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第三节,科普文章

医院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1-07-17 14:33:48

一、科普文的概念

科普文是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传播、推广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和原理的说明性文章。它重在研究和说明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介绍科技上的新动向、新方法、新成果的一种文体。科普文主要包括科学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两类。

科学说明文以传授一般科学知识为目的,语言简洁,平实,浅显易懂;科学小品文则多用文艺笔调将科学内容、对象等人格化,通过各种拟人化手法赋予无生命意义的物以人性、人情,从而将原本刻板、深奥的科学知识、现象、原理等生动地表现出来,在生动、有趣地讲科学道理的同时,使读者受到某种感情上的陶冶,得到艺术上的享受。

二、科普文的特征

1.科学性 科普文担负着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启蒙科学思想的重任,所以应保证其科学性。无论是阐明科学原理,还是介绍或推广某种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旨在揭示事物发展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使之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南。科普论文提供的材料都应是准确无误的事实材料,而且这些事实应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2.思想性 科普文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在向读者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使读者受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以提高读者的科学素质和思想素质。

3.通俗性 这是指用明白晓畅的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介绍和表现科学内容,使之生动具体。整个科普文创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专业知识通俗化的过程,也就是采用形象思维、运用文艺形式来表达科学,使之以情动人的过程。

4.逻辑性 科普文以逻辑思维为基础,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在不断地说明、叙述、论证中揭示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从而得出新的概念和结论。因此,逻辑思维是科普文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三、科普文的写作技巧

科普文借用文艺性散文的风格,有时用第一人称的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物人的思想、感情、语言、动作,让被说明的事物站出来作自我介绍;有时采用故事式,用第三人称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使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这些就是我们阅读时应该关注的内容。

一、动物也“好学”

两份不同的动物觅食研究报告显示,虎鲸和黑猩猩都会把自家的“传统”传授给家族的其他成员。这一结果作为新的证据表明动物界中普遍存在学习行为。

科学家们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尼亚加拉大瀑布海产养殖场对虎鲸进行了一项研究。一条很有独创精神的雄虎鲸发明了一种捕食海鸥的新方法,并把这种方法传授给了同在养殖场的伙伴们。这条4岁的虎鲸把胃里没有消化的鱼吐到水面上引诱海鸥。它伏在水下静静地等待,当有海鸥飞下来想吃鱼时就一口把海鸥咬住。纽约布法罗卡尼修斯学院的动物行为学家迈克尔·努南说:“它们其实是设了一个陷阱,用这种方法有时一天能捕获3-4只海鸥。”尽管努南已经为不同的实验做了3年的观察,但他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行为。而且这条聪明的雄虎鲸开始这样做之后,努南观察到它的同父异母的兄弟也学会了这一招。很快,它们的妈妈们也享用到这种有羽毛的美味,还有一条6个月大的小鲸和一条壮年雄鲸也先后学会了。

澳大利亚西海岸的野生海豚是第一种被人们观察到有学习传统的海洋哺乳动物。它们会从海床剥下天然海绵盖到鼻尖上作为保护垫,以免觅食时被躲在海床边的带刺鱼类弄伤。不过虎鲸的研究证据更确凿,因为人们观察到了它们从开始学到学成的整个过程。

有些研究者说,很多所谓的文化传播现象也可以解释成某些个体自己领悟到某种技能,而不是仿效同伴。但是乔治敦大学海豚用海绵护鼻的研究报告作者之一、生态学研究家珍妮特·曼说:“很难再说这只是个别现象了。”圣安德鲁斯大学的行为科学家安德鲁·怀特尼说:“这非常明显是一个观察学习的过程。”

怀特尼和他的同事也带来了他们的一项研究报告:当黑猩猩从同伴身上学会某一种技能之后,它们会一直沿用那种方法,即使那不是最有效的。怀特尼先找来两只黑猩猩,它们要用一根小棍子移动一个障碍物之后才能吃到东西。其中一只黑猩猩学会举起障碍物,另外一只被教会用更简单的方法拨开障碍物。各自的伙伴可以观察到自己群体的“专家”的工作。这些黑猩猩只学属于自己群体的那只猩猩会的方法。即使一些用提举法的猩猩学会拨开法之后,大多数仍然选择自己群体最初的提举法。

(选自《参考消息》2005年9月)

