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研究

医院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2-02-15 10:06:08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以适应社会需要,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必须重视和提高实验教学的品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需进行改革。应重点从实验的目的、方式、内容、设备、考核、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研究,阐述实验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等教育 实验课程 教学研究

实验的性质和地位

对科学的认识是从实验开始,对实验的兴趣是课程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是高等工科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是高校电子类各专业必修的应用技术基础课,是工艺技能训练和其它实践环节的基础,由基础实验和课程设计组成。电子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与实验息息相关,它是将技术理论转化为实用电路或产品的过程,所以实验在该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微观电子产生的各种现象是很复杂的,用文字叙述往往不易透彻地讲清楚和理解这些复杂变化的实质。而通过对一些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有助于认识变化的实质。借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该课程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探讨问题的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可以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加深对电子技术理论的认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技能,对学生后续课程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

实验课程的目的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十分重视加强实验教学。我认为首先要引导学生调整好心态,明确实验目的。实验的目的不在于使学生学会做几个固定内容的实验,而在于给学生一个动手的机会。纯碎的知识不是职业能力,纯碎的操作技术也不是职业能力。只有当知识与操作技术相结合,个人能智慧地完成工作任务时,才能说明他具有了职业能力。通过实验室实验教学这个平台,是提升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做实验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电子测量知识和技能。通过设计性实验和项目教学法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需要。具体要求:

(1)能够通过阅读实验教材和资料,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能够借助教材或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和仪表。

(3)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初步分析判断。并准确测量、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4)能够读懂基本电子电路,具备分析电子电路的能力。

(5)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处理。撰写规范的实验报告。

(6)培养学生实验中应具有的科学态度和塌实的工作作风。

(7)能够设计、安装和调试具有一定功能的电路,完成具有设计性内容的课程设计。

实验设备要求

根据高等院校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条件,不同的教学手段必然引起教学资源需求的改变。事实已经说明校外基地不能代替校内实验室,建设什么实验室、选择什么实验设备与仪器,应有不同的要求。但是,必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论的自主学习,强化专业技术水平,增强专业能力;有利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增加社会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熟悉企业运行模式,增强方法能力。所以实验所用设备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1)每个实验项目必须具有符合实验条件的专用实验电路设备。

(2)实验所用设备、测量仪器应具有普遍的实用性,对已经落后的设备、仪器仪表尽量不要在实验中使用。为适应社会不同的需要,对落伍的设备仅做适当介绍。

(3)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实验所需设备数量应充足,满足学生实验要求。实验所用测量仪器、仪表种类应尽可能多,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4)实验所用设备应具有时代的先进性,能够反映我国电子行业的当前水平,以满足学生未来就业的需要。

实验操作规程

实验操作规程是指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必须遵守的基本规章程序和注意事项。

(1)开始实验前,对实验器材、设备、耗材进行认识和清理,看是否齐全和完好。

(2)实验操作时,应仔细阅读仪器和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做到按操作规程进行,切忌盲目操作。

(3)实验过程中,要切实保证人生安全和设备安全。对于高压电源和线路,应事先警示,操作时小心。遇到疑难问题及时断开电源,再进行检查。

(4)实验完成后,仪器设备应恢复原始状态,并切断电源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5)实验室应保持肃静,不得大声喧哗,来回走动打闹。不得随意乱扔果皮、废纸、必须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实验项目和课时

实验教学内容应注重现实社会发展和就业需要,以培养职业岗位群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充实实践训练的内容,强化应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能力。教学实验项目的选择是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内容的选取上要求“够用”为主,遵循“宽、新、浅、用”的原则。即知识面宽,适用面广;要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知识范围不追求深度,只要够用就行,通俗易懂;要注重应用、面向实践。

课程设计的内容设置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实验项目的选择按照基本器件-电子仪器使用-基本电路-基本分析方法-集成器件-综合设计-课程设计的应用为思路,综合考虑《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的课程设置及课时配置(备注)。

实验的方式

实验的方式方法至关重要,实验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但实验的效果却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实验的成功与否。根据《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特点确定了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手段上采用多种类型实验并举,而又以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教学法的实验为重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在验中,对经典实验按照实验原理要求,采用经典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便于学生学习实验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理解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设计者的原创思想。

(2)对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教学目的,给学生提供当前我们实验室目前所拥有的最新、最先进的仪器设备,让学生掌握和设计先进的实验方法,使学生实验水平达到我们实验室尽可能达到的先进水平.。

(3)在项目教学法的实验教学设计则把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把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完成项目任务为中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在此时只是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在项目教学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教学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项目教学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在校成绩与就业之间的相关度。

实验教学过程

(1)为了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实验任务,每次实验课前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明确每一个实验项目均要完成的目标要求。我认为首先要引导学生调整好心态,珍惜每一次上实验课的机会。通过实验室这个平台,学生应学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主动钻研的探索精神。

(2)注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是通过教师的认真讲解、示范、引导、纠正、甚至是手把手的教会如何规范操作,让学生比较熟悉和规范地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并用规范与不规范的动作进行比较,让学生从审美的高度去领会规范的操作就是一种美的体现,也只有规范操作才能保证实验的安全与成功。

(3)实验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实验结论与理论不合。这就要求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验数据必须是一边操作一边记录,不管数据正确与否,必须是真实记录的原始数据,不得提前填写数据与过后凭记忆追填数据。实验原始数据的优劣,决定着实验的成败。记录时务必认真仔细,分析运算的错误可以修改,原始的数据则不能擅自改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提高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敏锐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4)实验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工作台面陈列有序,具有规范的操作方法。实验结束后,要把所有实验仪器、器材整理归位,认真做好台面清洁,经过实验教师检查后方可离开,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5)认真完成实验报告。这是养成良好习惯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体体现,也是对整个实验项目的工作总结。描述实验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及可能的解释,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误差原因,对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提出改进意见等心得体会

实验的考核与评价

建立一套较完善的以学生素质发展为目标的、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通过合理的成绩评定制度,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实验过程和动手能力的考察。实验成绩的考核不仅是实验教学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验教学内容的继续和延伸。《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成绩考核,应以每个实验为一个独立项目。实验项目的方式方法选择不同,则采用不同的评分标准。

(1)演示和验证性实验项目成绩考核由学生组织管理、学生考勤、组织纪律权重10%;.实验中操作技能、操作规范权重50%;撰写实验报告规范权重40%三部分构成。

(2)综合性实践的成绩考核由制作设计权重50%;制作能力权重50%二部分构成。

(3)课程设计的成绩考核由设计方案权重30%;安装、制作、调试等权重60%;总结设计报告权重10%三部分构成。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评价应制定规范、科学、适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实验中检验。判断实验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应由学生完成实验目标的三要素决定。即有目的的训练灵活的头脑、有手段的锻炼灵巧的双手、有方法的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从而通过考核评价,评价反馈的信息对实验教学进行调控和改进,最后达到实验教学的目标。

备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的课程内容设置及课时配置安排,根据不同专业、实验方法要求不同均有较大变动。

参考文献:

[1]胡乡峰.《电化教育学》实验课研究[C].刘东海主编.高校科教论坛(上).内蒙古: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P105.

[2]丁慎训主编.大学物理(实验部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实验中心

推荐访问:教学研究 电子技术 模拟 课程 实验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