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批判实在”对主流经济学的批判

酒店实习报告 时间:2022-04-05 10:17:05

个人而存在,而人们的活动一方面再生了这些关系,另一方面也转化了它们,因此它们本身便是一种结构。而实在论正是要把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这些社会关系的结构上——这些结构不仅是理解社会事件与趋势所需的解释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那些意欲寻求解放受剥削与压迫情况的社会活动的焦点”。

“社会世界”或“社会系统”是个体间各种关系的总和,是“能够随着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动而变动的一个复杂整体”。社会不仅由个体组成,而且能展现出有别于个体性质的新性质,“批判实在”称之为突现性质,突现性质是从个体之间各种关系中突现出来的,不可化约为个体性质,也不能从个体性质出发加以预测。根据巴斯卡的观点,社会世界的突现性质,有“活动依赖”、“概念依赖”、“时空依赖”三种。社会世界“活动依赖”的突现性质指社会结构的存在并不独立于其所影响的行动;“概念依赖”的突现性质指社会结构的存在并不独立于行动者的观念;社会世界的“时空依赖”的突现性质指社会结构只有相对的持久性,其所显现的趋势不具有时空不变的普遍性。社会结构突现性质的三种依赖关系使社会科学家必须意识到他们的研究客体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且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有所变化。研究者的首要目的在于找出这些存在于内部关系中的因果机制及因果机制间如何相互作用而造成特定事件的发生。

总体看,“批判实在”坚持的核心观点在事实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科学研究的视角,即把本体实在论、判断理性和认识论相对主义有机结合起来。本体实在论主张真实独立于我们而存在,我们有关世界的知识和世界的本质并不是相同的,我们无法把真实化约为有关真实的知识。判断理性认为我们可以就知识做出判断,如果我们有关于真实的某些部分的不同理解,我们可以就哪一种理解是更好的做出理性的判断。认识论相对主义意味着我们的判断是社会性和历史性的。换句话说,我们的视角深受我们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说我们无法一般化特定的研究方法,研究的方法和理论的推论会根据研究对象的变化而改变。

二、主流经济学的典型特征

分析“批判实在”对主流经济学的批判,首先需要考察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哪一种经济学观念构成主流(或正统)经济学呢?它是由诸如数学语言表述的理论或新古典假定的使用等客观标准来定义呢?还是由诸如与处于主导性的专业组织、会议和刊物的联系等社会学标准来定义呢?事实上,定义主流经济学存在一定的困难。定义主流或正统经济学的工作经常是由异端经济学家或经济思想史学家做出的。在主流内部一般来说只关心经济学的定义,而不大关心主流或正统的定义。在有关主流或正统经济学的认识上,有三种观点较为突出:

(一)主流经济学主要是为现存经济体制的运行辩护

主流经济学坚持“在抽象掉‘摩擦’、‘失败’等情形后,‘市场机制’总产生有‘效率’的结果”。坎斯(Kantch)指出“主流经济学的整个事业在于表明自由放任产生最优结果”。主流经济学持久不变的信条是“对私利的追求和市场的自发秩序一起将会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二)方法论个人主义和理性选择是主流经济学的本质特征

这种观点是大多数经济思想史学家所坚持的观点。拉泽尔(Lazear)认为,主流经济学有三个基本主题:“首先,经济学家假定个体从事最大化的理性行为;第二,经济学坚持均衡作为任何一种经济理论的一部分的重要性;第三,经济学家特别强调明确定义的效率概念”。萨缪尔森说,“把经济学和社会学区别开来的就是在效用(选择理论)框架下定义的理性和非理性行为”。在新古典经济学中,经济理性被定义为最优性,即效用(利润)最大化,虽然存在各式各样的挑战,但这种观点仍然成为一种规范。经济学家把理性定义为“最大化某些东西”,“理性选择的科学或用经济术语表示的理性成为经济学的标准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主流经济学也在发生持续的变化,主流学者很多时候接受对它的批评,并做出基本的改变。柯兰德(Colander)清楚的表明了这一点,“主流经济学开始离开严格的神圣的三位一体——理性、自利和均衡——迈向更加折中的立场——有目的的行为、文明的自利和可持续”。但这种变化并没有改变主流的本质,它们愿意接纳的只是那些“来自主流内部的异端”的批评意见,或可以用主流方法处理的“来自主流外部的异端”的某些观点。

(三)数理模型成为主流经济学的突出特征

经济思想史学家认为,仅从涉及的内容上或分析经济现象时所持的视角方面已很难定义主流经济学了,因为更加精巧的数学模型和理性选择分析使主流分析扩展到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因此,更多的学者是从方法的角度概括主流经济学的典型特征。摩根和帕尔曼(Morgan Marietta and Mark Perlman)认为,新古典经济学建立在它自己的方法论基础上,“作为美国经济学当前的主流,新古典思想源自马歇尔、杰文斯、埃奇沃斯和威克斯蒂德对功利主义和边际主义与数学的(科学的)表述之间的综合”。数理模型的构筑已成为当前主流经济学的突出特征。考虑到经济学发生的变化,有些学者认为,“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已不再是能对经济学家的活动进行描述的经济学的定义了,更好的经济学定义是,“通过经验上可检验的模型研究经济和经济政策”

