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城市新移民性别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

年终工作报告 时间:2022-04-07 11:03:55

[摘要]本文以探究城市新移民群体中两性收入差距为研究目的,通过分析2012年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在全国六省市实施的“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大型调查数据发现:(1)新本地人中女性比例更高,获得当地户口的新本地人中女性的比例更高,未获得本地户口的外地人中男性的比例略高;(2)新本地人的收入回报没有明显优势:外地人虽然没有获得当地户口,但是收入回报高于新本地人和本地人,新本地人与本地人之间的收入差异并不显著;(3)外地人、新本地人和本地人中都存在收入性别不平等现象。研究指出成为新本地人的女性并没有因为冲破户籍限制的樊篱而改变与男性收入不平等的现状。

[关 键 词]新移民 性别 收入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2017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课题“职业女性生育代价及其补偿机制研究”(17CSH06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煜婷(1987-),女,陕西西安人,上海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性别不平等、社会分层。

[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72(2017)05-0029-12

一、 问题的提出

个人或群体持续进行的跨越地域界限的运动被称为移民现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人口的地域流动。移民现象通常可以分为外部移民和内部移民两类,外部移民是指跨越国界的移民,内部移民是指在某一国家范围内不同地区之间的移民,在中国内部移民也被称为流动人口。?譹?訛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出现了急剧的增长,有关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大规模地域流动现象,学术界更为关注的是基于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引发的移民现象,户籍制度引发了两类移民潮现象:一类是城乡移民现象,另一类是城市新移民现象。对于这两类移民潮现象,人们更倾向以底层视角去关注农名工、失地农民等相对弱势群体所面临的问题,?譺?訛而基于性别视角去关注移民群体中的女性所处的境遇关注较少。

性别分层是社会分层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对于性别分层的分析也服务于性别平等的最终目标。以性别分层的视角看待移民问题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地位准入差异维度。该维度强调两性在流动进入不同社会结构的过程中存在着方式性的差异,两性面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融入社会结构的过程之中,即实现移民本身存在性别不平等;另一个是地位结构差异维度。该维度强调社会的结构是层级化的,两性面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社会现存层级结构之中,?譹?訛即在新移民群体中存在性别不平等。社会流动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城市新移民群体的出现正在以特有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结构的调节,而这一调节在多大程度上改善或是影响两性收入差距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已有研究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理论方向或是经验佐证,因此本文试图通过系统梳理相关研究并使用定量分析方法来探析城市新移民群体的性别差异以及性别收入差距现状。

二、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 文献回顾

由于受到中国户籍制度的限制,许多流动人口只是个体的地理位置流动并没有真正实现社会位置的流动,因此流动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本文侧重关注的是那些实现了地理位置流动又在流入地获得了正式身份的如农转非或是外地转本地户口的新城市人或新本地人。因为能够获得当地新的户籍身份的流动群体基本上在流入地能够得到妥善和长久的安置,因此可以算是新移民群体。下文分别从中国户籍制度下的移民环境、城市新移民群体的性别差异和城市新移民群体的性别收入差距三个方面进行文献回顾。

1. 中国户籍制度下的移民环境

20世纪50年代以来建立的户籍制度,将中国居民划分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两大社会群体,并形成了二元社会结构。伴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大批劳动力从农村进入城市。一时间,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随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标志着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正式形成。在传统的二元社会结构下,户籍制度限制了人们在不同地域之间的流动。然而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以来,中国社会步入了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至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使改革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社会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农民已不再被束缚在土地之上,人们跨区域间的流动已成为可能。此外,高考制度以及大学生毕业找工作的跨区域性使得更多大学生毕业后倾向于到更为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即便暂时找不到工作,也愿意先留在城市再作打算,成为“蚁族”,因此无户籍白领及“蚁族”构成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另一部分。因此,在城市中尤其是大城市中存在着大量农村居民和非本地城市居民,該群体在劳动力市场、日常生活领域、社会参与方面以及对城市公共资源的占有方面都与城市户籍居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形成了新二元社会结构。对此有研究将户籍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看作是城市内部新的二元社会结构,外来务工人员主要针对农民工群体,?譺?訛也有研究认为将农民工合并到非农户中,新的非农户再与传统意义上的农户组合形成新的二元社会结构,?譻?訛李强的研究认为城市居民由本地正式户口的市民和无本地正式户口的农民工组成,农村居民由未外出的农村居民和已外出但户口仍在农村的流动农民工组成,形成与传统意义不同的“双重二元结构”也称“三元社会结构”。?譼?訛

西方关于移民流动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有关移民问题的研究也已涉及到经济学、地理学和社会学等交叉视角。莱温斯坦是最早研究移民问题的学者,他提出的推拉理论也是最早关于移民研究的理论,推拉理论的核心认为移民的流动基于迁出地和迁入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共同作用,后续许多研究移民问题的学者都延续了这一脉络,推拉理论的基本假设认为人的迁移行为是理性选择,迁移者对原住地及目的地的资讯有某种程度的了解,由此可以看出,推拉理论注重的是迁移的原因,即迁出地的消极因素和迁入地的积极因素对于迁移者的影响。?譹?訛刘易斯基于经济学视角提出了移民的经济理论,该理论是将宏观结构因素和微观个人因素相结合对国际移民问题的考察,该理论认为国家之间工资上的差距是产生移民的根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移民的行为是自愿的,是通过计算成本后的一种人力资本投资的行为,但是移民的经济理论只看到了经济因素而忽视了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泰勒等人在移民的经济理论基础上发展了新经济移民理论,也称劳动力迁移新经济学。迁移理论基于家庭整体为研究对象,指出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在理性选择的基础上产生的迁移行为更能反映出移民的真正动因,迁移理论指出经济因素不是产生移民行为的根本原因,对于一些家庭而言移民行为可以改善家庭原有的社会地位。?譺?訛皮奥里于1979年提出市场分割理论,该理论将劳动力市场分为两类,一类是收益高、保障高、福利高和环境舒适的高级劳动力市场,另一类是收益低、保障低、福利低和环境恶劣的低级劳动力市场,该理论认为当地劳动力通常不愿进入低级劳动力市场,这就为外来劳动力进入低级劳动力市场提供了工作选择,并且外来移民也倾向于迁移到本地进入低级劳动力市场,?譻?訛该理论解释了市场因经济发展对外来劳动力的结构需求问题。沃勒斯坦1974年提出了解释国家间移民问题的世界体系理论,该理论将世界分为核心、半边缘和边缘三个同心圆,其中发达国家占据核心位置,介于发达和发展中的国家处于半边缘位置,发展中国家处于边缘位置,世界体系理论指出国际移民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边缘国家的侵入,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结果。

推荐访问:收入差距 新移民 性别 实证研究 城市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