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毕业季,校长致辞几多“萌”

医院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3-06-27 09:50:05

个人生仪式。

朱苏力在书中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致辞中插入一些网络流行语,如果活泼且生动,与致辞融为一体,不干扰听众的情绪和理解致辞的核心表达,完全可以。但目前有些网络语言的插入很生硬,很多余。诸如‘打酱油’,‘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或‘不要迷信哥,哥只是个传说’这样的语言,或凤姐或芙蓉姐或犀利哥这样的意象,在我看来,由于与整个致辞没有什么内在关联,多一句少一句没关系,这就多余了,甚至有点做作。”

活跃气氛与“哗众取宠”的区别只在毫厘之间。“院校长必须主要因其智识,因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理解、发现,包括他对学生的体贴,也包括他有针对性的,有时甚至会令受众感到有点疼的告诫,来获得学生乃至其他受众对致辞者服务的大学或学院的尊重,更抽象地,是借此为学术和学术传统争取更多的尊严。如果致辞令学生欢笑了,笑完后的感觉只是,‘这哥们(或这家伙)还知道这些!’那就是一个根本的失败。”

教育学者熊丙奇也在《网络语言成为大学校长们新的套话》一文中写道:“跟风乱用网络语言,恰恰是很没有个性、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的,如果校长本来是一个严肃的人,却故作‘时尚’,‘读出’所谓时髦的网络用语,这就把网络语言变成新的套话了。”

1932年,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赠言当年的大学毕业生:青年们离开校园以后,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欲望,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和追求。故此开出“三种防身的药方”: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有一点信心。

无一时髦话,却至今仍有药效。

一瞬间,一句话,一辈子

“最近电视剧《心术》热播,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医疗卫生系统从业人员的广泛关注,相信大家也都看了……或许你们将来并不是霍思邈、美小护这一类型的医护人员,但是毋庸置疑,你们却可能会遇见和他们相类似的医患矛盾……来自媒体的这些对医患关系的聚焦,或多或少会影响到我们象牙塔中的医学生,会令我们的医学生对自己的选择产生困惑。”

这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陈国强第二年给毕业生们做毕业致辞,有感于如今医学生们因医患矛盾而对未来产生惶惑迷茫,他觉得有必要在医学教育“出口处”再向他们提点一下“理想”和“信念”。为此他酝酿了两个多月,甚至让女儿帮他从网上下载《心术》,趁在去美国学习的飞机上专门看了一遍。

其实,去年陈国强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做毕业致辞的时候,也谈了“呼唤理想信念的心声”和“播撒、坚持、放飞梦想”。后来,他却发现,现在的年轻人更看重现实,也许因为他们的教育“太应试”了,也许我们的社会“太功利”了。紧张的医患关系,让他们觉得“梦想”更像个虚词,越来越多的学生毕业后不从医,或者干了没多久就跳槽去做医药代表。“可是如果都因为医患关系复杂而不愿做医生或难坚持下去,将来人类还能长寿吗?我们的医疗改革能够成功吗?” 一系列的疑问让他在思考……

50岁的陈国强教授回忆昔日自己毕业时,因为老教授的一句“让母校以你们自豪”而倍感鼓舞;如今,不少学生只把这类言说当空洞之词。陈国强说:不能指责他们,因为他们毕竟是“在考试中长大,在灌输中学习,在八卦中成长”,或者说“现实离他们太远,但是他们又觉得自己成年啦”。于是,他坚持,该说的话还是要说,当然用词得跟上现在小孩的思维。在把“Hold不住”之类的流行词汇写入讲稿时,陈国强还特意请教了女儿用法是否妥当。果然几处新潮用语当场让学生们惊喜,不过通篇并不算多,终究只是凉菜,“过度使用反而庸俗,无论如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不能丢”。

陈国强引用了美国医生特鲁多墓志铭上的一句箴言向学生阐述医学和医生角色的本质——有时去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当你珍惜自己的过去,满意自己的现在,乐观自己的未来时,你就站在了生活的最高处;当你明了成功不会陶醉你,失败不会击垮你,平淡不会淹没你,你就站在了生命的最高处;当你永远充满希望,看重自身的责任而不是权力,关切他人的不幸而专注于拯救和安慰时,你就站在了精神的最高处!”陈国强笑笑说,这些话,哪怕最终只有几个学生听进心里,也就欣慰了,因为我们不可能人人是一个模式,有了红花还需要绿叶呀。

刚刚聆听过陈院长毕业致辞的王慧慧,今年直升硕士研究生,她感慨说,院长致辞结合当下社会背景,饱含了对学子的良苦用心和关怀希望。“在面对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时,我们确实会有思想斗争,最重要的是有一个人来点醒你,告诉你面对困惑应该如何选择并坚持,把握好前行的方向。”

今年本科毕业的郑正,“因为家庭原因,将从事与金融相关的工作”,却仍庆幸当初的读医选择,“即便暂时不从医,也会争取在今后生活中充当医务工作者和病患家属之间的润滑剂”。过去,他以为毕业致辞之类的都是官方调调,离校这天听了院长的话,对母校产生了一种“家的归属感”——陈国强告诉他们:“无论你们走得多远,无论你们飞得多高,动物房、解剖教研室一定会在你梦中依稀重现,食堂也会向你们重现‘舌尖上的医学院’的味道,因为那是母校对你们的召唤!”

“我现在已经在想明年的致辞了!”陈国强似乎对这门功课上了瘾,“平时把自己的感想、体会记录下来,将自己私下调研时,一线医务工作者说的真心话体味下来,到时候就能有实在东西告诉学生。希望他们毕业四五年后,仍然有所回味,并且能够成为他们支撑的力量之一,那就值得了。”

“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这是北京大学中文系1988届毕业生、现《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与师弟师妹的分享。在应邀参加活动之前,卢新宁也挣扎过,毕竟横亘20多年的时光,两代人的观点、所处的社会风气都不一样了。最后,在朋友和家人的力劝下,她决定代表自己那一代人,和这一代的弟弟妹妹们“说点真诚的话”。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卢新宁的话,不仅打动了北大的年轻学子,更触动了在社会在职场浸淫多年的“老人”们的心。尽管没有花哨的辞藻,发言稿一登上网络,竟被数万次转载,掀起强烈共鸣。

有时候,毕业致辞的精华,更在乎一瞬间的动情。也许多年后,复旦人回忆起毕业典礼上的杨玉良校长,仍然记忆犹新的是他的道歉——因为一些宿舍没能尽早安装空调,因为一位学生没有拍进毕业照留下了遗憾;又或许,是他带着全体师生为远去的大师而默哀的那一刻……虽是小事,足显情怀。

推荐访问:几多 致辞 校长 毕业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