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张昆弟:不应忽视的中共工人运动活动家

医院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2-04-08 10:13:08

zoޛ)j馝|_wm5}ym?駞it׭tiu]ky个人前途和国家大事。三人一起被誉为“岳麓三杰”。

在一师期间,他坚持每天记日记。现保存于湖南省档案馆的张昆弟日记见证了三人之间的关系:

昨日下午与毛君润芝游泳。

游泳后至麓山蔡和森君居。

时将黄昏,遂宿于此。夜谈颇久。毛君润芝云,现在国民性惰,虚伪相崇,奴隶性成,思想狭隘,安得国人有大哲学革命家,大伦理革命家,如俄之托尔斯泰其人,以洗涤国民之旧思想,开发其新思想。余甚然其言。中国人沉郁固塞,陋不自知,入主出奴,普成习性。安得有俄之托尔斯泰其人者,冲决一切现象之网罗,发展其理想之世界。行之以身,著之以书,以真理为归,真理所在,毫不旁顾。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颇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拟。又毛君主张将唐宋以后之文集诗集,焚诸一炉。又主张家族革命,师生革命。革命非兵戎相见之谓,乃除旧布新之谓。

今日早起,同蔡毛二君由蔡君居侧上岳麓,沿山脊而行,至书院后下山,凉山(风)大发,空气清爽。空气浴,大风浴,胸襟洞澈,旷然有远俗之慨。归时十一句钟矣。

由麓山归,作家书一封。下午送信晋城,托胡君带归。

一九一七年九月二十三日

1915年,张昆弟 21岁。这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一师学生举行游行示威,散发传单,抵制日货,反对承认“二十一条”。张昆弟毫不犹豫地参与其中。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倡导文学革命,提倡科学与民主。他们的老师杨昌济订阅数份分赠给毛泽东、蔡和森和张昆弟阅读,三人都成为了《新青年》的热心读者。

每逢星期六或星期日,三人集合到长沙东乡板仓杨昌济先生家里,讨论有关读书、哲学问题,交流各自一个星期来的看书心得,自由讨论,遇到问题,即时请教杨先生。谈到读书的目的,大家争相发言,情绪热烈。毛泽东说:“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为救中国,求真理,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一个星期之后,又聚会一起,继续讨论如何身体力行,张昆弟表示:首先,必须好好锻炼身体和意志,不说空话,注重实践。毛泽东认为这个说法很对,并提出:我们以后每天清早洗冷水澡,搞体育活动,首先把身体锻炼好,要像杨怀中先生那样一年四季冷水浴,冬天下雪也要洗。

1916年,张昆弟22岁。这年秋,他与毛泽东、周世钊同在本科八班。他加入了学生志愿军,课内学习军事常识,课外学习基本的军事技能。后来,他和毛泽东一起,指挥了学生志愿军护校、智取北洋溃兵活动,展现了他们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实战训练。

1917年6月,一师开展了一次全校“人物互选”活动,“人物互选”具有“民意测验”性质,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学业和操行。全校12个班,575人参加,当选者34人。毛泽东得49票,名列第一。周世钊第二,邹彝鼎第三,张昆弟有幸名列第四,获得敦品、自治各9票和好学16票,共34票。

1918年4月14日,张昆弟和毛泽东,蔡和森等积极倡导、创立新民学会,他是重要骨干。每到星期六下午,他们就不约而同聚会畅谈。有时,一谈就是一个通宵。同年7月,张昆弟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和毛泽东、蔡和森等寄居在湖南大学筹备处——岳麓书院的半学斋,一面自学,一面从事社会改造问题的讨论与探索。

逃离婚姻

1918年7月,张昆弟打算参加留法勤工俭学,得到蔡和森的赞同。

8月,张昆弟回了家乡。当祖母得知他在学校与毛泽东等人办工人夜校、建立新民学会时,老人认为这些都是“不正经的事”,为了把孙儿留在身边,祖母想给他找一个“堂客”(妻子),再给他找一份教书的职业,把他牢牢“拴”在家里。当他知道祖母的心思时,他说:“蔡伯母(蔡和森、蔡畅的母亲)有一个女要给我做堂客,这事您老人家就不要操心了……”但祖母表示,坚决不准他在外面找媳妇儿。张昆弟极为孝顺,为了顺从祖母,只得答应。

