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维多利亚时代早中期小说中的临终遗产问题

年终工作报告 时间:2022-03-21 10:13:23

摘 要:维多利亚时代早中期的多部小说将遗产继承问题作为重要情节引入叙述中,必然会通过间接反映当时的法律制度而透视出整个时代的制度风尚。从管窥遗产的分配与继承问题的研究视角评述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作品,目的是为了加深对作品、对英国遗产继承法律制度以及维多利亚时代社会体制的见地。

关键词:维多利亚 遗产 社会风尚

维多利亚时代早中期涌现出一批卓越的小说作家。不论身份如何,他们都把对社会现实因素的思考带入创作,形成了维多利亚时代小说界一道特别的风景,标志了由英国浪漫主义向批判现实主义转型的历史轨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固然是不彻底的,革命后仍保存了许多封建主义的残迹,而旧的法律形式就是其中之一。资本主义在高速发展中暴露出的内在缺陷,使得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重压下的人性强烈扭曲,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人将通过分析富有代表性的社会问题小说,试图通过分析文本管窥维多利亚小说中的遗产情节,加深对维多利亚时代社会体制的理解。

在19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这三十年间,多数作家不过分追求故事的传奇性,而是以反映现实、揭露社会问题为主。根据其中主人公遗产的来源、继承条件和接受原因等方面分析文本,小说与遗产问题相关的情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

1. 遗产作为预设条件

遗产作为主人公出场时附加的自身条件,亦能表明遗产继承人或者遗产委托人在当时是具有特殊性的,这个特征本身可以作为一个挖掘故事情节的预设。

《雪莉》中罗伯特的表妹凯罗琳内向羞怯地爱着罗伯特,却担忧罗伯特爱着热情奔放的富有的财产继承人雪莉,逐渐相思成疾。雪莉的财产继承人身份便是作为预设条件阻碍着凯罗琳和罗伯特的情感。

萨克雷《名利场》中的立贝加秘密地嫁给了罗登。不只因为他年轻而且是富裕姑妈的宠儿,同时又是其大笔财产的可能继承者。这样附着条件的主人公便于作者展开叙述,同时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2. 遗产作为情节需要的连接点

遗产可以作为事件发展中的插曲出现,这一类遗产的出现通常没有对遗产继承者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对原本人物的个性有渲染的作用。

《亨利·艾斯芒德的历史》中,亨利的养父弗兰西斯·卡斯乌德四世临终前透漏出亨利是卡斯乌德府邸的合法继承人,憨厚善良的亨利感恩于子爵夫妇对他的关怀,毅然放弃了财产和爵位的要求。财产和爵位的双重诱惑对维多利亚时代的人物来说是相当具有诱惑力的,作者就是借着这一情节来进一步说明亨利的人物性格。

3. 遗产作为转变人物命运的关键因素,以进一步揭示人物性格

这一类型的遗产情节最为丰富。通过遗产的横空出现彻底改变人物原有个性,使故事情节发生重大转折,碰撞出新的火花。《远大前程》中的阿伯尔·马格维奇本是一个被主人公皮普救过的逃犯。在逃亡海外以后, 他暗中资助皮普让他成为伦敦上流社会中的一员,使得皮普代替他享受贵族的身份和生活。但是这种做法使得原本善良朴实的皮普一度陷入功利主義、拜金主义的泥潭而迷失自我。同样的,在简·奥斯丁的《劝导》中,女主人公安的表兄艾略特先生作为安父亲财产的继承人,表面上是个绅士,实际上却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艾略特对安非常热心殷勤,实际上是为了防止安的父亲再次结婚生子,以至于破坏掉他继承爵士的财产和爵位的机会。为了顺利继承遗产,艾略特甚至不惜一切地把追求爵士的女人勾引到伦敦当自己的姘妇作为代价。

通过对维多利亚时代小说遗产问题的搜集,可以了解到财产原有人的财产来源基本上分为三种:依靠贵族身份将爵位和财产、房产传给子嗣或者指定的继承人;海外捞金攫取殖民地人民的利益;购买保险并指定投保受益人从而获得投保人死后的保证金。由于贵族阶级故步自封的自身特点和中产阶级的兴起导致贵族阶级日渐衰微。《大卫·科波菲尔》中,得到亡父小笔遗产和小房屋的大卫与年轻善良软弱的母亲克拉拉以及忠心耿耿的中年女仆生活在一起。显然,大卫的父亲在临终前并没有对克拉拉设置这种遗产继承的补充限制。而《远大前程》中的女地主贵族郝薇香将遗产赠予养女埃斯苔娜,这是因为英国已婚妇女没有财产权,因此这一时期立下遗嘱的中产阶级女性往往是一些单身女子或寡妇,如1850年,伦敦订立遗嘱的女性中,有301人为单身女子,占总数的31.6%;寡妇有557人,占其中的58.4%。

