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从“心”开始,打造新课堂

年终工作报告 时间:2022-02-24 10:08:33

【摘要】政治课教学要遵循心理发展规律,巧用心理效应,如圆桌效应、姆佩姆巴效应、门坎效应、首因效应、蝴蝶效应等,以达到走进学生心灵,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效应 政治课

从心理学角度看,素质教育是力求培养人性全面与最佳品质的教育,是促进健康个性形成、发展的教育。新课程、新理念为政治课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政治课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一门学科,教师应巧用心理效应,使政治课走进学生心灵,从而打造出新的课堂。

一、圆桌效应——平等和谐、共生共长

在国外,一些人热衷于在中国餐馆举行会餐,因为餐桌上有一块可以旋转的圆盘摆放美味佳肴,圆桌呈现出来的柔和感和曲线美使就餐者很容易产生“亲切的关系”、“和谐的闲聊”、“融洽的气氛与感受”,人们便把对圆桌所产生的心理效应简称为“圆桌效应”。师生本来应是一种以教育教学任务为中心的“人—人”关系 ,作为教师,应充分运用圆桌效应,打造课堂教学的亲合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知识的学习过程,又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政治课教学既要完成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的传授,又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价值观引导和教育,以及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任务。政治课堂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以成为师生共同探讨的时空,因此,教师“最好忘记自己是教师”(苏霍姆林斯基)。教师应主动进行角色转换,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体会其所思、所想、所感,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要使学生活起来,教师自身也应活起来,也就是说,只有教师先放下身段,真正和学生在一起,才能感染学生,让学生真正进入课堂情景,从而创设出政治课堂的“圆桌气氛”。

二、姆佩姆巴效应——启发思维、质疑问难

坦桑尼亚中学生姆佩姆巴有一次在热牛奶里加了糖,准备作冰淇淋,但冰箱容量有限,此时,别的同学放入的牛奶差不多把冰箱占满了。姆佩姆巴来不及等热牛奶凉下来,就将它放入了冰箱,奇怪的是,他的热牛奶比其他同学的冷牛奶结冰快得多。但他的这一发现,当时却被当成笑料。然而,世界上许多科学杂志都肯定了姆佩姆巴是第一个发现这种现象,因此将之称为“姆佩姆巴效应”。

质疑问难,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是政治课教学的主要目标。如教学中提到: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应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来为人民服务,但现实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腐败分子?为什么国家加大了反腐倡廉的力度,却出现了“前腐后继”的现象呢?此外,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共同富裕,实现公平,但为什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却越来越大,有的人甚至至今连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呢?等等。怎样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呢?笔者认为,必须把矛盾回归为问题,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借此来深化其对知识的领悟。其实,教师问题设计的过程其自身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如果学生会问,就能促进教师的问,从而在相互探究的过程中达成新的进展。

三、门坎效应——循序渐进、学会生成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在1966年通过实验提出,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一个较小的要求,为了避免给他人留下前后不一致的印象,也就有可能接受随后提出的较大要求,称之为“门坎效应”,这与我们常说的“得寸进尺”意思相近。

的确,在政治课教学中,可以“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之知之”。如教师在讲“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时,就可让学生这样去获得相关问题的背景资料:第一,了解香港、澳门问题的历史成因;第二,分析或设想用战争与和平方式解决港澳问题的不同结果(要求特别注重后果的分析);第三,以问题的方式进行交流,话题为“我所知道的香港(澳门)”。通过以上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大量关于港澳问题的背景资料,在此基础上,再引导他们从这些资料中挖掘出“一国两制”的经济、哲学因素,然后提出问题,学生便顺理成章地提出了“两制并存是否会影响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问题的解决为什么难于港澳?”“一国两制并存有没有时间限制?”等一系列较为贴近时代现实的问题,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其一个个问题的逐级深入解剖,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门坎,促成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多向性的培养,以及对科学思维方法的掌握,最终学会思考,学会生成。

四、首因效应——先入为主、增强认同

首因效应是指在第一次交往过中形成的印象对双方以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交往中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定式和情绪定式,并且主观地据此把该人潜在的、未被获知的一些品行主动归属于他。如果这种首因效应是积极的,符合该人的实际情况,则会促进双方的正常交往,否则就会变成交往中的一种心理障碍。

政治课教学所承担的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任务是其它学科教学所无可比拟的。作为政治教师,应充分运用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加强说服效果方式的探寻,克服刻板、说教效应,让学生形成对政治课教学的良性评价。政治教师可以通过新学期第一节课的精心策划,或者对每一节课的教法出奇、出新,包括新课的导入或结束语等促成学生对政治课教学的认同感增强,促成其探究兴趣的培养。比如,在哲学新学期第一节课就要以学生现实生活为突破口,从学生的实践、认知水平着眼,无论是知识引入、情景设计还是活动安排,问题的切入都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或关注的社会现实生活。教学的落脚点是让学生感到学习哲学有用,哲学就在身边,并喜欢哲学。

总之,政治课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教师在每一学期、每一单元、每一节课中都能以积极的心态进入学生心中,并逐级深入,促成良性发展,就会赢得学生对政治课的喜欢,对政治教师的尊敬、崇拜,从而真正实现“亲其师,信其道”。

五、蝴蝶效应——身正为范、润物无声

美国科学家洛伦兹在华盛顿美国科学促进委员会的一次演讲中说:“一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引起场龙卷风。”这就称为“蝴蝶效应”。蝴蝶效应的要旨是:初始条件下十分微小的变化经不断放大,就会对事物的未来造成巨大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时期我国青少年的思想行为受到了冲击和困扰,呈现出了“传统人格失效,现实人格失落,理想人格失范”的危机。作为政治教师,必须正人先正己、教人先自教、知行统一,时时记住“教育无小事”,从教学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特别是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更应用自己正确的行为去影响、感染、教育学生。也可以说,教师职业不单单是属于个人,更属于社会,更多的是承担起“传承文明”的责任。要像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的那样去做,他说:“当一个人回到家的时候,他把套鞋脱下留在室外的过道里;当演员来到剧院的时候,他也应当把个人的一切不快和痛苦留在剧院之外。在这里,在剧院里,他整个人是属于艺术的”。为师者的神圣职责要求教师必须净化“本我”,控制“自我”,从而更好地展示“超我”。 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将其毕生的教育研究和实践集大成于一点,精辟地指出:“教育要心理学化。”因此,在治课教学中,教师只有遵循心理发展规律,巧用效应,从心开始,用心来教,才能教得秀气,使学生学得灵气,使课堂充满生气,真正实现“为发展而教”,并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参考文献:

[1]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等.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

[2]徐贵权.走进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师必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吴庆麟.认知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推荐访问:课堂 打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