本文的标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非常生动形象,“好学”用在动物身上,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开篇用“虎鲸”和“黑猩猩”的事例,既点了题“表明动物界中普遍存在学习行为”,又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

文章主体重在阐述“虎鲸”和“黑猩猩”是如何“传授知识”和“学习知识”的。“雄虎鲸发明了一种捕食海鸥的新方法,并把这种方法传授给了同在养殖场的伙伴们。”这一现象,是纽约布法罗卡尼修斯学院的动物行为学家迈克尔·努南长期观察研究的成果。同时,作者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野生海豚有学习传统”作为陪衬,说明“虎鲸的研究证据更确凿,因为人们观察到了它们从开始学到学成的整个过程”。圣安德鲁斯大学的行为科学家安德鲁·怀特尼和他的同事用“黑猩猩”做科学实验,实践证明:“当黑猩猩从同伴身上学会某一种技能之后,它们会一直沿用那种方法,即使那不是最有效的。”

本文通过这些具体、准确、真实的事例,告诉了我们一个科学知识:“动物界中普遍存在学习行为。”

二、汉语“新词”漫议(节选)

□雷 颐

在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交流中,语言从来就是变动不居的。从理论上说,语言交流应该是彼此平等,互相影响的,每种方言都有平等挤进“中心”的权利,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应该对等地相互吸收“外来语”。但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

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表明,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同样,“外来语”更多也是“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如不少北京的方言或流行语之所以能在全国迅速流行,成为“普通话”,也只因为北京处在政治、文化中心。近代许多沪语能突破“边缘”进入“中心”,因为上海是商埠首开之地,且日渐成为经济中心,总是风气先得。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我们现在以为很“普通”的,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滑头”“流氓”“盯梢”“出风头”“寻开心”“阴阳怪气”等词语,若查书一看,原本竟都是上海方言。而今日粤语的情形亦颇有些类似。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得风气之先,南风渐盛,于是“粤味普通话”也随粤菜一道北上,如“买单”“搞定”“生猛”等,已渐渐成为“普通话”。现在“港台腔”颇受责难,其实“港台腔”不也是我们统一的中国的“方言”之一种吗?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用“港台腔”的“耶——!”“哇——!”代替“哎哟——!”来表示惊叹,引起了一些尖锐的批评责难。其实,被视为“惊叹”之“正统表达”的“哎哟”也并非古来如此,一成不变。如要“正统”,只能回到不是“噫吁嘻——!”就是“呜呼哀哉——!”的时代。几年前,我就曾撰文,主张不妨用“听取蛙声一片”那般宽舒闲淡心态,来听取“哇”声一片。

此次万众瞩目的“胡连会”新闻公报就说,“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是国共两党的共同“体认”,胡总书记与连主席决定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这多次出现的“体认”“愿景”不是立即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成了我们的“普通话”吗?事实说明,我们的最高领导人并不拒绝来自台湾的词汇。其实,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普通话”尤其是“简化字”在台亦影响渐强。这恰恰说明,两岸语言在互动中越来越融洽,而不是把彼此的语言视为有害的洪水猛兽而渐行渐远。这实在是增进彼此了解,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幸事。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外来语”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中学”发达先进也。无论高兴与否赞成与否,这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就是如此,难以人为改变,大可不必因此而痛心疾首。若一定要“查户口”“讲出身”,非要“正本清源”查“血统”,非祖宗八代“根正苗红”不可,一定要把这种带有“殖民”色彩的“外来语”统统扫地出门,则我们现在几乎无法开口说话。应当说,从总体上来看,无论是方言还是外来语,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精确。

(选自《新华文摘》2006年第5期)

本文运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不同,引出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语言现象:“语言也十分‘势利’,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势利”在文中是指往往在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而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作者运用举例说明的方法来说明语言的这一特征。北京的方言或流行语是这样,沪语、粤语、“港台腔”和“外来语”也是如此。

针对这种现象,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无论是方言还是外来语,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精确。文章语言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同时又通俗易懂。

三、你的手机抗菌吗?

打电话、发短信、上网……现代的人们几乎没有哪一天能离开手机。但是,在一次次和手机“亲密接触”的时候,有人会想到手机会是病菌的发源地,会成为我们的健康杀手吗?