这一时代的小说家恐怕要数狄更斯小说中的遗产情节最为丰富。他关注制度腐朽的法院、监狱以及与上层社会对比鲜明的贫民窟。《尼古拉斯·尼克尔贝》中的小尼克尔贝祖父在收到叔父死亡通知信时得到了5000英镑以上的遗产。他买了个小农场,和妻子及两个儿子过得很幸福。临终前将3000英镑留给大儿子拉尔夫,1000英镑和农场留给小儿子尼古拉斯。在狄更斯的《小杜丽》中,靠着狱友亚瑟·克莱南的努力,终于查明老杜丽是一笔巨额财产的继承人,然而从那以后老杜丽和长女的心灵就发生了严重的扭曲——追名逐利,靠着财富游走于上流社会,最后老杜丽变得越来越精神失常了。在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中,主人公皮普年幼时救过一名逃犯,逃犯被流放到澳大利亚后靠养羊发财,返回后匿名以遗嘱形式资助皮普,皮普由此变得虚荣、虚伪、忘恩负义了。后来逃犯财产充公,皮普才意识到应当从头开始。而在狄更斯的《荒凉山庄》中,“爱迪斯控告贾迪斯”遗产诉讼案在大法庭审了几十年,多少人被它弄得倾家荡产、精神失常。最后案子还未得出结果,高达几万镑的遗产却被诉讼费弄得一干二净。《荒凉山庄》中德洛克家的法律顾问就是靠着善于办理贵族夫妇的财产契约和贵族的遗嘱起家发财的。按照《荒凉山庄》中所述,法律是公然保护贵族特权的工具,经常出现像“爱迪斯控告贾迪斯”案这种“马拉松”案件,其小说原型便是始于1798年结案于20世纪初的一桩遗产诉讼案。在狄更斯写《荒凉山庄》的19世纪中叶,大法庭专门承办有关遗产、契约方面的纠纷,它根据特殊规定,不受其他法院应用的英国普通法约束,只承认“公法”,或称“正义法”,即是说,连资产阶级法权平等的外衣也不披戴,是公然保护贵族特权的工具,以自己的程序为至高无上的准则。

狄更斯之所以在多部小说中几乎将法律条条作了抨击,并不是对艺术的夸大处理,而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映。“在英国,革命以前和革命以后的制度之间的继承关系、地主和资本家之间的妥协,表现在诉讼程序被继续应用和封建法律形式被虔诚地保存下来”。乡村逐渐走向破产衰败,维多利亚高尚的外衣终究掩盖不住深层的社会问题。作家作为公共知识分子显然看到了这些社会问题的深层矛盾,他们将思想形成了小说的文字,并且将自己的思考主动引入故事空间去并形象地表达出来。

事实上是法国最先发展了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其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现实主义文学以描写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的内部矛盾为主,在强烈地揭露和批判了现实社会后,同时流露出对封建社会的依恋和不舍。以现实主义奠基人司汤达和巴尔扎克为首,实现了用文学反映现实的创作原则。甚至是后期发展出的新流派——自然主义文学,也是现实主义的一种演变。其代表人物莫泊桑同意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的现实主义观点,即将客观和真实作为文学创作的首要条件,但不赞同写出全部真实,而是主张“艺术是有选择、有表现力的真实”。左拉也提出要“把自然整体还原出来,毫无剔除”。

当时的英国已是资本主义趋向发达的国家, 而法国正经历着多次的革命与反复而资本主义占据了优势。尽管两国各自的社会基础很不相同, 但腐朽現实激起下层人民的不满是共同的,这种种不满与反抗, 反映在文学上便催生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不仅在大的社会背景下有着一致性,两国现实主义都是由浪漫主义过渡而来,并在中期基本取代了浪漫主义的霸主地位,而后期的现实主义又紧接着受到自然主义文学的冲击。

反映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就是摒弃了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表达,通过对社会做出的如实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展示物欲挤压下人类的各种心态,并倡导新的社会改良。这一时期的代表小说所富有的强烈的时代感,对社会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普通民众的广泛阅读对社会舆论的掀起产生了直接的效应,甚至促成了某项立法的生成,同时也形成了广阔的文人空间。

参考文献:

[1] 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钱青主编.英国19世纪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 阿雷恩·鲍尔德温,布莱恩·朗赫斯特斯,考特·麦克拉肯,迈尔斯·奥格伯恩,格瑞葛·斯密斯.文化研究导论(修订版)[M].陶东风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L.S.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M].吴象婴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推荐访问:维多利亚 临终 遗产 时代 小说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