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书香濡润的金溪古村落群

医院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3-07-04 12:40:34

浒湾书铺街

明清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

金溪因历史上出产金银、有色泽如金的小溪流经而得名,南唐时设金溪场,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建县,远在唐朝就是江南的冶银重镇;两宋时期是江西陶瓷业重要产地,“先有小陂窑,后有景德镇”。建县千年来,金溪人杰地灵,书香袅袅,共出过2名状元、3名榜眼、242名进士,与程朱理学并重的南宋“心学”创始人陆九渊、元代领修宋辽金三史的危素、明代“医林状元”龚延贤和官至礼部户部尚书的蔡国用、清代著名学者蔡上翔和周工亮生长在这里,北宋著名政治家散文家王安石是金溪的外甥和女婿,另一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的母家也在金溪……厚重的人文历史是催生明清时期金溪雕版印刷空前繁荣的重要原因,号称“籍著中华”300余年。

享誉古籍收藏界的“金溪书”主要指金溪浒湾书铺街的木刻印书。浒湾镇位于古临川府所在地抚州市到金溪县城的半道上,紧傍抚河北岸。古临川浓厚的书香气,使这个航运便捷的临河小镇木刻印书从明代中期发展起来,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达到鼎盛,成为江西的印书中心。凡经、史、子、集、戏曲话本、书法碑帖,当时在这里都能刻版刊行,旧版《辞源》中有“浒湾男女善于刻字”的记载。明清时期,浒湾书坊达60多家,印刷书籍且做着书籍流通生意,国内各大都市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各口岸都有浒湾书坊的分号。

浒湾书铺街分前、后两条并列的古街,一些书坊的牌匾堂号至今仍清晰可见,长长青石板街面上深深的辙痕是日复一日重重的运书车碾压出来的,足见当时誉满全国的雕版印刷重地何等繁忙。前书铺街长240米,街口石拱门过去所嵌的“籍著中华”石匾惜文革被拆毁;后书铺街长170米,街口石拱门悬嵌着清道光年间合坊鼎建的石匾,上有“藻丽嫏嬛”四字。“嫏嬛”是神话中天帝的藏书处。沿街铺栈的建筑式样均为纵深式加厢楼,高瓴格式,为的是便于藏书、搁版、印刷、售书。前、后两条书铺街相向平行,铺栈、书店、作坊首尾衔接。门面开在前书铺街的,后门则开在后书铺街;正门开在后书铺街的,后门就一定开在前书铺街,便于来往联系沟通。两街中间还有谯楼三座,一条横街贯通前后两街,街中石拱门下曾立有一方“严禁淫词小说禁书碑”,上刻皇帝禁书圣旨。被列为禁书的有《金瓶梅》、《水浒传》、《西厢记》、《红楼梦》等200多种,可惜已毁于文革。

除书铺街外,浒湾古镇的古码头、观音阁、深宅大院等明清古建筑仍保存完好。近年来,当地政府采用“修旧如旧”方式,斥资1000万元修缮了书铺街内21个重点建筑。

竹桥村

风水气韵布局独妙

竹桥村是开金溪本土人卖书之风的古村,穿过阡陌纵横的良田,一溪如带,绕着村前金溪至东乡县的宽阔青石板古道,绵延向远方。从巨大老樟树下的锡福庙沿古道走到村子的总门楼,蜿蜒的青石巷道连接着波光粼粼的池塘,青灰高墙、黛瓦覆顶的老屋群的背景是山峦叠嶂,竹树掩映。

村小学围墙一蓬雪白的晚香玉开得热闹。我们在旁边的慎川公祠卸下行李,想找地方休憩一下,受到了屋主余义太大叔的热情接待。

这个由唐代吏部尚书余褐的后裔开创的村落,元末明初建村时,曾专请南宋名冠江西的著名风水师廖禹的后人勘察规划,到明宣德年间建设得初具规模。总门楼总束全村之气韵,面对阡陌稻田和起伏案山,门前三口不同形状的多边形古井排列成“品”字形,寓意为人、为学、为商都要讲求品德;户从二百、人丁八百的村中,还有上、中、下三个门楼连通,每个门楼都面临水塘,通路从两侧而出,体现了防火防盗的设计匠心,其中形似官帽的中门楼前后宽阔的空场上,用青石板铺就了“本”字和“人”字,寓意以人为本,做人不忘根本;全村房舍为清一色的青灰板石墙基,乌瓦覆顶,一条贯通东西的直街与十来条南北或东西向小巷交接,清渠与石板巷道并行,自北向南流入村中的七方水塘中;大小不一的七方水塘全以石块围砌,中间最大的为月塘,形成“七星伴月“之象;登高俯瞰全村,形似一柄张开的巨扇。