说到手机对健康的危害,人们往往会想到辐射问题,但实际上,手机更大的危害是隐藏大量细菌。英国研究人员表示,手机上爬满了致病细菌。每平方厘米“驻扎”的细菌部队竟有数万之众,超过一个门把手、一只鞋,甚至一个卫生间马桶等细菌“基地”。如果使用过程中不注意手机卫生,用户很可能会被隐藏在手机中的病菌“击倒”。细菌中的诸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都可能隐藏在手机的缝隙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种致病细菌,容易引发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大肠杆菌则会引发腹泻等肠道疾病。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手机病菌危害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呢?除了注意培养健康良好的使用手机的习惯,使用“抗菌手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手机加上抗菌功能的目的就是防止手机的二次污染,保证手机随时都处在一种清洁的状态下。就现行抗菌产业来说,抗菌产品应用于手机领域单从技术上讲已经非常成熟,无论是把抗菌材料涂在手机表面还是添加到材料里都已经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添加抗菌剂对手机的影响主要在表面性能上,可能会影响到手机表面的光泽度或手感,但对其最基本的实用性能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不会影响手机的通讯性能。现在市面上出现的抗菌手机按其抗菌原理分主要有三种:

纳米银抗菌手机 银溶解到水中可以溶解出少量的银离子,从而拥有很好的抗菌性。基于此原理,在手机面板、键盘、机盖等处全面覆盖含有微小银粒子(纳米银)的透明薄膜,从而达到消灭病菌的效果。

纳米光触媒抗菌手机 光触媒是一种特殊的介质,透过光的照射被激活,具杀菌与抗污的功能。纳米光触媒是将光触媒微小化到纳米量级,使其能够均匀附着于物体的表面,并且在光照下就可以被激活。纳米光触媒抗菌手机是通过在手机外壳上涂上一层纳米光触媒而起到抗菌效果的。

UV环保抗菌涂料手机 UV环保抗菌涂料可以对手机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菌起到杀灭和抑制生长的作用,能够保持手机表面的洁净卫生。

现在,三星、LG、摩托罗拉等知名手机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抗菌手机。大家在选购手机时,不妨考虑一下有抗菌功能的手机——毕竟,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需要指出的是采用了抗菌技术的手机也不是绝对卫生的,日常生活中仍然要注意手机的清洁,比如,经常使用抗菌水擦洗手机,给手机“戴”一个完全覆盖键盘的手机套等等。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使用手机的习惯,尽量减少手机与嘴、耳朵的接触,减少细菌的危害。

(选自《百科知识》2007年第12期)

本文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谈起,运用设疑的方式引出“手机对健康的危害”这一话题。接着举例说明了“手机更大的危害是隐藏大量细菌”,从而引出问题:“那么怎样才能避免手机病菌危害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呢?”文章用详细解释“纳米银抗菌手机”“纳米光触媒抗菌手机”和“UV环保抗菌涂料手机”三种抗菌手机来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进而说明使用“抗菌手机”,培养健康良好的使用手机的习惯,才能避免或减少手机病菌对健康的危害。

在说明过程中,作者运用了“亲密接触”“驻扎”“基地”“击倒”等词,使语言既简洁平实,又形象有趣。

科普文是介绍和普及科学知识、科学现象及科学理论的说明性文体。它往往有着宏观叙事的风格,即以科学发展的宏观脉络为基础,告知读者科学界的主流观点。它主要通过对有关事物的介绍或事理的阐释,让读者获得有关的科学知识。

要读懂科普文,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辨清文体类别,弄清文本特点

阅读科普文,首先要分清文体类别,注意各自的特点。介绍性的科普文在于让人开阔眼界,增广见闻;记叙性的科普文在于科学地、精确地记录研究对象的变化;文艺性的科普文寓科学性、知识性于趣味性、娱乐性之中;阐释性的科普文旨在阐述事理、事因、物因,使人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科技性的科普文主要是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其内容主要是介绍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见解等。

二、从题目入手,把握文章中心

题目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抓题目,也就是间接地抓住了重点。科普文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告诉读者某个事物或某方面的科学知识。而作者传达的这个知识,就是说明点,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那么怎样把握它呢?

