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俄罗斯的独联体外交:现状与前景

酒店实习报告 时间:2022-04-04 10:10:08

摘 要:苏联解体后前苏联部分加盟共和国出于维系传统联系、共同解决分家事宜等考虑,成立了独立国家联合体。该组织并不具有国家的功能,甚至并未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区域联合体,仅作为前苏联成员国咨询协调的平台。二十多年来,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经历了从“甩包袱”到视为恢复大国地位的战略依托的演变。2011年普京提出与前苏联成员国共同构建“欧亚联盟”的战略构想,“欧亚经济联盟”已经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启动。从目前来看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一体化进程仍将面临多重阻碍,其发展前景仍有待观察。

关键词:俄罗斯;独联体;政策;前景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8-0001-03

一、独联体的由来及其地位

苏联的解体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苏联的前身——俄罗斯帝国占据东欧和中亚、北亚共2 2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约占1/2欧洲和1/3亚洲的面积。这样一个巨型国家是俄罗斯对周边众多民族进行3个半世纪的兼并扩张后形成的,其自身的发展孕育着解体的危机。

冷战时期,苏联借助强大的军事与经济实力,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给当时的世界和平带来极大威胁。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苏联多年来的经济、社会问题开始变得非常突出。与美国的争夺开始变得力不从心。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面对严重的社会政治与经济危机,提出“新思维”的政治理念,强调“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在核裁军、裁减常规军备等问题上向美国等西方国家频频让步,希望以此缓和与西方的关系,获得大规模经济援助。在民族政策方面,戈氏提出“公开性”“民主化”“不留历史空白点”的口号,带头揭露民族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各加盟共和国内部的各种民族问题开始变得尖锐起来。1990年2月苏共中央全会宣布取消宪法中规定的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各加盟共和国相继通过主权宣言,苏联的解体已不可避免。此后1991年苏联发生了“8·19”事件,但未能阻止苏联解体的步伐。该事件发生之后以叶利钦为首的激进派宣布全面接管联盟中央大权和军权,并掌管财权。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除格鲁吉亚)共11国元首共同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议定书》《阿拉木图宣言》等文件,宣布上述国家在平等的原则基础上作为缔约国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不复存在。

2005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对于苏联解体有这样一句话,他说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因苏联解体,在各加盟共和国生活的2 500万俄罗斯族人在自己的国家却成了外国人。同时,俄罗斯占有的地缘政治空间净损失超过500万平方公里,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明显缩小。

根据1991年12月30日明斯克首脑会议签订的协定,独联体的协调机构由国家元首理事会和政府首脑理事会组成。1991年至1994年,先后有12个成员国加入独联体。2009年8月,格鲁吉亚宣布退出独联体。目前,独联体有11个成员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作为观察员国)。《独联体章程》规定:独联体不是国家,也不拥有凌驾于成员国之上的权力,它甚至不具有邦联性质,仅是一个地区国家联合体,履行咨询协调的功能[1]。

二、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的演变及独联体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苏联解体之后至今,俄罗斯对独联体的政策经历了多次演变调整。俄罗斯独立之初,奉行“亲西方”的外交政策,将独联体视为俄融入西方世界的包袱。因此,独立初期叶利钦政权对独联体实行“甩包袱”政策。然而自1992年起因苏联解体,各加盟共和国内部之间的关系因领土、主权等问题变得非常尖锐,在某些地区甚至爆发了严重的军事冲突,这些冲突对俄罗斯自身的安全和社会稳定都构成极大的威胁,大量居住在上述地区的俄罗斯族人的安危也不能不令俄罗斯当局考虑。于是从1993年起俄罗斯不得不部分地放弃“甩包袱”政策。与此同时,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开始出现问题。西方国家承诺给俄罗斯的24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始终没有到位。俄罗斯按照西方国家的建议大搞“私有化”“休克疗法”,不仅没有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反而使国家经济状况每况愈下。1994年北约正式启动“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北约不顾俄罗斯的强烈反对,试图将俄罗斯昔日的势力范围变成自己的。面对这一情况,俄罗斯终于认清了西方对俄政策的实质,开始彻底放弃“亲西方”外交政策,并重新思考独联体对自身的战略意义。

