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DR、CT与MRI在评价股骨头坏死分期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医院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3-06-26 17:50:33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ANFH)采取DR、CT及MRI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120例单髋ANF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皆采取DR、CT及MRI评价,观察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分期,对比分析三种评价效果。结果:DR诊断阳性率为66.67%,CT则为83.33%,MRI则为96.67%,三种评价方式诊断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分期诊断结果来看,三种评价方式诊断阳性率在Ⅰ、Ⅱ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Ⅳ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CT及MRI评价股骨头坏死及其分期均有一定价值,但DR与CT诊断早期ANFH效果不佳,而MRI诊断早期ANFH最为准确与敏感,值得借鉴。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分期; CT; DR; MRI; 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 R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2-0076-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22.041

股骨头坏死亦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属于骨关节常见疾病,多因血液病、风湿病、烧伤及潜水病等所致[1],会先对邻近关节面组织血供造成破坏,进而引发坏死。早期确诊对于治疗方法与时机的选择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以往多采取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包括DR、CT及MRI等。为了进一步探讨DR、CT及MRI评价股骨头坏死分期的临床价值,笔者所在医院实施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入选对象120例,均为2012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单髋股骨头坏死患者,入院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120例患者主要病因:激素用药47例,酗酒26例,外伤13例、类风湿关节炎17例及其他17例。男75例,女45例;年龄21~69岁,平均(44.7±4.6)岁。临床表现主要为髋部疼痛及往下肢放射,间断性疼痛发作25例,同时少数患者伴有跛行及活动障碍等。

1.2 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DR、CT及MRI检查,其中DR检查采取Philips双板DR,行髋关节正位X线摄片。CT检查则采取Siemens 64排螺旋CT扫描机,行股骨头横断位扫描,其中矩阵为512×512,层厚为1 mm,扫描图像均及时传至相关工作站重建。MRI检查则采取Siemens 1.5T超导型扫描仪,取仰卧位体部相控阵线圈,实施常规冠位、轴位扫描,序列包括常规自旋回T1WI、脂肪抑制T2WI及快速自旋回波T2WI,实施平扫,层厚为4 mm、层间隔为1 mm,范围为髋臼上4 cm-股骨粗隆下方,扫描后数据同样传至本院相关工作站进行重组。所有影像学资料均有本院经验丰富的副高级及以上诊断医师评估与诊断,有异议时则讨论决定,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

1.3 分期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采取的股骨头坏死分期评价标准参照国际骨循环协会推荐的ARCO分期标准,包括:0期:活检结果符合缺血性坏死标准,而其他检查均正常;Ⅰ期:MRI为阳性或呈阳性,同位素骨扫描为阳性或呈阳性;Ⅱ期:DR检查异常,DR、CT检查无股骨头塌陷,经MRI与骨扫描呈阳性,但髋臼无改变;Ⅲ期:新月征;Ⅳ期:DR检查可见股骨头变扁,关节间隙变窄,同时髋臼囊性变、硬化等[2-3]。其中Ⅰ、Ⅱ、Ⅲ期根据受累位置可为分为外侧、中央及内侧三种病变。其中Ⅰ~Ⅳ期为诊断阳性,即可确诊为股骨头坏死。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同时采取统计学软件SPPS 18.0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取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三种评价方式诊断分期结果对比

DR诊断阳性率为66.67%,CT则为83.33%,MRI则为96.67%,三种评价方式诊断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分期诊断结果来看,三种评价方式诊断阳性率Ⅰ~Ⅱ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与Ⅳ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三种评价方式影像学特点

2.2.1 0期 三种检查方式诊断均无异常变化。

2.2.2 Ⅰ期 DR诊断可见骨小梁模糊,且股骨头内有少许散于稀疏区。CT诊断可见股骨头星芒状结构变形与增粗,并伴有关节囊肿胀、滑膜增厚及关节间隙增宽等。MRI诊断可见T2WI高信号,T1WI线样低信号。

2.2.3 Ⅱ期 DR诊断可见股骨头呈广泛性骨质疏松,无股骨头塌陷,但骨质囊变或硬化。CT诊断可见硬化区与局限性囊变,或混合并存。MRI诊断可见T2WI中等稍高信号,而T1WI不均匀低信号。

2.2.4 Ⅲ期 DR诊断可见股骨头囊变与硬化,同时可见新月征及关节间隙正常。CT诊断可见股骨头变形,以及新月体形成与软骨下骨折与塌陷。MRI诊断可见T2WI中等或高等信号,T1WI带状低信号。

2.2.5 Ⅳ期 DR诊断可见股骨头变形与塌陷,同时关节间隙变窄。CT诊断可见碎骨片或者关节游离体,塌陷引发的不规则形浓密区且发生继发性退行性骨关节病变。MRI诊断可见髋臼硬化与囊变等,同时软骨则完全损坏。

3 讨论

ANFH分期病因与病机不同,而病理变化基本一致,临床若能尽早诊断,对治疗与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当前主要采取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DR)、CT及MRI等,本次研究针对接诊的120例单髋ANFH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DR、CT及MRI诊断影像学表现各不相同,同时病因与病机也不相同,其中0期表现为造血骨髓丢失,间质内积液与窦状小管等坏死,常规MRI则显示正常;Ⅰ期则主要为骨与骨髓坏死、主要改变为骨水肿、骨陷窝空虚、骨细胞坏死等[4],经DR与CT无法显示骨质病变,而MRI却能尽早显示骨髓水肿;Ⅱ期病灶中心大量细胞碎片与坏死,周围新骨形成与纤维化等,DR与CT诊断可见硬化、囊变及骨质疏松等,MRI则可见双线征[5];Ⅲ期因纤维组织预先长入从而形成致密无血管区,形成新月体,经DR、CT及MRI均可确诊;Ⅳ期则表现为关节退行性改变、塌陷变形等[6],DR、CT及MRI均可确诊。为此,本次研究中DR诊断阳性率为66.67%,CT则为83.33%,MRI则为96.67%,三种评价方式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从分期结果来看,在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期和Ⅳ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DR、CT及MRI评价股骨头坏死及其分期均有一定价值,但DR与CT诊断早期ANFH效果不佳,而MRI则诊断早期ANFH最为准确与敏感,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张青松.MRI、CT、DR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检查和诊断[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8):91,100.

[2]赵国军,段文婷.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平板DR片上髋关节软组织密度的关系[J].中外健康文摘,2014,14(11):72-73.

[3]王业庆,石岩.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DR、CT和MRI影像对比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8):276-277.

[4]付永亮.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4):130-131.

[5]熊巧玲,杨富辉.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及MRI影像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2):1141.

[6]王经天,张达伟,普云霞,等.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X线、CT及MRI表现及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10,29(34):173.

(收稿日期:2015-04-18) (编辑:程旭然)

推荐访问:期中 股骨头坏死 临床 评价 价值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