首先,可以抓住文章的标题,明确说明点。俗话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科普文的标题往往揭示了说明的中心。

其次,可以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归纳说明点。关键词主要包括文中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表示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对新科技知识的形成、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修饰和限制语,有指代意义的诸如“其”“这”“如此”“与此相反”等词语。关键句主要包括文章、文段的中心句、过渡句、议论句以及表示双重否定、疑问语气的句子等。这些词句主要表达了深层含义,体现了作者立场观点,表现了文章主旨。

三、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科普文的主体部分主要是详细解说事物、事理。事物和事理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为了给读者以明确的认识,说明其特征时必须有一定的条理和顺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也就有助于弄清说明的内容。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方位。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说明顺序往往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层次上,科普文的总体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即引出说明对象、详细解说对象(主体部分)、总结说明对象。其结构顺序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横式结构,二是纵式结构,三是纵横结合式。科普文主体部分的段落、层次之间的结构形式一般又有:并列式、承接式、递进式、总分式等。

所以阅读文本时,理清结构层次与把握说明顺序,就可以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加深对全文的理解。

四、识别说明方法,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科普文重在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即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的成因等。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作者常常借助相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图表、列数据、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不同的说明方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识别科普文的说明方法,就能理解作者的意图,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

五、揣摩语言的特点,推测作者写作意图

科普文的语言准确、严谨,加上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语言是有一定深度的。只有认真琢磨其语言的深刻含义,才会深刻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首先,感受语言的整体风格,或概括,或具体;或精练,或详尽;或雅致,或通俗。

其次,品析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描述句、议论句、抒情句等,从语言的形象、情感、趣味等方面分析。

最后,赏析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的语言,都要求准确无误。科普文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准确的前提下,科普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一、武松兄弟为何一高一矮

景阳冈上打老虎的武松,是人人崇拜的英雄好汉。他身长八尺,相貌堂堂,浑身上下似有千百斤力气,一只斑斓猛虎,竟然被他赤手空拳地打死了。可他的亲哥哥武大郎,却身不满五尺,只有武松的一半多点儿,且面目丑陋,头脑简单,因此人们都称他为“三寸丁谷树皮”。同是一母所生,为什么这对亲兄弟的身高竟如此悬殊呢?

人体里有两类腺体,一类是有管道的腺体,即外分泌腺,如汗腺、消化腺等。这些腺体产生的物质,如汗液、唾液、胃液、肠液等均通过导管排放出来。另一类是无管道腺体,即内分泌腺。影响人的身体高矮的因素主要与人体的内分泌腺有关系。

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腺、性腺、胸腺和脑垂体等。它们能分泌激素(即“荷尔蒙”),这些激素都具有神奇的“魔力”,只要有一丁点儿进入血液,就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不同的激素,有不同的功能,与人体身高有关的激素主要是由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分泌的。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骨骼与生殖器官的发育,它若分泌不足,人就长不大,矮小且不成熟。性腺对男女青春期的影响很大,那时它大量分泌,人的身高就猛长。脑垂体是控制身高最主要的腺体,它分泌的多种激素能影响其他激素的分泌,与人体身高关系极大。要是它们太多或不足,都会影响人体发育,这就叫内分泌失调。分泌过多,就会长成巨人;分泌过少,就成为侏儒。武大郎矮小,很可能就是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少的结果。

生长激素是怎样促进人体长高的呢?美国的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后认为,生长激素对骨骼并无直接作用,它先作用于肝脏等组织,并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产生生长因子,再通过生长因子来促进生长。要是儿童有了肝病、肾病或营养不良,由于生长因子的产量不足,人就长不高。

人的身高也有人种的因素,如白种人通常比黄种人高。人的身高更有父母遗传的因素,通常父母个子高的,子女个子也高。因此有的科学家认为,人的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英国有份调查材料说,45%的个子矮小儿童是由遗传造成的。1995年,有位中国学者调查了50对一起无恙长大的双胞胎的身高,异卵双胎的平均相差4.4厘米,而同卵双胎的平均只差1.7厘米。显然,这是同卵双胎遗传基因完全一致的缘故。

(选自《北京科技报》2006年7月12日)

1.关于人体身高的影响因素,没有起作用的一项是( )

A.有管道的腺体,即外分泌腺,如汗腺、消化腺等。

B.无管道腺体,即内分泌腺。

C.肝脏等组织。

D.父母遗传的因素。

2.关于武大郎个子矮小的原因,属于不可能的因素的一项是( )