1995年9月时任总统叶利钦批准了《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的战略方针》,指出“俄罗斯在经济、国防、安全和保护俄罗斯人的权利方面的主要切身利益都集中在独联体境内”[2]。这表明俄罗斯已经认识到,独联体并不是俄罗斯的累赘,而是俄罗斯在北约东扩情况下维护其大国地位的首要战略地区,即这一地区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该《战略方针》还宣布,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有助于在国际社会占有应有地位的政治和经济一体化的国家联合体[3]。

但20世纪90年代近十年里,俄罗斯始终深陷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危机,自顾不暇,与此同时,独联体各国出于对主权的敏感,虽努力与俄罗斯发展正常国家间关系,但也积极向独联体外寻求经济和政治合作伙伴,因此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对独联体的政策目标基本没有实现。独联体离心倾向大于联合的趋势。

普京执政后,基于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原则,认为在不远的将来将独联体变成真正的一体化组织是不可能的。因此普京开始注重与独联体国家发展双边合作,且将关系的重点放在经济合作上。这种务实的实用主义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俄罗斯开始放弃追求大而全的一体化目标,转而与独联体内部分国家在发展次地区一体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独联体内主要的次地区一体化机制如下。

1.集体安全条约组织

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以下简称集安组织)是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军事安全一体化机制,它于2002年由集体安全条约改组而成,成员国有俄罗斯、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目前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拥有元首理事会、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联席会议等决策机制以及“常设委员会”及秘书处等执行机制。根据集安组织宪章规定,禁止成员国加入其他军事联盟,外部行为体对该组织一个成员国的侵略将被看成是对所有成员国的侵略。为了有效应对成员国面临的外部侵略、外部干涉等传统安全威胁,以及越来越凸显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核武器扩散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在俄罗斯的推动下,近年来集安组织的军事化程度呈现越来越高的态势,已经组建了几支集体安全部队。如2009年俄罗斯与集安组织其他成员国共同组建了一支1.5万人的集体快速反应部队。

在军事合作方面,集安组织成员国军事合作的主要内容有:每年都举行多期内容不同和规模不等的联合军事演习、成员国间共同使用军事设施、其他成员国按照优惠价格购买俄罗斯的武器、俄罗斯帮助其他成员国培训军事人员等。

除了军事合作外,该组织还努力在对外政策上彼此进行协调与合作,并与其他国际和地区组织进行合作以提高该组织的国际影响。集安组织还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如保护环境,打击毒品走私、国际非法移民等领域开展联合行动。

2.欧亚经济共同体

欧亚经济共同体是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经济一体化机制,该组织成立于2000年,成员国为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对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基本政策是:分阶段地推进一体化,即经由建立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在共同体框架内建立统一经济空间(共同市场)。由于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相互间一体化的程度不同,其中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一体化的程度最高,因此2006年欧亚经济共同体跨国委员会明斯克会议决定,先由上述三国根据在共同体和统一经济空间框架内签署的协定率先建立关税同盟,其他成员国在条件成熟时加入。于是从2007年起俄、白、哈三国开始进行建立关税同盟的实际工作。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面对共同的威胁,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加快了联合的步伐。2009年三国共同签署了《关税同盟海关法》,2010年7月关税同盟正式启动。

3.欧亚联盟

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内三国关税同盟的正式启动使俄罗斯看到了继续整合后苏联空间,最终建立强大地缘政治集团,使其成为俄罗斯崛起战略依托的希望。经由关税同盟、统一经济空间,建立共同市场这并不是俄罗斯的最终目标。2011年10月时任总理普京在俄罗斯《消息报》上发表文章,提出将欧洲与亚太有效联系起来,建立强大欧亚联盟的战略构想。此前一个月普京正式宣布将参加新一届的总统选举。因此欧亚联盟计划被视为普京第三任期内外交的优先方向。该计划致力于通过逐渐融合现有的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实施更加紧密的经济和货币政策,建立经济联盟,其最终目标是建立具有统一的政治、经济、军事、海关、人文和文化空间的欧亚联盟,使其成为未来多极化世界中的重要一级,独联体成员国特别是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为优先加入对象[4]。

2014年5月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签署条约,欧亚经济联盟正式建立。按照条约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欧亚经济联盟将正式启动,到2025年将实现商品、服务、资金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三国将在能源、工业、农业、交通等主要经济领域推行协调一致的政策;一体化的主要机构为欧亚经济联盟委员会、欧亚法院以及金融监管机构等[5]。欧亚经济联盟的国内生产总值达2.2万亿美元,拥有涵盖1.7亿人的巨大区域市场和包括占全球1/5的天然气和近15%石油的庞大能源储备[6]。2014年10月亚美尼亚签署了加入欧亚经济联盟的条约,成为该组织的第四成员。吉尔吉斯斯坦也在加紧准备,计划于近期加入。