三、“批判实在”对主流经济学本体论假设、演绎主义、形式主义的批判

主流经济学的确给经济学带来精确的分析工具,但由于对市场的叙述将研究对象加以固定化,造成经济学研究忽略了对研究对象属性和本质的分析。“批判实在”的主流批判围绕主流方法的本体论假设、演绎主义、形式主义等方面缺陷展开。

(一)经验实在与深层实在

不同流派的经济学遵循不同的研究范式。科学实践的结构是由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理论构成的。在不同的研究范式中,本体论是区别不同研究范式的基础。因为无论科学家和实践者是否意识到他们所坚持的本体论,“所有的社会理论都受本体论的重大影响并由具体的方法所塑造”。

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批判实在”认为主流经济学存在两方面问题:第一,忽视了经济学研究中的本体论问题。在劳森(Lawson)看来,“声誉不佳的实证主义科学概念的根本错误恰恰在于它放弃了明确的本体论推理”,从而隔断了经济学研究与现实之间的关联性;第二,主流经济学建立在一种存在缺陷的本体论基础上。“批判实在”认为主流实证经济学坚持的本体论是“实在就是你观察到的”。“批判实在”论者认为主流经济学隐含的本体论是由原子般的、经验性事件构成的。更准确地说,实在是由两个领域构成的,“实际的”和“经验的”,前者由事件和事物的状态构成,后者是人类对他们的体验。因此,实际的事件被认为和有关他们的经验感知共存,从而实在被认为是感知到的。或者最起码的是在特定条件下被感知的,对一个事件的解释需要去理解其他被感知的事件。一般化的科学知识只有在这些事件之间产生稳定的联系模式时才能获得。“批判实在”反对这种经验本体论,因为这种本体论容易产生谬误。巴斯卡认为,经验实在论者(尤指实证论者)的谬误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错把存在化约为知识的认识论谬误,即把存在或者当成只是知识(或者是由知识所建构),或者认为可用有关客体的知识来分析。巴斯卡称这种谬误为“实在的去实在化”。二是错把知识化约为存在的本体论谬误,即认为知识不过是其客体存在的简化,或认为可以客体存在来分析。巴斯卡称这种谬误为“科学的去社会化”。

因其经验本体论的取向,主流经济学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寻找事件之间的恒常联结关系上,结果产生了“批判实在”关注的第二个问题,使用适合于封闭系统的方法研究开放系统中的问题,而忽视了对各种事件背后的机制的研究。

(二)演绎方法与封闭系统

“批判实在”不支持标准化的方法或任何特定的研究方法,认为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客体的本质。因为社会科学家没有办法像自然科学家通过实验构造出研究客体的结构和因果机制,他们只能透过抽象和概念化研究客体的特定方面,认识客体运作的过程。

主流经济学对经验本体论的坚持,表现为对特定解释方式(演绎主义)的坚持。经济学领域占统治地位的解释方法是演绎法,即解释一些事物是从一系列初始条件、假设、公理和法则或一些其他事件的恒定的联结形态中推断出某种观点。依照演绎主义的方式,要解释某事件就是推断出对此事件的一个说明。这种推论由原始与限定条件开始,加上“只要A事件发生就会发生B事件”这种普遍规律而来,这种普遍性的前提是:事件间的恒常联系所产生的系统是封闭的。恒常联结的存在意味着现象背后的结构是固定的。但对经济学来说,事件的恒常联结仅能在封闭系统的“观念的试验”中产生。“主流经济学主要是通过假定来获得这种事件常则性的”。但“世界不只是由事件和事物的状态以及我们有关它们的经验而构成,而是有潜在的结构、力量、机制和趋势构成,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它们都在支配或推动真实的事件”。

对经验实在主义者而言,真正重要的是个体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这种视角出发就丧失了推断因果、力量、本质或中间结构存在的逻辑基础。劳森说:“简单地说,即使对演绎解释方式的依赖在主流经济学中表现的不总是那么明显,但它也没有被否定。在科学研究中对这种方法的中心性和一般化假定实质上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任何试图对其进行的辩护都被认为是不必要的”。劳森认为正是主流经济学对演绎方法不加批判的接受使其处于不堪一击的状态,无论是在主流方法自己还是它的目标上,尤其是主流无法提供对社会现实令人满意的解释。

(三)形式主义的认识论

主流经济学对特定方法的坚持和对象本质的忽视,实质上造成本体论屈从于认识论。“批判实在”论者认为演绎主义导致了对严格的数学形式表达的经济行为的滥用。数学是一种语言,它可以帮助也可以限制使用者的思考。在最好的意义上,它使人们可以更加精确的方式思考功能关系,并通过简化的模型技术使特定的概念能以一种精确和清晰的模式被表达和理解。经济学中数学的启发功能使它成为一种有用的智力工具,但当这种方法施用于它并不适合的研究对象时,可能产生更多的不良影响。