A.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骨骼与生殖器官的发育的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B.对青春期的影响很大的性腺分泌较少。

C.控制身高最主要的腺体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少的结果。

D.父母遗传的因素。

3.生长激素是促进人体长高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生长激素先作用于肝脏等组织,然后就产生生长因子。

B.生长激素分泌太多或不足,都会影响人体发育。

C.生长激素是先通过生长因子,然后再对骨骼起直接作用。

D.如果有了肝病、肾病或营养不良,由于生长因子的产量不足,人就长不高。

二、光驱动生命世界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大规模地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把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它为几乎所有生命活动提供有机物、能量和氧气。每年地球上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约为2200亿吨,相当于人类每年所需能耗的10倍。由此可见,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二氧化碳固碳(碳汇)过程,它是作物和能源植物、生物资源的物质基础。

当今人类文明所需古生物燃料,无论是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古代植物光合作用直接和间接的产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是地球氧气的主要来源。当今人类面临的粮食、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问题都和光合作用密切相关,对于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均处于重大压力之下的我国,光合作用的研究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长期以来,光合作用机制的研究是自然科学的前沿,也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和热点之一。科学的前沿、科学的核心问题往往是科学本身发展规律与社会需求的交汇点。光合作用研究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光合作用高效吸能、传能和转能机制及其调控原理以及碳素同化的代谢网络及调控机制是光合作用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重大的科学理论问题。现已确定,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均是在具有一定分子排列及空间结构并镶嵌在光合膜中的捕光色素复合体和反应中心色素蛋白复合体及有关电子载体中进行的。从光能吸收到原初电荷分离的时间尺度为10-15~10-7秒,它包含着一系列光子、电子、离子等传递和转化的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在光合膜系统中,光能传递效率可达94%~98%,光能转化效率几乎可达100%;在可见光推动下,在常温常压下,使水裂解,放出氧气来,这些是当今科技还远远达不到的。据预测,对光合作用高效吸能、传能和转能机制的揭示,对光合膜蛋白有关的电子载体空间结构的揭示,将可能使光合膜系统成为第一个在原子水平上以物理和化学概念进行解释的复杂的生物膜系统。这不仅能阐明光合作用高效转能的机制,丰富和发展分子体系的电子传递理论,促进生命科学、物理学及化学学科前沿领域的发展,而且突破光合作用机制,挖掘光能吸能、传能和转能的潜力可大幅度提高光合作用光能转化效率,大幅度提高作物及能源植物产量。

对光合作用的太阳能光生物转化产物的利用,可提供生产清洁能源(包括生物乙醇、生物柴油、沼气、氢气及生物发电等)的原料。仿生模拟光合作用机制可开辟太阳能利用新途径,例如,研制光能转化效率高的生物太阳能电池,以微藻为基础研制光合细胞工厂等,这些全新的概念和思路,对实现农业及可再生的生物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在21世纪,光合作用机制的研究及其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将孕育着重大的突破。

(选自《科学世界》2010年第5期,有删改)

1.下列对“光合作用”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大规模地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它是作物和能源植物、生物资源的物质基础。

B.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大规模地把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它为所有生命活动提供有机物、能量和氧气。

C.光合作用不但是作物和能源植物、生物资源的物质基础,还是地球氧气的主要来源。

D.长期以来,光合作用机制的研究是自然科学的前沿,也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和热点之一。

2.根据原文,下列不属于研究光合作用的重大意义的一项是( )

A.光合作用的研究能减轻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

B.光合作用可提供生物乙醇、生物柴油、沼气、氢气及生物发电的原料。

C.光合作用机制的研究是自然科学的前沿,也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和热点之一。

D.仿生模拟光合作用机制可以开辟太阳能利用新途径,对实现农业及可再生的生物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3.根据上下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光合作用机制的研究是科学本身发展规律与社会需求的交汇点。

B.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均是在具有一定分子排列及空间结构并镶嵌在光合膜中的捕光色素复合体和反应中心色素蛋白复合体及有关电子载体中进行的。这是科学家们正在探讨的问题。

C.凭借现在的高科技术,水在常温常压下,通过光合作用,能裂解放出人类所需的氧气。

D.对光合作用高效吸能、传能和转能机制的揭示,可大幅度提高光合作用光能转化效率,大幅度提高作物及能源植物产量。

推荐访问:第三节 科普 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