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昆明西山,滇游开始的地方

医院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3-07-04 18:20:07

明代,昆明西山与通海秀山、巍山巍宝山、宾川鸡足山,被称为“云南四大风景名山”。或许正是为此,徐霞客“万里遐征”来到西山,曾四进四出西山区,一天之内两上两下西山。他从摆渡村(今弥勒寺)登船,“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两岸平畴夹水。十里田尽,萑苇满泽……”那时的昆明,滇池岸至弥勒寺,游览西山,须乘船前往。

徐霞客与杨升庵的不期而遇

“余南一里,饭太史祠。又南过一村,乃西南上山,共三里,山半得华亭寺。寺东向,后倚危峰,草海临其前。由寺南侧门出,循寺南西上,南逾支陇入腋,共二里,东南升岭,岭界华亭、太华两寺中而东突者。” 徐霞客在《游太华山记》对西山华亭寺的位置、坐向以及与太华寺的距离有着详细描写。

舟上遥望西山,有一处像张开的手臂绕向东边伸出去,陡峭的崖壁排空耸立,那是罗汉寺(今西山三清阁)。徐霞客在今天的高峣村附近上了岸,他在游记中记载“余南一里,饭太史祠。”太史即杨慎,号升庵,是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正是这一段追随先贤的佳话,后来徐霞客纪念馆和升庵祠毗邻而建,把两个本来只是神交、身前从未谋面的名人合在一地,让后人见证了两位文化界“明星”的隔空对话。祠堂与纪念馆之间壁上的题词“炳耀南天”就是对这两位名人影响力的概括。

徐霞客到西山的时间,是在杨慎去世60多年后,这位先贤为何让徐霞客如此崇敬,下船第一站就去拜谒?在升庵祠里我们寻找到了答案。杨慎流放滇南,一生饱览滇南秀丽景色,写下了《云南山川志》,留下了众多描绘云南大好山川秀美的篇章。“苍崖万丈,绿水千寻,月印澄波,云横绝顶,滇中一佳境也。”杨慎赞美西山的美文想必也吸引了徐霞客。于是,他在一天之内两上两下西山,游览华亭寺、太华寺、罗汉寺北庵等景致后,写下了1500余字的《游太华山记》,作为《滇游日记》的开篇之作传留至今。

莲花座上的小火车

华亭寺整体布局面东背西,寺前是五百里滇池,背后是天然屏障华亭山(因山像华盖而得名华亭山)。从空中俯瞰,华亭山就像一把交椅,华亭寺就“坐”在这把交椅上。

1918年,云南督军兼省长唐继尧派出使者,上鸡足山邀请虚云法师来昆明为护国、靖国战役阵亡将士做佛事。虚云法师是著名高僧,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此时住持鸡足山祝圣寺。他与弟子修圆“一笠、一蒲、一杖、一藤架,步行而往”,徒步到昆。

虚云法师建议选址西山华亭寺。该古寺风景甚佳,却萧条荒废,地方政府已打算出售给外国人开办俱乐部,虚云深感痛惜。唐继尧采纳了虚云的意见,于1920年三次下帖“坚请住持,以保古迹”,正式聘请虚云法师。虚云法师“屡辞未获,勉承其意”,遂担任华亭寺住持,主持重建华亭寺。

华亭寺大雄宝殿的500罗汉栩栩如生,相传是泥塑大师黎广修带着弟子所塑,但从造型和风格上却并不同于筇竹寺的500罗汉。为此,西山区文物管理所的李利民查阅了大量书籍史料,获悉了塑造华亭寺500罗汉的工匠为宁波匠人,更意外获悉了在药师佛的莲花座上有一浮雕图案是一列穿行于山间,穿过隧道,驶过桥梁的蒸汽火车。

华亭寺大雄宝殿为西山最大的殿宇,殿内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妙相庄严,气韵生动,左右两壁塑有五百罗汉,各呈异彩,意趣横生。佛像的莲花宝座上的精美木刻浮雕及庙堂内外雕梁画栋的彩画,讲述着流传千秋的佛典,还有儒家、道家的传说和二十四孝故事。人们在欣赏、瞻仰这些精美雕塑、浮雕、壁画和雕梁画栋的同时,可以感受到这座殿堂兼容并包的气度。

“请师父把灯开亮一点。”随着李利民的指引,在药师佛莲花座的左侧上,一列出隧道,跨桥梁,穿山越岭,喷着烟雾,呼啸而来的蒸汽火车出现在了人们眼前。“根据史料记载,这个莲花座雕刻于1927年,通常入得佛殿的东西必定是有功德来历的,这幅火车木雕也不例外。”李利民遗憾地表示,他所查阅的相关史料中并没有关于铁路、火车雕刻在莲花座上的原因记载。

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云南省成为了当时全国唯一拥有国际铁路的省份。随着滇越铁路的通车,很多来自西方尤其是法国的东西,逐渐被火车带到了云南,这个曾经相对偏僻的边疆省份,极大地带动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了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滇越铁路通车,给云岭高原的民众生活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变化,也使昆明成为西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俨然一座国际化都市。

李利民介绍说,华亭寺于1923年开始重建,莲花座雕刻于1927年,在他看来这是工匠的一大创新之举,为的是让后人铭记滇越铁路通车这一大事。而当年能够被寺院认可验收通过工程,说明了佛寺圣地也并非不问世事,对当下发生的大事件也是十分关注的。

知名网络写手风之末端曾在微博上表示:“我认为佛座上的装饰物,是象征吉祥幸福的。火车,它能给云南带来进步和财富,所以它才出现在同样给人间带来美好希望的佛殿上。”

昔日奔腾流水见证

循着徐霞客的足迹,来到了西山区海口镇的石龙坝。据《滇游日记四》记载,考察完海口的石城次日,徐霞客前往石龙坝。他在游记中写道:“螳川之水,自九子母山之东破峡北出,转而西,绕山北而坠峡,峡中石又横岨而层阂之,水横冲直捣,或跨石之顶,或窜石之胁,涌过一层,复腾跃一层,半里之间,连坠五六级,此石龙坝也。”生动形象的描述,使螳螂川如石龙奔腾,跃然纸上。

也正是这“连坠五六级”的“腾跃”之势,使这里成为水电站的绝佳选址。1910年,一座水利发电站“石龙坝水电站”在这里建成——这是中国水电站的老祖宗,虽然如今发电量并不大,但百年之前远渡重洋而来的西门子水轮发电机仍然可以运行发电。

據史料记载,石龙坝为治理滇池海口的咽喉要道,自元初赛典赤等治理海口之后,成为了水利设施的重要节点之一,是泄洪、泻沙的重要出口,受到水利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当年徐霞客出行游览名胜之余,考察水系源头是其重要的一项工作,所以从海口石城出发,他徒步两天来到了石龙坝。

螳螂川为滇池水唯一出口,今日仍可见湖水经石龙坝拦阻下泄时湍急水流冲击,激起水花四溅,坝子不大却也十分壮观。这些景象依旧和徐霞客当年在游记中另外几句记述一样:“障扼川流,东曲而盘之,流为所扼稍东逊之,遂破峡北西向;坠级争趋,所谓石龙坝也。”

如今石龙坝水电站除了有发电任务外,还是第六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因其中国第一座水电站和抗战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这里也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推荐访问:西山 昆明 地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