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锻造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发展

医院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2-02-21 10:11:30

在苏北大地上,有这样一所职业学校,它建立于1978年,在34年的发展中,它一直锐意进取,不断创新,近几年来更是乘着职业教育发展的东风,抢抓机遇、多元办学,负重前行、孜孜以求,以跨越式的发展姿态在苏北大地崛起,办学实力跻身江苏省职教第一方阵。它,就是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在竞争与转型并存的大势中,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又是如何乘势而为,实现学校发展的新跨越的?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这所苏北大地上的职教名校。

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发展并非一日之功,在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领导班子以整体和全局的视角,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系统的顶层设计,并一以贯之地加以推行和落实。

发展需要顶层设计——创新机制 走内涵发展之路

发展的首要问题是机制与体制的创新与突破,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的领导班子正是由此入手,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谋划与探索,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面向市场,创新办学机制。学校经过探索形成了“人才预测—招生培养—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就业服务”一体化办学机制,特别是在系部招生的体制下运用“招生与培养结合、招生与就业结合”的方针,大力推进订单式培养。面对生源锐减的现状,仍然连续三年招生均在4000人以上。其次,引入竞争,创新人事分配机制。对教师实施“竞岗、竞课、竞聘”,对干部实施“定编、定岗、竞聘”,待遇上向教学一线倾斜,并根据个人业绩兑现效益工资。第三,严格管理,创新约束机制。学校针对不同岗位、职责,分别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细则》进行精细化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第四,改革后勤,创新服务机制。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行“校企分开、两权分离、一体多制”的管理模式。

如果说机制、体制的改革为学校突破了发展瓶颈,打开了发展之门,那么,内涵建设与品牌打造则为学校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让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不断增强。

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专业。学校成立了数控、机电、信息、采矿、汽车等五个专业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并坚持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开设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等13个五年制高职专业,煤矿技术、汽车检测等12个技师(预备技师)专业,还有30多个中职、中技专业,形成了以机电类专业为主体、以采矿类专业为特色、以信息类和汽车服务类专业为补充的专业格局。并按照“需求第一、适度超前、专业调向、校企结合”的原则,确立了机电一体化、焊接加工、数控加工、煤矿技术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为重点专业的专业群。经过努力,学校的高职数控技术、高职采矿技术与中职计算机应用、中职焊接技术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模具制造技术和数控技术应用被评为市级品牌专业,煤矿开采技术被评为市级特色专业,汽车检测、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焊接加工等12个技师(预备技师)专业被评为江苏省技工院校省级重点专业。

与此同时,学校建成了与现代企业生产同步的国家级数控人才培养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机电项目)1个,焊接、汽车、采矿等实训基地及各种实验室、实习车间59个,拥有焊接机器人、等离子切割机、数控机床等各种教学设备万余台,实习工位3600多个。

严格管理,深化课程改革。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制定实施方案、精品课程建设方案,并配备了符合人才培养要求和职业岗位要求的课程标准。对需要改动的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专家进行论证;坚持按“先规划教材、再省部或行业级教材、后校本教材”的原则使用教材;举办“创建高效课堂”活动,邀请省内外职业院校来校观摩;每年投资10多万购买万方数据镜像,建立采编播一体的校园广播电视系统,为教学科研提供丰富教学资源;开设了40多门选修课程,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在这些努力的基础上,学校大力倡导和支持教学探索,重研究、做精品。积极推进项目化、模块化、一体化课程改革和“一师一风格”等教学方式探索;启动了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立项建设了13门学校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还采取了教学工作线、学生工作线、教学督导工作线“三线监控”机制。

培养师资,实施人才兴校。在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打造名师队伍是“一号工程”。学校一方面加大“引智”力度,逐年引进大批研究生及优秀的工程师和技师,长期聘用印度、韩国等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另一方面,加大内部培养力度,精心打造“双师型”师资。每年组织教师参加技术比武、技能竞赛、讲课比赛,强化教师技能训练、提高教师讲课水平,贾涛校长介绍说:“学校每年拨专款100多万元用于师资培训,并有计划地分批组织部分优秀教师赴加拿大、奥地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进修。”

目前,学校专业教师中拥有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有236人,他们师德高尚、教艺精湛、贡献突出。其中,入选江苏省“333工程”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全国优秀指导教师1人、省技术能手5人、江苏省技工院校省级专业带头人4人、江苏省技工院校教学名师1人。

