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毛泽东确立文章主题的方法与技巧研究

医院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2-04-11 10:13:07

摘要:写文章者必先定主题,主题不定,如同人之失去灵魂,三军缺少统帅。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的文章巨人。毛泽东善于从平凡的材料中深挖主题,从质朴的材料中巧定主题,从由表及里的分析中提炼主题,从借鉴古训中确定主题。毛泽东确立文章主题的方法与技巧,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他的文章主题本身更是经天纬地,立意高远,博大精深,启迪后人,是弥足珍贵的思想与精神文化遗产。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确立文章主题的方法与技巧,无论对于国家公务员还是对于为文治学者而言,都大有裨益。

关键词:毛泽东;文章写作;文章主题

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182-03

文章主题,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灵魂,是决定文章整体质量及其得失成败的关键,因而历来颇受关注。有诗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确立文章主题,犹如沙里淘金,不仅需要付出艰辛,更需要智慧。作为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的文章巨人,毛泽东的文章主题,既非从天而降,亦非头脑里固有,而是深入分析,精心揣摩,将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结果,更是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鲜明的艺术特色的完美结合。本文着重从文章写作的角度,对毛泽东确立文章主题的方法与技巧作一些梳理和研究,以为国家公务员和广大为文治学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也供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广大干部和相关工作人员作为参考。

一、从平凡材料中深挖主题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写文章选材要严,开挖要深。所谓“开挖要深”,是指要善于从平凡的题材中,开挖出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的主题。毛泽东具有提炼和表现主题的非凡能力,他凭借敏锐的头脑和非凡的思维能力,善于在一般题材中发现不一般的含义,在寻常事件中领悟不寻常的意义。“为人民服务”就是他从一个普通士兵牺牲的事件中,开掘的一个重大而深刻的主题。张思德是抗战时期中央警备团的一名普通战士,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壮烈牺牲。毛泽东在张思德的追悼大会发表了《为人民服务》这篇脍炙人口的演讲。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革命战士出生入死,流血牺牲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即便在中央机关担任警卫工作的士兵,也常与死神擦肩而过。然而由于毛泽东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将战士的职责同党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从普通士兵身上领悟到崇高的品质,从平凡事件中挖掘了伟大的精神。一个博大精深的主题在他的内心激荡。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1004为人民解放而奋斗,为人民利益而工作,这是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革命队伍的光荣历史使命。这种使命的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由张思德之死,毛泽东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观和生死观的思考:“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1]1004他以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的一段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依据,以感人至深的语言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形式,表明了革命者的生死观:“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1]1004进而高度赞扬了张思德之死,得出了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的结论。有了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历史使命的深刻认识,有了对“生死观”的深入思考,毛泽东从张思德之死的事件中挖掘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深刻而伟大的主题。《为人民服务》一文,除了纪念张思德,还有着更加广博深厚的思想内涵。毛泽东要告诉人们: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革命队伍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了这个共同的革命目标,我们走到了一起。我们要鼓足勇气,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1]1005我们追悼死者,是为了激励生者,用以寄托哀思,为了民族的解放而斗争。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提炼主题的方法与技巧,是着眼于平凡事例,从事件表层入手着力向深处挖掘,直至提炼出最能教育人民、鼓舞人民,既反映事物本质,又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的鲜明主题。几十年来,“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已经成为一面具有强大感召力的精神旗帜。这正是毛泽东从平凡材料中深挖主题的最好证明。

二、从质朴材料中巧定主题

在中国,“愚公移山”的寓言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与毛泽东的文章密不可分。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致闭幕词时引用了“愚公移山”的寓言。毛泽东《愚公移山》一文,主题很突出,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不仅如此,文章语言生动,简短精悍,寓庄于谐,气魄宏伟,富有强烈的感染力。更值得指出的是,这个主题的提炼和概括,是毛泽东运用形象思维的结果。他巧妙地借助中国古代寓言,说明党所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使古代文化遗产的精华与文章的主题思想高度契合,天衣无缝。在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信心,争取革命胜利时,毛泽东讲了愚公移山的故事。这是毛泽东精心设计的文章内容。他借这则质朴的寓言引出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他意味深长地指出:“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1]1102这正是毛泽东的用意所在:以愚公移山的精神,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斗志,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把中国引向光明的前途。他凭借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和超凡的领袖气质,把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的政治动员令与”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和谐完美地统一起来,这就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他不用干巴巴的政治说教方式表达主题,而是大动了一番心智,从通俗质朴的材料中,概括和提炼重大主题;用鲜活典雅的语言表达主题。这看似无技巧可言,实则寓巧于拙,富有智慧。试想,从该文发表后,有多少中国人从这篇政治文献中受到启迪和教益啊!