现村内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民居有7幢、明代祠堂1幢以及101幢清代建筑。金溪人卖书之风,始于明初的竹桥村。相传余仰峰少年随父在外贩卖书籍,后回乡自开印书房,开金溪雕版印书先河。康熙年间村人就在全国各地做卖书生意,著名雕版印书堂号“余大文堂”就设在村子的“养正山房”里,上堂及后堂都是印书之所。村中因雕版印刷和其他商业发家后捐官造屋的大户不在少数,商人致富后更重视下一代的读书施教,加之因仕途为官之家也代有人出,因此“文林第”、“苍岚山房”、“步云公祠”、“十家弄”、“八家弄”等大宅与书院或雕版作坊相连的建筑群鳞次栉比,每组建筑群中均设有总门、巷门、大门,各有并排四栋或三栋式样相同的房屋由耳门相通,专设有读书之所。“苍岚山房”是私塾教书的大房书院,建有两层采光极好的晒书楼;“步云公祠”左侧是“怀仁书院”;慎川公祠左右两侧是“培兰”、“植桂”书室……村子随处弥漫着书香气。

除民宅外,村子的公和堂、锡福庙等公共建筑以及6座祠堂矗立在民宅群间,雄阔浑厚的建筑格局透出传统宗族血缘文化的庄严。各处古宅院的门楣、屋檐、内壁、梁柱、窗棂、柱磉、坊头、天花等,多讲究文化细节,有木雕、石刻装饰以及书体秀挺的石刻门匾横额。我们下榻的清咸丰八年修造的慎川公祠大门罩上,以深浅浮雕和透雕的石雕砖雕塑造了众多文臣武将,栩栩如生,吸引得我们搬了长梯子爬上去细拍。动乱年代村民用泥糊纸盖将这些建筑装饰保护起来,使得老祖宗留下的艺术精华能保留至今。

余叔告诉我们,正月玩灯的习俗在竹桥村持续了几百年,有龙灯、马步灯、蚌壳灯,其中马步灯最拿手,有唱有跑马,由4、5匹马组成,跑八字、绕花钵、穿城,从正月初一玩到十五。以前还有戏台,八月节村子要合资请戏班唱三天三夜大戏,十分热闹。

蒲塘村、东源村

文武世家代代传

琉璃乡蒲塘村的始祖是后唐时期官至朝廷大中大夫的徐慕贞,公元935年他辞去官职,从临川迁居此地结庐隐居,至明朝发展到鼎盛时期,号称“千烟之厦”。徐氏子孙在村子至今已繁衍至第38代,自古有“文武世家”之称:为文者,出过进士11人、举人19人,官至知府、枢密副使、监察御史、州判、通判、参与修撰明《永乐大典》;行武者中,出过武进士和武举人7人,有抗倭立功官至参将、兵备使,2人诰授军衔,还出过文武二解元。因名人巨商众多,热心村庄建设,田园风光与建筑智慧相结合的“蒲塘十景”曾享誉古临川:孺子芳亭、大夫清沼、蒲池夜月、花园乔木、铜峰古庙、黄石仙踪、旸岭朝云、友桥灵龟、东山樵唱、西昄农歌……古人多有情趣啊。

至今村子仍保存着造型精美的60多幢明清古建筑,由纵横交错、井然有序的古巷弄沟通连接,每组建筑群外都立有各房聚居的小门楼,“科甲世第”、“进士第”、“科甲第”、“外翰第”等保存完好。“大夫第”是发迹于书商的徐氏兄弟于乾隆年间捐得从五品官员后回乡所建,由“芳传东海”、“秀拔南山”两幢并列的二进大厅和隔巷的“容台世望”大屋组成,门罩门楣雕饰了精美绝伦的高浮雕,门前形成巷子,巷子两端均设高高的门楼,巷门一关就成为一个独立单元,独立性安全性很强。