在祖母的操办下,张昆弟与邻村女子谢益秀按照当地习俗举办了婚礼。新婚后,张昆弟表面上对她恩爱有加,早上给她打洗脸水,晚上带她到野外赏月,给她讲外面的故事。临睡前,还给她打洗脚水。不过,忙完这些,他就让谢益秀坐在床上,自己伏在书桌点灯看书。当地几位好事者在他们窗外偷偷摸摸观察,发现谢益秀坐得困了就倒在床上睡着了,而张昆弟困了就伏在书桌上呼呼大睡。由于缺乏共同语言,他和谢益秀的婚姻只是形式上的。新婚后才过三天,张昆弟就收到蔡和森寄来的法兰西勤工俭学的招生简章及说明书。于是,他打点好行装,对谢益秀说:“我不能在家陪你,要出去了。你要是想我了,就看看天上的月亮,它有缺有圆,总有一天我们也有圆的时候。”之后,他来到叔叔家,对婶母说:“我这桩婚姻是翁妈(祖母)逼的,我没办法只好应承,我要出去了,我堂客就交给你们了。你们不用牵挂我,尽管放心,我会干出一番事业来报答你们的。”就这样,张昆弟离开了家,一直杳无音讯。

8月15日,张昆弟与毛泽东、蔡和森、肖子升、罗学瓒、李维汉、罗章龙等24人从长沙启程去北京,准备赴法留学。一行人到达北京,先是住在杨昌济家里,后来合租住在三眼井胡同,8个人一个小房间。冬天,北京天气奇冷,但他们8人只有一件大衣,气温特别低的时候,他们就轮流穿着大衣出去。大家过着清苦的生活,一面学习法语,一面学习机械学、机械制图。每人学一种工艺,如钳工、木工、铸工等。

1919年初,张昆弟和李维汉护送肺病严重的邹彝鼎由北京返回湖南。不久,邹彝鼎病故。5月4日,北京爆发以学生为主体的反帝爱国游行示威运动。张昆弟却因家事缠身不在北京,错失了参加五四大游行的机会。

留法岁月

9月,张昆弟和李维汉、李富春等到达上海,候船赴法勤工俭学。10月31日上午11时上船启程前往法国。他们坐的是货舱,在海上航行了近40天,许多人因船身颠簸、震动,头晕呕吐,食量锐减。尤其臭虫多得吓人,扰得他们夜夜不得安宁。12月9日,他们终于到达巴黎,住在巴黎西郊哥伦布的华侨协社里。

1920年初春,张昆弟在法国塞纳河畔香巴尼施乃德工厂做钳工,编号484。 同厂的还有李维汉、李富春等11人。他们每天的报酬有10多法郎,做工之余可以读三四个小时的书。大家一边做工,一边学法文,看书报。张昆弟和李富春等人凑钱买了一个煤油炉子,吃的主要是空心粉、马铃薯、面包,有时炒点卷心菜。每当做饭时,葱蒜气、煤油气、酒精气、醋酸气、烟油气,五味杂陈。

当时,张昆弟和李维汉等倡导组织 “勤工俭学励进会”,还组织成立了一个“工读互助社”,社章的第一条是“以实行社会革命为宗旨”。他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广泛的学习和研究,摆脱了工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影响,赞成马克思主义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1920年12月,张昆弟接国内家信,知祖母去世。同月,他的《法国北海岸之华工》的调查报告在上海《时事新报》登载。这是张昆弟深入法国社会的调研报告,对290多名华工的工作性质,工资收入,工人的组织、教育、储蓄及与法国人的关系等作了详细的叙述和分析。他认为:“工人想要得到健康的衣食住,在现在这种资本主义制度下,不想别的法子,无论工资增加到什么地步都是不行的。非全世界工人全体有彻底的觉悟,把这种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推翻不可。”

1921年,张昆弟27岁。这一年,法国因战后经济一落千丈,失业风潮席卷全国。2月初,在巴黎近郊有数百名勤工俭学生候工不得,生活无保障。张昆弟领导和参与了三次重大斗争——“二·二八”运动、“拒款斗争”和“誓死争回里大”的静坐,特别是在当年8月,他同周恩来、陈毅等同学发动了反对北洋政府卖国借款的“拒款运动”,他是“十人临时委员会”成员之一。9月,为了争取勤工俭学生读书的合法权益,他同蔡和森、罗学瓒、陈毅等勤工俭学生代表105人组成 “先发队”进占里昂中法大学。

由此惹怒了法国当局,华法教育会发出通知,声明与他们断绝经济关系,并要把他们“遣送回国”。他们决定去巴黎进行斗争。2月18日,他同蔡和森、向警予、蔡畅、李维汉等13人散发《蒙达尼勤工俭学同人意见书》,组织勤工俭学生游行示威,发动了 “要求生存权、求学权”的斗争。 蔡和森、向警予二人写出《告法国同学宣言》:“亲爱的同志:我们的生命问题来了,3月1日就要饿死了……”

