批改、备课上课和与家长、领导联系沟通的工作,还要花费时间参加各种校内外培训,为自己准备各类评级考试,应付学校经常要举行的一些检查、验收、评比、创优等工作。这些现实中不利的各种因素使教师既缺少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也剥夺了他们进行研究的精力和体力,打击了教师进行行动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良好科研文化氛围的缺失是阻碍教师进行研究的重要障碍

农村中学科研文化氛围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学校领导认识不到教育科研工作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认为教师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这种认识的定位导致众多农村中小学在实践中把科研当作是教学工作之外的“副业”来抓,导致学校教育科研活动的功利化、形式化。学校即使统一组织一些课题或研究活动,大部分也纯粹是为了迎合上级检查的需要,其课题往往是有头无尾,不了了之。

(2)有些学校把教研当作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额外负担,在教师的科研管理上存在偏差。在科研活动展开后,多数学校都缺乏一套与课题的申报、立项、实施等工作相配套的、可操作的科研管理制度。尽管不少学校都鼓励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却未对教师的科研过程做仔细的组织协调和规划,对研究活动开展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如资料购置、调查费用的支出等没有做出明确的保障,因而教师的科研缺乏整体的规划,很多教师的研究都是在缺乏集体支持的条件下独立开展的。

(3)很多学校的教研机构形同虚设,不能对教育科研起到合理的组织引领作用。当前农村中学的教研室建设并没有引起校领导的足够重视,大部分学校的教研室多是在2000年以后才设置的,但却形同虚设,并没有组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即使开展一些教研活动,也多是围绕教学工作展开的听课、说课、评课,或学习上级文件、统一教学进度等一些低层次、低水平的活动,而围绕教育教学问题进行设计、实践、反思的活动形式较少。因而当前教研室组织的科研活动形式化现象严重,对教学工作的改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几乎没有影响。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科研素质,增强教师的科研主体性

1.加强教师基础理论学习,培养教师自主学习意识

让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意识、自发行为,只有通过教师的主动学习和学校引导的恰当结合才能完成。对学校而言,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农村教师之间普及教育科学基础知识、教育科研基本方法,应该成为农村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推动行动研究顺利进行的首要任务。学校可以引进专家、学者进行科研基础知识的讲座,宣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对教师进行科研指导,使教师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入门知识。教师本人也要明确科研工作的重大意义,培养对理论学习的兴趣,积极研读各种和教育科研方法、课程改革相关的书籍专刊,能有意识地将教育理论观点与身边的教学实践、教学现象相结合,在自省自查中尝试对问题形成新的认识,并通过学习撰写反思日记、教育随笔、典型案例等活动培养自己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

2.加强教师科研培训,提高教师理论和科研水平

学校要加强教师培训,改进传统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加大科研素质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对处于工作适应期的教师,要重点进行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同时也要促其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学校要定期组织这批教师进行自学和交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其他教师的行动研究中,进行实践性学习,为将来进行行动研究作必要的准备。对已经能够独立开展研究的教师,要培养他们对于教学的“反思”意识,指导他们根据当前和当地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和自身的优势选好课题,引导他们开展研究,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3.强化对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

学校应该想办法积极发挥网络资源在促进教师进行行动研究中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学校应加大对学校机房的建设,从数量和质量上保证教师对网络资源的需要。同时要针对本校教师的现状,组织多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并把信息能力考查作为教师考核的内容,让教师真正掌握信息技术,并学会积极参与网络资源建设,通过网络共享教育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为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实践服务,不断提高自己的视野和研究水平。

(二)积极发挥学校在科研管理中的组织功能,为行动研究提供制度保障

1.提高校长对科研的认识,在学校构建良好的科研文化氛围

校长要在思想上认识到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内动力,在舆论上积极支持科研,带头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根据学校实际,亲自参与制订、审核教研室工作计划,并监督指导其研究过程,做到在行动上参与科研、指导科研。同时校长还要尽力做到在条件上为科研工作提供保证,积极为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提供时间、财力、人力等支持,比如可以根据教师的科研表现适当减少教师工作量,安排课题研究的实验。对于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的研究,学校要重点扶持,加大研究经费投入。校长还要带着全校教师一起努力创造老、中、青年教师之间科研“赶、帮、带”的良好局面,发动教师进行群体研究,形成和谐的校园科研文化氛围。

2.做好课题规划,完善课题管理体制

学校在确定课题和科研发展规划时,要做到全面统筹,合理配置资源。在制定课题时不要贪多贪大,首先要充分考虑到课题的现实意义和对学校发展、教师个人发展的价值,要尽量形成学校自己的研究特色。其次,学校要建立和完善自己的课题管理制度,积极做好课题的申报、遴选、鉴定、评价和存档工作。另外,可以针对教师以“执教者”角色定位自己业务活动的特点,学校应考虑建立对教师的科研硬性管理机制,以在岗定责、定期考核、有奖有惩等为主要方式进行严格的科研管理,定期对教师的理论学习、教学反思、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等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及时总结反馈,以此规范校本研修行为,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

3.积极改善学校教研室工作,发挥教研室的科研功能

教研室应该成为推动教师科研创新的助推器。校长可以在原有教研室或教研组的基础上,积极选拔吸收那些教育思想先进,有较高研究水平,研究能力及组织能力较强的教师进入教研室,同时邀请校外有经验、有研究能力的教师担任兼职教研人员,充实教研室科研队伍。教研室可以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学校开展校本研究的各项管理制度。教研室在开展教研活动时要把教研与科研结合起来,通过在常规教研中有目的地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交流、问题探讨和总结反思等活动营造教师和谐互动的学习气氛,提高教师的合作能力和反思能力;通过教研与培训相结合,根据教师不同特点对教师进行分层培训和指导,扩展教师的专业视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活动,并在研究过程中引进专家和骨干教师的引领和指导,让教师能从小课题做起,逐步锻炼、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4.建立和完善教师科研评价和激励制度

合理的科研评价和激励制度能够在学校营造一定的科研文化氛围,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研究行为。这首先要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管理者有新的教育质量观,不能只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在教师评价中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要将教师的科研能力作为考查教师业绩的重要指标,从教育教学的合理性、有效性、学生与教师发展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评价。为了提高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要肯定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设立专项科研经费,对那些在教育教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或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学校还应将教师的教研能力、科研成果、学校管理者的学术水平作为人事制度考核、职称评定的一项重要指标,以此来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州 350007)

推荐访问:中小学教师 对策 困惑 农村 研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