文武世家历代重视教育,学堂、书院众多,族谱记载的历代书院有15所,现仅存清代的玉成书舍和增益山房。村子鼎盛时期,曾有5座祠堂,现仅存世宦祠。村子完整规划时,曾有99口池塘点缀村内外,古称“菖蒲塘”的蒲池至今仍波光粼粼,倒影着世宦祠和玉成书舍等古建筑。以前共有东作门、西成门、南薰门、北钥门,现只有西成门和南薰门保存了下来,随处可见的千年古树点缀着恬静古朴的村郭。

蒲塘村谱载,村子旧有坊表14座之多,现仅存立于蒲塘西岸的旌义坊。这座巨石结构、四柱五楼的牌坊,宽6米、高7米,每楼以花砖砌成斗拱支承瓦面,从立柱到横梁均以高浮雕和浅浮雕相间的石雕砖雕装饰,龙凤、鱼水、花卉等纹饰栩栩如生,美轮美奂。三巨石横梁上,分别镌刻了“名荐天朝”四个大字、大明洪熙元年(1425年)5月19日圣旨全文以及上下款题字,圣旨中钦表了蒲塘村人徐积善捐粮赈济受灾饥民的善举。历经600年风雨侵蚀,牌坊仍构建完整坚固,所有雕饰和圣旨全文字迹清晰,色彩深沉艳丽。以圣旨全文刻于牌坊者国内少有,加之洪熙皇帝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就病逝了,洪熙朝遗物也极为罕见,此牌坊的珍贵可见一斑。

西成门外,是一面百亩之广的大水塘,始建于北宋的千年铜峰古庙,掩映在对岸的青山古树下。村子随处可见巨大参天的古樟、古柏、罗汉松等千百岁的古树,早于580多年前立下的“禁伐令”至今仍赫然于西成门旁的墙根上,祖祖辈辈传下来,至今坚守,不伐一树一木。村子现保留了2100多亩的葱郁山林,生态环境优美静雅,令人流连。

距蒲塘村2公里的东源村,是曾子后裔的繁衍地,建村八百多年,现已传到第38代。因秉承曾子一脉,尊师重教,好学成风,小小村庄目前竟有20多名教授、博士、主任医生、高级工程师等在各地工作,其中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仅民国时期留日归国的曾仲鲁一家三代就出了20多名高级知识分子。

东源村环建成带围墙的城堡式,原有东西南北4个村门、2座里门楼,现只有北围墙保存了下来。连接东门仙师殿到西门的南边主石街长500米,乾隆年间全面修整过,9条放射状的青石巷道与之相通,宽1尺多的排水溪沟引山上清渠流通家家户户,溪沟砌成了一节节的船形,一头大一头小,艘艘相接成为蜿蜒之溪。74幢明清古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这些巷道之中,其中明代建筑5幢。被村民称“官厅”的“中议世第”最为精致,二层四堂直进,有住房、花园、鱼塘、绣花楼、接客厅,光天井就有9个,各门罩上镌刻有行、楷、隶、草等字体,或飘逸或凝重或雄浑,高浮雕的石雕门罩、窗花、柱磉,精美绝伦。曾氏总祠为四堂直进的宫殿式建筑,部分屋顶已垮塌,横梁破败不已,一排排巨大木柱下的石磉个个都有精美的浮雕,铺满了青苔。

万石塘村

暧暧远人的桃花源

从金溪县双桥乡的狭窄乡间公路一路穿行,新插秧的稻田倒映着青翠山峦,泥黄土券乌瓦马头墙的小村落掩映在绿树丛中,恍若世外桃源。为我们开车的小谢是竹桥村余叔的亲戚,他看我们由衷地喜欢古建筑,诚邀我们去他的老家万石塘村看看。这里现虽属东乡县瑶圩乡管辖,实际上离金溪更近,过去一直属金溪地界。28公里的山路要行车1个多小时,窗外田园诗般的风光,恬然的乡居图画,令我们一路惊呼。

