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影响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消极因素及对策探析

医院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3-07-02 17:20:08

【摘 要】本文分析单一注入、硬套规则、追求成绩、缩减项目等四种影响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消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丰富运动形式、降低器械要求、层次化教学、加强器材管理等应对策略,以有效转变学生消极态度、提升体育与健康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 消极因素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B-0165-02

当前,各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不断深化,虽然学校给予学生更多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与时间,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对常规的课堂内容兴趣不高,上课态度消极,纷纷表示想要进行自由活动。无论使用何种模式的教学手段,只要缺少学生的主观积极性,都会变得没有价值。那么,究竟是哪些具体因素导致学生不愿参与校方统筹开展的活动模块?如何做才能有效让学生的态度有所转变,提升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吸引力?本文针对这种现象进行具体分析,并探究其应对策略。

一、抽丝剥茧,探析影响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消极因素

学生之所以在潜意识中逃避课程安排的项目,主要是由于体育教师组没有深刻分析所开展的每项活动的特点和难度系数,未能对实施的问题进行预测并有效调整。因此,关注高中阶段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顺应其身心的自然发展规律,将对体育学科的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一)单一注入,忽视主观能动性。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上,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伊始时向学生“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具体时间安排,这些安排也是大致遵从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基本动作技术、基本运动能力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确比较熟练地掌握所学内容,而教学工作也趋于规范化,但它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师发挥绝对主导的作用,极大地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是一味地以达到考核标准为目标进行学习。久而久之,逐渐抹杀了学生创造的机会与自由发展的空间。

例如:在立定跳远项目的训练课堂上,每堂课大致 45 分钟左右,准备活动、教师示范、动作讲解大约占用 15 分钟,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站成一排,一组一组依次轮流进行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纠正,最多训练两至三轮,一节看似充实的课就宣告结束了。加上运动场地以及器械的限制,很可能没有达到学生的基本活动量,更别提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显然,这种单一注入的教学形式,是学生对体育课表现出应付、逃避现象的主导因素。

(二)硬套规则,挫伤练习积极性。规定与自由是体育课上的一对突出矛盾,规定的应是学习的目标,而自由是自主发展、探究运动技巧。如果教师不能将这两者的关系处理好,过分注重规则与要求,体育课堂将会缺少活力。因此,硬搬竞赛规则的教学手段在高中体育课中并不奏效,不但会大大挫伤学生主动训练的积极性,更会使其产生厌煩、抗拒心理,对教学项目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

例如,在教学投掷铅球的课堂上,一开始教师就规定一个可投掷范围,学生在将铅球推出之前不可以过界;男生一律使用五千克的铅球、女生使用四千克的铅球进行练习;铅球掉落必须不能超出落地角度界定线内沿……首先,学生在这样强度的规则下,会畏首畏尾,重点都放在怎么不犯规,而不是提升投掷铅球本身能力的提高上,甚至连基本动作都难以掌握。再者,高中生的年龄普遍在 15 至 18 岁左右,体质也因人而异,甚至部分没有经过力量专项训练的女生提起四千克的铅球都表现得很吃力,再加上投掷规则和各种范围限制,容易让学生对铅球运动望而生畏,更不要想使学生掌握这项运动技能了。

(三)追求成绩,过分追求规范性。通常情况下,优秀的整体成绩是部分学校一味追求的目标,也是衡量教师工作落实效果的重要指标。而在这种应试教育思想的带动下,教师会越来越追求运动项目的技术规范性,不管学生在一个什么样的精神、身体状态下,教师都安排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练习,以此来提升合格率。虽然高中生思维活跃,精力旺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速度相比其他时期都要强一些,但事实上绝大部分学生的体育素质不能达到田径竞赛的标准,根本无法接受高强度的训练。

例如,在难度系数较高的百米跨栏跑步项目中,规定跑步过程中必须在某一个跑道内,不能窜道;男子跨栏高度为一米零六、女子栏高为八十四厘米,要在一百米的距离跨越十栏。一般教师都从原地跨栏技术开始严格按照跨栏竞赛要求进行教学,以期达到最佳成绩。这种过度追求规范性、追求成绩的做法不符合学生身体的实际状态,反而达不到教学目的。

(四)安全第一,缩减体育项目。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教师忧虑的首要问题,正是由于很多具有教育价值的运动项目都因一句“将学生安全放在第一位”而被禁止开展,部分体育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温柔、轻松、简单,很少使用器械,只锻炼需要考核的几个项目,并用一些素质锻炼来填充课堂空白时间。

例如,跳马、2000 米耐力跑以及各种形式的跳高等,这些项目其实能从各个方面培育学生的素质,然而却极少出现在课堂上,立定跳远、50 米跑、仰卧起坐等学生平时就可以自行锻炼的内容在课上却最为常见。在迫于寻求安全性的课堂上,体育活动的灵活性、项目种类的丰富性严重低于学生学习的需求,使学生感觉到无限的重复带来的乏味,加深了课堂安全与教学活动的矛盾。

