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思考

酒店实习报告 时间:2022-03-28 10:09:22

摘 要:当前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经济全球化、世界多元化、竞争白热化、信息奔腾化,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如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通过对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处境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路径,总结形成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意义

国际形势变化深刻复杂,全球思想文化交融交锋,多元文化取向较量激烈,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网络时代各种价值观对学生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时代比如今更需要关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实,入脑、入心。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大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学习的方向性和目的性的问题不解决,立德树人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有知识没传承、有能力没信仰,培养的青年一代需要有正确的方向,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有赖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思想认识决定行为方式,影响行动效率,限制工作实效。这个时代不是没有理论,也不缺少经典,但缺少对理论认同的热情,缺少对经典应有之义的执著,缺少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契合。只有充分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生命力和感召力,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正确立场和方向。

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内涵及存在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复杂的精神生产实践活动,通过对人的精神“加工”,不仅创造价值,而且创造出不同于一般劳动意义上的价值,其价值的显现可能不是一时的,也不会是迅速的,但长久持续的影响力却是重大的且至关重要的。

1.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内涵

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前提首先要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内涵。学术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内涵的阐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即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目标与实际结果的符合程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结果达到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目标的程度及其实现的程度。

2.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是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前进动力不足缺少方向感。理想信念是一个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成长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源泉。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多元文化、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和信息化时代的冲击下,理想信念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仍然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偏激、诚信意识淡泊、功利主义倾向严重和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如果不解决理想信念的问题,人才培养就失去了方向,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就难以实现。

二是“第一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发挥有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缺少有效融合。如何上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如何使理论不再是纯粹的“说理”,能够让道理走进学生的头脑和心里,需要完备的课程体系,灵活的教学方法,必须摒弃照本宣科、机械地灌输,通过完善教材体系,打造生动课堂,改变传统授课模式等方面筑牢学生思想第一道防线。有人比喻大学生的思想就好似一张“白纸”,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正确的思想不进入,头脑就会被错误的思想所占领。课堂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实现全过程育人,动员全体教师全方位育人,实现学生对师者的尊敬与理论的追随,坚持精神引领,导言、导行,做学生思想的引领者。现阶段“第二课堂”泛化,边缘化与自由化的矛盾倾向严重。要统筹课内课外,做好校园思想政治工作文化软实力建设,促进学生社团整体实力水平增强,使思想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形成对“第一课堂”教育的补充。

三是功利化现象泛滥,道德信仰重建迫在眉睫。在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思想冲击,大学生的认知还有局限,价值取向上容易出现偏差,市场经济强烈的趋利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使部分大学生对个人的权利、名誉过分热衷和追逐,个人私欲不断膨胀,从专业选择、社团加入、推优入党、评选先进,到就业选择个人发展规划,越来越多的学生倾向于从个人得利多少来衡量选择的价值,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大学生中存在着功利化倾向,必然导致知识和道德之间的断层,由此将会给国家、社会和学生个人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大学教育不是“制器”而是“育人”。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功利化的人生取向显然与人才培养的初衷背道而驰。只有加强思想引领,在大学生中实现去功利化改革与道德信仰重建,才能使其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并塑造完美的道德人格,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是新媒体泛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时代新媒体应用越来越广,新媒体的应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媒体信息良莠不齐影响大学生道德判断力,新媒体环境容易引发信任危机和改变传统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加大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的难度和监管控制的难度。如何占据网络阵地,提升思想政治话语权,增进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转变传统工作模式,积极应对新形势新变化,牢牢把控网络意识形态教育阵地。

五是“三全育人”尚未形成合力,“十育人”体系尚需全方位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教育部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提出了“三全育人”格局的总体目标和构建“十育人”体系的基本任务。“三全育人”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有效保障,也是提升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探索,但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思想价值引领还未完全贯穿教学全过程,“三全育人”的合力还未完全形成,缺少系统设计,需要学校层面高屋建瓴、全面协调、统筹推进、一体化构建,从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

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对策建议

1.注重榜样示范引领,重塑精神价值追求

理论教化常显苍白,通过选树学生先进典型,树立学生身边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引领辐射周围学生积极向上、热爱专业,成为有理想、有追求的学生。在学生中营造学习青春榜样的良好氛围,激励、鼓舞、带动全校学生心怀梦想、踏实进取、成长成才。通过实施新生引航工程、青马工程、党员先锋工程等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引导教育学生不忘初心跟党走,勇担时代使命。

2.夯实课堂主渠道作用,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

“第一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理论传授的主渠道,必须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建设和教学氛围建设,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组织,助推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同时,搭建“课程思政工作室”平台,组建多学科背景互相支撑的课程教学团队,形成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示范通识课和专业课,实现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注重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引导相互整合,把理论与当下社会实际问题相结合。

3.推行去功利化改革,培养学生爱国奋斗情操

高等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德育培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提升,增强学生获得感,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从教育引领功能上推行去功利化改革。

4.新媒体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筑牢网络思政阵地

信息化时代网络迅速占据思想教育的重要之地,以其信息传播速度广、形式新、影响大为特点,涌现出的各种新媒体和自媒体为年轻学生所喜爱。适应新时代要求,需要树立互联网思维,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通过搭建红色平台,培育校園网络文化精品项目,整合网络资源,制作传播符合学生特点,切合学生需要的新媒体内容作品,占领思想政治教育制高点,打造有生命力的网络思政教育,强化网络育人功能。通过网络平台,把精神集中起来,通过服务把人心汇拢起来,通过内容把兴趣带动起来,通过研究将群体凝聚起来。

5.坚持“三全育人”,致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生导师、理论导师、实践导师思想引领作用,搭建全员育人的创新平台。积极构建校内校外“育人共同体”,形成全员协同、良性互动的“育人生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举全校、全社会之力,立德树人。充分发挥人生导师(领导干部)、理论导师(思政课教师)、思想导师(辅导员)、专业导师(专任教师)、朋辈导师(学生)的育人合力作用。开展辅导员家访调研项目,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强大合力。选聘校友导师和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项目,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践育人基地,合力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从学生入校实行绿色成长方案,四年思想教育不断线,坚持“三全育人”,推进“十育人体系”协同,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思想政治工作要重视研究大学生思想方式、行为特点,一切脱离大学生实际的改革和创新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新的时代,新的国情和世情,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增强实效性,才能担起人才培养的历史责任。运用科学方法、准确把握规律、坚持初心,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初心,再好的方法,也只能是应付了事;没有初心,再好的规律,也只能是照章办事。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初心是方向,也是目标,教书育人、知识传授、行为示范。受教育者以国家兴亡为大任,增强民族责任感,促进自我成才。学生成长成才,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未来,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许浩.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8(1):79-81.

[2]庞衍松,董誉.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的分析[J].德育教育研究, 2012(38):19-20.

[3]代金贵.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与路径选择[J].时代教育, 2011(7):112-113,115.

[4]闵永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有效性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38-39.

[5]袁洋.论高等教育的去功利化改革[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3):44-47.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责任编辑:翟 迪]

推荐访问:新时代 政治工作 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 思考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