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基于备考能力提升的二轮复习课型

医院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2-03-24 11:18:25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主要集中于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全面掌握,以及如何解决遗忘知识并重新积累的问题。二轮复习则侧重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之能够有效备考,提高成绩。下面是笔者二轮复习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以期求教于同行。

突出主干,形成网络

在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析中写道:“就基础性而言,历史试题设计切实把學科主干知识作为能力考查的主要载体,考生作答必须结合所学。”故主干知识掌握的熟练度和清晰度决定着高考的成败。

一轮复习是对知识点的全面覆盖,二轮则要整合三本教材,形成缜密的知识框架,以此为基础才能合理融会贯通主干核心知识。

二轮课堂首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时间轴的绘制掌握历史事件的前后关联,通过网络搜集先秦、秦汉以及中国地图分析变化,并掌握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地理沿革,通过知识树的描绘初步掌握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联。这些基础性工作由学生在课下完成,在课堂上主动展示,并现场由学生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进行进一步解说,最终达成基础知识再深化的目的。

如学生指出:“周平王东迁,王室衰微,仅有成周地区,为什么诸侯不乘机剿灭它以图霸权呢?”学生可以稍加讨论,各抒己见,最后由教师总结。此问题一方面涉及西周封建体制没落,“天下的政局也由以天子为首的封建体系解散为列国平等、彼此独立的社会。周天子过去所具备的权力、地位的丧失,形成了天下上层领导中心的真空,王所留下的权力空缺引起了一些强大诸侯的野心觊觎,列强的兼并、霸权的角逐因而日益激烈。”另一方面也说明周天子还具备天下共主的政治符号在身,政治传统的影响力仍然存在,假尊王之名行共主之实更具政治优势。

横向分析找关联,纵向分析找衍变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中,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结构为:第一,生产力的状况;第二,被生产力制约的经济关系;第三,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生长起来的社会政治制度;第四,一部分由经济直接决定的,一部分由生长在经济上的全部社会政治制度所决定的社会中的人的心理;第五,反映这种心理的各种思想体系。如横向分析郡国并行制核心概念时,我循着这个思路设计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回答郡国并行制形成的原因,以及从“郡国并行制既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利于社会稳定,为何汉朝初年又有文景之治的美誉呢?黄老之学作为一种思想体系,与汉初经济凋敝、国家需要恢复发展有关,那郡国并行体制作为同一时代的制度,二者有无关联呢?”这几个问题由浅入深,一可以复习秦汉相接时的基本史实,关注高考要点;二可以生成认知冲突,帮助学生深刻认识问题;三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寻找历史概念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学生可以简单答出第一问,知晓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对于后两问我补充史料如下:

材料一:汉初诸侯王国的设置,特别是在距都城较远的东方,分立了地方王国,扩大了地方政治、经济的权限,有利于发挥诸侯王国治理当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对全国每个地区行使有效的统治,适当地缩小了中央政府直接统治郡县的范围,因而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全国各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它顺应了当时政治经济形势的自然发展,是西汉王朝最高统治集团依据社会条件进行的一场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绝不是历史局部的倒退。

——冷鹏飞 西汉前期的郡国并行制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求索》1988年第5期

材料二:(刘邦)对诸侯王的这种优抚态度, 已经接近清静无为的内容, 对黄老治国思想的出台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抵御诸侯王对中央政权的分权要求, 汉政府加紧了对民心的笼络, 实行轻徭薄赋的与民休息政策来发展生产, 以增强自己的实力。从而确保了黄老无为思想的治国指导地位。正是统治阶级的这一政策, 才给西汉社会带来了经济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唐德荣 郡国并行制积极作用的阶段论分析《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8期