二、调动内驱,寻求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有效策略

调动内驱,即调动起学生的主观驱动力,将学生逐渐引入积极自主的状态。对此,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身心特点,制订更具针对性、价值性的教学方案,才能使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意义得到升华。

(一)丰富运动形式,调动内驱。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年龄上接近成年人,虽涉世未深但在心理上十分渴望独立自主,对自己的学习、生活都十分有主见、有想法、有激情,尤其在体育课、艺术课这种较为开放的课堂上,更是喜欢自由活动,不愿听从死板的安排。若一节课只是单一地安排学生跳跳跑跑,学生会出现不如在教室里自习、学习文化课显得更轻松一些的想法。但是笔者坚信,同样的训练内容,只要变换一下不同的运动形式,课堂就会变得趣味很多,学生也能从文化课的压力中解放出来,释放青春活力。

例如,在完成耐力跑的教学任务时,笔者选用趣味比赛的形式:在校园的标志建筑物大树、栏杆、垃圾桶等旁边放一些不同颜色的粉笔并标号,大致设置十几个点位即可;每位学生收到的都是带有这些序号不同排列组合的地图,要求学生找到建筑物后,使用粉笔在纸上此序号旁边画上一道以避免犯规,既可以是单人之间比赛,也可以是分小组作战,最先到达终点即为胜利。借此活动,充分调动内驱,达到教学目的。

(二)降低器械要求,舒缓压力。在使用教学器材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其特点与难度,讲究循序渐进,灵活掌握训练状况,适当降低器械的难度规格、使用要求,才能舒缓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压力,增强信心,从增强动作技术的体验、适应训练节奏、提高力量素质等方面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推铅球项目训练初期,应先安排一系列力量练习以活动学生的各个关节,找到用力点;随后选用两至三个不同质量的铅球进行交换练习,可先从质量较大的开始,让学生通过摸球充分感知铅球质量以及发力要点,可加入一些闭眼摸球猜质量的小游戏充分调動课堂氛围。通过这种交替练习法,能有效减轻学生心理上的抗拒感、逃避感,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压力,给初次接触铅球的学生必要的学习动力,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实际水平。

(三)基于生本差异,讲究层次。基于生本差异,对不同的身体素质的学生进行层次教学,将学生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甲层次学生基础较好,应在教学标准上对其增加难度,适当深化训练内容,给予他们更大的上升空间;乙层次为素质中等的学生,应把教学标准视为其底线,尽量挖掘其潜力;丙层次的学生体质较弱,平时锻炼机会匮乏,在技能要求上应适当放宽,但不能掉以轻心,应不断地给予鼓励,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努力向达标靠拢,同时注意随时纠正其错误动作,避免出现危害安全的事件。

例如,在篮球教学课堂上,有少部分学生球技基础较好,掌握单手肩上投篮、胸前双手传球等多项技术要领,且投篮命中率较高,而对于剩下的大部分学生来讲,篮球既陌生又熟悉,大家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篮球比赛,也接触过篮球,一般就是无规律地拍球与随意地投篮,在真正的技术上知之甚少。这种情况就应按以上方式进行分层教学。在讲授“三步上篮”的规范动作之后,丙层次的学生要积极参与触球投篮,体验过程,要掌握所学内容,在实际投篮时最低标准是投中篮圈;乙层次学生的目标则是要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努力达到 20% 至 30% 的投篮命中率;对于甲层次的学生要求则稍微严格一些,不仅动作要标准规范,并且要奔向 50% 至 60% 的投篮准确率。

(四)加强器材管理,拓展资源。校方加强器材管理,合理利用场地,能够很大程度地拓展教学资源。对于所有运动器械,首先要保障其安全性能,要定期检修,做好报修和更换,时刻保证器械的正常使用,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教师巧妙利用教学器材,不仅为课堂增添趣味,而且能在欢快的氛围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机能。

例如,拔河是一项最常见的团体活动,而拔河所用的粗绳,还有着非常巧妙的其他用处。如将两条绳子牢牢拴在两颗大树或者排球网的两个柱子上,两旁安排学生轮流负责观测并调整绳子的牢固程度,一根绳子拴在距离地面一米左右,另一根拴在离地两米五左右,周围地上铺满仰卧起坐运动使用的垫子,学生手握上面的绳子以保持平衡,脚踩下面的绳子通过,练习学生的平衡能力,并提升克服困难的心理能力。当然,在此期间教师要充分做好防护措施,争取给学生带来最有效且安全的实践体验。

在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新时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也备受瞩目。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兴趣,结合个体差异,巧妙地开展教学活动,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让其感受到体育竞技的魅力,让体育课堂更具活力。

【参考文献】

[1]陈建成.提高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方法的探讨[J].才智,2012(12)

[2]刘福军.影响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因素及对策[J].中学课程资源,2014(6)

(责编 罗汝君)

推荐访问:探析 消极 对策 因素 影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