三、俄罗斯独联体外交的挑战与未来

2013年2月普京总统批准新版《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新构想提出,发展与独联体的关系是俄罗斯外交的“优先方向”,这表明独联体在俄罗斯外交中的核心地位。新构想同时指出,对独联体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欧亚经济联盟,其可以作为未来独联体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并将进一步成为连接欧洲和亚太的枢纽”[7]。

从近年来普京重新入主克里姆林宫后俄罗斯外交的发展轨迹来看,加快推进对后苏联空间的整合已经成为俄罗斯对外战略的最主要方向,俄罗斯欲借助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关税同盟加快对后苏联空间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整合,最终为俄罗斯的重新崛起奠定地缘政治经济基础。

欧亚经济联盟的成立将俄、白、哈、亚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全球经济低迷之际,这种区域合作将会非常见效。应该说欧亚联盟倡议符合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联合的大趋势,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组织的政治意味相当浓厚。如果说哈、白、吉、亚等国更多地看重欧亚联盟的经济前景,希望利用俄罗斯广阔的市场,为本国商品寻求额外出路的话,那么俄罗斯更加重视的是欧亚联盟对自身的政治利益。

随着欧亚经济联盟的正式建立,普京所一直致力推动的对后苏联空间进行整合的战略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但考虑到一系列消极因素的存在,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前景目前来看仍不太乐观。

首先,欧亚经济联盟在扩大成员国方面情况不容乐观。自欧亚联盟计划出炉以来,俄罗斯极力拉拢乌克兰参与其中,然而乌克兰始终坚持其欧洲选择。2014年6月末乌克兰最终还是与欧盟签署了联系国协定。如果没有乌克兰的参与,欧亚联盟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只有乌克兰的加入,才会出现一个拥有2亿消费者的真正大市场。从目前来看,除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外,欧亚联盟很难在独联体内再找到其他参与国。2014年6月与乌克兰一起签署欧盟联系国协定的还有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而其他独联体国家或保持中立或对欧亚联盟持观望态度,从中期的前景来看,欧亚联盟扩员的能力相当有限。

其次,在美欧联合制裁俄罗斯,国际石油价格大幅回落导致俄罗斯经济大幅跳水的背景下,俄罗斯能否继续为欧亚联盟进行足够量的输血是个问题。亚美尼亚2013年9月宣布了加入关税同盟的决定,其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价格很快从每千立方米270美元下调至189美元;俄罗斯在2014年向白俄罗斯提供4.5亿美元用于支持其外汇储备后,又于5月提供了20亿美元贷款[8]。而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都是独联体内经济非常困难的国家,都需要俄罗斯的资本输入。

最后,欧亚联盟成员国之间仍对该组织的未来发展方向存在不同意见。如哈萨克斯坦只赞同加强经济联系,强调欧亚经济联盟只是一个经济项目,不涉及政治主权问题。

综合上述,从目前俄罗斯发展欧亚联盟的遇到的问题和困境来看,俄罗斯的独联体外交仍面临着巨大挑战。而从根本上来说,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的目标能否实现最终将取决于俄自身,俄罗斯经济能否走出原料依赖的困境,能否在国内现代化和其他改革方面成为独联体其他成员国效仿的成功者,这些还都是一个未知数。

参考文献:

[1]Устав Содружества Независимых Государств[EB/OL].http://www.cis.minsk.by/page.php?id=180

[2]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й курс России с государствами-участни

ками Содружества Независимых Государств[N].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 1995-09-23.

[3]Там же.

[4]Путин В.Новый интеграционный проект для Евразии -будущее, которое рождается сегодня[N].Известия, 2011-10-04.

[5]Договор о Евразийском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м союзе [EB/OL].http://economy.gov.ru/minec/about/structure/depSNG/agreement-eurasian-economic-union

[6]杨辉,毕洪业.普京对后苏联空间的整合及前景——以欧亚经济联盟的成立为例 [J].世界政治与经济论坛,2014 (4):34.

[7]Концепция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EB/OL].2013-02-18.http://www.mid.ru/brp_4.nsf/0/6D84D

DEDEDBF7DA644257B160051BF7F.

推荐访问:独联体 俄罗斯 外交 前景 现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