10月18日深夜,张昆弟等留法学生在法国武装人员的监护下被迫登上了武装押送回国的邮轮。一同被押送回国的104人中还有蔡和森、陈毅、李立三等人。12月10日,他们抵达上海,拜会了陈独秀,汇报了在法国斗争的情况和参加革命的决心。陈独秀同大家研究了在旅法学生中建党的问题后,中共中央局批准张昆弟去北方工作。

英烈夫妻

12月30日,身处异乡的张昆弟想起自己已好久没和家人联系,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便铺开纸笔写下《致叔父张翰屏的一封信》,信中充分表达了他满腔的革命豪情和投身共产主义的远大志向和坚定信念:“侄海外奔走,大志未成,南望洞庭,唯有洒泪而已。侄本拟酬报家庭,以付诸叔送读之殷。但处此污浊社会,倘不严加整刷,则人民永无幸福。吾决断从事改造社会之大业。社会解决,家庭亦随之解决也。”

1922年春天,张昆弟由上海赴北京找到李大钊,由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受李大钊派遣去正太铁路从事工人运动,并亲自组建正太铁路总工会。1923年3月,张昆弟任中共北平区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兼工人部部长。这一年,他组织了正太铁路工人年关大罢工,并发动正太铁路和石家庄的广大工人参加了京汉铁路大罢工。

1924年,张昆弟受党组织派遣到郑州协助恢复京汉、陇海铁路总工会。1925年2月,他被选为全国铁路总工会总干事和党团书记。同年春,当选为中共豫陕区委委员。10月任河南总工会委员长。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后,又担任中华铁路总工会干事、党团书记。1925年冬,中央派他到山东恢复党的组织,成立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他任书记,负责妇运工作的王兰英是执行委员会委员。王兰英祖籍广东中山,出生于山东济南,1923年考入山东省立济南女子学校,1924年加入共青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共青团济南女子师范、济南女中两校的团支部书记。1926年,她因与同学反对段祺瑞政府的暴行,在校内外散发传单被校方开除,随后到中共山东地委机关工作。在此,王兰英与张昆弟在工作中建立了深厚感情,二人结为夫妻。这年夏天,党组织派她到苏联莫斯科留学深造,1929年春被分配到上海沪东区做工运工作,1930年随张昆弟赴湘鄂西苏区工作。1932年夏,张昆弟被错杀后,王兰英又回到上海,不久被派至广州担任中共广东省委秘书长。1932年3月,因叛徒出卖在香港被捕。香港当局把她驱逐出境并通知了广州当局,因此在广州遭国民党政府逮捕。在狱中,王兰英同敌人进行了顽强斗争,受尽酷刑,坚贞不屈。1933年被杀害。

张昆弟与王兰英,被列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对著名的英烈夫妻之一。遗憾的是,二人没有留下后代。

革命豪雄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张昆弟调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1928年6月,他和王兰英一起赴莫斯科出席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他当选为中央审查委员会候补委员。会后列席了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回国后,先后任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党团书记、中共顺直省工委书记和河北省工委书记等职。

1929年,他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到东北一些地区指导工作,并任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常务委员兼党团书记。1930年春,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工委书记,同年调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政治部主任。

1931年春,37岁的张昆弟受党中央委派,以中共中央工运特派员身份赴湘鄂西苏区领导工人运动,妻子王兰英随往。1931年7月,湘鄂西苏区召开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成立总工会,张昆弟任省总工会党团书记,负责指导总工会,动员工人参加红军,组织工人支援反“围剿”。

1932年,张昆弟遭到“左”倾路线的迫害,被杀害于洪湖翟家湾,时年38岁。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时说:“1930年,一、二月就打AB团,我们讲不要搞肉刑,结果还是搞了。那时候杀了许多人,应该肯定地说,许多人都杀错了。”

张昆弟被杀害,家人并不知情,亲人们苦苦等了近30年,祖母、叔父和谢益秀相继去世。到1950年,省军区一位领导和县人民政府一名干部来到龙塘湾慰问烈士家属,其侄儿张雁书等才知道张昆弟早在1932年就牺牲了。当时,鉴于张昆弟为革命牺牲,没有留下后代,由领导作主,将张雁书过继给张昆弟做继子,让他享受烈士子女待遇,由政府送他读书。就这样,张雁书于1958年在益阳市一中读完高中,毕业后回家当了一名乡村教师,一直到退休。

从历史的事实及至今存在的文件资料中可以看出,张昆弟是不应忽视的历史人物。至今,李大钊着意栽培的中华总工会创始人,为革命而牺牲的张昆弟尸无墓地,令人叹惋。”

(责编 兴柱)

推荐访问:工人运动 活动家 不应 中共 忽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