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西部某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与自我认同状况调查分析

年终工作报告 时间:2022-02-12 10:08:28

zoޛ)j馟i7iM9=MzӍ4M9m4_uߟii�{iiۍ㾸xxo|Ӿiky个人情感问题、同学间经济差距”10项中选出最苦恼的三个问题的调查显示,就业压力大、学位论文压力、学校办学条件是困扰研究生生活的主要问题。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在校研究生人数迅速增加, 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并没有大幅增长,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社会就业现实情况使部分研究生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问题。同时,各校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出台了各种奖励政策,鼓励学生发表高水平文章,引导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积极参加高水平课题和竞赛。这些政策对研究生而言任务艰巨,容易形成心理压力。因此,在培养高水平研究生的同时,如何引导研究生正确地面对压力,积极调整自身状态,顺利地完成学业,是研究生教育目前需要关注的问题。作为高校应该认真分析问题,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三、提升学习能力和自我认同能力的建议

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认为,研究自我及自我认同的问题是为了充分认识自我认同这种个体性的活动与其话语场域之间的关系。

“反思性是对所有人类活动特征的界定”。其中,内在反思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反思过程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反思过程使自我和社会贯通在一起,社会为自我的活动及意义提供了条件,使自我在社会活动中体会到自身存在的意义和自我解放的本质,并且推进对社会的改造[2]。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所谓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社会存在的作用、意义,即关于社会存在的价值的总观点、总评价。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是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通过教育使学生建立起符合社会要求的生活目标和价值态度

是关系到社会发展前途的关键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郑重提出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是高校研究生价值观培养的核心内容,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意义重大[3]。

人生观又称为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通俗地讲,就是对人为什么要活着、人应当怎样活着的看法。人生观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它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不同社会或阶层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错误的人生观会让人误入歧途,执迷不悟;正确的人生观能确保一个人发展方向的正确性,会给人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事实上,正确的人生观是为别人服务的人生观。为别人服务的人生观是真正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科学的人生观,是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且最符合人类根本利益和要求的人生观。因此,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形成自我认同。

(二)努力提高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定义不断发生着变化,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单单是看能力或技能,而是潜力,也就是人的学习能力。只有学习能力强的人,才能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的生存环境。学习能力强的人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强烈的求知欲望、敏锐的洞察力、较强的沟通能力、过硬的心理素质以及战胜困难的毅力。

首先,研究生学习能力培养主要是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4]。自主学习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学习能力,是在不断地学习、探索中锻炼出的才能。高级的学习能力不会自发地形成,需要有意识地向研究生传授有关学习策略的教育。当前我国研究生学习状况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学习动力不足和自主性、创新性差问题。部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高,不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导师日常工作繁忙,主要精力集中于科研、教学、论著创作以及高水平论文的发表上,不可能有大量时间手把手教导学生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但是,导师及其团队的工作是研究生学习的榜样,研究生必须进行有效的模仿,通过高效模仿导师如何从事科研活动,尽早将自己融入到导师的科研团队。

其次,要学会和导师进行沟通,让导师清楚地知道你在做什么。如果缺乏直接的口头沟通自己的想法的能力和信心,则可将语言组织成简洁的文档,每个月给导师提交1-2份读书心得或研究进展。通过上述方法使导师给出具体的意见,并且能给导师留下良好的印象。

最后,积极参加科技竞赛类活动。科技竞赛活动能调动学生的科研热情,同时训练和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根据学校的科研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结合学科特点,向培养单位的科研实践基地提出项目申请。由于选题是学生自选,往往有很强的探索热情和动机,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知识迁移,释放创新能力,从而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产生创造性的科研成果。

(三)增强学术氛围,促进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即学术信息交流,指针对规定的课题,由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学习者参加的用于交流知识、经验、成果而进行的探讨、论证、研究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使科学思想、信息得到传播和交流,并通过学术交流在学术思想和学术创新上得到激励和启迪。学术交流的方式很多,对于在读的研究生,其形式主要包括学术会议、专题讲座、学术座谈讨论、进修深造、考察等等。

参加学术交流应做到“广、博、精”。广是指学术活动不要局限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应从多方面吸收知识,拓宽学术交流领域,从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中得到启示。博是指广博、包容,学术上本就主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不同学术观点、学派之争全属于正常的学术现象,因此,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应本着民主的思想,平等交流和切磋。精是指要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要积极参加国家、高校、行业知名学会举办的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此类活动往往会邀请行业知名学者来做报告,能够了解到相关专业的新知识,同时通过交流活动与参会的同行专家进行学术思想交流。

参加学术交流应提前做准备,做到有了解、有记录、有总结。首先,提前了解各种学术活动主办单位、会议议题、邀请的专家及其报告题目、会议日程安排。其次,参加交流会时应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问题和看法,积极参与主题交流会,努力将自己融入到学术氛围中去。最后,会后应整理交流总结,将参加会议的体会和心得做好书面记录。

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加强学术交流活动的建制化、专门化,积极促进学术交流事业的繁荣。建立研究生学术交流项目专项经费,对积极参加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的学生给予经费支持。同时,将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纳入培养方案中;可在完成教学要求下计入相应学分;在学生评选奖助学金时对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并作大会报告的学生给予优先考虑或加分。

四、结语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科建设、导师队伍、教学管理、教学模式等各方面的因素,尽管研究生培养质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但过程培养尤为重要。作为研究生培养单位,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在良好的文化熏陶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兴趣,从兴趣中逐渐产生对知识的渴望,激发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自身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指导能力对研究生培养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导师不仅要在学习上,更要在思想上关心研究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Zimmerman B J. A social cognitive view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9,81(3):329- 339.

[2]邢媛,吉登斯.“自我认同”的社会哲学思想探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3):121-123.

[3]王晓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2(23):32-35.

[4]赵蒙成.研究生学习力的特点与养成策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39-44.

推荐访问:硕士研究生 自主学习 认同 状况 自我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