这两则材料可以看出郡国并行制是应汉初具体国情采取的合理措施,也间接推动了黄老之学成为治国思想,并促进文景之治的形成。学生在思维碰撞之后,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史实的真相,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用历史唯物主义思维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再如纵向分析,历史事物的成长或者消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生在理解历史概念时,往往把它定格在某个具体的时间点,对于时间点前后事物的演变过程不加以深究,思维缺乏逻辑串联,最终形成机械式的理解,历史解释能力欠缺。例如,在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转型特点时,学生对于礼制的破坏理解僵化,较多学生认为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礼制影响甚微。事实的真相是礼制虽已被破坏,但礼制文化的影响依然较大,比如“春秋时代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有时彼此都以竞技的方式看待,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也就是仍然离不开礼的约束。在某种情形下,不向主敌射击,不设险以谲诈取胜。”高考往往考查课本概念没有讲清楚的地方,二轮复习更应该关注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历史事物发展的角度去解读,启迪学生的思维,改变点状理解的不足之处。

精选题目,培养人文素养

教育部考试中心姜钢主任讲到,要“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高考命题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解决好“为谁培养人”这一命题的特殊意义,充分认识高考内容改革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的极端重要性。故在先秦秦汉史复习中就要让学生深刻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形成过程及特点,明晓大一统国家形成初期的制度以及在创新崛起时其所起的重要作用。高考试题一直关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其中蕴含着出题人的智慧,作为评价人才的尺子,它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所以,讲好高考原题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对高考题目的应对能力,并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如2016年全国乙卷24题: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本题考查的是平时教学的盲點、弱点。在平常教学中大多注意的是儒家思想产生后的演变轨迹,很少注意到儒家思想在产生之初所汲取的传统营养,忽视了思想发展是前后相承的道理。“儒”本身是一种职业,最早源自原始社会时期从事宗教活动的巫觋,商朝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儒”的记载,至少说明在这个阶段“儒”已经出现,春秋时期学术下移,士阶层力量逐渐成长,“儒”则演变为以传统礼仪知识谋生的自由职业者。孔子对过去“儒”拥有的知识进行了新的解释和延伸,从而发展出在后来对中国历史产生影响的儒家思想。孔子在这个由“儒”到儒家的转化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他是位思想的巨人,但他依然站在其他人的肩膀之上。思想本身就是客观事物在人意识中的反映,需要人去把它进行积累吸收和转化,在这个过程中,转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对事物的重新认识再总结,但也不能忘记积累是思想成形的基点,是思想形成的第一环节。

对于制度创新崛起,郑永年认为:一个大国仅靠土地面积、人口数量、经济规模是不够的,只有制度崛起、充满自信才算是大国。他讲道:“中国历史上的制度创新出现在秦汉时期,秦汉帝国在当时世界上最为强盛。它将战国时期的封建主义专制制度、周朝分散的制度转为大秦帝国的中央集权制,这就是制度创新,是一种中央集权制度的创新。政治学家福山曾将中国的秦汉帝国称为Modern State(现代国家),这一点我是赞同的。”

基于此,我设计问题:根据郑永年所说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秦汉时期的制度创新并评价其作用。设计问题的目的,一是考查学生对于先秦秦汉历史的整体认知,强化长时段历史概念的认知;二是考查学生对于具体历史概念理解的深度,深化短时段历史概念的理解;三是培养家国情怀,让学生站在历史当事人的角度去感知秦汉时期制度创新对于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强化训练史论结合的基本历史思维。

总结拓展,深化思维

二轮复习中教师大多关注于常考点内容的挖掘深化,对于课堂总结较少关注。这样做虽能打开学生思维,为发散思考做提前准备,但学生对概念间的关联认识不是特别清晰,形散神不聚,逻辑思维能力不足。故二轮复习既要保证学生思维有深度,也要使学生能够建构知识,形成体系,从整体上有机把握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为此,教师可以改编高考题或模拟题,使其的解题思路需要运用到长时段历史思维。这样答题结果可以充分暴露出个体学生思维受阻的症结点在何处,以便及时补救,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辅导,提高备考成绩。

例如,(改编自2017年河南濮阳三模试题)学者金观涛认为社会结构是由政治、经济、文化(或称意识形态)结构互相偶合而形成的稳定组织系统。(12分)

请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依据先秦秦汉史的知识内容,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对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结语

二轮复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贴近高考的形式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轮复习重在通史,需要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要充分研究高考试题,补教材不足之处,找学生思维欠缺之处,有的放矢;二轮复习的课堂要以练为主,用练习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能力。

推荐访问:备考 复习 提升 能力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