主流经济学的数学推理或数学演绎关注事件间的恒常联系,计量经济学只不过检验或预期其相关性。在这种封闭体系中结构关系是稳定的,因此可以用函数的关系表现出来。而社会表现出这种封闭的特性是不可能的,因为:第一,社会因素总是流动的、冲突的、变迁与发展的。一些描述社会行为的参数,即使根据过去的资料而言是可估计的,也不能认为未来它们会发生在同一社会情境中。第二,形式主义研究方法实质上试图用研究封闭系统的方法,模型化具有开放本质的研究对象。劳森认为现代主流经济学存在缺陷的原因在于“数学方法在它们并不适合的场所的使用”。社会集体与制度是一种复杂的存在,在数学形式可表达任何实体之前,必须有些“超数学化内容归入其间”。第三,“批判实在”论认为社会科学处理的是复杂且持续演化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复杂且具有学习能力的个体,它们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他们的行为模式,所以试图通过稳定形式的函数关系预测人类和经济行为是存在缺陷的。

(四)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新视角

“批判实在”对主流经济学进行批判的另一个重点表现在对方法论个人主义,以及理性选择方法实质上否定了个体选择的可能性的批判上。

在行动者和社会结构的关系上,一直存在“微观对宏观”、“个人主义对结构主义”和“行动对秩序”等争论。主流经济学坚持基于方法论个人主义的理性选择理论。“批判实在”认为即使是最成熟的理性选择理论也无法真正理解人类个体的本质。主流经济学建立在实证主义、经验主义的哲学基础上,实证主义假定世界可以被从原子般的事件的层面加以理解,强调独立于价值与概念的原子般的事实,实证主义主张孤立的个体是社会真实的最终构成部分,从而人成为“同质经济人”而不是“社会动物”。霍奇森(Hodgson)指出理性选择方法存在的问题,这种方法表明累积性的技术和习惯,而不是逻辑演绎或理性思考,总是成为社会变迁的原因。从而,经济“远不是个人主义的原子和他们之间的互动”。

“批判实在”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个人主义的批判可以在其对个体和结构的分析中加以理解。在经济学研究中,“批判实在”论者劳森特别强调人类的实质性选择和动机。他认为,第一,在“批判实在”看来,人是复杂的动物,受到各种各样心理状态、变化着的哲学观点的影响,这将导致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会有不同的选择。第二,人是社会动物,他们将受社会形成的欲望(包括政治、意识形态、宗教和制度信念)的影响,这使无法用纯粹的自利的术语表达的最优结果来代表人类的选择。第三,人类不是单纯被动的被作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动机,且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能主动地做出不同的选择。因此,新古典经济学中对人最大化利润、效用或福利的假设,和人类的实质选择能力并不匹配。

劳森对人类主动选择能力的强调和人类的实质性选择所受到的限制联系在一起。无论是个人动机还是社会结构或社会关系都无法单独决定个人的行为,因为两者之间是一种动态关系,个人的动机和行为再生产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而社会结构和关系限制了个人的动机和行为,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决定了社会缓慢、持续的变动。“批判实在”对个人和社会结构与关系的理解,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个体原子论的观点,也区别于制度学派对个人行为对社会结构依赖的看法。从这点看,主流经济学对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坚持在“批判实在”看来存在重大的缺陷。主流理论家强调理论选择,但从根本上是“否定人类选择的”,因为在他们“形式主义的模型中无法允许选择的存在”。

四、结论

“批判实在”对主流经济学的批判,既不同于来自主流内部的批判,来自内部的批判的根本目标在于使主流方法能具有更好的适应性,也不同于来自于主流外部的其他异端经济学的批判,现代的异端经济学批判主流经济学的重点在于具体的理论观点上。

“批判实在”对主流经济学进行的批判,以本体论为基础,以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的区别为关键概念,对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论个人主义、理性选择、形式主义、演绎方法等进行较全面的批判。这一切都围绕把本体论带回经济学的目标展开,因而有学者认为,在经济学方法论研究中存在一个重要的“本体论转向”。2009年“批判实在”经济学代表人物劳森在接受访谈时,被问及主流经济学和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关系时指出,当前的学术经济学在危机中的表现基本上是“消极和被动的”,因为主流经济学因其本体论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忽视了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关联,将大量的时间和智力资源配置在不能为现实提供洞见的方面。与此同时,经济学家创建的与现实关联不大的数学模型反而有可能成为投资银行家和其他投机者的工具,结果造成了更大的问题。总之,“批判实在”提倡的经济学研究中的本体论转向,能使经济学和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有更深刻的思考,能使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之间有更密切的契合,从而使经济学更好地完成用理论解释世界、用政策改造世界的任务。

(责任编辑:李琪)

推荐访问:批判 经济学 实在 主流

热门文章