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服务就是最好的治理

酒店实习报告 时间:2023-07-24 15:30:33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基层社会充满活力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作为治理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基层党组织,如何与时俱进地在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创新中找准自身的定位,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重要课题。

“恩施模式”诠释服务是最好的治理。近年来,恩施州委在工作探索实践中,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主轴,以满足群众基本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综合运用现代管理理念、网络信息技术、法治思维方式,优选“村医村教”进村级班子,实施“农民办事不出村”,推行“律师进村,法律便民”,着力构建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以“多方参与基层组织体系、基层法治秩序体系、基层现代管理与服务体系”为主要内涵的“三位一体”基层治理“恩施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广人稀的贫困山区低成本提高基层治理效能的新途径,得到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广泛认可和人民群众的赞成拥护。

服务是基层治理的核心要素。治理的方式和手段很多,但服务更贴切、更贴心。当前在基层尤其是边远贫困山区,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三留守人员”较多,他们需要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农业税取消后,党组织如何体现战斗堡垒作用,如何密切党群干群鱼水关系?在当前社会价值取向多样多变、社会矛盾易发多发的情况下,必须通过服务这把“钥匙”打开群众的“心锁”、解开基层治理的“死结”,在服务中实施治理,在治理中体现服务。我州在“农民办事不出村”信息化项目建设中,把与农民息息相关的20多个部门70多项审批事项授权村便民服务室受理,农民办事只需到村,让信息网络代替群众跑路,架起了党群干群关系连心桥。实践证明,服务是基层党组织的主要功能,是基层治理的核心要素,也是推进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

服务法治化是基层治理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提高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在推进基层治理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要始终高举法治旗帜,通过法治建设提供适销对路的服务,最大程度凝聚各方共识,关切各方利益,整合和调动各方资源,形成基层治理的合力。我州通过“律师进村、法律便民”,让乡镇有法律顾问团、村(社区)有法律诊所、网格有法律宣讲员、家庭有法律明白人,变群众上访为律师送法进村,党组织的服务更有效了,党员干部的话群众更愿意听了。实践证明,加强法治社会建设,各级党组织要首先守法用法,做法律的模范践行者;各级党员干部要知法护法,引导人民群众自觉把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一种基本取向。

基层党组织是推动治理和服务创新的主心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关系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就业方式、活动方式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使得基层社会治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无论社会结构如何变化,无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如何发育成长,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为此,我州充分利用村医村教在群众心目中的明白人、公道人、好心人地位,优选其进村支“两委”,使其成为联系服务群众的责任主体,较好地解决了村干部队伍结构不优、来源不足、队伍不稳问题。实践证明,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唯有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以基层党建促进基层治理,推进基层治理与基层党建的良性互动,相得益彰,基层治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服务就是最好的治理,核心是要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找准切合本地实际的顺应群众期盼需求的服务路径,真正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服务搞好了,就会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社会治理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作者系恩施州委常委、组织部长)

推荐访问:最好的 治理 服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