校企共育,创新培养模式。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并不满足于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而是大手笔地组织成立了111家企业参加的校企联盟。在这个合作平台,学校的校企共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大展拳脚。一是大力开展订单培养。2011年学校与40家知名企业签订4820人的培养订单,2012年与51家知名企业签订了6155人的培养订单。二是创办矿中校。根据煤矿专业特点,与徐州矿务集团权台矿合作,把采矿专业部分班级的一体化教学全部放在企业,和企业进行零距离对接。三是开展引企入校,推进工学交替。2010年电气系引进音视频接口和键盘两条生产线,扬州热点、徐州中盈瑞成、辛星影视动漫等三家企业在信息系设立车间、工作室,创办起“校中厂”,进行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的探索;数控系与南通荣威有限公司、徐州三和机械有限公司、徐州第二煤矿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工学交替的探索。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文化育人 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走进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教学楼窗明几净,图书馆藏书丰富,体育场上绿草如茵,篮球场、排球场、游泳池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多功能会议厅清雅大方,学生公寓宽敞整洁,学生餐厅卫生舒适……而更能体现学校硬件建设实力的,是先进技术的运用已经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学校建有先进高速、智能化、教学化的校园网络体系,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教室、实训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功能,有健全的信息基础设施,确保全校信息网络高效顺畅;校园网建有教务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心理咨询系统、万方期刊系统、OA办公系统、精品课程评选系统。

而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学校更深刻意识到了文化育人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以物质文化建设为依托,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的建设思路。

学校将校园企业文化建设和专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煞费苦心建立了专业文化标志性识别系统。通过在校园里、教室里悬挂企业文化标识、统一穿着企业制服、享受委培企业专项奖学金等,让学生直接感受企业化、职场化的氛围。利用悬挂专业史上的大师画像,张贴与专业相关的名言警句,宣传本系名师、骨干教师,介绍业内成功人士以及能工巧匠、优秀毕业生事迹,介绍市场人才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历史以及新工业、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等,为学生营造强烈的专业文化气息。学校还启动了“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的建设,校园里处处充满了蓬勃向上的青春气息。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这既是徐州机电高职人响亮的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学校健全了学生工作网络体系,形成了全校教工共同参与、全程培育引导提高、全方位服务达成目标的“三全”育人管理格局;坚持以生为本,不断加强学生“四自”管理;实施学生党支部引领工程和“一系一品牌”文化创新工程。学校还以德育学分制为抓手,创设特色活动,加强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按其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健康人格、良好品行。在学校里设立的“心语工作室”,由专业教育学、心理学教师主持,定期开放,解答学生的困惑,帮助学生纾解负面情绪。学校还启动了“关爱学生”的主题活动,关爱学生已经成为全体教职工的自觉行为。

文化的建设和德育的渗透,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时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引导,促进了学生的均衡发展,推动了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育人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学校有262名学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4人获国家奖学金,174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1013人获高校助学金,3735人获学校奖学金。2009~2011年,9人获得省、市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24人获省、市级“优秀学生”称号,9人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称号,6人获得“徐州市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实力是磨练出来的——提升学生就业力 成就美好未来

衡量一所高职院校办学的成功与否,就业水平是一个主要标尺。“首先得看就业率,但更重要的是看就业质量。一个月挣1千元和3千元不在一个档次。”贾涛校长一脸自豪地说。在就业工作上,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进行了大量的探索,通过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建立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相互沟通、紧密结合的“教、学、研”长效机制,学校连续多年就业率达98%。与学校建立起长期稳定用人合作关系的近200家企业中,中石油、徐工集团、三一重工、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等国内500强企业以及卡特彼勒等世界500强企业不胜枚举。据统计,学校毕业生85%以上就业于国内知名企业。不少学生就业后,迅速成为企业的骨干。

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和良好发展,在很大程度得益于他们在校期间得到的专业能力方面的磨练。

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以“国赛有名次、省赛创佳绩、市赛争第一、校赛常态化”为工作思路,面向所有专业、所有师生举办校级技能大赛。2011年,学校将2名在省赛、国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青年教师特聘为副教授,激发起全校师生关注大赛、投身大赛的热情。在2011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学校摘得8枚金牌、16枚银牌和30枚铜牌,共计54枚奖牌,以94分的总成绩在徐州市名列第一,在江苏省职业学校中名列第七;同年国赛中又取得了一金二银的骄人成绩。2012年,学校在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夺得10枚金牌、33枚银牌、36枚铜牌,奖牌总数和总分稳居徐州市第一;国赛中又不负众望,一举夺得7块金牌、3块铜牌,跃居江苏省职校第三!前不久,学校被江苏省教育厅授予“2012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2012年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国赛、省赛)特等奖”。

为满足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需要,学校还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意大利伽利略学院、韩国浦项大学、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等国内外高校联合办学,学生毕业时既能够拿到技能证书,又能拿到高等教育学历,核心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

疾风识劲草,路遥知马力。建校34年来,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为企业、社会输送了大批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展示了徐州机电高职人不甘人后、勇于创新的气魄。“职业教育是一项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事业,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增强核心竞争力,在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赢得自身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贾涛校长的话语中充满了信心与奋斗的激情。

推荐访问:锻造 核心竞争力 跨越 发展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