寻着清澈蜿蜒而来的溪水进村,这个有千年历史的城堡式古村还保存着雄伟的西门和北门。长半里、宽1丈的青石板主街与宽3尺、清流不断的溪渠一路并行,溪渠被砌成了一个个船形,一岸是连通高墙大屋的主巷道,一岸是一溜结满青绿小桃的桃树。沿着这条溪渠和青石板主街,漫步到村后,溪流哗哗的山脚有着茂密的桃林,煦暖的仲春阳光洒过浓荫将斑驳的树影投在身上,如此惬意,令我百般眷恋,可想见早春时节,桃花粉彩如烟时,和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的该有多相似啊。爬上竹林边一户农家新建的四层小楼俯瞰整座村落,村子处在四面连绵山峦环抱的盆地间,清一色的青砖黛瓦马头墙,鳞次栉比,袅袅炊烟飘升其间,真真一幅陶渊明笔下“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美丽图画。

万石塘村三分之二人家姓谢,属中国山水诗始祖谢灵运的后裔。这里的谢氏自南宋末年迁自金溪万石,村子地形似山峦环抱的水塘,村名由此而来。元明时期村子是当时临川东部繁盛的棉布交易集散地,清末才逐渐衰落。商儒并重的古村,近千年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明末清初的谢德傅曾官至刑部侍郎,不愿侍奉清廷而还乡授书;还有不少从商者致富发家后,相继建起大宅深院。

有着谢灵运这般始祖的血缘,骨子里怎会缺乏诗意。先祖将整个村庄规划布局得蜿蜒纵深,房屋排列有序,至今仍有20多幢古建筑保存较好,砖雕、石雕、木雕精美,部分还着了彩,高墙上缘绘有丹青水墨壁画。村中的大祠堂内,是独特的八字形梁框构架,横梁斗拱雕饰了生动的动物花卉,堂前场院高大的围墙上,还清晰可见上世纪30年代初红军革命留下的10多条标语。

与多数古村只见白发老人与留守儿童、冷清衰败情景不同的是,偏远的万石塘村更多了生活的烟火气,来往的村人笑脸盈盈的,溪渠边浣衣洗菜、古屋前扎堆聊天、石板街上荷锄而归的村人,街巷里奔跑嬉戏的孩童,随处可闻的人声笑语声,连鸡狗猫都比别处活泼些,令多日来在古村落寻访中一直为缺少生气的远去家园感伤的我们,在这里换了一种愉悦的心情,由衷生起了对恬然乡居生活的羡慕和来年春日重返的期望。

TIPS

金溪县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

金溪西距抚州市50公里,除古村落群令人震撼外,山峦叠亘、溪流纵横、田园如诗的自然风光使人流连,王安石有诗“还家一笑即芳辰,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赞誉金溪。“六分半山两分田,分半水路和庄园”,吸引了曾巩、陆游、文天祥、汤显祖、徐霞客等贤士名流逗留歌咏。名胜古迹有“秀出东南”的云林三十六峰、“不减匡庐”的翠云湖山、 仰山书院、陆象山墓等。

金溪民间艺术和特产

民间艺术有“华夏一绝”的金溪手摇狮、龙灯、马步灯、蚌壳灯、腰鼓等;特产有金溪藕丝糖、 浒湾油面、金桔饼、 方何米粉、黄栀子、蚕丝被,是中国著名的石墨产地。

金溪古村落群和交通住宿

浒湾镇书铺街在抚州市与金溪县城秀谷镇正中间,距离两地各为28公里;竹桥村位于离县城10公里的双塘乡;蒲塘村在金溪县城西北25公里的琉璃乡;万石塘村从双塘乡往东乡县瑶圩乡的乡间旧公路行28公里即到。

金溪名人辈出、民居恢弘的古村落还有许多:唐宋八大家中王安石和曾巩的母家柘冈岐山村;官至礼部户部尚书的明末大学士蔡国用晚年授书的石门镇靖思村;清初号称“林十万”大富商林乘御家乡、深山古堡式村落合市镇后林村;汉代名相萧何后裔于南宋绍兴年间建村的芦河乡萧家村;人杰地灵的榜眼村合市镇大耿村;完整的明代村落合市镇游垫村……

金溪古村落群分布零散,部分村落有县城小公交往返,但班次少,最好包车前往,以县城为中心出发,深入各古村边看边拍,每日可寻访3-4个村落,有三四天时间,可以走访大部分古村。包小面的或的士,一天车费300元左右。乡村一般没有旅馆,最好住县城,也可下榻农家,不少农家深宅大院,民风淳朴。

推荐访问:金溪 书香 古村落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