三、从由表及里的分析中提炼主题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泽东为中国农民运动唱响的一首赞美之歌。它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农民运动好得很!大革命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屈服于国民党的反共潮流,对组织起来打土豪、分田地的农民运动,不敢大张旗鼓地支持,反而指手画脚,批评农民运动”糟得很“、“过分了”;国民党右派则污蔑农民运动为“痞子运动”。毛泽东的态度截然相反,经过32天的深入考察,对湖南农民运动称赞有加;他站在农民运动的前头,坚决支持并领导农民运动,称赞农民运动“好得很”,不是“糟得很”;他重视的是农民运动的主流而不是支流,是农民运动的本质而不是现象。毛泽东认为:农民运动的本质是广大农民起来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推翻乡村的封建势力,这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40年,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农民在几个月内做到了。这是好得很,不是“糟得很”,更不是什么“痞子运动”。[2]15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由表及里的分析中提炼文章主题,是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1947年初,国民党反动派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被粉碎后,蒋介石准备发动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延安成了首选目标。这时,从敌我力量对比的总态势来看,敌强我弱。善良的人们无不为党中央、为毛泽东、为延安捏着一把汗。在严峻的形势下,毛泽东凭借深谋远虑和大智大勇,为中共中央起草了《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的党内指示,揭示了中国革命新高潮即将到来的重大主题。那么,即将到来的革命新高潮的标志是什么呢?毛泽东首先高屋建瓴地指出:中国的时局将要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是全国范围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发展到人民大革命阶段,现在是它的前夜。[3]1211紧接着,毛泽东见微知著,对时局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他认为:目前的军事形势正在向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人民解放军的胜利战果不断扩大,并已在几个战场夺取了主动,他用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证明自己的结论;[3]1211-1212他还指出:蒋管区人民运动不断发展,革命斗争不断高涨,解放区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和蒋管区人民运动的发展,预示着中国新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人民大革命毫无疑问地将要到来;[3]1212毛泽东进一步指出:美蒋反动派相互勾结,加强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反动政策,必将迫使各阶层人民团结自救,人民要求独立和平,为民主而斗争的反蒋爱国统一战线不断扩大;蒋介石非法召开的分裂的国民大会及其通过的伪宪法,在人民中间没有威信。[3]1212-1214有了这样深刻的认识和透彻的分析,毛泽东信心满怀,预见到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人民大革命的新高潮必将到来。毛泽东的判断与分析无疑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而且是在敌人的力量十分强大、蒋管区的法西斯统治极其残酷、革命斗争形势异常复杂的情况下作出的判断,当时很多人难以理解,甚至引起了党的高级干部的疑虑。毛泽东之所以得出这样的主题,关键在于他对革命形势有着冷静分析和深刻认识。他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殖民地政策,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人民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必然要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其实,作为思想家的毛泽东,他许多文章的主题,何尝不是科学预见的结果?他总是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拨开迷雾见曙光,准确把握事物发展趋势,最终引导中国革命不断走向成功。

四、从借鉴古训中确定主题

中国古代兵书中不乏“归师勿遏”、“穷寇勿追”的说法,强调对于败逃之敌不要过分追逼,以免其垂死抵抗,而导致不必要的损失。读书阅古、谙熟兵法的毛泽东,却从古训中得到启迪,在相继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大部分精锐部队,解放长江以北广大地区后,于1949年元旦发表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在曙光已现、胜券在握之际,毛泽东提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主题,用意何在呢?原来,革命斗争形势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简单。由于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战场上的节节败退,耍起了政治阴谋,试图阻止中国革命的前进步伐,只是因为其阴险狡诈,狐狸尾巴尚未完全暴露,导致很多人还没有完全看清这一点。果然,就在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同一天,大势已去的蒋介石在中国大陆发表了最后一份新年献词,提出了所谓“求和”主张,企图维护其在长江以南的反动统治,在现代中国重蹈“南北朝”分裂的覆辙。紧随其后的1949年1月8日,国民党政府又请求苏、美、英、法等国出面调停国共内战,妄图换取一段喘息之机,以便东山再起。苏联也因担心共产党向江南推进会引起美国直接出兵,表示赞成国民党“划江而治”的主张。当然,在革命阵营内部,也有人搬出了“归师勿遏”、“穷寇勿追”的古训。毛泽东早已洞悉蒋介石的“求和”阴谋,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中,他提出:“现在摆在中国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面前的问题,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呢,还是使革命半途而废呢?[3]1375毛泽东的提问及其鲜明的回答,对于人们认清时局很有指导意义。为了论证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主题,毛泽东历数了蒋介石在发动“四一二”政变后20多年的罪恶历史,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刽子手本性和依靠美帝国主义疯狂屠杀、掠夺中国人民的累累罪行。对于打着“和平”幌子,忽然竭力装出一幅可怜相的国民党反动派,毛泽东引用了古希腊“农夫和蛇”的寓言,告诫善良的中国人民要牢记农夫的遗言,决不怜惜蛇一样的恶人!这不仅揭穿了蒋介石的“求和”骗局,也给那些对蒋介石“求和”主张报有幻想的人们,开出了一付清醒头脑的良药。[3]1377在新年献词的最后,毛泽东进一步表达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主题思想,他以气吞山河之势庄严宣告:1949年,中国人民一定把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3]1379毛泽东的新年献词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划江而治”的阴谋伎俩。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亲笔起草并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这是“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的延续。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以排山倒海之势强渡长江,占领南京,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遂土崩瓦解。那天下午,在北京香山双清别墅那座美丽的凉亭下,毛泽东看完了报纸上登载的解放南京的消息,激情难抑,诗兴勃发,挥笔写下了那首气贯长虹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中“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一句,与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主题思想是前后呼应并完全一致的。今天看来,如果不是毛泽东洞悉时事,揭穿国民党反动派的“和谈”阴谋;如果不是毛泽东摈弃“归师勿遏”、“穷寇勿追”的历史遗训,中国革命极有可能“功亏一篑”。在历史的重要关头,毛泽东为中国革命的巨轮稳稳地把握着航向。

“文以载道”,毛泽东的文章主题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体现。他善于从平凡的材料中深挖主题,从质朴的材料中巧定主题,从由表及里的分析中提炼主题,从借鉴古训中确定主题,他提炼和确定文章主题的方法与技巧变幻莫测、神奇多样,值得学习和借鉴。他的文章主题本身更是立意高远,博大精深,启迪后人,是弥足珍贵的思想与精神文化遗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姬瑞环(1958-),男,中共党员,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秘书学、毛泽东的语言艺术等。

推荐访问:文章主题 确立 技巧 方法 研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